小梁侧模板计算书

合集下载

梁模板计算书

梁模板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我的工程工程;属于框架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00m;标准层层高:0.00m ;总建筑面积:0.00平方米;总工期:0天;施工单位:某某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某某房开公司投资建设,某某设计院设计,某某堪察单位地质勘察,某某监理公司监理,某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由章某某担任项目经理,李某某担任技术负责人。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梁段:L1。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77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4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2.90;梁两侧立柱间距(m):0.50;承重架支设:无承重立杆,方木支撑垂直梁截面;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2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5;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6;面板厚度(mm):15.0;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500;次楞根数: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梁螺栓竖向根数:3;穿梁螺栓竖向距板底的距离为:200mm,200mm,200mm;穿梁螺栓直径(mm):M12;主楞龙骨材料: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50mm,高度100mm;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独立梁模板设计计算书

独立梁模板设计计算书

独立梁模板设计计算书1 计算简图2 高支模设计计算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3.2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400mm×900mm,梁两侧楼板厚度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布置3道龙骨,梁底小横杆间距0.300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3.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3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使用模板类型为:胶合板。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500×0.900×0.300=6.885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300×(2×0.900+0.400)/0.400=0.578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q13 = 2.500×0.300=0.750kN/m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q = 25.500×0.900×0.300+0.350×0.300×(2×0.900+0.400)/0.400=7.463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 = 0.9×[1.35×(6.885+0.578)+1.4×0.9×0.750]=9.917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W = 30.00×1.80×1.80/6 = 16.20cm3;I = 30.00×1.80×1.80×1.80/12 = 14.58cm4;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计算简图剪力图(kN)弯矩图(kN.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0.744kNN2=2.479kNN3=0.744kN最大弯矩 M1 = 0.050kN.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50×1000×1000/16200=3.061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采用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 7.46kN/m为设计值。

梁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

附件一梁底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以酒店最大梁KZL3(1):梁截面为1400mmx2900mm为计算依据,其余梁可参考此梁进行支撑架搭设,转换层层高为5.6m。

材料选用:模板:梁底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梁侧模采用18mm厚木模胶合板,木枋截面:60mm*80mm,钢管:Φ48*2.8mm(实测值)钢管。

φ12对拉螺杆,U型顶托。

采用2.5m的立杆,在梁截面方向正中增加4排立杆,立杆间距500,沿梁长度方向立杆间距600,离地150高设置纵横向扫脚杆,第二道水平连系杆离地1.25m,第三道水平连系杆离地2.35m,立杆上口采用U型顶托(质量必须可靠),U型顶托上设置短向双钢管用于支承梁底模,在搭设梁底支模架时,短向双钢管均需与大梁两侧立杆上的水平杆扣件连接。

梁侧模距梁底200高设置第一道对拉螺杆,底下3排螺杆纵横间距控制在460mm以内。

梁内严禁穿竹筒(大梁易在此处开裂),改用φ16PVC管,在大梁上口采用一排一次性螺杆,用以确保梁截面。

设置纵向连续剪力撑,将荷载往框架柱传递。

横向每隔4根立杆设置剪刀撑,剪力撑采用6m钢管。

梁支模架与浇捣成型的框支柱用钢管抱箍连接成整体,增加其整体稳定性。

为防止立杆集中力过大,抵抗对楼面砼产生冲切破坏,在梁截面方向立杆下铺设槽钢,槽口向上,或采用50mm~60mm厚松木板塞在靠近立杆的扫脚杆下方,以增大受力面积。

KZL3(1)框支梁支模示意图一、底板模板计算:底板模计算跨度为150mm,取计算单元为0.6m,现进行强度及挠度验算,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荷载统计:模板自重:q1=0.35*0.6*(2*2.7+1.4)/1.4=1.02kn/m梁钢筋砼自重:q2=25.5*0.6*2.9=44.4kn/m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2*0.6=1.2kn/m合计:Q=1.2*(q1+q2)+1.4*q3=1.2*(1.02+44.4)+1.4*1.2=56.2kn/m强度验算:验算式:W≥M/ fmM=0.121*QL2=0.121*56.2*0.15*0.15=0.15kn.m板模板截面抵抗矩:W=600*12*12/6=14400mm3=13 N/mm2f=M/W=0.15*106/14400=10.4N/mm2<fm=13 N/mm2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强度符合要求挠度验算:验算式:ωA=KwqL4/100EI≤L/400Q=1.02+44.4=45.4kn/mE=9.5*103N/mm2I=600*12*12*12/12=86400mm4Kw=0.967ωA=KwqL4/100EI=0.967*45.4*1504/100*9.5*103*86400=0.27mm≤L/400=150/400=0.375mm挠度符合要求二、梁底木楞验算梁底木楞采用60*80木枋,计算跨度为600mm,计算单元为150mm,按四跨连续梁进行验算。

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
T=3×Q/2bh=3×4132/(2×30×75)=2.75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0.677×10.069×500.04/(100×9500×1054688)=0.425mm
最大挠度小于500/250
梁侧模板龙骨的计算
1.抗弯计算强度
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6mm。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5.00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5.40kN/m2
计算简图
梁侧模板组装示意图
材料特性
面板的厚度18.00mm,面板剪切强度设计值1.40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15.0N/mm2,面板的弹性模量6000N/mm2;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1.30N/mm2;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13.0N/mm2;木方的弹性模量9500N/mm2
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6mm。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5.00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5.40kN/m2
计算简图
梁侧模板组装示意图
材料特性
面板的厚度18.00mm,面板剪切强度设计值1.40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15.0N/mm2,面板的弹性模量6000N/mm2;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1.30N/mm2;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13.0N/mm2;木方的弹性模量9500N/mm2
序号
计算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详细计算过程
结论
计算过程及结论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1.抗弯计算强度
f=M/W=0.072×106/12082.5=5.959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0N/mm2

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

500mm×1100mm梁侧模板1计算书第1章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第2章梁侧模板计算参数主楞弹性模量E(N/mm2) 206000.00 主楞合并根数 2 主楞受力不均匀系数Ks 0.60对拉螺栓类型M14 轴向力设计值Ntb(KN) 17.80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24.00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4.00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2.00 混凝土坍落度(mm) 90~130mm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β 1.00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G4k(kN/m2)29.87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4k(kN/m2)2.0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1.1可变荷载调整系数γL0.90图2-1 平面图图2-2 剖面图1图2-3 剖面图2第3章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为: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第4章面板计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30.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1500.00 面板计算方式3等跨连续梁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跨度为次楞间距),面板的计算宽度取1m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计算简图如下:图4-1 面板荷载示意图(kN,kN/m)4.1 强度验算图4-1-1 面板弯矩示意图(kN·m)满足要求!4.2 挠度验算图4-2-1 面板挠度示意图(mm)结构表面隐藏,取面板最大挠度限值为 L/250。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1. 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荷载设计值,后者应以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荷载标准值hH F(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可按下表采用: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确定值为22)荷载设计值(1)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设计值,应为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2)模板工程属临时性工程。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临时性工程的设计规范,所以只能按正式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a. 对钢模板及其支架设计,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85系数予以折减,但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

b. 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材,由于原规范对钢材容许应力值不予提高,因此荷载设计值也不予折减,系数为1.0。

c. 对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9系数予以折减。

d. 在风荷载 作用下,0.8系数予以折减。

2. 荷载组合1)荷载类别及编号名称类别编号荷载值(kN/m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活载(5) 5.60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恒载(6)86.40 2)荷载组合项次项目荷载组合(kN/m 2)承载力验算荷载刚度验算荷载1梁侧面模板(5)+(6)92.00 (6)86.40 侧压力计算分布图:其中:h 为有效压头高度h =F /γc (m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说明:本程序中包含了梁侧模板所有计算参数,您无需查阅规范和相关手册,就能进行计算,您对哪个参数不清楚时,点击红色方框,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当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您可以重新修改设计参数,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横木肋的截面特征值木模板的截面特征值肋宽肋高截面模量W惯性矩I板厚截面模量W惯性矩 I弹性模量Ecm cm cm3cm4cm cm3cm4N/mm210541.67 104.2 1.522.50 16.9 9000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板面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48.79 木肋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16.26 刚度验算荷载q kN/m37.86 刚度验算荷载q kN/m12.62 横向内木肋间距a m0.20 螺杆水平间距x m0.60 外主肋间距L m0.60 螺杆竖向间距y m0.6030001. 木模板面计算:σmax=kN/mm2<0.0150 kN/mm2满足ωmax=mm<0.50 mm满足2. 内木肋计算:σmax=kN/mm2<0.0150 kN/mm2满足ωmax=mm< 1.50 mm满足3. 螺杆直径计算: D =mm4. 外肋计算:主肋按3σmax=0.138 kN/mm2<0.2050 kN/mm2满足ωmax=0.661 mm< 1.50 mm满足。

小梁侧模板计算书

小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新浇混凝梁名称L25(4),标高5.05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250×600梁板结构情况见下图楼板厚度(mm) 100二、荷载组合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24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1.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1.15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0.6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kN/m2)min{0.22γctβ1β2v1/2,γcH}=min{0.22×24×4×1.2×1.15×21/2,24×0.6}=min{41.218,14.4}=14.4kN/m2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 2k (kN/m2)4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β1β2v1/2,γcH]=min[0.22×24×4×1.2×1.15×21/2,24×0.6]=min[41.22,14.4]=14.4kN/m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14.4+1.4×4,1.35×14.4+1.4×0.7×4]=0.9max[22.88,23.36]=0.9×23.36=21.024kN/m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14.4 kN/m2三、支撑体系设计小梁布置方式水平向布置小梁道数 3主梁间距(mm) 700主梁合并根数 1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5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700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0,250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剖面图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15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0000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 =1000mm 。

梁模板计算书

梁模板计算书

梁模板计算书梁模板的计算主要包括:①底板下内楞、底板下外楞和底板下支撑;②梁侧模板、侧模板内楞、梁侧模板外楞和对拉钢片。

1、梁模底板及内楞计算(1)梁截面≤350×600梁底板按350×600计算①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 24KN/m3×0.35m×0.6m×1.2=6.048KN/m底板自重力 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0.6m×1.2=0.378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 q1=8.663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7.8KN/m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δ=0.121×7.8×L2×6/(350×152)≤13N/mm2解得:L≤425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7.8×L/(2×600×15)≤fv=1.4N/mm2解得:L≤510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7.8×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361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361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350mm(2)350×600<梁截面≤350×1100梁底板按350×1100计算①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 24KN/m3×0.35m×1.1m×1.2=11.088KN/m底板自重力 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1.1m×1.2=0.693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 q1=14.018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12.616KN/m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δ=0.121×12.616×L2×6/(350×152)≤13N/mm2解得:L≤334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12.616×L/(2×1100×15)≤fv=1.4N/mm2解得:L≤444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12.616×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307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307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300mm(3)梁截面>350×1100梁底板计算按350×2600计算①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 24KN/m3×0.35m×2.6m×1.2=26.208KN/m底板自重力 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2.6m×1.2=1.638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 q1=30.083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27.074KN/m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δ=0.121×27.04×L2×6/(350×152)≤13N/mm2解得:L≤228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27.074×L/(2×2600×15)≤fv=1.4N/mm2解得:L≤466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27.074×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238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228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200mm2、梁底外楞验算(1)梁截面≤350×600梁底外楞计算①强度验算:外楞下钢管的纵向间距设为L2,沿纵向为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侧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L77(5),标高
-0.80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250×600
梁板结构情况见下图楼板厚度(mm) 18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
板安全技术规
范》
JGJ162-2008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c
(kN/m3) 24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
0(h) 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
1
1.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β2
1.15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
面总高度H(m)
0.6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
G 4k (kN/m2)
min{0.22γ
c
t
β
1
β
2
v1/2,γ
c
H}=min{0.22×
24×4×1.2×1.15×21/2,24×0.6}=
min{41.218,14.4}=14.4kN/m2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
Q 2k (kN/m2)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min[0.22γ
c
t
β
1
β
2
v1/2,γ
c
H]=min[0.22×24×4×1.2×1.15×21/2,24×0.6]=min[41.22,14.4]=14.4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
承=0.9max[1.2G
4k
+1.4Q
2k
,1.35G
4k
+1.4×0.7Q
2k
]
=0.9max[1.2×14.4+1.4×4,1.35×14.4+1.4×0.7×4]=0.9max[22.88,23.36]=0.9×23.36=21.024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
正=G
4k
=14.4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水平向布置小梁道数 3
主梁间距(mm) 700
主梁合并根数 1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50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7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0,25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
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 =1000mm 。

W =bh 2/6=1000×152/6=37500mm 3,I =bh 3/12=1000×153/12=281250mm 4。

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
1=bS

=1×21.024=21.024kN/m
q
1静=0.9×1.35×G
4k
×b=0.9×1.35×14.4×1=17.496kN/m
q
1活=0.9×1.4×0.7×Q
2k
×b=0.9×1.4×0.7×4×1=3.528kN/m
M
max =0.125q
1
L2=0.125×q
1
×0.212=0.116kN·m
σ=M
max
/W=0.116×106/37500=3.091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

=1×14.4=14.4kN/m
ν
max
=0.521qL4/(100EI)=0.521×14.4×2104/(100×10000×281250)=0.052mm≤210/250=0.84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 =1.25×q
1
×l

=1.25×21.024×0.21=5.51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1.25×l

×q=1.25×0.21×14.4=3.78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50 小梁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材料规格(mm) 60×80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τ](N/mm2)
1.7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4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15.4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56
计算简图如下:
跨中段计算简图
悬挑段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q=5.519kN/m
M
max =max[0.1×q×l2,0.5×q×l
1
2]=max[0.1×5.519×0.72,0.5×5.519×
0.352]=0.338kN·m
σ=M
max
/W=0.338×106/64000=5.282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
max =max[0.6×q×l,q×l
1
]=max[0.6×5.519×0.7,5.519×0.35]=2.318kN
τ
max =3V
max
/(2bh
)=3×2.318×1000/(2×80×60)=0.724N/mm2≤[τ]=
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3.78kN/m
ν
1max
=0.677qL 4/(100EI)=0.677×3.78×7004/(100×9350×2560000)=
0.257mm ≤700/250=2.8mm ν
2max
=qL 4/(8EI)=3.78×3504/(8×9350×2560000)=0.296mm ≤
350/250=1.4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 =max[1.1×5.519×0.7,0.4×5.519×0.7+5.519×0.35]=4.24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 =max[1.1×3.78×0.7,0.4×3.78×0.7+3.78×0.35]=2.911kN 六、主梁验算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
(mm) 700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50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主梁合并根数 1 主梁弹性模量E(N/mm 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
12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
4.49 计算简图如下:
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1=1.31kN ,R 2=4.249kN ,R 3=1.3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0.873kN ,R'2=2.911kN ,R'3=0.873kN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
max =M
max
/W=0.223×106/4490=49.599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梁左侧剪力图(kN)
τ
max =2V
max
/A=2×4.46×1000/424=21.038N/mm2≤[τ]=120 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梁左侧变形图(mm)
ν
=0.155mm≤250/250=1 mm
max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b(kN) 17.8 对拉螺栓类型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N
t
b=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5.77=5.482kN≤N
t
17.8kN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