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的十几个因素
房价上涨的十大技巧分析

房价上涨的十大技巧分析
1. 研究市场趋势: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过去的波动情况,以确定是否现在是房价上涨的时机。
2. 跟踪供需关系:留意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当供需失衡时,房价有可能上涨。
供需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就业市场、移民政策等数据来预测。
3. 关注地理位置:房价上涨通常与地理位置有关,例如城市中心地区或者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往往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更大。
4. 分析宏观经济因素:考虑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政府政策等,这些因素会对房价产生重要影响。
5. 观察土地供应情况:土地的稀缺性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土地供应有限时,开发商会提高房价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6. 关注楼市调控政策: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会直接影响房价走势,例如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房价上涨。
7. 研究房屋建设成本:房屋建设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影响房价,例如劳动力成本、材料价格等的上涨会推动房价上涨。
8. 观察房地产开发商的策略:房地产开发商的策略也会影响房价走势,他们的定价决策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利润目标来调整房价。
9. 关注投资者的行为: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也会影响房价。
例如,投资者对房地产的炒作或长期投资会影响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影响房价。
10. 分析房产税政策:一些地区的房产税政策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将资金从其他领域转向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房地产房价暴涨的背后真相揭秘

房地产房价暴涨的背后真相揭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轮的房价暴涨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许多人对于房价上涨的原因有所猜测,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揭示房地产房价暴涨的背后真相。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来剖析房价上涨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1.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保障城市建设规模,许多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例如,放宽购房限制、降低首付款比例、提供贷款优惠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导致房价快速上涨。
2. 土地稀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一些热门城市,土地供应相对较少。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开发商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常常高价竞拍土地,这也导致了房价的不断攀升。
3. 金融因素金融因素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大原因。
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和信贷政策的放松,购房贷款变得相对容易。
低利率和宽松的融资环境使得购房成本降低,推动了更多的人购房需求。
同时,一些投资者也将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手段,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4. 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对于房价的上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房地产市场中,预期是驱动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房价会继续上涨,那么更多的人会选择购买房产作为投资的手段。
这种买房的预期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5. 市场调控不力市场调控不力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执行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导致不愿主动降低房价。
这些问题使得市场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房价仍然居高不下。
总结起来,政策因素、土地稀缺、金融因素、市场预期以及市场调控不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房地产房价暴涨。
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房价上涨的原因和趋势

房价上涨的原因和趋势在当前中国的不动产市场中,房价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屋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房屋价格也逐渐水涨船高。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和趋势。
一、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影响房价上涨的根本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占比不断增加,房屋需求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房屋的价格也逐渐水涨船高。
此外,中国对房地产的需求不仅是居住需求,还包括购买房屋作为投资的需求。
由于中国经济中的其他投资选择受限,以房地产为投资选择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与此同时,房屋供给也影响着房价。
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国土资源有限,房屋开发难度大,加之土地政策和规划限制等原因,导致房屋供给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城市中房价大都高于农村的原因。
二、国家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施行,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限购限贷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屋市场的供需结构,从而影响价格水平。
中国政府通过调控实施多种政策,贯穿了限制住房标准、严厉的金融管控、税制调整、金融组织改革等方面,对房价控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限购限售政策,其意义在于扰乱市场,通过抑制市场在短期内的连续高涨,制定出一个政策导向来引导市场。
而且,中央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租赁住房的政策,希望能够通过租赁住房来减缓房价上涨的压力。
三、经济因素房价上涨的第三个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包括利率、经济增长、通胀率等。
利率是贷款利率,随着贷款利率的变化,借款人的购房成本也会变化。
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购房成本增加。
这会抑制某些购房者的购房意愿,相应减少住房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房价下降。
经济增长也会影响房价水平。
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居民购买房屋的能力增加,进而激发更多的住房需求,提高地方居民买房热情,涨幅也随之增高。
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

所以就会跟着投资走,而很长时间内,中国的投资体系总体上向城市倾斜,向大城市倾斜,从而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口向有限的地域集中,从而引起个别地区由于需求增长而上涨。
三、灰色的分配体系
有些分析以珠三角地区民工工资多年来上涨有限,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居民收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事实上中国人的总体收入在进入新世纪的几年里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低端劳动力市场由于劳动力供应大于需求,工资增长受到了压制,而这个收益通过其他转移方式进入了另外一类人的手中,比如垄断行业、医生、律师、演员、高层经理、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收入分配上向部分人群的集中更增加这类人员的购买实力。
九、政策的矛盾
早在两年前,中央政府就开始对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苗头产生警惕,但是由于担心猛烈的抑制措施可能影响来之不易的兴旺局面,所以在政策力度上一直都比较温和,而且从一些经济学家的言论可以发现,可能中央政府一直对抑制过热比较有信心、有办法,但是对对付经济过冷则心有畏惧。因为有这种心理在,就会把抑制过热的难度相对估计的低了些,所以出手上并没有采取很严厉的措施,这种犹豫也给了地方政府一个暗示,不怕热,就怕冷,从而形成了各地博弈中央政府万马奔腾的局面。
二、倾斜的投资体制
中国目前在住房上的消费观念还是收益型的消费而不是享受型的消费,购买住房更多的是考虑工作的方便。所以哪里的工资收入比较高,哪里对就业就会更有吸引力,从而带动当地的房价上升。在MBA学生的就业意向上曾经有个统计,第一选择还是北京、上海、深圳等收入高的地方,而不是青岛、大连、珠海等更适宜居住的地方。总体上说,中国人目前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都把事业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享受。
六、银行信贷杠杆的助推
银行的信贷杠杆极大的释放了社会的购买力,就在几年前,关于“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对比还是嘲讽中国人不知道提前消费。但是中国人的观念转变之快也大大超出各方的预期,一旦形成共识之后,大量刚刚毕业手中刚刚具有了首付能力的年青人都开始成为房地产的消费者,而他们的父母也可能工作几十年才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以前被拖欠的消费和新生的消费力量回合,在银行信贷杠杆的助推下,集中产生了爆发性的消费潮。
房价上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房价上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房价快速上涨成为了普遍现象,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面临如此情形。
那么,为什么房价一直上涨?引起房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一、影响房价的因素1.供需关系房价的上涨与房屋供需关系密不可分,房屋的供求量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房价水平。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房价上涨;而当供应大于需求时,房价下降。
2.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水平是影响房价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住房需求量大幅度上涨,导致供不应求。
3.政策变化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也会直接影响房价上涨。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往往是影响市场走向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府采取的专项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对房价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应对房价上涨的对策1.改变住房消费观念居民在购房时应有一个合理的购房预算,不应盲目跟风购买高价房产,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购房;购房不应捆绑着投资,居民需要有更具有理性的购房观念。
2.提高房地产税完善房地产税制度,加强对房地产税征收、采集和分配的监管,减轻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负担。
3.加强土地调控不断加大土地调控力度,加大对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权的规范管理,合理规划用地目的,严格调控开发商和所对应房价。
4.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经济和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包括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征收,缩短公共租赁住房供给周期,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结语:总之,控制房价上涨并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并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房产时要有合理预算和选择合适的房屋,不可盲目跟风。
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强土地调控和建立完备的税制度,为房价的长效稳定提供政策保障。
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

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包括供求关系、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等。
在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长期上涨的现象比较明显。
下面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供求关系是房价长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了房屋需求的增加。
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政府限制土地供应,导致房屋的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从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使得供求失衡的问题更加突出,房价自然也就上涨了。
其次,经济发展是房价上涨的重要背景因素。
经济的繁荣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会带动人们购买房屋的需求,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而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购房需求的增加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打工、本地城市居民升级换房等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此外,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实行的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贷款利率低,房地产贷款的需求大大增加。
银行对于购房的信贷支持也进一步刺激了房产市场的繁荣,房价也相应地出现上涨。
此外,近年来人民币的贬值使得一些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这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也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工进城打工,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为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了压力。
此外,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住房、商业和办公用地,这使得土地短缺,房价自然也就上涨了。
最后,投资需求也是影响房价长期上涨的一个因素。
由于中国的股市相对不稳定,不少投资者选择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以获取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因此,房产的投资需求也为房价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综上所述,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
供求关系、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房价飞涨背后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房价飞涨背后的原因和应对之策近年来,中国的房价一路飙升,让不少人深感无奈。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房价几乎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在房价飞涨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
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需求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
这不仅带来了空前的消费潜力,也使得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渐火爆起来。
城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供应量却相对有限,因此房价逐渐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2. 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的调控政策是直接关系到房价的“惊涛骇浪”之一。
过去十几年间,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影响了房价的走向。
例如,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二套房贷款的限制、楼市调控的新政法出台等,都曾经对楼市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土地供求关系由于土地的开发和建成所需的时间周期长,大批土地资源的储备和国土所占比例作为未来房市供应量的保障,成为我国楼市的一项关键性因素。
随着土地供需关系的不断变化,一些房企以较高的溢价价格得到相对优质的土地,这也为接下来的房地产推广价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应对之策:1. 政府调控政策与方针在房价飞涨阶段,政府往往通过加强调控、遏制资产泡沫、增加土地供应等途径来控制市场供求关系,从而稳定房价。
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各类居民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2. 加大对二三四线城市的投资除了一线城市外,中国还有很多二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甚至还有些地区正在发展中。
因此,对于投资房地产来说,这些城市可能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3. 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地区房价也在波动之中。
国家应该加大对城市化进程的投资,推动更多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从而增加房产需求量,稳定市场供需关系。
4. 加大土地供应量作为未来房市供应量的关键性因素,土地资源的储备和国土所占比例十分重要。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土地供应的投入,不断增加土地储备,缓解土地供需关系紧张的局面。
近几年房价上涨的原原因

基调:稳定房价
市场反应:当年市场价格暴涨,地王频现。 政策出台后,2008年,全年房价出现明显下 跌。
2021/5/4
世联地产
22
历年楼市调控2008年
2008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 意见》,松绑二套房贷。
2商00品9年住1房2月供1给4日,,支中持央居经民济自工住作和会改议善指性出购,房要需增求加。普通 2009年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 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会议同时明确 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 和审计署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开发商拿地首付款不得低 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基调:遏制过快上涨。 市春场节反后应市:场短恢期复内现观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
4、严重危及民生,并成为社会 的不安定因素
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早在资本主义初期就已经显现,但纵观当今世界, 执政者都不敢不顾住房的民生性质而放任住房投机泛滥。在中国历史 和传统观念上,“安居乐业”一直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基本条件。可 以说,就业与衣食住行是民生之本,居者有其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 件。房价过高致使房地产市场过热,确实带动了GDP增长和财政收入, 但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存在民生隐患。这种现象恶化了民生并成为社 会不安定因素:其一,高房价使普通居民无力购房,并相当于对中产 阶级征收了不公平的赋税,致使中国家庭债务陡升,人民生活质量下 降;其二,加剧住房的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剥夺了部分国民的居住 权和幸福感,带来民众不满;其三,培养了投机富豪和利益集团腐败, 加剧贫富分化,激发社会阶层矛盾、冲突与对立,对民生和社会安定 极为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价上涨的十几个因素一、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二、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君不见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
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此外,大拆大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
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张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三、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
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产业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的开发,是城市方向的引领者,房地产开发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
房地产的带动作用,是谁也不可低估的,几乎带动所有行业的发展,比如服装、化妆品等看起来与房地产无关,实际上服装和化妆品业的发展也有房地产的功劳,开发的大量服装和化妆品主题商城及专业市场,无不在推动其发展的车轮。
离开了房地产,各行各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四、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
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自有算盘,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国家规定拿到预售证前不允许采用排号、放筹、登记、预订等,除了一线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实行,**睁只眼闭只眼,实际在暗中支持房地产发展.五、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陈,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中国刚富起来,由于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里有了几全钱,就“小农意识”高涨,摆阔比富,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不少国人手里有钱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发生了质变,由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上升为享受人生,当前国人的享受意识日益增强。
而宽大豪华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许多人开始换房,面积越换越大,档次越换越高。
六、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我每次去演讲,都会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周老师,未来的房地产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将走向何方,国家为什么老和房地产过不去?问这些问题的人,我想,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调控房地产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许多开发商总认为国家在打压房地产,为此,一旦有了调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
中央**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不过大家没有解读明白。
注意,中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中央**对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压房地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五年内指望房价下降,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房价的波动是有的,短期下调后很快又会上升,主线上上升的。
七、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
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
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白菜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
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八、地价猛涨,催高房价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
地价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
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
**采用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也只会加速提升地价,人为把地价炒高,除非国家改变土地出让、流转形式,否则这一方式只会把地价不断推向高点。
前些年出现的土地楼面价高过房价就充分说明了问题,面粉比面包贵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一些央企介入房地产开发,因为央企有**背景,不缺钱,导致地王频现,这一切都成了房价上涨的幕后推手。
九、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并且建材价格的上升,对房价的上海影响非常有限。
诚然,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房价上涨中所形成的推动力是有限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到今天为止,房地产仍是暴利,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可匹敌的。
并且房地产的规模效益明显,利润略高于其他行业一点点,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利润漩涡。
全国某著名楼盘,在北京开发的项目,包括所有成本,每平方米大约为5000元,老板初始计划开盘9000元/平方米,过度到12000元/平方米。
大家可能无法想象,事态的发展也远超出老板的期望值,后来该楼盘售价攀上3万元/平方米,现在到了5万元/平方米,试问这种暴利有谁能敌?尽管建材成本对房价的推动不大,但不等于没有推动,成本增加,开发商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的,肯定要转嫁到房价中去,此外,建材成本上升,至少也给了开发商一个涨价的合理借口。
十、“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
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
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
每个人成年工作几年后,就想着要买房,千方百计赚钱,省钱,目的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十一、女人是房价上涨的帮凶百姓都在骂房价太高,许多女人都参与到这个“骂战”中来了,殊不知,女人自己就成了房价猛涨的帮凶。
中国女人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出嫁总是抱着一种“我把自己托付给你”的心态,自己把自己变成男人的附庸。
更要命的是,女人们大都嫌贫爱富,要嫁就嫁个有房的人,如果听说对方没有房子,就会发出威胁:等你买了房再说,没买房别谈婚论嫁。
这还算好点的,碰上犟的,连房也没有?分手,掉送就走人。
中国男人受女性的这种“压迫”,就拚命去赚钱买房,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娶个媳妇成个家生儿育女。
许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房奴,等到结婚后,女人与男人一起“房奴”,共同拚死拚活挣钱还贷。
女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
十二、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杨,搅混一池清水房价上涨过快,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且不说国家稍有动向,就借题发挥,大肆炒作,唯恐天下人不知。
当然,报道**政策举措是没错的,但媒体往往不是报道那么简单,而以大篇幅、大版面进行连篇累牍式的宣染,还请来各路专家解读,本来是一项很平常的政策,经媒体这么一折腾,便弄得满城风雨,人人嘘唏不已。
媒体喜欢把目光投身那些有点名气、喜欢自我炒作的行业人士,比如任志强、潘石屹之类,只要他们稍一张嘴,媒体就一窝蜂路着上,不惜版面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阵。
某个有点名气或者实力较强的房企降价或者涨价了,这原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是市场营销手法,压根就不值一提,可是媒体却当成新闻焦点,洋洋万言进行讨论点评,硬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弄得全国上下炮声隆隆。
十三、**的不作为,变相助涨房价面对房价直线上升的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的抱怨,**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后**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就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房价,因为**不是制订了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每次一调控,就把房地产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房地产从幕后拉到台前亮相,这能让房价下降吗?因为**隔三差五地调控一下,弄得全民都在关注房价、讨论房价,这一关注、两讨论,房地产自然热度不减,并且还会不断升温,热起来了,价格没有不涨的理。
当人们天天都在喊声“提高妇女地位”时,“妇女地位”就显然没有提高,而当人们不再喊时,妇女地位就已经提高了。
当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千万个人、亿万人都在关注某个人时,这个人想不出名都难,出名了,身价能不暴涨吗?十四、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这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
加上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快速扩张,即使你不换,可能也会在城市发展中被新规划拆迁。
现代社会,指望一套房住几十年,是不现实的,这也从某个方面加大了刚性需求。
十五、腐败性需求拉高房价所谓腐败性需求,就是那下政界官员、公务员因腐败而收入丰厚,在三四线城市,许多居民几乎都买不起房,附了那些做生意做得比较好的以及企业老板,三四线城市的白领收入有限,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期内买得起房,据了解,在三四线城市,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文教卫系统在买房,这些人为什么买得起房?光靠工资收入,也同样买不起,但他们却成了买房的主力,从表面判断,只能说是腐败致富,一些人通过腐败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些人不但买一套,而且买两套三套甚至更多,这种腐败性需求,无疑带动了房价的上扬,他们为高房价做出了较为明显的贡献,要真正降房价,打击腐败性需求,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