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说课稿ppt
合集下载
19《苏州园林》课件(共24张PPT)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做出限制。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写法探究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 木…”;
3.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 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品味鉴赏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 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 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 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 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 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 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说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ppt课件

初读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1)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2)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为了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设计者和匠师们在哪些方面做了 精心设计?
3.词语辨析。
词语
鉴赏
鉴别
同
都有“分辨”的意思。
异 包含“鉴定”和“欣赏”两层意思。 辨别(真假好坏),重点在于区分辨别。
①爷爷是一位古董爱好者,经常拿出藏品来 鉴赏 。 例 ②眼下珠宝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购买
前要对产品进行 鉴别 。
【三】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 近景远景的层次
逻 辑
园
的艺术美
顺
林
细处注意 注意 角落的图画美
序
次要
注意 门窗的图案美
注意 色彩的搭配美
第三部分(10 ): 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四】
读读写写
请将下面田字格中的字词书写三遍。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嶙峋(xún)
4.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1)有准确严谨的表现力; (2)有典雅端庄的文言范; (3)有过目难忘的画面感; (4)有气定神闲的情感流。
【三】
技法演练
“萌芽”文学社预定在四月份开展以“最美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为了参加这 次征文评选活动,请你根据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的写作方法,以《最美校园》 为题进行写作。 要求:要体现校园总体特征,运用总分的说明结构,按照逻辑顺序,至少使用两种 说明方法,语言一定要准确、严谨。不少于200字。
19 苏州园林 课件(共29张PPT)

• 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 宅相比; 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 对称的特点。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2.作比较:
•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 着眼于画意。
苏州园林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 《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 《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一幅完美的图画
怎样介绍苏州园林之美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 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 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 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 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 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 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 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 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 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主 要 次 要
——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1.分类别: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2.作比较:
•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 着眼于画意。
苏州园林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 《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 《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一幅完美的图画
怎样介绍苏州园林之美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 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 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 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 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 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 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 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 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 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主 要 次 要
——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1.分类别:
《苏州园林》说课课件ppt

二、说教学目标 :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 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八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他们对说明文 知识充满好奇心,但更多的是茫然。结合教材和学生 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 文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分式的 结构,掌握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 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逐步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灿 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出现于人教版语 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8课。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是 初中生初次接触说明文。上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 说明文的兴趣、学好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乃至中国园林的典范。素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是由建筑、 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不朽的艺术。要想把它完美地呈现 在读者的面前非常之难。叶圣陶自小生活在苏州,对苏 州园林特别了解,充满了感情。他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 大师,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所以叶老先生能独辟 蹊径,从众多的园林中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园林” 图画美的特点。流畅、自然、优美地展现了说明文的写 作方法、结构以及说明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必须高度重 视,上好这一课。
整体感知(15分钟)
1、学生自由讨论欣赏完图片后的感受(小组合作学习) 2、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你觉得 苏州园林就像……(小组 派一个代表展示,如有生回答:我觉得苏州园林特别美,就像人 间仙境一样或回答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3、教师提问,作者觉得苏州园林怎么样?(总体印象)迅 速看课本,用原文来回答。(顺势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作 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 4、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些风景如画的园林(再次播放园林 图片)。苏州这样的园林有100多处,我们欣赏了这几张园林的 典型图片,你们能不能异中求同,找出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的特 征?(小组讨论,也可以借鉴作者的观点,读课文的第二段)。 5、叶圣陶老先生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这个总特征进行说明的, 是怎样说明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老师根据板书,并向学 生讲明这种结构叫总-分式结构) 6、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展示,老师边听边板书(如下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说课课件 (共28张PPT)

▪ ③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 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
▪ ④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 棵芭蕉。(体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图画美,使 单调变为多彩。)
2、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 作者说明的技巧
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
相识的审美感觉。)
▪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25分 38秒上午8时25分08:25:3821.11.16
三、教学方法分析
—叶圣陶
说课
步骤
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苏州园林》选自人教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单元 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 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教 学本单元,一方面要注意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千世 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 一方面要着力帮助学生领 悟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次 序、运用怎样的方法和语 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办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 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 写作意图?(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 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
▪ ④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 棵芭蕉。(体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图画美,使 单调变为多彩。)
2、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 作者说明的技巧
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
相识的审美感觉。)
▪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25分 38秒上午8时25分08:25:3821.11.16
三、教学方法分析
—叶圣陶
说课
步骤
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苏州园林》选自人教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单元 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 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教 学本单元,一方面要注意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千世 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 一方面要着力帮助学生领 悟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次 序、运用怎样的方法和语 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办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 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 写作意图?(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 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
《苏州园林》ppt课件(36页)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 或少都受到它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自学指导二:把握结构;理清顺序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 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 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 画美的特征的?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 术&
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
然(& 自然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段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 (景致美
课堂练习:
欣赏完苏州园林后 如果让你用一 句比喻句来形容它的美;你会怎么 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 优美的图画&
小结: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完 美 的 图 画
(2 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整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体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顺 序
注意色彩的搭配(9段)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段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
的话回答 绝不讲究对称 2、该段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
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 或少都受到它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自学指导二:把握结构;理清顺序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 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 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 画美的特征的?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 术&
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
然(& 自然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段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 (景致美
课堂练习:
欣赏完苏州园林后 如果让你用一 句比喻句来形容它的美;你会怎么 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 优美的图画&
小结: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完 美 的 图 画
(2 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整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体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顺 序
注意色彩的搭配(9段)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段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
的话回答 绝不讲究对称 2、该段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
《苏州园林说课》课件

1 文物修复
对古建筑、园林设施进行修缮和保护,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历史风貌。
2 植物保护
维护苏州园林内的植物生态环境,保护各种珍稀植物的生存繁衍。
3 技艺传承
传承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的传统技艺,培养更多的苏州园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杰出代表。通过学习和欣赏苏州园林,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妙和智慧。
水池
水池是苏州园林中最重 要的元素之一,象征着 水的清净、生命的活力 和人的内心世界。
假山
假山是苏州园林中的重 要景观,通过艺术手法 创造出山水之间的对话 和对比。
廊、楼、亭、台
廊、楼、亭、台是苏州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用 来布局园林、遮阳、欣 赏风景或休憩。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雅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凝聚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苏州园林说课》PPT课 件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之一。本课件旨在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设计理念、艺术特点和保护传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国文 化瑰宝。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苏州园林源于中国古代帝王贵族的私人园林,曾达到鼎盛时期。其特点包括微缩自然、引景入 室、错落有致的布局和精心雕琢的园林景观等。
天人合一
苏州园林以水、山、石、林 等元素与建筑融为一体,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布局
苏州园林以错落有致的布局 方式,创造出宽敞而有序的 空间,给人以平衡和和谐的 美感。
意境
苏州园林以小见大的景观设 计和抽象的意境表达,引发 观赏者的联想和心灵共鸣。
苏州园林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的独特价值,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保护植物和鼓 励传统园林技艺的继承。
《苏州园林》ppt课件

01.游一处园林
预习任务1:勾画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
01.游一处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01.游一地园林
段落
从哪些方面介绍园林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假山和池沼的布置
树木栽种与修剪
花墙和廊子
每一个角落
门和窗的设计
榭(xiè)
台
轩
01.游一地园林
四个“讲究”
从哪些方面介绍园林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假山和池沼的布置
树木栽种与修剪
花墙和廊子
每一个角落
门和窗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01.游一地园林
文章从局部到整体的说明顺序与段落安排,正说明了说明文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3)
02.品一种精神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4)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8)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2)
02.品一种精神
小组讨论:说明文的语言严谨、准确,时常留有余地,不将话说满,但文中有些词语却用得非常绝对,说得十分肯定,为什么?(3分钟)
01.游一地园林
与同桌交流:文章中这几个段落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2分钟)
01.游一地园林
四个“讲究”
从哪些方面介绍园林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假山和池沼的布置
树木栽种与修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和作者的
思路,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2、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以
及常用的说明方法。
难点: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体
会其独特的语言美。
本单元是八年级 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 次接触说明文体,但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也 已具备基本的说明文 阅读能力。
上好本课对于培 养学生的说明文学习 兴趣、构建说明文知 识学习体系具有重要 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要重视知识之间、 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 联系。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 特征,理清文章结构,掌 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常 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 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 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 章的语言美。
4、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 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 鉴赏力,激发学生对艺术 的热爱之情。
情
本文说明了我国苏州园林在设计
感 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 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认
升 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热爱祖 国灿烂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
华 赏力。
作业:
1、用一段300字的文字来介绍自己的卧室。
要求:尝试运用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本周作文主题:写景。
浏 览 文积 章累
字 词
字音
轩榭(xuān xiè)蔓(màn)延 池沼(zhǎo) 着(zhuó)眼 丘壑(hè) 斟酌(zhēn zhuó) 模(mú)样 嶙峋(lín xún) 重峦叠嶂(zhàng)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浏 览 文积 章累
字 词
词意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宜的措施。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 袭、模仿别人。 重峦叠嶂:层层叠叠的峰峦(嶂:像 屏障一样陡立的山峰)。 败笔:书法、绘画或诗文中有毛病的 地方。 丘壑:①深山幽谷,泛指山野;②借 指文学作品中的深渊意境。 嶙峋:①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的样子; ②形容瘦削。
总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林园的美还不知以上 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
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 完成了教学目标中把握说明对象特征以 及文章结构的内容。
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
林的“图画美”特征的?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Fra bibliotek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
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
说 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
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明
文
事物说明文
说
明
分类
对 象
不
事理说明文
同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教师的多媒体演示来切入文本,完 成了教学目标中掌握生字词的内容。
应的例句。
明确:
1、 ①亭台轩榭的布局;②假山、池
沼的配合;③花草树木的映衬;④近 景远景的层次;⑤角落、门窗、色彩 三美。
2、逻辑顺序:整体→部分、概括→具
体、主要→次要。
3、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做引用、
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互动问答法和 小组讨论法,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理清作者 思路和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的内容, 同时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教 教教 材 学学 分 目重 析 标难
点
《苏州园林》是人 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原 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 《苏州园林》写的序。 全文顺畅自然,通俗易 懂。本单元所节选的课 文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建 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 明文,非常适合让学生 在美的享受中学习说明 文的文体特征。
1、“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 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能不 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2、“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
座一个样,决不雷同”中“雷同”一词能 否换成“相同”?为什么?
3、请同学们各自在本文中选一句自己最
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美在哪里?
多媒体 朗读教 互动问 演示法 学法 答法
自主学 小组讨 质疑探
习法
论法
究法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年-1988 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 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 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短篇小说集《隔膜》、 《火灾》以及散文集《脚步 集》等。他创作态度严谨, 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 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次
角落的修饰
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图画美 (总)
(分)门窗的图案 色调的处理
逻辑顺序
谢谢
恳请大家批评指导!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
文章结构
总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林园艺术中 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 方面,说明了苏州林园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分 这一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1层(第2段): 总括说明苏州林园的特色。 第2层(第3-9段): 具体说明苏州林园的特征。
要求: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如我们的校 园、公园等,也可以写自己旅游去过景区。 字数不少于600字。
在最后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对 比来加深对苏州园林的印象,进而得到 情感上的升华,通过课后作业来拓展学 生的思维并加强对说明文体学习的巩固。
一堂优质的 说课当然离不 开清晰明了的 板书设计。
主
亭台轩榭的布局
总 结
语言
严谨性 准确性
生动性
请同学们集体诵读课文的第五 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这一环节,我本着启发式原则, 运用质疑探究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带领学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品味文章 语言美的内容,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教 学难点。
我是小导游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看以上 这五张图片,回忆课文内容并结 合自己的理解,用作比较的方法 向大家简单介绍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