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1)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平衡。
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分重要。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
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引言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理化。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运行的经济性也极为重要。
于是在规划电力网时应该根据各个负荷点对电能要求的不同和保证运行的灵活和操作时的安全来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和合理的电压等级。
在选择电网设计方案时,首先考虑系统对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设计和规划。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有一类负荷的负荷点采用双回或环网供电。
对于灵活性,系统主要通过变电所的接线来实现。
在本电网设计中,电压中枢点是变电所,故通过调节变电所的电压来实现电压调整。
总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泽方案,综合考虑。
目录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确定供电电压等级;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调压计算。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6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网规划的核心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进行电网规划的能力。
1.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了解电网规划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能够运用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5.能够使用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和工具进行电网规划;6.能够分析电网规划的结果并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电网规划的案例分析等。
1.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网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2.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电网规划的模型、算法和工具等;3.电网规划的案例分析:包括电网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和工具;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合适的电网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对电网规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的实际操作,评估其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网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中的关键技术,如负荷预测、线路优化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网规划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电网规划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电网规划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我国电网规划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概述- 电网规划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电网规划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电网规划基础知识- 电网结构及主要设备- 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及预测方法- 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3. 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 确定规划目标与约束条件- 电网规划数学模型- 线路优化方法及算法- 电网规划的评估与优化4. 电网规划实践- 电网规划软件介绍与操作-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学生团队项目实践5. 电网规划专题- 智能电网与电网规划- 分布式发电与电网规划- 节能与环保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网规划概述第二周:电网规划基础知识第三周: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第四周:电网规划实践(上)第五周:电网规划实践(下)第六周:电网规划专题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网规划概述(1.1-1.3节)第二章:电网规划基础知识(2.1-2.3节)第三章:电网规划方法与流程(3.1-3.4节)第四章:电网规划实践(4.1-4.3节)第五章:电网规划专题(5.1-5.3节)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电网规划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大学电网课程设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4)第二章电网接线初步方案设计 (7)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7)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第三节:输电线型号的选择 (22)第四节: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1)第三章调压计算 (38)课程设计总结 (45)前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无形的二次能源,发电、变电、输送、分配和消费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必须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保证生产生活的稳定,所发电能要满足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等要求。
经验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联合电力系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高质量的最好的办法,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联络线路将几个地方电力系统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力系统称为联合电力系统。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系统备用容量、装设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间相互支援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系统容量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可以减小系统受到干扰(负荷变化)时的频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
要建好大规模的安全可靠的联合电力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加强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定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
电力规划的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
该课程设计要求按照给定的数据,依照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输电、分配和消费的电力系统。
该电力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三个变电所、若干输电线路,同时考虑该系统为联合电力系统的一子系统,其联络线可视为无穷大系统。
设计的要求是该电力系统应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电能质量高,同时运行方式灵活,适应多种负荷变化情况。
大学电网课程设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 (4)第二章电网接线初步方案设计 (7)第一节: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选择与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7)第二节: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第三节:输电线型号的选择 (22)第四节: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1)第三章调压计算 (38)课程设计总结 (45)前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无形的二次能源,发电、变电、输送、分配和消费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必须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保证生产生活的稳定,所发电能要满足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等要求。
经验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联合电力系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高质量的最好的办法,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联络线路将几个地方电力系统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力系统称为联合电力系统。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系统备用容量、装设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间相互支援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系统容量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可以减小系统受到干扰(负荷变化)时的频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
要建好大规模的安全可靠的联合电力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加强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定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
电力规划的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
该课程设计要求按照给定的数据,依照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输电、分配和消费的电力系统。
该电力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三个变电所、若干输电线路,同时考虑该系统为联合电力系统的一子系统,其联络线可视为无穷大系统。
设计的要求是该电力系统应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电能质量高,同时运行方式灵活,适应多种负荷变化情况。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电网结构、负荷预测、线路敷设等相关知识;3. 了解我国电网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设计和分析;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概述:介绍电网规划的定义、目的、意义,以及电网规划的层次和流程;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网规划概述内容:电网规划基本概念、规划目的与意义、规划层次与流程。
2. 电网结构及其优化:讲解电网结构的基本类型,探讨电网优化的方法与策略;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内容:电网结构类型、优化方法与策略。
3. 负荷预测与电力需求分析:介绍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分析电力需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需求分析内容:负荷预测方法、电力需求特点与影响因素。
4. 线路敷设与设备选型:阐述线路敷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介绍常用设备及其选型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 线路敷设与设备选型内容:线路敷设原则、设备选型方法。
5.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网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内容:典型电网规划案例、经验教训。
6.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介绍电网规划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材章节:第六章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内容:软件功能、操作方法、实践操作。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5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5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网规划工作。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流程和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网规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电网规划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电网规划的流程、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网规划概述2.第二章:电网规划的流程3.第三章:电网规划的方法4.第四章: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网规划的流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适当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网规划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网规划基础》2.参考书:相关的电网规划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相关的电网规划视频和动画4.实验设备:电网规划模拟软件和实验器材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电网规划案例的分析报告,通过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网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电网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指标。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电网规划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电网模拟和计算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电网规划设计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和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电网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课程旨在通过电网规划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电网规划设计的定义、任务和目标,以及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一章内容安排:2课时2. 电网结构及其功能:讲解电网的基本结构、电压等级和主要设备,分析电网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二章内容安排:3课时3. 我国电网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电网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三章内容安排:2课时4. 电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介绍电网规划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优化算法、可靠性评估、经济性分析等。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四章内容安排:4课时5. 电网规划设计主要指标:讲解电网规划设计中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电网损耗等。
教材章节:《电网规划设计》第五章内容安排:3课时6.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电网模拟、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 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1.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2 原始资料2.1 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2.2 发电厂技术参数 发电厂A B C 装机台数、容量(MW ) 4×25 4×25 4×50 额定电压(kV ) 10.5 10.5 10.5 额定功率因数e cos 0.80.80.8557550 8050 4545704045 3 4 1 2C A B 45 452.3 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厂 项 站 目 发电厂 变电所A B C 1 2 3 4 最大负荷(MW ) 30 20 20 50 90 60 50 最小负荷(MW ) 20 15 15 25 50 35 30 功率因数ϕcos0.85 0.85 0.85 0.9 0.9 0.9 0.9 max T (h)5000 5000 5000 5000 6000 5500 6000 低压母线电压(kV)10 10 10 10 10 10 10 调压要求最大负荷(%)5 2.5 2.5 2.5 5 2~5 5 最小负荷(%)0 7.5 7.5 7.5 0 2~5 0 各类负荷(%)I 类35 25 25 35 35 30 40 II 类3030303030 30303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及注意事项3.1 确定电网供电电压等级应考虑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
3.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需考虑发电厂、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距离,变电所负荷的大小、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3 选择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电气主接线形式应注意:(1)发电厂主变压器至少两台,变电所主变压器一般按两台考虑。
(2)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可采用有母线接线、单元接线或扩大单元接线;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一般采用有母线接线或桥形接线。
(3)选择发电厂主变压器容量时,应注意:发电厂低压母线负荷直接从发电机出口供电(没有经过主变压器),具体按如下方式考虑:① 若采用单元接线、且没有发电机电压负荷,主变压器容量只需与发电机容量配套;② 若采用单元接线、但有发电机电压负荷,主变压器容量应满足:扣除机端最小负荷、厂用电后,保证将全部剩余功率送入系统;③ 若采用有母线接线,当机端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故障或检修时,主变压器应能从系统倒送功率保证机端负荷的需要;④ 若发电机端母线上接有多台主变压器,当其中容量最大一台主变压器因故退出运行时,其它主变压器应在允许的过负荷范围内保证输送全部剩余功率的70%以上。
(4)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按容载比等于1.6考虑,即:6.1==maxP S K3.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性比较内容包括: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运行灵活性、电网将来发展的适应性等,此次课程设计只要求作定性分析。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内容包括:投资、运行维护费、电能损失费。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从各待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在进行电力网接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时,需要进行初步潮流计算。
由于此时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尚未确定,因此,可首先按某一种导线截面计算线路电阻、电抗等参数,然后进行初步潮流计算。
3.5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根据初步潮流计算结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按技术条件(如电晕、机械强度、发热条件等)进行校验。
3.6 调压计算对于经过技术、经济性比较后得到的推荐方案,根据调压要求进行调压计算。
调压计算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主变压器分接头,满足10KV 调压要求。
若通过选择主变压器分接头不能满足调压要求,则应考虑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或采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调压(计算所需要的并联无功补偿容量)。
4 附录4.1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A / mm 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 max3000以下 3000~50005000以上 铝 1.65 1.15 0.90 铜3.002.251.754.2 规划方案的经济性比较方法本次《电网规划课程设计》要求按年费用最小法进行规划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年费用最小的规划方案为经济性最好的方案。
规划方案年费用的计算范围包括:(1)输电线路的投资;(2)输电线路的年运行费用;(3)网络电能损失费。
4.2.1 规划方案的年费用计算方法ui i i ZNF nn +-++=1)1()1(000其中:NF ——规划方案的年费用Z ——折算至基准年(规划水平年)的总投资n ——电力工程经济使用年限(取25年) 0i ——电力工业投资回收系数(取 0.1)u ——基准年的年运行费用(取投资的5%) 4.2.2 输电线路的投资指标110KV 架空输电线路单位投资指标类 别 单位造价指标 LGJ -400 45万元/公里 LGJ -300 40万元/公里 LGJ -24032万元/公里LGJ -185 30万元/公里 LGJ -150 28万元/公里 LGJ -12025万元/公里4.2.3 电能损失费计算方法(1)由潮流计算结果得出全网最大损耗功率m ax P ∆;(2)根据附录中给出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ax T 、负荷功率因数ϕcos ,根据下表查出年最大负荷损耗时间max τ;(3)计算整个电网全年电能损耗max max P W τ∆=∆(Kwh /年); (4)按电力系统综合成本电价(取0.35元/Kwh )计算电能损失费。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max τ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h T max 、功率因数ϕcos 之间的关系 ϕcos)(h T max0.800.850.900.951.002000 1500 1200 1000 800 700 2500 1700 1500 1250 1100 950 3000 2000 1800 1600 1400 1250 3500 2350 2150 2000 1800 1600 4000 2750 2600 2400 2200 2000 4500 3150 3000 2900 2700 2500 5000 3600 3500 3400 3200 3000 5500 4100 4000 3950 3750 3600 6000 4650 4600 4500 4350 4200 6500 5250 5200 5100 5000 4850 7000 5950 5900 5800 5700 5600 7500 6650 6600 6550 6500 6400 80007400735072505 参考资料(1)于永源 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7月 (2)陈珩 编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二版 (3)陆敏政 主编 电力系统习题集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年一. 供电电压等级确定及变压器选择1.1 功率平衡分析发电厂总容量400GN GA GB GC P P P P MW =++=,发电厂和各发电所最大负荷总和为max 320L P MW =,max GN L P P >,所以发电可以满足负荷要求。
1.2供电电压等级确定从地理接线图上看到该电网输送距离在40-80KM 之间;考虑最大负荷时的输送功率,最大的可能输送功率为90MW ,综合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根据表1,确定110KV 为最佳供电电压。
表1额定电压(KV )输送功率(KW ) 输送距离(KM )3 100~1000 1~3 6 100~1200 4~15 10 200~2000 6~20 35 2000~10000 20~50 60 3500~30000 30~100 110 10000~50000 50~150 220100000~500000100~3001.3变压器选择 发电厂A :70%cos GATN AP S ϕ=⨯=87.5MW 所以使用容量为90MW 的变压器两台,按同样的方法选择发电厂B ,发电厂C 的变压器。
变电所1:m a x 70%TN L S kP =⨯=63MW所以选择容量为63MW 的变压器两台, 按同样的方法选择其余变电所的变压器。
将变压器选择结果列于表2 。
表2厂 项 站目发电厂 变电所A B C1 2 3 4 变压器容量(MW ) 90 90 90 63 120 90 63 变压器台数2232222为方便后续潮流计算,先将各变压器的阻抗及导纳参数进行计算。
各容量变压器技术数据变压器容容量(MW ) 负载损耗k P (KW) 空载损耗0P (KW)空载电流 (%) 阻抗电抗(%)63 260 65 0.6 10.590 340 85 0.6 10.5 1204221060.510.5利用公式221000k NT N PU R S =,2%100k N T N U U X S =⨯,0021000N P G U =,02100N T NI S B U =计算的阻抗导纳参数,并将计算结果列于表3。
表3变压器容量(MW ) T R (Ω) T X (Ω) 0G (610S -)T B (610S -) 63 0.79 20.17 5.37 31.24 90 0.51 14.12 7.02 44.63 1200.3510.598.7649.59二. 电力网接线方案初步拟定2.1初步拟定接线方案由于该电网中一类和二类负荷占了很大比例,对可靠性要求高,所以在拟定接线方案时采用有备用接线方式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初步拟定五个待选方案,如下。
2.2初步方案的粗略潮流计算及输电线路选择设发电厂C 为平衡节点,发电厂A 和B 设为PV 节点,给定功率为其满发状态下的功率,此时A 和B 给定功率分别为7052.5A S j MVA =+,8060B S j MVA =+,其余节点为PQ节点,其负荷功率取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分别为 15024.23()Sj MVA =+, 29045.58()Sj MVA =+, 36029.06()S j MVA =+, 45024.23()S j MVA =+。
根据功率平衡,发电厂C 应发功率 123410010.6()C A B SS S S S S S j MVA =+++--=+,由此就可计算出整个网络上各条线路上的功率分布。
方案一1.初步潮流计算 线路:A-1 115024.23()A SS j MVA -==+ A-3 312027.73()A A A SS S j MVA --=-=+ B-3 33340 1.33()B A SS S j MVA --=-=+ C AB 1234方案五C AB1234方案四C AB1234方案三CAB1234方案二C AB1234方案一B-4 434058.67()B B B SS S j MVA --=-=+ C-4 4441034.44()C B SS S j MVA --=-=- C-2 229045.58()C SS j MVA -==+ 2.输电线路导线选择统一用LGJ 系列导线,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取J=0.9A / mm 2,按公式max 3lI S S J UJ==确定导线截面积进而确定导线型号,计算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