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金属屋面热工计算书
25型金属屋面计算书

25型金属屋面计算书
首先,金属屋面计算书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屋面设计参数,包括屋面的尺寸、坡度、风荷载、雪荷载等。
这些参数将影响到金属屋面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方式。
2. 材料计算,金属屋面计算书会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金
属屋面板的数量和尺寸。
这包括计算屋面面积、板材宽度和长度等。
3. 结构计算,金属屋面计算书还会对屋面的结构进行计算,以
确保其能够承受风荷载和其他荷载。
这涉及到屋面的支撑结构、梁
柱的尺寸和布置等。
4. 排水计算,金属屋面计算书还会考虑屋面的排水情况,计算
出合适的排水坡度和排水设施,以确保屋面能够有效排水,防止积
水和漏水问题。
5. 施工细节,金属屋面计算书还会包含一些施工细节和规范要求,如金属屋面板的安装方式、固定方式、防水处理等。
这些细节
对于确保屋面施工的质量和耐久性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信息,金属屋面计算书还可能包含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材料清单、工程预算、施工进度安排等,这些都有助于屋面工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屋面计算书的编制需要专业的工程师或设计师进行,他们会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标准进行计算和规划。
这样才能确保屋面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金属、屋面保温算量

定额编号 18 — 1 18 — 1换 18 — 1换
项目名称 建筑物20~30m以内超高 建筑物20~30m以内超高 第5层增高 第6层层高增高 合计
单位 m² m² m²
工程量 1000 1000 1000
综合单价 13.41 0.268 1.608
合价 13410 268 1608 15286
③ 木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和靠墙踢脚板)按水平投 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 200 mm 的楼梯井 伸入墙内部分的面积也不另增加。
5.6.4 屋面、防水及保温隔热工程 1、了解本节内容 — 定额分5个部分:屋面防水; 定额分5
平面、立面及其他防水;伸缩缝、止水带;屋面 排水;保温、隔热。 共242个子目。 242个子目。
5.6 其他工程
5.6.1 金属结构工程
1、了解本节内容 — 本节包含八个部分,共45个 本节包含八个部分,共45个 子目。
2、熟悉有关规定:
① 金属构件不论在企业加工厂或现场制作均执 行本定额,在现场制作钢屋架、钢托架、钢桁架 应计算现场制作平台摊销费。 ② 各种钢材数量均以型钢表示,实际不论使用 何种型材,总数量和其他工料均不变。 ③ 所有金属构件的制作均按电焊焊接编制,所 含螺栓是焊接前对构件临时加固之摊销螺栓。
5.6.2 构件运输及安装工程 1、了解本节内容 — 本节分为构件运输、构件安
装两节,共154个子目。 装两节,共154个子目。
2、熟悉有关规定:
① 本节场外运输距离是指在施工现场以外的加工场 地至施工现场堆放距离;场内运输是指现场堆放 或预制地点到吊装地点的运输距离。场内、场外 运输的距离均以可行驶的实际距离计算。 ② 金属构件安装项目中未包括场内运输,如实际发 生按相关规定计算。 ③ 构件吊装按履带式起重机或塔式起重机编制。套 价时根据不同的垂直运输机械选用。
热工计算书

热工计算书本工程中墙、柱模板主要采用九夹木模板,工程结构中最薄弱的为外墙体(厚350mm ),所以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时,只要重点计算墙体混凝土是否能满足冬施要求即可。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19-2-6,在混凝土掺和防冻剂后,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在5℃以上。
计算中室外的气温较常年取其平均最低温度-10℃。
但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求所有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2℃。
墙、柱模板的保温采取板背面粘贴50mm 厚聚苯板的作法,拆模以后及时在墙、柱混凝土表面挂设一层塑料。
㈠、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经过地泵运输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T 2公式为:T 2=T 1-(at t +0.032n)(T 1-Ta)公式中:T 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即到达现场的温度,取T 1=12℃T 2—混凝土拌合物经地泵至投料点的温度(℃)a —温度损失系数(h -1) 当用混凝土输送泵时,a =0.1t t —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成型完成的时间(h), t t =0.5h (运输时间15min,浇筑时间15min )Ta —运输时的环境气温(℃),Ta =-10℃n —混凝土转运次数,采用泵送砼n =1次T 2 =T 1-(at t +0.032n)(T 1-Ta)=12-(0.1×0.5+0.032×1)[12-(-10℃)]=10.196℃㈡、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T 3:公式为: T 3=s s f f c c ss s f f f c c M C M C M C T M C T M C T M C ++++2 公式中:T 3—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c c 、c f 、c s —混凝土、模板材料、钢筋的比热容(kJ/kg.k)其中:混凝土:c c =1kJ/kg.k ; 模板:c f =2.51kJ/kg.k钢 筋:c s =0.48kJ/kgk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 c =2400kgT f 、T s —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者可采用当时环境气温(℃)T f =T s =-10℃m f 、、m s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的重量(kg)由于墙体厚350mm ,所以每m 3混凝土侧模面积为2.85m 2,墙体模板重m f =33.2kg ,每m 3混凝土中钢筋重约100kg , 即 m s =100kg 。
金属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金属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本文档介绍了金属热工计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公式。
金属热工计算是工程设计和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工程师评估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冷却、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步骤
步骤一:确定系统参数
在进行金属热工计算前,首先需要确定以下系统参数: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热导率、比热容、密度等;
2. 系统的初始温度和目标温度;
3. 外界环境的温度和导热系数等参数。
步骤二:计算能量转移
能量转移是金属热工计算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 热传导方程(Fourier定律):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流量,k为金属材料的热导率,A 为传热面积,dT/dx为温度梯度。
2. 热传导路径的效率(布尔曼修正因子):
其中,T1为初始温度,T2为目标温度,Ts为稳定态温度。
步骤三:计算温度变化
基于能量转移的计算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金属材料的温度变化: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流量,l为传热路径的长度。
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
评估其热稳定性并优化冷却、加热过程。
金属热工计算对于工程设
计和热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注意,以上给出的公式和步骤仅为金属热工计算的基础内容,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复杂性。
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计算。
热 工 计 算 书

3.1选取的单体建筑
窗
墙
面
积
比
朝 向
计 算 公 式
北
东
西
南
体
形
系
数
外表面积
F0=
建筑体积
V0=
体形系数
热工计算建筑面积
A0=
3.1住宅小区选取典型建筑比较分析表
楼幢号
结构形式
层数
体形系数
(S)
窗墙面积比
备注
南
北
东
西
分析结果
经分析选取 ( )楼、( )楼为该小区典型建筑代表
注——选取原则:体形系数计算,相同结构体系、相同节能做法的楼幢,应取体形系数最大的单体建筑计算;不同结构体系、不同节能做法的楼幢应分别计算。选取窗墙面积比较大的单体建筑计算。
附件2:
居住建筑
热工计算书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计算人:
联系电话:
计算时间: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建筑面积
A=
结构类型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平面尺寸
长×宽=
注:该建筑面积应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确定。
2计算依据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7-2006)
北
建筑做法:
窗户
凸
(飘)
窗
顶板
和底板
不采暖楼梯间
隔墙
分户门
接触室外
空气的楼板
与不采暖空间
相邻的楼板
变形缝处
两侧外墙
阳台门透明部分
阳台门不透明部分
热工计算书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照排中心门窗工程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目录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 (1)2 计算依据 (1)2.1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 (1)3 计算边界条件 (1)3.1 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 (1)3.2 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 (1)3.3 结露性能计算边界条件 (1)4 门窗设计概况 (2)4.1 门窗单元设计介绍 (2)4.2门窗玻璃 (2)4.3铝型材 (2)5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2)5.1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一般规定 (2)5.2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 (2)5.2.1 单片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2)5.2.2 多层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3)5.2.3 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 (4)5.3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5)6 门窗框传热计算 (6)6.1框传热计算原理 (6)7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7)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 (7)7.2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7)7.2.1 整窗 (7)7.2.1.1 窗热工性能计算 (8)7.2.1.1.1 门窗单元设计 (8)7.2.1.1.2 透明面板(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8)7.2.1.1.3 框传热计算结果 (9)7.2.1.1.4 门窗单元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9)8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 (11)8.1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原理 (11)8.1.1 一般规定 (11)8.1.2 结露性能计算 (11)8.2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 (11)8.2.1 窗结露性能计算(1类计算条件) (11)8.2.1.1 第1类环境条件 (11)9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 (12)9.1 本工程建筑节能设计对门窗热工性能要求 (12)9.2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表 (12)10 结论 (12)附件A 框二维传热计算图 (13)附件A-1 节点01 (13)附件A-2 节点02 (14)附件A-3 节点03 (14)附件A-4 节点04 (15)附件A-5 节点05 (16)1 概述1.1 工程概况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玻璃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2)框二维传热有限元分析计算;(3)门窗单元热工性能计算;2 计算依据2.1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 151-20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等。
屋面工程、金属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屋面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屋面、防水、保温及防腐工程章前说明一、本章包括屋面、防水、保温、排水、变形缝与止水带、耐酸防腐等内容。
二、屋面(一)设计屋面材料规格与定额规格(定额未注明具体规格的除外)不同时,可以换算,其他不变。
(二)彩钢压型板屋面檩条,定额按间距1~1.2m编制,设计与定额不同时,檩条数量可以换算,其他不变。
三、防水(一)定额防水项目不分室内、室外及防水部位,使用时按设计做法套用相应定额。
(二)卷材防水的接缝、收头、附加层及找平层的嵌缝、冷底子油等人工、材料,已计入定额中,不另行计算。
(三)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使用钢筋网时,按有关章节规定计算。
四、保温(一)本节定额适用于中温、低温及其恒温的工业厂(库)房保温工程,以及一般保温工程。
(二)保温层种类和保温材料配合比,设计与定额不同时可以换算,其他不变。
(三)混凝土板上保温和架空隔热,适用于楼板、屋面板、地面的保温和架空隔热。
(四)立面保温,适用于墙面和柱面的保温。
(五)本节定额不包括保护层或衬墙等内容,发生时按相应章节套用。
(六)隔热层铺贴,除松散保温材料外,其他均以石油沥青作胶结材料。
松散材料的包装材料及包装用工已包括在定额中。
(七)墙面保温铺贴块体材料,包括基层涂沥青一遍。
五、变形缝断面定额取定如下:建筑油膏、聚氯乙烯胶泥30mm×20mm;油浸木丝板150mm×25mm;木板盖板200mm×25mm;紫铜板展开宽450mm;氯丁橡胶片宽300mm;涂刷式氯丁胶贴玻璃纤维布止水片宽350mm;其他均为150mm×30mm。
设计与定额不同时,变形缝材料可以换算,其他不变。
六、耐酸防腐(一)整体面层定额项目,适用于平面、立面、沟槽的防腐工程。
(二)块料面层定额项目按平面铺砌编制。
铺砌立面时,相应定额人工乘以系数 1.30,块料乘系数 1.02,其他不变。
(三)花岗石板以六面剁斧的板材为准。
如底面为毛面者,每10m2定额单位耐酸沥青砂浆增加0.04m3。
金属屋面板计算书

黄泥川金属屋面板结构计算多跨连续板受风吸压力的情况(采用三跨连续进行计算)屋面板采用0.9mm厚S65/400铝合金直立锁边板型,板跨为1.5m,(1) 荷载取值1) 恒荷载 0.25 KN/m22) 活荷载(按不上人屋面,但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 0.50 KN/m23) 风荷载按50年一遇基本风压ω0 = 0.65 KN/m2,正风压标准值ωk2=0.325KN/m2,负风压标准值ωk1=-0.65KN/m24) 雪荷载基本雪压(50年重现期)S0=0.40 KN/m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r=0.40,S k=S0⋅μr =0.16 KN/m2(2) 荷载计算1) 恒荷载 0.25 KN/m2小计 0.25 KN/m2×0.4m=0.1 KN/m2) 活荷载 0.5 KN/m2×0.4m=0.20 KN/m3) 风荷载-0.65 KN/m2×0.4m=-0.26KN/m 0.325 KN/m2×0.4m=0.13 KN/m4) 雪荷载 0.16 KN/m2×0.4m=0.064 KN/m5) 荷载组合向下最不利组合值:恒+活+风=0.25×1.2+0.20×1.4×1.0+0.13×1.4×0.7=0.71KN/m恒+风+活=0.25×1.2+0.13×1.4×1.0+0.20×1.4×0.7=0.68KN/m向下最不利标准值:恒+风+活=0.25+0.13+0.20=0.58 KN/m向上最不利组合值:恒+风=0.25×1.0-0.26×1.4=-0.114KN/m向上最不利标准值:恒+风=0.25-0.26=-0.01KN/m所以最不利的荷载为:向下:最不利荷载设计值为:q f=0.71 KN/m最不利荷载标准值为:q K=0.58KN/m向上:最不利荷载设计值为:q f=-0.114 KN/m最不利荷载标准值为:q k=-0.01KN/m可知以上起控制作用的为向下的荷载,本计算以向下的荷载组合进行验算(3) 按连续屋面板受向下荷载时内力计算(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三跨连续梁系数表)得跨中弯距M f=0.08×q f×L2=0.08×0.71×1.52=0.1278KNm中间支座弯距M f=0.11×q f×L2=0.11×0.71×1.52=0.1757KNm边支座反力R a=0.4×q f×L=0.4×0.71×1.5=0.426KN中支座反力R b=1.1×q f×L=1.1×0.71×1.5=1.17KN(4) 按连续屋面板受向下荷载时有效截面特性计算1)有效厚度计算(按偏保守考虑取一块中间加劲板件计算)b=75mm,t=0.9mm,b/t=83.33.详见附图: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中第11.1.3-2确定S65/400板型应按第5.2.3计算有效厚度由于Ø=σmin/σmax=M f边/M f中=0.1278/0.1757=0.73<1,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5.2.5-1公式: K=8.2/(Ø+1.05)=4.6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5.2.4公式:σcr=3.142kE/12(1-ν2)(b/t)2=3.142× 5.29×70000/12×(1-0.32) ×83.332=56.2 N/mm2λ=(f0.2/σcr)1/2=(145/89.42)1/2=1.61查《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表5.2.3得系数(强硬化铝合金非焊接):α1=0.9和α2=0.9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5.2.3-1公式:t e=(α1/λ-0.22α2/λ2)t=0.9×(0.9/1.273-0.22×0.9/1.2732)=0.4mm2)有效截面计算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5.4.1-1要求将有效厚度取代厚度t进行有效截面计算:(采用CAD程度自动计算得)I X=116780.81738281 mm4 I Y=5115825.02075195 mm4i x= 22.03 mm i y= 145.8 mm则W ex= I X/ e x =7849.5598mm3, W ey= I y/ e y =23754.58500010mm3,3)承载力计算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11.2.2-2公式得截面承受的最小弯矩为M u=W ex f=7849.5598×145=1.14KNm>M f=0.1757 KNm 满足要求4)稳定计算考虑面板的腹板稳定性计算:腹板的剪切屈曲计算因h/t=36.7/0.9=40.78<875/f0.21/2=72.67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11.3.1-1公式τ=R b/A=1.17×103/0.9×36.7=35.4 N/mm 2<τcr =320 f 0.21/2/(h/t)=127.23 N/mm 2 满足要求 支座处腹板的局部受压承载计算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11.3.1-1公式R w =αt 2(Ef 1/2)(0.5+(0.02l c /t)1/2)(2.4+(θ/90)2)=5.281> R b =1.17KN 满足要求 5)组合作用计算根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中11.4.1公式可知: M/M u =0.1757/1.14=0.154<1 R/R w =1.17/5.281=0.221<1 0.94(M/M u )2+( R/R w )2=0.071<1 综述,以上各项验算都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单位:扬州美科置业有限公司工程名称:扬州市科技馆金属屋面工程热工性能计算书计算:校对:审核:江苏华磊装饰幕墙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9月25日目录一、计算说明 (3)二、屋面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书 (6)三、屋面铝镁锰板热工性能计算书 (19)计算说明(一)本计算概况: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工程所在城市:扬州(二)参考资料:《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三)计算基本条件: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 in=20 ℃室外空气温度 T out=-2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 c,in= W/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16 W/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 I s=300 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 in=25 ℃室外空气温度 T out=3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 c,in= W/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16 W/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 I s=500 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
(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25 ℃。
(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 T in=20 ℃室外环境温度 T out=0 ℃或 T out=-10 ℃或 T out=-20 ℃室内相对湿度 RH=30% 或 RH=60%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20 W/室外风速 V=4 m/s(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 =500 W/m2。
4.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处理。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严寒地区A区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严寒地区B区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零陵、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2)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表、表、表以及表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 m。
表4.2.2-4 夏热冬冷地区甲类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m2·K) 屋面≤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SC(东、西/南/北向)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注: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
表4.2.2-6 不同气候区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阻限值气候分区围护结构部位热阻 R (m2·K)/W严寒地区A区地面: 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严寒地区B区地面: 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寒冷地区地面: 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夏热冬冷地区地面≥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夏热冬暖地区地面≥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注:周边地面系指距外墙内表面2米以内的地面;地面热阻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地下室外墙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2)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屋面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书一、基本计算参数:本计算为屋面系统的热工性能计算。
1.屋面计算单元的有关参数总宽: W=5200 mm总高: H=5600 mm屋面计算单元的总面积: A t=W×H= m屋面计算单元的玻璃总面积: A g= m2屋面计算单元的框总面积: A f= m2屋面计算单元的玻璃区域周长: lψ= m二、屋面计算单元的传热系数计算:1.框的传热系数U f框的传热系数U f:可以通过输入数据,用二维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字计算,得到窗框的传热系数。
在没有详细的计算结果可以应用时,可以应用按以下方法得到窗框的传热系数。
本系统中给出的所有的数值全部是窗垂直安装的情况。
传热系数的数值包括了外框面积的影响。
计算传热系数的数值时取内表面换热系数h in=(m2·K)和外表面换热系数h out=23 W/(m2·K)。
(1) 塑料窗框:表 带有金属钢衬的塑料窗框的传热系数(2) 木窗框木窗框的U f 值是在水气含量在12%的情况下获得,窗框厚度d f 的定义见图,U f 的数值可以从图中选取。
图木窗框以及金属-木窗框的热传递与窗框厚度d f 的关系窗框材料 窗框种类U f [W/(m 2·K)]聚胺脂带有金属加强筋 型材壁净厚度≥5mmPVC 腔体截面从室内到室外为两腔结构,无金属加强筋从室内到室外为两腔结构,带金属加强筋从室内到室外为三腔结构,无金属加强筋图不同窗户系统窗框厚度d f 的定义(3) 金属窗框:框的传热系数U f 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列步骤计算获得: 1)金属窗框U f 的传热系数公式为: ed e e f f id i i f f A h A R A h A U ,,,,1++=(JGJ/T 151-2008 )式中:, A d,e , A f,i , A f,e ——窗各部件面积(m 2),其定义如图3.2.2所示;图3.2.2 窗各部件面积划分示意图h i ——窗框的内表面换热系数[W/(m 2·K )]; h e ——窗框的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K)];R f ——窗框截面的热阻[当隔热条的导热系数为~(m·K) ] (m 2·K/W)。
2)金属窗框截面的热阻R f 按下式计算: 17.01-=f f U R (JGJ/T 151-2008 ) 没有隔热的金属框,使用U f0 = W/(m 2·K);具有隔热的金属窗框,U f0的数值从图中粗线中选取,图、为两种不同的隔热金属框截面类型示意。
图中,带隔热条的金属窗框适用的条件是:f jjb b2.0≤∑ (JGJ/T 151-2008 )式中:d ——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mm);b j ——热断桥j 的宽度(mm); b f ——窗框的宽度(mm)。
图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的传热系数值图截面类型1(采用导热系数低于(m·K)的隔热条)图 截面类型2(采用导热系数低于(m·K)的泡沫材料)图中,采用泡沫材料隔热金属窗框的适用条件是:f jjb b3.0≤∑ (JGJ/T 151-2008 )其中:d ——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mm);b j ——热断桥j 的宽度 (mm); b f ——窗框的宽度(mm)。
框的传热系数: U f = W/2.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主要描述了在窗框、玻璃和间隔层之间交互作用下附加的热传递,线性热传递传热系数ψ主要受间隔层材料传导率的影响。
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可采用表估算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窗框材料双层或者三层未镀膜充气或者不充气中空玻璃ψ [ W/m·K]双层Low-E 镀膜三层采用两片Low-E 镀膜 充气或者不充气中空玻璃ψ ( W/m·K)木窗框和塑料窗框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 没有断桥的金属窗框注:这些值用来计算低辐射的中空玻璃窗,U g=(m 2·K),以及更低传热系数的中空玻璃。
线传热系数ψ= W/ 3.玻璃的传热系数U g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基本公式 (1)一般原理本方法是以下列公式为计算基础的: ti e h h h U 1111++= (JGJ 113-2009 A.0.1-2) 式中e h ——玻璃的外表换热系数[W/(m 2·K)];i h ——玻璃的内表换热系数[W/(m 2·K)];t h ——多层玻璃系统导热系数[W/(m 2·K)]。
多层玻璃系统导热系数按下式计算:m Mm M Ns s t r d h h ∑∑==+=1111 (JGJ 113-2009 A.0.2-1)式中s h ——气体空隙的导热率[W/(m 2·K)];N ——气体层的数量;M ——材料层的数量;m d ——每一个材料层的厚度(m); m r ——每一个材料层的热阻(m·K/W)。
气体间隙的导热率按下式计算:r g s h h h += (JGJ 113-2009 A.0.2-2) 式中r h ——辐射导热系数[W/(m 2·K)];g h ——气体的导热系数(包括传导和对流) [W/(m 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