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章节题库(第4章 知 觉 )【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
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统考2010研]A.视轴辐合B.线条透视C.运动视差D.运动透视【答案】B【解析】视轴辐合属于双眼线索;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的印象;运动视差是指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相同的印象;运动透视是指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的印象。
2.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统考2010研]A.1秒B.3秒C.5秒D.7秒【答案】A【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
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3.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
这种知觉特性是()。
[统考2010研]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题目中的知觉特性是知觉恒常性中的明度恒常性。
4.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研]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将其知觉为实际大小的知觉特性;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性;方向恒常性是指人不因身体部位的改变或视像方向变化而对知觉对象的方位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特性;明度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明度的知觉不随感觉映象的变化而趋向于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
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3fb0ca9ec3d5bbfd0a7443.png)
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人。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之中,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当作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
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
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时,课堂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
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
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
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
如当教师在做物理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
知觉选择性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局部及其相互 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
知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局部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想一想:
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维持正 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
被关半小时就变得焦虑
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 意承受“单独监禁〞,并同意观察者们使用监视器监视 他的活动并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 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 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乔纳森的故事
乔纳森是一名画家,65岁时由于脑受伤而 丧失颜色知觉,变为色盲。这能看到灰色、 白色和黑色。
后来尝试只用黑白作画。 “尽管桥纳森不能否认他的损失,甚至在
充分利用错觉为人类生活实践效劳; 注意防止和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小短片: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社 会 知 觉 与 行 为
社会知觉
1、概念: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 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实验设计及 距离错觉的 形成的原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知觉)【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选择题1.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B.恒常性C.变异性D.自动性【答案】C【解析】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知觉有组织性和恒常性,并且知觉过程是自动发生的。
2.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A项,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B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C项,诱发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也产生运动。
D项,将暗室内不动的光点知觉为运动就是自主运动。
3.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答案】A【解析】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4.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这是()。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发知觉D.自主知觉【答案】B【解析】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学生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 间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 知觉。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 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轮廓的影响因素:
①空间因素:图形镶嵌 ②时间因素:图形掩蔽
③主观因素:主观轮廓
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 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 也称错觉轮廓。
可能原因:
一是视觉系统的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 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 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背侧通道
(加工位置, 运动等信息)
腹侧通道
(加工“这是谁, 是什么”等信息)
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 知觉。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 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 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概述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 解释的过程。 如:寂静的森林、蔚蓝色的海洋、多彩的云霞; 观赏到的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听到的潺潺的流 水,感受到的和风习习等,皆是事物整体映像的 反映。
“信息区”
错觉理论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观点: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 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 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 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 的各种错觉。
对象与背景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 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 依赖。 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 决定
这只大象有几只脚?
看到有三个脸了吗?
一张脸?
还是一个小矮人?
一位乐器演奏家? 一位女孩的脸?
一个老人的脸?
一情侶接吻?
一对裸露情侣? 一群海豚?
几张脸?
鸽子有“爱”吗?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 (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影响知觉的选 择性;
知觉者的知觉目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
3)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 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列中。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 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知 觉定势。
二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图形的组成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
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眼动与形状知觉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 后维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 运动。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二、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说
物体在网膜上投影大小公式:a=A/D 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 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
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 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这
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感觉皮层的二级区: 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它的损伤不是引起
特定感觉的破坏,而是丧失对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
感觉皮层的三级区: 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
错觉种类
典型的几何图形错觉
错觉理论
眼动理论
观点: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 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 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 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错觉。 评价:可解释一些错觉现象;但稳定网像的 实验表明眼动不是产生错觉的真正原因。
山 : 花草树木 蓝天等
自上而下加工 50 -150 ms
山
知觉的生理机制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 觉察器(例如加工亮度、纹理、线条、颜色和方 向等特征),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 作出反应,也就是把不同的刺激模式分解(分析) 成它们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 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完 成了“特征捆绑”的过程。
(六)错觉
第六节 错觉
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而出现种种歪曲。
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线条弯曲错觉
左 氏 错 觉
A
B Fraser螺旋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组同心圆 构成。看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A图的上半部分,这 种错觉不复存在。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 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亮度、 颜色恒常性等。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
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 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称为大小恒常性。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
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 运动称为~。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使其相邻的一个静
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E.g.月亮与浮云
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
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 相反的方向运动。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图形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 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 识别。
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 具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 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 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 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 知觉的整体性。
尽管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 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知觉接近律
知觉相似律
封闭性原则
3、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确认 (identification)
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
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
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ing)
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头脑中以前 存储的知识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五)运动知觉
第五节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它 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物动,眼静;物动,眼动;物静,眼动。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 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 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层部位的“重叠区”,它在实现各种分析器间的综合作用方面起着 特殊的作用。
额叶:言语活动的重要中枢 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
一个子系统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背侧通路dorsal pathway),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也叫“是 什么”(what)系统; 另一个子系统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腹侧通路 ventral pathway ),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也 叫“位置”(where)系统。
联系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 合; 感觉和知觉常合称感知。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 种作用:
觉察 (detection) 分辨 (discrimination)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 义的解释;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 果;
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 活动的结果
知觉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 感觉主要来自于感觉 在大脑中综合物体的不同属性, 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 从而形成物体的完整映像。知 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觉受到人已有的经验、态度的 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 影响。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 和经验。 对他的知觉会有差别。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 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一、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是 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它是由视觉、 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