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诵
读
目
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教
师
点
拨
背景:《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诵
读
目
标
1、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5篇范文)

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1、“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
2、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体现自豪感情的语句,比如,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也出现了“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句子,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3、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索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教学这一段,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自豪之情;通过思考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体会难忘和怀念之情。
《金色的草地》1、“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jiǎ、cháo。
2、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爬天都峰》1、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我” 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
《灰雀》1、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
2、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பைடு நூலகம்头晃脑 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金、玉是自然界地天然物产;李、柰、芥、姜的性质和用途,感受我国自然与矿产资源的丰富。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三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二篇章。
2.展示背诵《丑奴儿》。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3.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被尊称韩非子。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安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安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于是韩非子把他的法治思想写入了《孤愤》、《五蠹(dù)》等著作。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yíng)政读了之后,大加赞赏,推崇备至。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子,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等故事。
3.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课题
经典诵读第4课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课文中的生僻字,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2.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虢”、“弊”、“翦”、“威”的读音。
5.小组展示读。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学生读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观察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4摇头晃脑 出感情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桓”、“匡”、“倾”、“乂”的读音。(“调”与“藏”都是多音字)
2.读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传说故事。
3.背诵《如 梦 令>>。
课题
经典诵读第5课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君王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
师:本文每句的押韵仍然是“ɑng”音,我们继续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用手打节奏。
2.全体学生拍手读。
3.变换声调读。
4.变换节奏读。
5.打节拍读。
6.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禹”、“岱”、“禅”、“钜”、“碣”的读音。
5.小组展示读。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打节拍读课文
2.变换节奏读课文
3.变换声调读。
4.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读得好,背得也很有感情。
1.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2.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学生读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观察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本文每句的押韵仍然是“īng”音,我们继续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用手打节奏。
2.全体学生拍手读。
3.变换声调读。
4.变换节奏读。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背诵《赠 孟 浩 然》。
课题
经典诵读第2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够背诵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千字文》的兴趣,同时了解气象物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四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三篇章。
2.展示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2.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时拓展相关知识例如“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清代文官补子图案中的飞禽走兽”。适当补充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多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四)摇头晃脑 出感情
1.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2.简介《千字文》
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3.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4.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在故事与传说中了解我国古代发展的历史,促进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课题
经典诵读第1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丑 奴 儿>>
课题
经典诵读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