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3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军费支出)的巨大变化!
中国现在国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明显偏低

1 国防经费,是国家用于国防军事方面的经费。
包括用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经费。
建国以来,国防经费一直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
军费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很难想象一支经费拮据的正规军队却能保持长久高昂的战斗力。
军费开支用于支持国家安全的稳定和保障,同时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维护和攫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防经费支出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建国大业保家卫国(1949-1956)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外反动派势力还很强大,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未彻底解放,为了尽早解放全中国,当时中央财政的大部分都充做了军费,开支浩大。
直接用于部队的军费支出,1949年高达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60%,1950年高达45%,实际军费支出最后还超支21.8%。
1949年至1956年的8年里,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为35%。
1953年国防经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5%,就是比例最低的1956年也高达5.95%。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以至于庞大军费成为建国初期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分析:“通货发行主要是解决军费开支及修复现有铁路的费用。
经过反复利弊权衡后,这些开支不能少,因为军费不能减,减少了就不能保证部队的需要”。
(1949年中国的财政收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以及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涨热情,国家经济迅速复苏,财政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长。
尽管50年至53年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但那时候国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却逐年下降,由1949年的60%,1950年的45%,下降到1956年的21.8%。
1949~1956年的8年时间,虽然国防经费开支极大,但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这种军费的高比例支出是我们党为巩固新生政权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这一时期的军费投入支持了我军主要的军事活动,包括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等。
我国国防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国际比较

商业2.0 理论研究286我国国防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国际比较王玉博(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随着国际关系的恶化,美国对中国已经不是从意识形态和经济等方面入手了,更是开始进行军事演习,从军事上开始威胁,而且中国不仅有外患更面临着内忧,台湾问题一直阻碍着祖国统一,中国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因此需要增强保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力量。
中国的国防力量开始逐渐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从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到中国与印度边境之争,都吸引着全国上下的目光。
因此对于中国国防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国军队的国防规模到结构变化最后与世界上主要国家进行对比,以此来加强民众对于我国国防力量的了解,具有其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国防费;规模;结构变化;国际比较前言国防费规模是决定我国国防力量的基础,如何平衡国防投入和财政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防费规模如果占比过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的作用,容易拖累国家发展,使得国家有经济衰退的风险,而一旦国家投入国防占比较少,不仅无法保证国家的军事力量充足,更加难以守护我国的经济果实。
因此对于我国的国防规模进行具体分析,再通过结构地调整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其他国家的军费开支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国防费用符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平衡好国家的投入。
1 我国国防费规模中国从建国初期就一直重视着国防力量的建设,中国国防开支从建国初期的维持性投入到现在的适度增长,其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保证经济的发展下,满足我国的国防需求,但是最近的国际形势突然恶化,这就要求我国的国防战略需要有所调整。
我国的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79年最高的5.43%下降到2017年的1.26%,近30年一直保持在2%以内。
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地发展,但是对于现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无法通过军事力量对其他国家形成震慑,我国国防支出总体下降趋势明显[1]。
2 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比较2.1 我国国防费结构的变化首先我国的国防费用配置根据两个原则。
历年军费

中国历年军费一览
1999年开始,军费开始逐年增加,每年保持增长12~20%的增幅。
2001年的国防费比上年增加235亿元,增幅为17.7%;2002年增加266亿元,增幅为17.6%;2003年增加200亿元,增幅为9.6%;2004年增加292亿元,增幅为11.6%;2005年的国防费预算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幅为12.6%。
从2000~2005年的6年间,国防费支出从1207.54亿元增加到2475亿元,翻了一番。
从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军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4806亿元,总额翻了两番还多。
2002年,中国GDP迈过10万亿元关口,军费开支也超过了1500亿元。
此后,中国经济隔几年迈上一个台阶,2006年GDP超过20万亿元,2008年迈入30万亿元。
中国的军费开支也相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得到提升,2004年超过2000亿元,2007年超过3000亿元,2008年又超过4000亿元,2009年达到4806亿元。
国际上开始对中国军费的这种增长速度议论纷纷,而中国国防白皮书则把这种增长释为“补偿性发展”。
2010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5321.15亿元,比2009年增长7.5%,国防费增幅有所下降。
2011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为6011亿元人民币,相比2010年增加12.7%。
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04亿元人民币,增长11.2%。
2013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7202亿,较2012年提升10.7%。
【网易】3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军费支出)的巨大变化!

15886.50 7.60%
2001 1442.04 19.42% 8.2770 174.22 109655.20 1.32% 18902.58 7.63%
2002
1707.78 18.43% 8.2770 206.33 120332.70 1.42% 22053.15 7.74%
2003 1907.87
1998 934.70 15.03%
8.2791 112.90 84402.30 1.11% 10798.18 8.66%
1999 1076.40 15.16% 8.2783 130.03 89677.10
1.20% 13187.67 8.16%
2000 1207.54 12.18% 8.2784 145.87 99214.60 1.22%
1990 290.31
15.54% 4.7832 60.69 18667.80 1.56% 3083.59 9.41%
1991 330.31 13.78%
5.3233 62.05 21781.50 1.52% 3386.62 9.75%
1992 377.86 14.40% 5.5146 68.52
10275.00 1.96% —— ——
1987 210.00 4.48% 3.7221 56.42 12059.00 1.74%
—— ——
1988 218.00 3.81% 3.7221 58.57 15043.00 1.45% ——
——
1989 251.00 15.14% 3.7651 66.66 16992.00 1.48% —— ——
从这一年开
截至 2009 年,中国的国防费用已经连续 21 年保持在 10%以
上的增长速度。
【文献综述】中国近30年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Feder-Ra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经济学中国近30年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Feder-Ra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一、研究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方法概述1.Feder-Ram模型。
Feder-Ram模型是从国防投资的正外部性的角度解释国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是Biswas和Ram( Biswas & Ram,1986) 在菲德( Feder,1983)关于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部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模型当被应用到分析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依据所设定的外部性因素和所包括的部门数量,可分为两部门模型、三部门模型和四部门模型。
两部门模型是指将国民经济分为国防部门和非国防部门。
三部门模型是在两部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将非国防部门划分为私人部门和非国防公共部门。
四部门模型则是在三部门模型基础上额外考虑了进出口部门。
以两部门模型为例,该模型通过测算代表非国防部门和国防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与其差额,并计算代表外部性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正负及其大小来判断国防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凯恩斯模型分析法。
研究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凯恩斯模型在传统凯恩斯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右侧加入了国防支出的变量,由反应经济总需求的公式Y=C+I+G+M+TS出发,经过一系列数学处理和适当的假设,得出国防支出关于经济增长率的公式。
该模型通过直接设定国防支出为经济总收入的组成部分这一角度出发考察国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特征。
3.格兰杰因果检验法。
该方法忽略了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仅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检验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一方法仅能检验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而无法回答国防支出通过什么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
但由于其假设简单,数据可得性强且便于操作,国内外均有大量学者使用此方法研究国防支出和经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不同时期中国国防支出情况分析

不同时期中国国防支出情况分析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周边邻国较多,海岸线狭长,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平,国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国防支出也成为了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方面。
但是,中国的国防支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自己特殊的价值与地位,即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国防支出和维护国家稳定与和谐,而非对外扩张。
中国的国防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建国初期,即1949年到1958年;第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1959年至1977年;第三是改革开放时期,即1978年至现在。
三个时期的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截然不同,同时国防支出的范围也各相不同,下面我就就分阶段的对中国的国防支出做充分的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中国国防支出的特点与价值。
一:阶段分析1.建国初期建国初期,中国的政局不稳,对外则有反对势力干涉,此时的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很大的,如下图所示: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财政收入逐年大比例的增加,说明中国的经济在稳固发展,而国防支出同样在在增加,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防事业的建设,同时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外国势力对中国敌对,都迫使中国要在国防方面要大幅度的增加开支,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和平,给为百姓创造一个和谐的国内环境。
上表的数据充分显示出了建国初期的国防支出的情况,从国防支出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1950年至1955年的比重较大,原因是当时中国在进行战争,如抗美援朝、国内剿匪等,从而国防支出成为了当时财政的重点支出对象,而1957年后,战争基本结束,所以国防支出开始有所下降,但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所以国防支出依旧在财政收入中占相当重的比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跨越的时间段很长,其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也极其复杂,所以国防支出有很大的变动性,其重点支出的对象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的折线图则可以一目了然的显示出这个时期的变动。
上面点线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时期的财政收入波动性极强,因为于这个时期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前期犯了许多错误,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而此时的国防支出却趋于稳定,原因在于这个时期的国内环境相对良好,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国家没必要将备战作为工作重心,也没必要在军费上浪费太多的财政收入。
历年军备支出情况汇报

历年军备支出情况汇报近年来,各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军备支出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历年军备支出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军备支出情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大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军备支出的领跑者。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国防预算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军事支出的约40%。
这一数字实在令人震惊,也反映出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厚资源投入。
其次,俄罗斯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军事大国,其军备支出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俄罗斯的军备支出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军事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俄罗斯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军备支出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军备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致力于提升军事技术和装备水平,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另外,欧洲国家的军备支出情况也值得关注。
由于欧洲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些国家的军备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北约成员国中,一些国家为了加强集体防御能力,加大了国防预算的投入,以此来应对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
总的来说,全球各国的军备支出情况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军事领域的投入,试图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军备支出的增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通过本文的汇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军备支出情况,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
希望各国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共同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规模变化及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规模变化及原因作者:吕凯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4期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30年预算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预算绝对规模逐年上升,财政预算收支占GDP的比重则呈U型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得出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与改革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预算收入;财政预算支出;变化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38-0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国家财力下放和集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表1(见下页)显示了在这30年中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财政收入绝对数除1979年和1980年略有下降外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绝对数也除了1980年和1981年略有减少外都以不同速度增长。
与1978年相比,2007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45.76倍和44.62倍。
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如果与GDP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增长率,而在1994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 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易】3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军费支出)的巨大变化!——2009年,中国国防预算数(军费支出)为480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预算执行数增加624.8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9%;国防费预算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6.3%。
按2008年年末汇率1美元=6.8346元计算,200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合703.31美元。
1978—2008年中国国防预算的变化国防预算增长幅度人民币全年国防预算国内生产总值军费占GDP 国家财政支出军费占财政(亿元)平均汇率(亿美元)(GDP)比例(亿元)支出比例1978 167.84 12.75% 1.6840 99.67 3645.20 4.60% 1122.09 14.96%1979 223.00 32.74% 1.5550 143.41 4063.00 5.49% ————1980 193.84-14.95% 1.4984 129.36 4545.60 4.26% 1228.83 15.77% 1985 191.53 6.08% 2.936665.22 9016.00 2.12% 2004.25 9.56% 1986 201.00 4.69% 3.4528 58.2110275.00 1.96% ————1987 210.00 4.48% 3.7221 56.42 12059.00 1.74%————1988 218.00 3.81% 3.7221 58.57 15043.00 1.45% ————1989 251.00 15.14% 3.7651 66.66 16992.00 1.48% ————1990 290.3115.54% 4.7832 60.69 18667.80 1.56% 3083.59 9.41% 1991 330.31 13.78%5.3233 62.05 21781.50 1.52% 3386.62 9.75% 1992 377.86 14.40% 5.5146 68.5226923.50 1.40% 3742.20 10.10% 1993 425.80 12.69% 5.7620 73.90 35333.901.21% 4642.30 9.17% 1994 550.71 29.34% 8.6187 63.90 48197.90 1.14% 5792.629.51% 1995 636.72 15.62% 8.3510 76.24 60793.70 1.05% 6823.72 9.33%1996 720.06 13.09% 8.3142 86.61 71176.60 1.01% 7937.55 9.07% 1997812.57 12.85% 8.2898 98.02 78973.00 1.03% 9233.56 8.80% 1998 934.70 15.03%8.2791 112.90 84402.30 1.11% 10798.18 8.66%1999 1076.40 15.16% 8.2783 130.03 89677.101.20% 13187.67 8.16% 2000 1207.54 12.18% 8.2784 145.87 99214.60 1.22%15886.50 7.60%2001 1442.04 19.42% 8.2770 174.22 109655.20 1.32% 18902.58 7.63% 20021707.78 18.43% 8.2770 206.33 120332.70 1.42% 22053.15 7.74% 2003 1907.8711.72% 8.2770 230.50 135822.80 1.40% 24649.95 7.74% 2004 2200.01 15.31% 8.2768265.80 159878.30 1.38% 28486.89 7.72% 2005 2474.96 12.50% 8.1917 302.13183867.90 1.35% 33930.28 7.29% 2006 2979.38 20.38% 7.9718 373.74 211923.00 1.41%40422.73 7.37% 2007 3509.21 17.78% 7.6099 461.14 257306.00 1.36% 49565.407.08% 2008 4182.04 19.17% 6.9385 602.73 300670.00 1.39% 62427.00 6.70% 一,——197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达到了当时的高峰223亿元。
1980年后,国防预算开始下降,直到1988年才达到218亿元,与十年前的1979年相当。
这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防建设最为困难的时期。
1989年后,中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这一年开始,国防预算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截至2009年,中国的国防费用已经连续21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
199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4000亿元;2010年,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
以美元计算,1979年,中国的国防预算曾达到143亿美元。
此后逐年下降,直到2000年才又达到145亿美元,几乎与21年前的1979年相当。
这20多年,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二,——1978-1980年,中国的军费占GDP的比例为4%以上,符合世界的平均水平,其实并不算高,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例也不到16%。
1980年,国家为了经济建设,开始大幅度压缩军费,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军费占GDP的比例降到了2.12%。
此后继续逐年下降,一直到2008年还一直保持在2%以内;其中1996年最低,只有1.01%。
从1997年开始,军费占GDP的比例有所上升,除了1997、1998、199和2000年外,其他年份保持在1.3-1.4%之间,但是离世界平均水平4%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1995年,中国国防预算仅为76.24亿美元,而日本高达502亿美元,日本几乎为中国的7倍!此后几年,日本的国防预算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高额军费开支,从1998年的390亿、1999年的419亿美元,到2000年的484亿美元。
2003—2006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分别为469亿美元、415亿美元、453亿美元、408亿美元。
这期间,因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很大,日本的军费开支数也时增时减,但基本上为400多亿美元。
——2007年,中国的军费支出为467.75亿美元;同年,日本的军费支出为413.93亿美元。
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从此,日本的军费开支再也不能超过中国!日本2009年开始将国防预算增加2.2%,达到4.84万亿日元。
按2008年末汇率1美元=90.9日元计算,约合532.45亿美元。
这已经是十年来日本国防预算的顶峰了。
2009年,日本的国防预算已经大大低于中国。
今后几年,日本与中国的差距将逐年加大。
四,长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台财政总预算的各项支出的比例中始终名列首位。
在50年代,军费开支占财政总预算的70%以上,60年代占50%,80年代占35%以上,2000年后的几年占20%以上。
台湾的军费预算,一般根据其用途分为公开和秘密两大部分。
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外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其军费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增率平均达到20%。
1980年,台湾军费开支为965亿台币,约合28.69亿美元,还远远落后于大陆。
到1988年台湾军费开支约为53亿美元,已经和大陆相当了。
而到1992年时,台湾的军费开支已经上升到108亿美元,五年内翻了一番。
台湾开始领先于大陆。
——1991年大陆军费只有62亿美元的时候,台湾军费就超过9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相对稳定,但仍有小幅增长,基本保持在100-1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5%和财政总预算的22%。
1998年度,台湾正式公布的军费预算为2780亿元新台币(当时约合100亿美元),加上当年采购战机特别预算拨款17亿美元,该年度实际军费预算达117亿美元。
若按台湾地区总人口2180万人计算,平均每人530美元,台军人均军费为2.6万美元,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拥有的军费数额。
1990年大陆的军费不过60亿美元,台湾的军费按汇率也达到这一数字。
到1998年台湾的军费预算达到117亿美元,仍然超过大陆的军费开支112.9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两岸军事实力天平一度向台湾倾斜。
——而进入21世纪后,台湾则因经济低迷,军事预算日趋紧张,加之其武器装备基本靠外购而不能自产,增强军备的步伐便很快被大陆甩在了后边,两岸军事实力天平开始向大陆倾斜。
2002年度台湾的军费预算总额为2610亿台币,约合77.84亿美元;2003年军费预算总额为2615亿台币,约合78.05亿美元。
2004年为2650亿台币,约合79.10美元。
2007年,台湾的军费开支3235亿新台币,比上一年增长28.1%,接近3成,约合98.24亿美元。
——2009年度台湾的预算案,支出规模达1.83万亿新台币,比2008年增长6.9%,创历年新高。
防务支出比2008年减少104亿元,占总预算的17.2%,是最近三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按2008年末汇率1美元=32.83新台币计算,2009年台湾的军费开支约合96亿美元。
2009年,大陆军费开支为703亿美元,大陆已经超过台湾的7倍多。
附:台湾往年军费开支的变化单位:亿新台币1975年1978年1980年1983年383 457 702 965 1390 1991年1993年1994年1998年2190 2330 2460 2880 3020 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719 2610 2615 2650 2608 2006年2008年2009年2525 3235 3256 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