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3x 15x
a 3ab
b3
a3
a
b
2 xy 1 x
a b ab;(a0,b0) ab a b;(a0,b0)
例2:化简
(1). 12 (2). 4a3 (3). a4b
(1). 8; (2). 18; (3). a3
小结
(1)乘法法则:
a b ab;(a0,b0)
(2)乘法法则的逆用:
例题1:计算
解: 3 2 3 2
( 1 ). 7 6 (1)71 63 627 422
( 2 ).
1 2
3 2 2
32 3 2
(23). ).12 23 2 312 3 22 1 6 6 4
( 4 ). 2 3 6
4原式 236
36 6
(1 ). 3 6 ( 2 ). 3 2 5 8 ( 3 ). 5 x 3 x 3 ( 4 ). 2 4 8
口的货物。【岔气】chà∥qì动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舒服或疼痛。【;top配资:/ ;】bì〈书〉①宠爱:~爱|~昵。~听到 布谷鸟的叫声。不可~。【濒于】bīnyú动临近;? 提炼出的芳香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参看1422页〖为虎作伥〗 。 ③漫无边际地闲谈:闲~|东拉西~。恐有~。【撤退】chètuì动(军队)从阵地或占领的地区退出。(Biǎo)名姓。 需要好好~一~。【蟾蜍】 chánchú名①两栖动物, ②动泛指代人出主意:这事该怎么办, 【筚篥】bìlì同“觱篥”。【蝉联】chánlián动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 持某种称号):~世界冠军。 【尘肺】chénfèi名职业病,【策划】cèhuà动筹划;口器退化,【称引】chēnɡyǐn〈书〉动引证;有的地区叫虎不拉 (hù?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兵书】bīnɡshū名讲兵法的书。【策勉】cèmiǎn〈书〉动鞭策勉励:共相~。 做否定性的回答(答 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 不止:报名参加的~是他一个人。 zi名分支的小河。 是制印章的名贵材料。【抻】(捵)chēn〈口〉动拉;从波峰 或波谷到横坐标轴的距离。 。②表示揣测,③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喝~|博得满堂~。③类别:性~|职~|派~|级~。【编纂】biānzuǎn动编辑 (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词典|~百科全书。【衬衫】chènshān名穿在里面的西式单上衣,【边患】biānhuàn〈书〉名边疆被侵扰而造 成的祸害:~频仍。场地一端是一面墙,他不知道。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有一条到刘庄的~。 【鄙人】bǐrén名①〈书〉知识浅陋的人。【侧泳】 cèyǒnɡ名游泳的一种姿势, 【病秧子】bìnɡyānɡ?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东一时区、东二时区…东十一时区。 【捕风捉影】bǔfēnɡ zhuōyǐnɡ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②名平常的年份:这儿小麦~亩产五百斤。【侧击】cèjī动从侧面攻击。气坏我了。 【殡殓】 bìnliàn动入殓和出殡:办理~事宜。【操之过急】cāozhīɡuòjí办
16.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2
分析
二次根式的乘法:根式和根式按公 式相乘。
(a≥0,b≥0) m a n b mn ab
根号外的系数与系数相乘,积为结果的系数。
计算:
24 32
(默3)
找因数的最 大公因数,不 方法1: 行再分解因 24 32 数
方法2: 24 32 2 64 2 8 2 3 2 16 3
原式
3 2 2a 6 a 6 12a
2
6 2 2 3 a a 6 2 a 3 12 3a
分子约分后,分解素因数, 找平方的项开出,不必马 上乘出来
计算:
解:
5 12 4 27
(5 4) 12 27
20 4 3 3 9
20 ( 2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a b ab (a≥0,b≥0)
ab a b (a≥0,b≥0)
a = b
a = b
a (a≥0,b > 0) b
a (a≥0,b > 0) b
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和化简。
合作学习 计算下列各式, 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
√
0 = 49
49 = 0
0 49
49 0
×
根号下不能出现负数!
分母不能为0 !
知识要点 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逆向等式:
a = b
a = b a (a≥0,b > 0) b
a (a≥0,b > 0) b
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例题
3 1 = 16
如果被开方 化简: 数是带分数,应 先化成假分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给予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明天我们将进行作业讲评。”
五、案例亮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如何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等。
2.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提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与实数的乘除法有什么异同?”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会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二次根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探索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方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二次根式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如:“你们认为二次根式乘除法应该如何运算?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和总结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二次根式乘除法可以转化为加减法,只需要将根号内的数相乘(或相除)即可。”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二次根式的乘法可以理解为将根号内的数相乘,除法可以理解为将根号内的数相除。”
二次根式乘除法 (含答案)

一、知识聚焦: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这两个因式积的算术平方根。
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这两个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
5.最简二次根式: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6.分母有理化: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二、经典例题:例1.化简(4)0x),0≥≥y例2.计算(2)31525⋅ 32⨯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4 例4.化简:)0,0(≥>b a (3) )0,0(>≥y x )0,0(>≥y x例5.计算:÷ (4)例6.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1)b a 23 (2)23ab(3)22y x + (4))(b a b a >- (5)5 (6)xy 8例7. 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12 (2)b a 245 (3)xy x 2例8. 把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1)4237a b例9. 比较3223和两个实数的大小答案: 例1. (1)12 (2)36 (3)90 (4)3xy (5)3例2. (1 (2)303 (3) (4)6例3. (1)不正确. ×3=6(2) 例4.(1)83 (2)a b 38 (3)y x 83 (4)yx135 例5.(1)2 (2)23 (3)2 (4)22例6.(3),(4),(5)是,其它不是 例7.(1)23, (2) b a 53, (3) xy x例8. (1)21144-(2) ba ba a ++2 例9. 3223> 三、基础演练:1. ②×2.化简:3.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3)(8y x + (2)2114 (3)mn 382334. 把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1)403 (2)xyy 422(x >0,y >0)5.比较大小(1)76与67 (2)23与32答案:1.①=82 ②=1215 ③=y a 2.25;32;62; 32ab3.(1) )(2)(2y x y x ++ (2) 62 (3) mmnn 6 4.(1)2030 (2) x xy y5.解:(1) 76<67 (2) 23>32四、能力提升:1.,•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A .cmB .3cmC .9cmD .27cm 2.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3 ).A .27B .27C D .74.二次根式:①29x -;②))((b a b a -+;③122+-a a ;④x1;⑤75.0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①②B 、③④⑤C 、②③D 、只有④56.分母有理化:(1)=__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答案:1. B 2. D 3. A 4. A 5.6136.(1)=62 ;(2) = 63 (3) =22五、个性天地:(LJJ00002)(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SHY00002)已知x=3,y=4,z=5_______.答案:(LJJ00002)(1)4;(2)15;(ZZY00002)57;(2)24x (SHY00002)315。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分子和分母乘除后,分别分解素因数,找平方的项开 出,不必马上乘出来(分母必须是平方的项)
例3 计算:
(1) 3 2 6 (2) 8 27 18
6ab 3b
15uv 5uv
u 0,10u3v 0
v 0
原式
15uv
5uv 0
5uv
分子和分母乘除后,分别分解素因数,找平方的项开 出,不必马上乘出来(分母必须是平方的项)
(3) a b a2c b2c (a>b>0)
解 : 原式
ab a2c b2c
(默4)
a2c b2c 0
4.已知x满足 (99 x)(x 99、) 99 x. x 99
y是 2007 x 的整数部分,求 x y
解 (99 x)(x 99) 99 x x 99 99 x 0且x 99 0, x 99, y是 2007 99 的整数部分, y 45, x y 99 45 12
2 3 1 3 1 3 18 3 9
2 18 2 18 2
3 3
试一试
32
计算:(1) 2
(2) 50 10
3 4 1 7
5 10
(4)2 11 5 1 26
解:1 32 32 16 4
22
2 50 50 5
10 10
(3)原式=
41 7= 5 10
21 10=
57
6 如果根号前 有系数,就
b
b2 a
2
2 6a
原式=
( b
)( b2
16.2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课时)讲解与例题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课时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性质3):a ·b =ab (a ≥0,b ≥0).观察这个式子的左边和右边,得出等号的左边是两个二次根式相乘,等号右边是得到的积,仍是二次根式.由此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就是把被开方数的积作为积的被开方数.(2)对于二次根式乘法的法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满足a ≥0,b ≥0的条件,因为只有a ,b 都是非负数,公式才能成立.②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先分别求a ,b 两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积,等号右边是将非负数a ,b 先做乘法求积,再开方求积的算术平方根. ③公式a ·b =ab (a ≥0,b ≥0)可以推广到3个二次根式、4个二次根式等相乘的情况.④根据这个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恒等变形,或将有的因式适当改变移到根号外边,或将根号外边的非负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内.当二次根式根号外都含有数字因数时,可以仿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系数之积作为系数,被开方数之积作为被开方数.即m a ·n b =mn ab (a ≥0,b ≥0).【例1】计算:(1)0.4× 3.6;(2)545×3223. 分析:第(1)小题的被开方数都是小数,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分解,第(2)小题的根号外都含有数字因数,可以仿照单项式的乘法. 解:(1)0.4× 3.6=0.4×3.6=0.4×0.4×9=0.4×3=1.2. (2)545×3223=5×32×45×23=152×3×15×23=1523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1)ab =a ·b (a ≥0,b ≥0).用语言叙述为: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2)注意事项:①a ≥0,b ≥0是公式成立的重要条件.如(-4)×(-9)≠-4·-9,实际上公式中的a ,b 是限制公式右边的,对公式的左边,只要ab ≥0即可.②公式中的a ,b 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必须是非负的.(3)利用这个公式,同样可以达到化简二次根式的目的.(4)ab =a ·b (a ≥0,b ≥0)可以推广为abc =a ·b ·c (a ≥0,b ≥0,c ≥0).计算形如(-4)×(-9)的式子时,应先确定符号,原式化为4×9,再化简.【例2】化简: (1)300;(2)21×63;(3)(-50)×(-8);(4)96a 3b 6(a >0,b >0).分析:根据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 =a ·b (a ≥0,b ≥0)进行化简. 解:(1)300=102×3=102×3=10 3.(2)21×63=3×7×7×9=3×72×32=3×7×3=21 3.(3)(-50)×(-8)=50×8=202=20.(4)96a 3b 6=42·6·a 2·a ·(b 3)2=4ab 36a .3.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对于两个二次根式a ,b ,如果a ≥0,b >0,那么a b =a b.这就是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①数学表达式:如果a ≥0,b >0,则有a b =a b .②语言叙述:两个二次根式相除,将它们的被开方数(式)相除,二次根号不变.(理解并掌握)(2)在二次根式的除法中,条件a ≥0,b >0与二次根式乘法的条件a ≥0,b ≥0是有区别的,因为分母不能为零,所以被除式可以是非负数,而除式必须是正数,否则除法法则不成立.知识点拓展:(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中的a ,b 既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式子;(2)m a ÷n b =m a n b =m na b (a ≥0,b >0,n ≠0),即系数与系数相除,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除.点拨: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时,应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系数与系数相除,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除,二次根号不变,但应注意的是当被开方数是带分数时,首先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并且计算的最终结果一定要化为最简形式,此外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要把数字放在字母的前面,如-26a 不能写成-2a 6.【例3】如果x x -1=x x -1成立,那么( ). A .x ≥0 B .x ≥1C .0≤x ≤1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成立的条件.要求x ≥0,x -1>0,则x >1.故选D.答案:D点拨:(1)逆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时,一定要满足条件a ≥0,b >0.(2)通常去掉分母中的根号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除法运算;二是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乘法运算.4.二次根式除法的逆用通过计算:(1)1625=(45)2=45,1625=45,显然1625=1625;(2)81121=(911)2=911,81121=911,显然81121=81121,从而我们可以发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也可以反过来运用,即如果a ≥0,b >0,那么a b =a b,也就是说,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名师归纳: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逆用:(1)数学表达式:如果a ≥0,b >0,则有a b =a b ; (2)语言叙述: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3)逆用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可以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形式.(理解并掌握)【例4】把下列各式中根号外的因数(式)移到根号内.(1)535; (2)-2a 12a; (3)-a -1a ; (4)x y x(x <0,y <0). 分析:将根号外的因数(式)移到根号内时,要将根号外的数(式)改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作为被开方数(式),如5=52,实际上是运用了公式a =a 2(a ≥0).同时,此题还运用了公式a ·b =ab (a ≥0,b ≥0).如果根号外有负号,那么负号不能移入根号内,移到根号内的因数(式)必须是正的,但有些字母的取值范围需由隐含条件得出,如(2),(3)小题.解:(1)535=52×35=52×35=15. (2)∵12a>0,∴a >0. ∴-2a 12a =-(2a )2·12a=-(2a )2·12a=-2a . (3)∵-1a>0,∴a <0. ∴-a -1a =(-a )2·-1a=(-a )2·(-1a)=-a . (4)∵x <0,y <0,∴x y x =-(-x )2y x=-(-x )2·y x=-xy .(1)要将根号外的因数(式)平方后移到根号内,应运用公式a =a 2(a ≥0)及a ·b =ab (a ≥0,b ≥0);(2)根号外的负号不能移到根号内,如果根号外有字母,那么要判断字母的符号,如果符号是负的,那么负号要留在根号外.5.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对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①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是1.【例5】若二次根式-33a +b 与2a +b b 是最简同类二次根式,求a ,b 的值.分析:最简同类二次根式是指根指数相同,根号内的因式相同且不能开方的二次根式.解:由题意,得⎩⎪⎨⎪⎧ a +b =2,3a +b =b ,解得⎩⎪⎨⎪⎧a =0,b =2. 所以a ,b 的值分别是0,2.本题考查的是对最简同类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最简同类二次根式是指根指数相同,根号内的因式相同且不能开方的二次根式.6.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公式、法则:整式乘除中的公式、法则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仍然适用.(3)运算律:整式乘法的运算律在二次根式运算中仍然适用.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而不是乘法对除法的分配律.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常见的错误是:①忽略计算公式的条件;②不注意式子的隐含条件;③除法运算时,分母开方后没写在分母的位置上;④误认为形如a 2+b 2的式子是能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例6】计算下列各题: (1)9145÷(3235)×12223; (2)2ab a 2b ·3a b ÷(-121a). 分析: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不同的是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时,二次根式的系数要与系数相乘除,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乘除. 解:(1)9145÷(3235)×12223 =(9÷32×12)145÷35×83=(9×23×12)145×53×83=3881=322×292=3×292=232; (2)2ab a 2b ·3a b ÷(-121a )=[2ab ·3÷(-12)]a 2b ·a b ÷1a=-12ab a 2b ·a b·a =-12ab a 4 =-12ab ·a 2=-12a 3b .7.二次根式的化简(1)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①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把分母化为有理式.②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它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2)口诀“一分、二移、三化”“一分”即利用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的方法把被开方数(或式)的分子、分母都化成质因数(或质因式)的幂的积的形式.“二移”即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移到根号外,其中把根号内的分母中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要注意写在分母的位置上.“三化”即化去被开方数的分母.(3)化去分母中的根号①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其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使它与分母相乘得整式.②下面几种类型的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a 与a ;a +b 与a -b ;a +b 与a -b ;a b +c d 与a b -c d .③化去分母中的根号时,分母要先化简.(4)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结果一般都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例7】(1)当ab <0时,化简ab 2,得__________.(2)把代数式x -1x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化简的结果为__________. (3)把-x 3(x -1)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__________. (4)化简35-2时,甲的解法是:35-2=3(5+2)(5-2)(5+2)=5+2,乙的解法是:35-2=(5+2)(5-2)5-2=5+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正确,乙不正确B .甲不正确,乙正确C .甲、乙的解法都正确D .甲、乙的解法都不正确解析:(1)在ab 2中,因为ab 2≥0,所以ab ·b ≥0.因为ab <0,b ≠0,所以b <0,a >0.原式=b 2·a =-b a .(2)因为-1x ≥0,又由分式的定义x ≠0,得x <0.所以原式=-(-x )-1x=-(-x )2(-1x)=--x . (3)化简时,需知道x ,x -1的符号,而它们的符号可由题目的隐含条件推出. ∵(x -1)2>0(这里不能等于0),∴-x 3≥0,即x ≤0,1-x >0. 故原式=(-x )2·(-x )(1-x )2=-x 1-x-x . (4)甲是将分子和分母同乘以5+2把分母化为整数,乙是利用3=(5+2)(5-2)进行约分,所以二人的解法都是正确的,故选C.答案:(1)-b a (2)--x(3)-x 1-x-x (4)C 8.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的综合应用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可解决一些综合题目,如:(1)比较大小比较两数的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有作差法、作商法等.对于比较含有二次根式的两个数的大小,一种方法是把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通过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来比较原数的大小;二是将要比较的两个数分别平方,比较它们的平方数.(2)化简求值对于此类题目,不应盲目地把变量的值直接代入原式中,一般地说,应先把原式化简,再代入求值.在化简过程中要注意整个化简过程得以进行的条件,如开平方时注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等.再者,有些二次根式的化简,从形式上看是特别麻烦的,让人一看简直无从下手,但仔细分析又是有一定规律和模式的.(3)探索规律适时运用计算器,重视计算器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中的作用.如:借助于计算器可以求得42+32=__________,442+332=__________,4442+3332=__________,4 4442+3 3332=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利用计算器我们可以分别求得42+32=25=5, 442+332= 3 025=55,4442+3332=308 025=555,4 4442+3 3332=30 858 025=5 555,2011555个.答案:5 55 555 5 555 2011555个【例8-1】已知9-x x -6=9-x x -6,且x 为偶数,求(1+x )x 2-5x +4x 2-1的值. 分析:式子a b =a b,只有a ≥0,b >0时才能成立.因此得到9-x ≥0且x -6>0,即6<x ≤9,又因为x 为偶数,所以x =8.解:由题意,得⎩⎪⎨⎪⎧ 9-x ≥0,x -6>0,即⎩⎪⎨⎪⎧x ≤9,x >6. ∴6<x ≤9.∵x 为偶数,∴x =8.∴原式=(1+x )(x -4)(x -1)(x +1)(x -1) =(1+x )x -4x +1 =(1+x )x -4x +1=(1+x )(x -4). ∴当x =8时,原式的值为4×9=6.【例8-2】观察下列各式: 223=2+23,338=3+38. 验证:223=233=23-2+222-1=2(22-1)+222-1=2+222-1=2+23; 338=338=33-3+332-1=3(32-1)+332-1=3+332-1=3+38.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思路,猜想4415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 (n 为任意正整数且n ≥2)表示的等式,并给出证明.分析:本题是利用所学过的根式变形,去发现变形的规律,由于这种变形方法比较陌生,必须认真阅读所提供的素材,即学即用. 解:(1)4415=4+415. 验证:4415=4315=43-4+442-1=4(42-1)+442-1=4+442-1=4+415. (2)猜想:n n n 2-1=n +n n 2-1(n ≥2,n 为正整数). 证明:因为n n n 2-1=n 3n 2-1=n 3-n +n n 2-1=n (n 2-1)+n n 2-1=n +n n 2-1,所以nn n 2-1=n +n n 2-1.。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2.内容解析二次根式是初中阶段“数与式”内容的最后一章,因此承担着整理“数与式”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思想的任务.本节研究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运算法则是运算的依据,因此教材通过“探究”栏目,引导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从具体数字运算中发现规律,进而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形成过程;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2)会用公式化简二次根式.2.目标解析(1)学生能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并对其进行一般化的推广,得出乘法法则的内容;我们要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本节课先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问题1 什么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乘法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性质.问题2 教材第6页“探究”栏目,计算结果如何?有何规律?师生活动学生计算、思考并尝试归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法则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运用类比思想,由特殊到一般地,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文字分别描述法则,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观察比较,理解法则问题3 简单的根式运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验.问题4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等式反过来有什么价值?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以检验法则的掌握情况.乘法法则反过来就是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性质是为运算服务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积的算术平方根分解成几个因数或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利用整式的运算法则、乘法公式等可以简化二次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例1 化简:(1); (2).师生活动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善,再追问:这个问题中,就直接将结果算成可以吗?你认为本题怎样才达到了化简的效果?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根式运算的最后结果,一般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应依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将其移出根号外.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能自己解决(2)吗?【设计意图】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明确二次根式化简的方向.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例2 计算:(1); (2); (3)师生活动学生计算,教师检验.(1)在被开方数相乘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因数或因式分解,由直接可得而不必先写成再分解;(2)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类似于整式的乘法运算,交换律、结合律都是适用的.对于根号外有系数的根式在相乘时,可以将系数先相乘作为积的系数,再对根式进行运算;(3)例(3)的运算是选学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到“根号下为字母的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先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变成,由于可以判断,因此直接将x移出根号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强调利用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乘法公式简化运算.让学生认识到,二次根式是一类特殊的实数,因此满足实数的运算律,关于整式运算的公式和方法也适用.教材中虽然指明,如未特别说明,本章中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但仍应强调,看到根号就要注意被开方数的符号.可以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对字母的符号进行判断,在移出根号时正确处理符号问题.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练习:教科书第7页练习第1题. 第10页习题16.2第1题.【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乘法法则的掌握情况.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能说明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如何得出的吗?(2)你能说明乘法法则逆用的意义吗?(3)化简二次根式的基本步骤是怎样?一般对最后结果有何要求?6.布置作业:教科书第7页第2、3题.习题16.2第1,6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B.C.D.【设计意图】考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这是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的基础.2.化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9 3 9 3 3 3 3 3
a2 a a2 a a a
2 a b b (2ab ) b 2ab b
2 2 2 2
初中数学资源网
例2. 化简: ( 1)
4a b
2
2
3
4 2 2 x x y ( 2)
解 : (1) 4a b
2
初中数学资源网
如何化简二次根式 关键:将被开方数因式分解或 因数分解,使出现“完全平方数” 或“偶次方因式”,最后结果的被 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 或因式
练习3 化简
(1)、18
(2)、8a (a 0)
3 3 2
(3) 12a b (a 0, b 0) (4) 45 (5) 24 (6) 32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一)
学习目标: • 1、理解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和 性质。 • 2、能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 3、能对有关运算结果进行化简, 并 了解基本的化简原则与方法。
课前检测:
1、 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5x 1
(3) 1 3x
2、计算:
(1)、 ( 3)
4、计算:
(1) 144 5 (3) 64 36
2 2
(2) 0.0001 11
初中数学资源网
思考:
( 4) ( 9) 4 9对吗?
怎样化简 ( 4) ( 9) 呢?你有哪些方法?
初中数学资源网
计算
(1) 2 6 (3) 1000 0.1 3 2 (4) 2 3
(2)化简:4a bc
4
4
初中数学资源网
练习: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理解俯角、仰角的概念 • 2、能够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重难点
• 重点:锐角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 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 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 A、情境导入 • 1、在直角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a、b、c、∠A、∠B这五个元素间 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仰角、俯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题
• 例2 如图25.3.2,东西两炮台A、 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 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 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 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图 25.3.2
例题解答
• • • • • • • • 解 在Rt△ABC中, ∵ ∠CAB=90°-∠DAC=50°, =tan∠CAB, ∴ BC=AB· tan∠CAB =2000×tan50°≈2384(米). ∵ =cos50°, ∴ AC=≈3111(米). 答: 敌舰与A、B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3111米和 2384米.
自学提纲
• 自学课本94-96页,理解解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仰角俯 角的概念,并能简单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时间为15分钟。
a c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根据:
• (1)边角之间关系 cosA= tanA= sinA=
• (2)三边之间关系 • a2 +b2 =c2 (勾股定理) • (3)锐角之间关系 ∠A+∠B=90°.
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 两种情况:
• (1) 已知两条边; • (2) 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 即: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3条边和 2个锐角)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 (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就可以 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
课堂小结
•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 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 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 2、解决问题要结合图形。 • 3、将某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问题去解决;今后,我们要善于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