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观测分析..
公园小气候观测方案

公园小气候观测方案小气候是指在具有相同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条件、地形方位等各种因素不一致而在局部地区形成的独特气候状况。
国内学者对不同气候区的广场、住区等不同场所的小气候效应以及地形、水体等风景园林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水体对城市小气候有显著调节作用,大到湖泊、河流、湿地,小到池塘喷泉等都对小气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对水体的小气候效应研究主要包括湿地、河流、湖泊、滨水带等大、中型水体的小气候效应;在城市绿地、广场、居住区、古典园林小气候的研究中也会涉及到水体小气候;针对小型水体景观的小气候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喷泉的小气候效应研究相对偏多。
目前国内外尚无小型景观水体的明确定义,对小型城市景观水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
一般情况下,小型城市景观水体是指平均深度0.4~1.0m,面积不大于500m2,设置于居住区、院校、公园、企业园区内等以观赏、休闲为主的小型水体。
本研究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夏季小气候要素进行实测,探究自然式公园中不同形式小型水体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为此类型城市公园营造宜人小气候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及场地概况杭州太子湾公园位于杭州西湖区,总面积80.03hm2,公园的地形、空间形态丰富。
水系借钱塘江—西湖引水工程带来的便利,将园内部分水系变为动水景观。
园中水流或湍急或平缓,水体曲折回环,聚散有致,形态各异。
1.1测试仪器与内容本研究使用仪器包括高精度温湿度计(台湾产衡欣AZ8706)、太阳辐射仪(台湾产泰仕TES1333)、风速风向仪(艾测8232)、红外测温枪(美国产福禄克Fluke62MAX);测试内容包括各测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瞬时风速、风向以及下垫面表面温度。
1.2测试方法为排除极端天气因素对实测数据影响,实验选择在晴朗少云的天气进行,测试日期为2018年8月5—7日共3天。
实测方法为走动观测,仪器距离地面高1.5m,测试时间为8∶00—18∶00,每1h观测1次,各测试日天气情况。
小气候观测方案

6.土壤温度与湿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四、观测方法
1.设备选型:依据国际和国内气象观测标准,选用精确、稳定的气象仪器。
2.观测布局:在观测区域内合理布局观测站点,确保代表性、均匀性。
3.观测频率:根据不同观测要素,设定相应的观测频率,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九、项目实施与监督
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观测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为小气候观测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观测方法,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2篇
小气候观测方案
一、引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人类居住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小气候作为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测数据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细微特征、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制定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小气候观测体系,为气候研究及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二、观测目标
1.系统收集观测区域的小气候基础数据,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
2.分析小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为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和气候变化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
1.气温:日、月、季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极端气温事件。
2.降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降水分布。
3.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度的日、季变化。
4.风速与风向:平均风速、极端风速,风向频率分布。
六、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收集:观测人员需按照规定时间、地点进行观测,并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 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 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 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
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
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 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取两
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 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 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不能与 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三、方法和步骤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 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 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 它与5点相对应。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 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 22:00,0:00,2:00,4:00,6:00,8:00, 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 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 h测一次, 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复合群体及农田小环境的测定,掌握农田小气候测定作增产的机理,并运用测定结果分析间套作对资源利用的效果。
二、材料与用具照度计、热球式电热风速计、遥测通风干湿表、半导体温度计盒、钢卷尺、皮卷尺、测杆、支架、木箱、细绳、记录纸等;事先选定测三、内容与方法本实验测定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间套作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群体生长中后期或典型时间,在田间测定间套作和单作的生长发体密度、带宽、株行距、间距、植株高度差、叶片与根系交叉状况、发等项目的测定。
二是复合群体内光照、温度、水分、风速的测定。
(一)观测地段的选择和测点设置1.观测地段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地段要具有典型性,其次是性。
2.测点设置无论是间作或套作与单作进行比较,还是间作及带状间套作中同一作物不同行间(或株间)对比,都要按科学的代表性,各测点的距离不宜太大,既能客观反映所测农田小气候的特别要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测点的数目要根据观测的要求、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情况来确定。
测点高度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待测气候要素特点和研究目测取20 cm、2/3株高和150 cm 3个高度。
20 cm处代表贴地层情官所在部位,也是叶面积指数最大的部位;150 cm处是便于与大物观测高度和层次应适当增加。
光照强度观测层次要多些,可等距离分若干层次,先自上而下无论分几层测定,植株顶部高度一定要测定,以便取得自然光照,风速测定可每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点,在农田中一般测定20 c观测2/3株高处的风速,因为此处风速与叶面积蒸腾关系密切。
土壤温度观测一般取0 cm、5 cm、10 cm、15 cm、20 cm 5个深度,农田水温可取水面和水与土壤的交界面两个部位观测。
上述项目的测定要根据观测目的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科学设计。
为观测间套作复合群体间的小气候变化,必须在不同作物的共存期进行观测。
具体观测的时期可结合作物生育期,选择典型天气(如晴天、阴天等)来确定。
如要了解间套作条件下小气候的日变化或某要素的变化特征,可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选择典型天气,每间隔 1 h或 2 h进行全日的连续观测。
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研究园艺作物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的学科。
小气候观测作为设施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为优化生产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深入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从而为设施园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了解了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仪器使用。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实习基地的设施园艺大棚和温室,了解了实际生产中的小气候观测设备及其应用。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测不同气象要素。
我们严格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记录观测数据。
(1)辐射观测:采用辐射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我们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辐射强度,并计算了日辐射总量。
(2)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段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3)土壤温度观测:采用土壤温度计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我们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4)风速和风向观测:使用风速计和风向计测量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
我们记录了每小时的风速和风向,并绘制了风速风向玫瑰图。
(5)二氧化碳浓度观测:采用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辐射:实习期间,日辐射总量呈波动状,早晨和傍晚辐射强度较低,中午辐射强度较高。
这说明太阳辐射在一天之内变化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施内的光照强度。
2. 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温度和湿度在一天之内也有较大波动,早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中午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剖析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资环13-2 史晨璐学号130224225一、实习目的、意义1、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3、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实习内容:1 安装仪器:安装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5cm、l0cm、15cm、20cm曲管地温表,安装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在20cm与1.5m处安装阿斯曼通风干湿表。
2 收集数据:从早上8点起,每正点测一次数据。
辐射的观测持续到下午五点,其他数据的观测持续到晚上七点。
53` 给1.5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
(因为本组的湿球温度表上的纱布较大,需要更多时间通风才能测出更准确的数据)。
56` 给20c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
并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7` 先读一次地温表(0,5,10,15,20cm)的读数并记录下来(注:最低温度在早上8点记录,最高位温度在下午3点记录)。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使透过进光筒上方孔的光点正好落在小黑点上。
装上遮光板,使其遮挡住太阳直射光。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 将万用电表与直接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
再将万用电表与天空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
翻转天空辐射表,使感应面朝下,进行地面反射辐射观测,连续读数三次。
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3`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利用空盒气压表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
4`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注意事项:1、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免踩到。
森林小气候野外梯度观测规范

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梯度观测规范1.概述小气候是指在大气侯背景下,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中的小范围气候特征。
在各类型生态系统中,进行小气候观测,以获得生态站所在地区的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及研究其变化,是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区域长期气候不同,小气候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小气候观测的主要观测要素在辐射通量、热通量、水汽通量等特征量,小气候要素具有强烈的日变化和脉动性质,其垂直梯度一般大于水平尺度,而且垂直梯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2.观测目的为了获取尺度较小、与生物过程联系紧密的环境信息,实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数据格式的统一性。
3.观测项目及梯度指标4.森林小气候观测场的及观测方法设计4.1设置森林生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要考虑若干年来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选择观测场,要选在计划多年进行观测不受人为生产活动影响的地点,这样可以获得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应该能够代表独立小气候,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长的设置,主要环境条件(气候、土壤、地质、生物、水分)和树种、林分等要有代表性的地段,下垫面能够反映生态体系统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特点。
(2)不能跨越两个林分,注意避开道路河流等影响环境的因子。
(3)观测样地的形状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地势应较平缓,林木在200株以上(4)森林小气候观测应建立固定的观测塔(架)。
(5)森林小气候辐射观测在林冠层上方≥2.0米处,温、湿度和风速观测林冠层上1.0米,2.0米设两层,根据林木高度,可在冠层中增加温、湿度和风速、辐射观测的层次。
设置7层土壤温度计地表温度。
设辐射观测有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总紫外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6)观测期不再调整传感器高度。
4.2小气候观测仪器。
武汉市夏季民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窀 内 温 度 变 化 规 律 与 室 外 的 变 化 规 律 摹 本 相 同 当 太 阳 升 起 后 室 内 开 始 升 温 ,4 l l 6点 钟 达 到 最 大 值 , 后 室 温 开 始 缓 慢 下 之 降 . 晨期 间塞温基本稳定在 最低 点, 日 凌 每
O 8时 的 干 球 温 度 非 常 接 近 于 室 内 最 低 温 度 ,
I , 间 内无 人 居 住 , 户 半 开 , 度 计 放 O 房 窗 温 置 在 远 离 窗 子 的地 方 , 度 约 15 高 .m 利 用 观
太阳对南墙 的照 射 夹 角 很 小 , 效 照 射 面 积 有 小 , 因此 这 种 差 别 不 太 大 , 试 验 时 段 4 就 6 天 的 记 录来 看 ,8 1 2 0 、4、O时 三 个 时 次 南 房 比 北 房 温 度 平 均 值 分 别 高出 0 3 0 4 0 1 。 .、 .、 .℃ 比较 B、 c两 点 可 以 看 出 ,4 2 l 、 0时 一 楼 和 三
方程 。
拓展 气象 服 务领 域 有 促 进 作 用 , 国 内 目前 但 还 没发现 这方 面 的文献 和研究 报道
1 资 料 观 测
2 观 测 结 果 与 分 析
2. 温 度 1
在 20 0 0年 7月 1 日到 8月 1 日共 4 5 6 天时 间 中 , 们 选择 位 于 武 汉 市城 郊 结 合 部 我 的一 栋 七 层 楼 高 的 居 民住 宅 进 行 观 测 试 验 。 该 住 宅 楼 体 呈 灰 白 色 . 面 粗 糙 ; 体 周 围地 表 楼 面 主 要 是 草 坪 和 水 泥 面 , 十 米 外 才 有 树 二 木 和 建 筑 物 ; 楼 楼 顶 有 人 字 型 阁 楼 , 暗红 七 由 色瓦 铺 就 我 们 有 代 表 性 地 选 择 一 楼 南 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② 观测资料记录整理
a) 记录:辐射观测记录表4张;小气候实习观测
记录表12张
b) 每组整理、查算后的小气候要素表
c) 资料处理:记录真实。如须剔除资料,需说
明剔除资料数值、理由
小气候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实习区域概况与实习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主要结论
程序等;布置测点 • 第二天: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 50开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 观测结束
• 第三天: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论文
气象学教学实习安排(0.5周)
• 周三: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
程序等。查仪器,选点 • 周四: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50开 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观测结 束
1.2 小气候特征形成因素
• 辐射因素:由于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
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的小气候,称为独立小气
候。观测获得典型的小气候资料
• 局地平流或者湍流: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
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称为非独立小气候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1 测点选择
– 代表性
– 比较性
– 基本测点和辅助测点
2.2 观测项目
•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 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 高、最低温度,气压
2.3 观测仪器及时间
•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 • 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 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 气湿度 •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 • 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 地面和土壤温度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测点
气象站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遮蔽状况和下 垫面性质有差异。
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之间互相交换资料。气
象站内水泥地组将地温表安装在距本组观测架较
近的地方
3 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测点
林学1班1、2、3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 林学2班4、5、6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① 观测程序
–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 连读3个读数; 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 60′ 按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顺序观测辐射, 各连读3个读数
– 0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 及指示风速; – 03′ 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 气压和附属温度 – 04′ 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个高度
– 土壤温度浅层常用0、5、10、15、20、30、
40cm等7个深度
2 小气候观测一般原则
• 2.4 观测时间
– 不同天气类型(晴天、阴天、多云) 连续观测3天
– 表现出日变化及极值出现时间
– 1次到4次的观测时间与气象台站的观测时间相
同
2 小气候观测方法
• 2.5 观测仪器
– 辐射: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光量子仪、照 度计等。 – 空气温度、湿度:阿斯曼通风干湿表、铂电阻。 – 风向、风速:风杯风速表、热球微风速表和热线风速仪等。 在自动观测系统中,可分别采用光电计数三杯风速计和七位 格雷码光码盘测量风速和风向。 – 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表、铂电阻。 – 地温:直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铂电阻。 – 降雨量:雨量筒、雨量计。 – CO2浓度:红外CO2分析仪。
生物7、8组,草坪9、10组:水泥地、干裸地、
湿裸地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注意
• 湿裸地组要浇地,安装好仪器后浇水。 • 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
免踩到。
• 安装完仪器后,注意保护地温表;将仪器包装盒等 系好、锁好,收拾整齐,以免检定证丢失。万用表
用完后关闭,辐射表盖好帽盖
• 日落后将辐射仪器收回
3 本次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
• 观测程序(08点~19点每小时正点观测, 共12次观测 )
– 56′ 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3圈);观 测日光情况、云量 – 57′ 观测地温(0、5、10、15、20cm)。 (注:最高温度下午15点观测,最低温度在气 象站早08点观测一次即可) –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 调整天空辐射表遮光板,使之遮住太阳直接辐 射
小气候综合实习
时间:0.5周
地点:气象站
需带物品:太阳辐射表3张、计算器、铅笔 实习报告:独立写作。第9周周四之前交。电子版和手写均可 电子版:lvyuhua@。word文档文件名格式:学号班级 姓名,例如:100354110林雪1鲍苅.doc
气象学教学实习安排(0.5周)
• 第一天: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
2 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
• 2.1 测点的概况及描述:地理位置、地形 及附近水体和建筑物
周围建筑物状况:周围建筑物名称、层次、密 集情况、高度、距测点距离 下垫面状况:水泥地、裸地、草地、林地、灌 丛等 植被状况、植被特征、植被组成、树种、草种、 郁闭度、平均高、冠层厚度、层次结构等 土壤状况:土壤种类、湿度
1 实习目的、意义
1.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
器和安装方法。
1.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 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1.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 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
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2 观测项目
–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和植被的反射、照
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
云量、云状;天气现象等,以及植物发育期、
株高等
2 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 2.3 观测高度和深度 :离地面近的地方观
测高度密一些
– 植株层一般观测20cm、150cm和2/3株高三
• 周五:实习报告
1、小气候的一般概念
• 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
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
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为
小气候
1.1 小气候观测意义
• 范围小:气象站点的台站分布密度和观测
项目不能满足要求 • 差别大:水平、铅直梯度大,具有明显的 日变化和脉动 • 很稳定:所研究范围小气候规律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