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54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example
“北大” 红卫兵 批判校 长陆平 等“反动 学术权 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废 止 高 考 制 度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5
20C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 “工农兵学员”。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 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 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 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 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 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6.72% 12.21% 15.88%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教育“繁荣”背后
(一)教育投入不足 1、 中国与古巴教育经费占本国GDP的比例 ┌─────┬─────┬──────────────┐ │ 年份 中国 古巴 ├─────┼─────┼──────────────┤ │1990年 3.3% ├─────┼─────┼──────────────┤ │1995年 2.44% 4.9% ├─────┼─────┼──────────────┤ │1999年 2.77% ├─────┼─────┼──────────────┤ │2003年 2% 11%(古巴的卫生费占GDP 9%) └─────┴─────┴──────────────┘
建国17年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019 6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
较高,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教育质量则相对较低。
03
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
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重点学校
和非重点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往往有所不同。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高考压力过大
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度追求分数导致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
科技素养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加强科技教育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 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06
CATALOGUE
中国教育对全球的影响
对全球教育的影响
促进全球教育多元化
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全球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丰富了全球教育的多样性。
增强全球教育的包容性
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增加了全球受教育机会,促进了全球教育的公平和包容性。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

中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 与交流,为全球人才的培养和发 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对全球教育发展的启示
教育公平和普及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教育公平和普及是全球教 育发展的关键。
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的发展,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技术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义务教育的普及
实施背景
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 开始推行义务教育,旨在 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实施策略
逐步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 确保适龄儿童接受基础教 育。
成果
与改革
实施背景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中国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当前蓬勃发展的中国教育技术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是指本世纪 2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之前,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幻灯、播音、电影等媒体进 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由此揭开了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序 幕。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50年代)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50年代)
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一间 农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 课(1957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 中学学习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19年开始幻灯教学的实验; 1932年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 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基 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 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文 革 ” 中 的 学 生

“上山下乡”的知青
恢复高考以后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 有33位 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 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 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改革,是教育界和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第10页/共15页
拓展设问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发? •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 • 对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认识?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背景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 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1页/共15页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发展靠 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要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要先行。
第7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改造旧学校,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大动乱,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瘫痪,招生基本停止,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
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第8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第3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目的:为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任国家官员。 发展: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影响: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 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加强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恩平市华侨中学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有什么成就和意义? 3、“动乱中的教育”有什么表现、影响? 4、“文革”后,教育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内容: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成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制定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3、措施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 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 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