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10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

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

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是一种自动化工艺,用于控制和协调机械手和工业车间中的其他设备,以完成物料和零件的搬运。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一个程序,用于控制机械手的动作,并协调搬运过程中的其他元素,例如输送带、传送机和各种传感器。

该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工业生产线,例如汽车、电子和五金制品制造厂等。

其中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和高质量的生产流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的构成、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自动化系统。

1. 构件机械手工件搬运PLC顺控程序由以下四个构件组成:机械手、输送带、传送机和PLC控制器。

机械手是核心部件,它包括一个控制系统和一系列从动部件。

控制系统通常由一个工控机和一个专用的PLC控制器组成,它们负责控制机械手的动作,并与其他设备协调工作。

输送带和传送机是用来传输工件和零件的,通常安装在生产线上。

输送带通常是一条长度较长的带式输送机,由电机驱动,可在两端控制速度和停止运行。

传送机通常是一个类似于传送带的机械臂,负责在不同的生产器件之间传输物品。

这两个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用于激活PLC控制器,以便向机械手指示何时进行抓取和卸载操作。

PLC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成。

它与机械手、输送带和传送机之间建立通信网络,以便管理工作流程,并实现自动化操作。

因为PLC控制器是可编程的,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操作,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

2. 工作原理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工件或零件通过输送带或传送机传输到机械手前方,触发传感器。

- 传感器激活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发送信号到机械手,让机械手开始运作。

- 机械手进行抓取动作,把工件从输送带或传送机上抓取下来。

- 机械手在特定的位置上停止,等待PLC控制器发送下一道指令。

- PLC控制器向机械手发送下一道指令,指示机械手如何移动或卸载工件。

搬运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PLC课程设计姓名学号年级专业所在院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指导教师 X美俊、X哲铭提交日期某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课题名称搬运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班级某学号指导教师X美俊、X哲铭任务书下达日期201年月日课程设计完成日期201年月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指导小组 201年月日目录前言 (2)第1章概述 (3)1.1 PLC简介 (3)1.2机械手概述 (4)1.3搬运机械手的应用简况 (4)1.4机械手的应用意义 (5)1.5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6)第2章控制方案 (7)2.1 搬运机械手的设计原理 (7)2.2 PLC的选取 (8)第3章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3.1传送带A,B主电路图及传送带B的控制电路图 (11)3.2P L C接口电路图 (12)第4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5)4.1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原理 (15)4.2梯形图和指令表 (18)第5章控制系统调试 (26)5.1 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 (26)总结 (27)前言用于再现人手的的功能的技术装置称为机械手。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某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机械手工程。

机械手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搬运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第一部分:题目设计要求。

一、搬运机械手功能示意图二、基本要求与参数本作业要求完成一种二指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该机械手采用二指夹持结构,如图1所示,机械手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搬运、放置等操作。

以夹持圆柱体为例,要求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流程。

机械手通过升降、左右回转、前后伸缩、夹紧及松开等动作完成工件从位置A 到B 的搬运工作,具体操作顺序:逆时针回转(机械手的初始位置在A 与B 之间)—>下降—>夹紧—>上升—>顺时针回转—>下降—>松开—>上升,机械手的工作臂都设有限位开关SQ i 。

设计参数:(1)抓重:10Kg(2)最大工作半径:1500mm (3)运动参数:伸缩行程:0-1200mm ; 伸缩速度:80mm/s ; 升降行程:0-500mm ; 升降速度:50mm/s 回转范围:0-1800控制器要求:(1)在PLC 、单片机、PC 微机或者DSP 中任选其一;AB工件 SQ 1SQ 45SQ夹紧松开(2)具备回原点、手动单步操作及自动连续操作等基本功能。

三、工作量(1)驱动及传动方案的设计及部件的选择;(2)二指夹持机构的设计及计算;(3)总体控制方案及控制流程的设计;(4)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内容及说明(1)机械手工作臂及机身驱动部件的选择及设计,需设计出具体的驱动及传动方案,画出方案原理框图。

(2)末端夹持机构设计,该结构需保证抓取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和运动稳定性好,并有足够的抓取能力。

设计应包括确定夹持方案、计算夹持范围、计算夹紧力及驱动力,完成夹持机构设计图。

(3)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确定控制方案、核心功能部件的选择、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绘制控制流程框图。

第二部分:设计过程搬运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机械手工作臂及机身驱动部件的选择及设计,需设计出具体的驱动及传动方案,画出方案原理框图。

1 工作台升降,机械手臂张合及伸缩驱动部件选用步进电机,速度容易控制,位置精度高。

小型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小型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小型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小型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系统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机械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包
括搬运物品的重量、尺寸和形状,以及工作空间的限制。

2. 选择适当的PLC: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PLC,考虑其输入输
出点数、通信接口、处理能力和可靠性等因素。

3. 确定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机械手的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和执行器,例如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压力传感器、伺服电机等。

4. 确定控制策略:根据机械手的工作任务确定控制策略,包括运动
控制、路径规划、物体识别等。

5. 编写PLC程序:根据控制策略编写PLC程序,使用相应的编程语
言(如 ladder diagram、structured text 等),实现机械手的自
动化控制。

6. 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PLC的输入输出点数,将传感器和执
行器与PLC连接起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可靠输出。

7. 调试和测试:完成PLC程序编写后,进行调试和测试,验证系统
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对程序进行优化和修正。

8. 系统集成和实施:将PLC控制系统与机械手进行集成,确保系统
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9. 运维和维护:定期对PLC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检查传
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状态,更新PLC程序,修复故障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型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具体
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定制,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设计步骤和考虑因素,具体设计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课程设计--机械手臂搬运加工流程控制设计

课程设计--机械手臂搬运加工流程控制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手臂搬运加工流程控制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093班学号:20090212085学生:荣佑平指导老师:陈燕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2011年03 月12 日《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评阅书摘要(1)机床加工工件的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车床、组合机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2)在装配作业中应用广泛,在电子行业中它可以用来装配印制电路板,在机械行业中它以用来组装零部件。

(3)可在劳动条件差,单调重复易子疲劳的工作环境工作,以代替人的劳动。

(4)可在危险场合下工作,如军工品的装卸、危险品及有害物的搬运等。

(5)宇宙及海洋的开发,军事工程及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试验。

(6)机械手电器控制系统,除了有多工步特点之外,还要求有单周期连续、自动循环和手动控制等操作方式。

(7)工作方式的选择可以很方便的操作面板上表示出来。

当旋钮打向回原点时,系统自动地回到左上角位置待命。

(8)当旋钮打向自动时,系统自动完成各工步操作,且循环动作。

当旋钮打向手动时,每一工步都要按下该工步按钮才能实现。

(9)机械手需将工件从工作台A移至工作台B上,其动作过程为下降、上升、右移、再下降、再上升。

左移。

这些均由电磁阀控制液压系统来驱动完成。

(10)此外,机械手在夹送工件工件右行到位后,如果工作台B上的工件尚没有运走,机械手则停止运动,待工作台B上的工件被运走后,机械手才能下降。

目录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1)课程设计说明书 (1)摘要 (I)1 序言 (1)2零件的分析 (2)2.1机械手的设计要求 (2)2.2机械手的运动原理 (2)3机械手的程序设计 (2)3.1机械手的操作方式 (2)3.2机械手PLC的输入/输出开关分配表 (3)3.3机械手PLC控制面板图 (4)3.4机械手PLC移动示意图 (5)3.5机械手PLC控制接线图 (6)3.6机械手PLC自动控制状态流程图 (7)3.7机械手PLC控制总梯形图 (8)3.8机械手PLC的语句表 (18)3.9机械手PLC程序设计说明 (21)3.9—1机械手PLC程序设计手动程序与自动程序的切换 (22)3.9—2机械手PLC程序设计手动程序 (22)3.9—3机械手PLC程序设计自动程序 (22)3.9—4机械手PLC程序设计返回原点程序 (24)4总结 (24)5参考文献 (24)1序言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搬运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第1章概述 (1)1.1 PLC简介 (1)1.2机械手概述 (1)1.3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2)第2章控制方案论证 (3)2.1 搬运机械手的设计原理 (3)2.2 PLC的选取 (4)第3章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7)3.1传送带A,B主电路图及传送带B的控制电路图 (7)3.2PLC控制面板及接口电路图 (8)第4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4.1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原理 (10)4.2梯形图 (12)第5章控制系统调试 (14)5.1 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 (1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第1章概述1.1PLC简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今天的PLC 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用PLC应用于专用设备时可以认为它就是一个嵌入式控制器,但PLC相对一般嵌入式控制器而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用户原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现在正逐步用通用PLC或定制PLC取代嵌入式控制器。

1.2机械手概述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1。

1课题背景与现实意义 (2)1。

2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 (2)1。

3本文主要工作 (7)第二章方案论证和选择 (8)2.1 题目与要求 (8)2.2 方案选择与论证 (9)2.2.1利用单片机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9)2。

2。

2利用传统继电器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9)2。

2.3 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9)2。

3 系统流程图 (10)第三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11)3.1 功能按钮概述 (11)3.2 机械手传送系统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11)3.3 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11)3。

4 输入和输出点原理接线图 (12)第四章系统的软件 (13)4.1 机械手操作系统程序图及原理 (13)4.1.1 操作程序图 (13)4。

1.2 操作系统原理 (13)4.2 原位程序 (13)4.3 动单步操作程序 (14)4.4 自动操作程序 (15)4.4。

1 程序原理 (15)4.4。

2 操作状态转移图 (15)4.5 机械手传送系统梯形图 (16)4.6 系统调试 (18)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0)5.1 系统总结 (20)5.2 展望 (20)参考文献 (21)前言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用机械手可以代替人从事单调﹑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生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人在有害环境下的手工操作﹐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身安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原子能实验中﹐首先采用机械手搬运放射性材料﹐人在安全室操纵机械手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

项目10 PLC控制搬运机械手设计

项目10 PLC控制搬运机械手设计
• 10. 1. 5气动系统设计
• 1.垂直气缸、水平气缸选择 • (1)类型选择。 • 现有的工作要求和条件如下: • 1)要求当气缸到达行程终端时无冲击现象和撞击噪声,因此选择缓冲
气缸; • 2)要求重量轻,因此选择轻型气缸; • 3)要求安装空间窄且行程短,因此可选择薄型气缸; • 4)若有横向负载,可选带导杆气缸; • 5)要求制动精度高,应选择锁紧气缸; • 6)若不需要活塞杆旋转,可选择杆不回转气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 1搬运机械手设计案例导入
• 10. 1. 3材料选择
• 机器人手臂的材料应根据手臂的工作状况来选择,并满足机器人的设 计及制作要求。从设计的思想出发,机器人的手臂要求完成各种运动。 因此,对材料的一个要求是作为运动的部件,它应是轻型材料。另一 方面,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振动,这必然会大大降低它的运 动精度,所以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对质量、刚度、阻尼进行综合考虑, 以便有效地提高手臂的动态性能。此外,机器人手臂选用的材料与一 般的结构材料不同。机器人手臂是一种伺服机构,要受到控制,必须 考虑它的可控性。可控性还要与材料的可加工性、结构性、质量等性 质一起考虑。总之,在选择机器人手臂材料时,要考虑强度、刚度、 重量、弹性、抗振性、外观及价格等多方面因素,下面为几种常见机 器人手臂材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 1搬运机械手设计案例导入
• (1)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等高强度钢:这类材料强度好,尤其是合 金结构钢强度增加了4~ 5倍,弹性模量大、抗变形能力强,是应用最 为广泛的材料。
• (2)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其共同特点是重量轻,弹性模量不 大,但是材料密度小,其(E/P)之比仍可与钢材相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手概况1.1搬运机械手的应用简况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

专用机床是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有效办法,程控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机械是有效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办法。

但除切削加工本身外,还有大量的装卸、搬运、装配等作业,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机械化。

据资料介绍,美国生产的全部工业零件中,有75%是小批量生产;金属加工生产批量中有四分之三在50件以下,零件真正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零件生产时间的5%。

从这里可看出,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

机械手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柔性自动线。

国内外机械工业、铁路部门中机搬运械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1.热加工方面的应用热加工是高温、危险的笨重体力劳动,很久以来就要求实现自动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尤其对于大件、少量、低速和人力所不能胜任的作业就更需要采用机械手操作。

2.冷加工方面的应用冷加工方面机械手主要用于柴油机配件以及轴类、盘类和箱体类等零件单机加工时的上下料和刀具安装等。

进而在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等机床上应用,成为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近更在加工生产线、自动线上应用,成为机床、设备上下工序联接的重要于段。

3.拆修装方面拆修装是铁路工业系统繁重体力劳动较多的部门之一,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

目前国内铁路工厂、机务段等部门,已采用机械手拆装三通阀、钩舌、分解制动缸、装卸轴箱、组装轮对、清除石棉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拆修装的效率。

近年还研制了一种客车车内喷漆通用机械手,可用以对客车内部进行连续喷漆,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喷漆的质量和效率。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在机械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机械手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1.2机械手的应用意义在机械工业中,机械手的应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1.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械手,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2.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

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地完成作业,大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在一些动作简单但又重复作业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3.可以减少人力,便于有节奏地生产应用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

因此,在自动化机床和综合加工自动生产线上,目前几乎都设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综上所述,有效地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1.3.3机械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1.3机械手的发展概况专用机械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手为标志的时代。

由于通用机械手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制。

智能机器人涉及的知识内容,不仅包括一般的机械、液压、气动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用一些电子技术、电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无线电控制、仿生学和假肢工艺等,因此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新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发展这一新技术都很重视,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地修改,品种在不断地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早在40年代,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已出现了模拟关节式的第一代机械手。

50~60年代即制成了传送和装卸工件的通用机械手和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

这种机械手也称第二代机械手。

如尤尼曼特(Unimate)机械手即属于这种类型。

60~70年代,又相继把通用机械手用于汽车车身的点焊和冲压生产自动线上,亦即是第二代机械手这一新技术进入了应用阶段。

80-90年代,装配机械手处于鼎盛时期,尤其是日本。

90年代机械手在特殊用途上有较大的发展,除了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外,农、林、矿业、航天、海洋、文娱、体育、医疗、服务业、军事领域上有较大的应用。

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械手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目前机械手的主要经历分为三代:第一代机械手主要是靠人工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为开环式,没有识别能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将低成本和提高精度;第二代机械手设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第三代机械手能独立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一环。

1.4机械手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工业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此,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机械手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锻、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

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地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

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适于不同类型的夹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部件,即可组成各种不同用途的机械手。

既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改换工作,扩大了应用的范围。

同时要提高精度,减少冲击,定位精确,以更好地发挥机械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地机械手,并考虑于计算机联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在国外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

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模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中,它可按照事先制定的作业程序完成规定的操作,但是还不具备任何传感反馈能力,不能应付外界的变化。

如发生某些偏离时,就将引起零部件甚至机械手本身的损坏。

为此,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些智能的机械手,使其拥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

如位置发生稍些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

视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电视照相机和光学测距仪(即距离传感器)以及卫星计算机。

工作时,电视照相机将物体形象变成视频信号,然后传送给计算机,以便分析物体的种类、大小、颜色和方位,并发出指令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

触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触觉反馈控制装置。

工作时机械手先伸出手指寻找工件,通过装在手指内的压力敏感元件产生触感作用,然后伸向前方,抓住工件。

手的抓力大小可通过装在手指内侧的压力敏感元件来控制,达到自动调整握力的大小。

总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装配作业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到1995年,全世界约有50%的汽车由机械手装配。

现今机械手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将机械手和柔性制造系统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1.5 PLC概况及在机械手中的应用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现在一般简称为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通信网络技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以其显著的优点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之一。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以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

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甚广。

但是控制装置体积大、动作速度较慢、耗电较多、功能少,特别是由于它靠硬件连线构成系统,接线繁杂,当生产工艺或控制对象改变时,原有的接线刻控制盘(柜)就必须随之改变或更换,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2.PLC的应用概况PLC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并在迅速扩大,对于而今的PLC几乎可以说凡是需要控制系统存在的地方就需要PLC,尤其近几年来PLC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已被广泛应用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功、电力等各行业。

按PLC的控制类型,其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于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应用方面。

用PLC取代继电器控制和顺序控制器控制。

例如机床的电气控制、包装机械的控制、自动电梯控制等。

2). 用于模拟量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可实现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转换,并对模拟量控制。

3). 用于机械加工中的数字控制现代PLC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可以与机械加工中的数字控制(NC)及计算机控制(CNC)紧密结合,实现数字控制。

4). 用于工业机器人控制5). 用于多层分布式控制系统高功能的PLC具有较强的通信联通能力,可实现PLC与PLC之间、PLC与远程I/O之间、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从而形成多层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工厂自动化网络。

3. PLC的特点1).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能在恶劣的环境如电磁干扰、电源电压波动、机械振动、温度变化等中可靠地工作,PLC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高,日本三菱公司的F1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长达30万h,这是一般微机所不能比拟的。

2). 控制系统构成简单、通用性强由于PLC是采用软件编程来实现控制功能,对同一控制对象,当控制要求改变需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时,不必改变PLC的硬件设备,只需相应改变软件程序。

3). 编程简单、使用、维护方便4). 组合方便、功能强、应用范围广PLC既可用于开关量的控制又可用于模拟量的控制;既可用单片机控制,又可用于组成多级控制系统;既可控制简单系统,又可控制复杂系统。

因此,PLC 应用范围很广。

5).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PLC采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形尺寸很小,重量轻,同时功耗也很低,空载功耗约1.2KW。

5.PLC在机械手中的应用机械手通常应用于动作复杂的场合来代替人的反复的操作,从而节省人的劳动,普通继电器由于其体积和接口等各方面限制,经常被应用于动作简单的电气及流水线控制,而PLC以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系统构成简单、通用性强;编程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组合方便、功能强、应用范围广;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有点被广泛应用于类似机械手的控制动作复杂的场合,本设计正是以PLC控制为基础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各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