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与透镜之间的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题)A.凸透镜可以对光起发散作用B.焦点F是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分界点C.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光路是不可逆的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起会聚作用2.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第2题)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3.[2024·长治模拟]摄影师在东方明珠塔下,利用水晶球作为道具拍摄。
在水晶球中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倒立、缩小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晶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水晶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水晶球中所成的像是虚像D.水晶球远离东方明珠塔时,其中的像变大4.[2024·扬州江都区月考]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4题)A. A点B. B点C. C点D. D点5.[2024·溧阳模拟]小明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细心的小明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第5题)A.屏幕放大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C.手机放在屏幕放大器的1倍焦距以内D.小明奶奶戴远视眼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6.[2024·淄博一模]小李利用纸筒M、N,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制成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所示。
单元测试3__多彩的光

_____班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6分)【答案写在表格中】1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A .实像,像逐渐变大B .虚像,像逐渐变大C .虚像,像大小不变D .实像,像大小不变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 .彩色画面五彩缤纷;C .水彩画的丰富多彩;D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6.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A .白色的B .蓝色的C .黑色的D .黄色的 7.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 、b 、c 、d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 .aB .bC .cD .d8.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9.把如图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10.一束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11.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 cm B.30 cm C.25 cm D.20 cm12.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呈现一个缩小的像B.光屏上将呈现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必须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3.在电影院里,坐在不同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漫、镜面)反射,因此,电影屏幕一般都制作的比较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章 多彩的光(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平面镜成像2. 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3. 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B. 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C.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D. 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4.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5.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熊猫在平面镜中的像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像更清晰B. 使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7.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全身呈蓝色B. 全身红色C.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8.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A. B. C. D.9.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B.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C.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D. 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10. 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三)多彩的光(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总分32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9、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全对的得4分,有选错的不得分)1.下列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A.日食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2.如图所示,水中的鱼能看到岸上的小熊,岸边的小熊也看到了水中的鱼,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鱼看到小熊是光的反射现象B.小鱼看到小熊是光的折射现象C.小熊看到小鱼是光的折射现象D.小熊和小鱼看到的都是对方的虚像3.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择( )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在B处放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7.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8.如图所示,图中的AC=CB.一束激光斜着从水下射出,发现在竖直白墙上会出现两个亮点,若其中的一个点为B,则另一个点位于( )A.C点B.AC之间C.A点D.A点上方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像距v/cm 22 24 30 38 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B.当v=24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2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10.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总分68分.其中11~16题每空2分,17题4分,18题8分,19、20题每题10分,21题6分)11.下列实例:①从鱼缸上方观赏鱼缸中的鱼;②电影屏幕上的画面;③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柳树的“倒影”,其中看到的是虚像的有________(填序号);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填序号).1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折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界面AB________(填“左”或“右”)方是空气.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________(填“入射角”或“折射角”)先增大到90°.13.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1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若她以0.5 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的方向行走3 s,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此时的像高________m.14.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虚”或“实”)像.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种镜片制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 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7.(1)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2)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18.阅读《中国天眼》回答问题.中国天眼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出第一架光学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三百多年里,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如图22所示,被誉为“中国天眼”,是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9月25日建成的.相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相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反射面板产生变化.FAST是使用一种称为“漂移扫描”的方式来进行观测的.所谓的“漂移扫描”和“守株待兔”的思路相类似,就是望远镜不动,固定的指向天顶,等着天体自己运动到望远镜的视野里面.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其中两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为:一颗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另一颗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对脉冲星的观察、研究对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________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2)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________产生变化.(3)文章中提到的“光年”是天文学研究中用到的单位,指的是________.A.光传播的时间B.光传播的距离C.光传播的速度(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是因为球形反射面对射电波有________作用.19.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直尺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重要器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2分)(3)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2分)(4)将纸板E、F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2分)(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F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___(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2分)(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___(填字母)两支蜡烛.(2分)(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___.(2分)(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2分)(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2分)21.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 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 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可成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中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________.章末测试(三)多彩的光1.B 2.A 3.A 4.C 5.C 6.A7.C8.B9.ABD10.AD11.①③④④12.30°45°右折射角13.22 1.714.凸虚15.会聚远16.10靠近17.(1)(2)18.(1)射电(2)反射面板(3)B(4)会聚19.(1)量角器光源(2)垂直(3)靠近(4)可逆(5)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0.(1)G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21.(1)10(2)缩小(3)投影仪。
重庆市沪科版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解析版)

重庆市沪科版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满分100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分,1-10题为单选题)1.下列光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手影游戏D.树下阴影【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树下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现象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浅由于光的折射C.我们能从不同角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人们在湖边看到了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发生了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C、漫反射、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D、人们在湖边看到了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发生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C。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坐在B 点的乙同学(如图)。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A.∠1 B.∠2 C.∠3 D.∠4【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NN1是法线,CD为平面镜,BO是入射光线,则∠3是反射角。
故选:C。
4. 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解析】A、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正确。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10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12345678910答案1.随手丢弃的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是森林火灾频发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这些装有水的瓶子在阳光照射下可能会引燃茅草等物体,这些装有水的瓶子相当于()A.凸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平面镜2.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上,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烧杯底部放置的器材是()(第2题)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凹面镜3.烛焰距离凸透镜20 cm,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小明画出一条光线经过此透镜的传播光路,如图所示。
下列画法正确的是()A BC D 4.如图,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A.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B.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C.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D.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5.软质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
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成像示意图,请判断该人所患的眼病及配戴的隐形眼镜的边缘厚度()(第5题)A.近视眼,大于0.05 mm B.近视眼,小于0.05 mmC.远视眼,大于0.05 mm D.远视眼,小于0.05 mm 6.物体从距凸透镜18 cm移到距凸透镜24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 B.10 cmC.16 cm D.20 cm7.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
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第7题)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投影仪B.若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二维码不动,需要把手机靠近二维码C.二维码的黑色部分反射所有色光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8.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通过显微镜的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C.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D.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0 cm处,移动光屏也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像10.如图所示,现有一竖直放置的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有一条直轨道,一个发光的人偶从焦点处向右侧匀速走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0题)A.像和人偶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像移动的脚步始终比人偶移动的脚步大C.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D.像总朝靠近人偶的方向运动,好像在追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如图是小洛在游玩时用照相机拍摄的应天门局部夜景,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应天门通过镜头在底片上成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洛要想拍摄应天门的全貌,他应该适当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应天门。
第四章多彩的光(能力检测卷)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章节一遍过第四章《多彩的光》能力检测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硏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答案】C【解析】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需要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据此分析解故故选C。
2.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答案】B【解析】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C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像是A1,A 在L2中的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A101=AO1,A202=AO2,所以,A1A=2A01,A2A=2A02,所以,S1=A1A2=2A01+2A02=2(AO1+AO2)=2S,所以S1=2S,无论A点在两个平面镜的哪个位置,两个像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1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原因的是 ( )2、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 .10°B .20°C .40°D .70°3、如图2,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4、如图3所示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4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6、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当物体距焦点5 cm 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A .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B .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 .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7、当人以1m/s 的速度向竖直的平面镜靠近l.5m,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 )A .像向镜靠近的速度也是lm /sB .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2m /sC .像与人的距离减小3mD .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3m/s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小后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9、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 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10、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 .造型美观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 .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图 1图411、图5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 .2或5B .1或5C .1或3或5D .2或3或412、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选择下图的( )1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14、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帽子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用红色的追光灯照射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观众看到的是 ( )A .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B .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的C .黄帽、红领巾、红上衣、红裤D .四种都为红色的15、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光斑,光斑的形状是( ).A .圆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 .三角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及答
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如图1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B.日食形成图1 C.小孔成像D.铅笔“折断”
2.小明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图2中的:()
3.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4. 如图3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5. 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①放大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近视眼镜
A.①与② B. 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6. 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图3
图2
A B 图4 C D
7.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5。
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8. 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9.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10.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
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11. 图6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
12.如图7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
图7
13.舞蹈演员站在平面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图11
图10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0.5m/s 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 的速度运动
14.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幻灯机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2. 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
我国是
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
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3. 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10所示。
)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4. 如图11: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
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姓名 学号
图8
图9
透镜,可用来矫正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5.美丽的城市广场中,有一个美妙的音乐喷泉。
在水池的底部射出的光柱会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将喷泉照射得绚丽多彩。
某一时刻,
一束光柱从池底通过水面斜射向空气,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若入射角为30o,则反射角________;当入射光线远离水面时,折射光线将
________水面。
6. 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
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____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___色。
7 .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他相距 m。
三、作图问答题(1题3分,2题4分,3题4分,4题2分,共13分)
1.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当入射角为
45°时折射角为30°。
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12中画出折射光线。
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
是。
2.如图13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
到小猫要偷吃小鱼。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
向。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
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
图14 图15
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3.如图14 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 有一束激光沿a、b 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
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反射后的光路, 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4.怎样判断图15中的镜子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说出一种办法。
四、实验探究题( 1题6分,2题6分,共12分)
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0°15°30°45°60°
反射角β0°15°30°45°60°
折射角γ0°11°°°°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2.如图16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D B A B C A C C B D D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 折射反射
2.色散(折射)、绿
3. 放大虚像
4.凸远视 10
5. 30o 远离
6.漫黑
7. 4
三、作图问答题(1题3分,2题4分,3题4分,4题2分,共13分)
1、2、3如图所示
4.下列方法其一即可。
(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2)阳光下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3)用此镜子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能看到正立放大像的、倒立缩小像的或倒立放大像的都是凸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1题6分,2题6分,共12分)
1.(1)①折射反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小于 (2)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回答合理均得分)
2. (1)相同
(2)相等
(3)相等垂直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5)不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