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的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肺泡水肿
ARDS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阻碍气体交换。AΒιβλιοθήκη DS的病因感染 创伤 烧伤
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是引起ARDS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可能引起ARDS。 严重烧伤可导致肺部损伤并引发ARDS。
ARDS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嗜睡。
2 低氧血症
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演示将介绍 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常规。
什么是ARDS?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发炎和肺泡水肿。通常由感染、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肺部发炎
ARDS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加剧。
希望通过本演示,您对ARDS的护理常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聆听。
3 全身感染
ARDS常伴随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ARDS的护理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减少 气道阻塞。
促进氧气供应
给予氧气疗法,维持合适的氧 合水平。
监测液体平衡
定期检查体液情况,避免液体 过多或不足。
ARDS的护理措施
“冷静而果断的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战胜ARDS的关键。”
1
机械通气
支持性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增加氧合水平。
2
体位翻转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帮助通气和氧合。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ARDS的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ARD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 ARD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一、定义是发生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RDS为严重的ALI (急性肺损伤)。
二、命名ARDS被人们认识的历史悠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就发现有相当多的战士, 伤亡时表现出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因尸检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肺不张”,就命名为“创伤性湿肺”(traumatic wet lung),以后又有学者发现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就根据各自发现的不同病因、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相继将其命名为创伤后广泛性肺萎缩(posttraumalic massive pulmonary collapse)、气浪肺(blast lung)、休克肺(shock lung)>充血性肺不张(congestive atelectasis)等30余种命名。
ARDS的首次命名于1967年,当时的A并不是急性(acute),而是成人(Adult),这是为了和因先天性肺泡发育不全导致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相区别。
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于1982 年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将其更名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2年欧美召开ARDS专题讨论会,虽然仍未ARDS,但A已经由Adult (成人)改为Acute(急性),并沿用至今。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肺内因素—►物理性因素:肺挫伤、放射性损伤/ (直接)、化学性因素:重症肺炎(此为国内ARDS主要原因)病因/\ /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肺外因素严重非胸部外伤(间接)、了大面积烧伤' 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四、病理生理改变ARDS主要病理特点是肺实质细胞损伤,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广泛性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ARDS危重症患儿床旁ECMO治疗的护理

ARDS危重症患儿床旁 ECMO治疗的护理目的总结10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应用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护理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 10例ARDS 危重症患儿接受ECMO治疗资料,采用V-A 或者V-V支持模式。
ECMO置管过程的医护配合(用物准备、患儿镇静观察),ECMO转机后严密观察管道的固定情况(包括穿刺口的渗血情况),管道血栓评估,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体温等)血氧饱和度、凝血功能(APTT、ACT、凝血指标的监测等)、尿量、出入量,观察出血情况、各种并发症,感染情况。
结果10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儿,7例成功撤机,1例因家属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患儿因严重毛细血管渗漏,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肾功能衰竭,死亡无法避免,最终撤机死亡,1例患儿在撤离ECMO时出现生命体征急剧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对ARDS急危重症患儿需及时进行ECMO有效辅助治疗,精细化的护理,严谨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ARDS患儿ECMO抢救的成功率,提高ECMO的有效运行,减少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关键词: ARDS;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是由肺内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设置的呼吸机参数满足肺保护通气要求前提下一般也无法保证重度ARDS患儿最低限度换气和通气。
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从心肺转流技术发展而来,能够部分代替患儿心肺功能,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心肺支持的生命支持技术。
ECMO可直接有效的改善氧合和通气,更重要的是同时保障了肺保护通气策略实施,使其心肺充分休息,为药物治疗和心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1]。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个案》一、疾病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ARDS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
ARDS 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氧中毒等。
因此,对 ICU 内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肺内因素:如肺炎、误吸、肺挫伤等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2. 肺外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烧伤等间接损伤肺组织的因素。
(二)发病机制1. 炎症反应:各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等,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和肺不张。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引起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3. 肺内分流增加:肺组织损伤后,肺内分流增加,导致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损伤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无效通气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三、临床表现(一)呼吸困难是 ARDS 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呼吸频率可达 30-50 次/分以上。
(二)顽固性低氧血症尽管给予高浓度吸氧,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 60mmHg,甚至更低。
(三)咳嗽、咳痰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四)发绀由于低氧血症,患者可出现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发绀。
(五)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一)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
ARDS护理常规

-*-------------------------------------------------*-
ARDS 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SPO2
2、呼吸:有无呼吸窘迫、气促、紫绀、肺部啰音等
3、有关化验检查:血气分析 PaO2,PaCO2,PH 等
4、每小时尿量、出入平衡
【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2、低效性呼吸型态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气压伤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调
【护理措施】
1、治疗护理
(1)氧疗:根据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临床情况遵医嘱随时调节吸入氧浓度、呼吸模式及参数,建立人工气道者按人工气道护理常规进行,使用呼吸机按呼吸机护理常规进行。
(2)用药护理:使用抗炎、平喘、利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2、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管饲或静脉营养。
4、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被动运动,降低氧耗。
ARDS 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ARDS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机械通气。
ARDS多发生严重创伤,发
病早期易被原发病掩盖。
如患者呼吸窘迫、气促,R>35次/分,且进行性加重,肺内有呼吸湿罗音,SpO2在90%以下,血气分
析PaO2<8Kpa,应及时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病情4—12
小时测血气一次,根据血气调节呼吸机参数。
2、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同时观
察氧饱和度,HR变化,SpO2<85%,心率>130次/分,应停止吸
痰,增加氧浓度,减少气管痉挛的发生。
3、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防脱落。
4、基础护理、口护、翻身、扣背、经常改变体位,以有利于体位
引流。
用呼吸机同时下胃管,减轻胃胀气,注入流质饮食,增
加抵抗力,注意出入液体量。
ARDS的诊治与护理

ALI/ARDS临床分期
• 急性损伤期 原发病临床表现 • 潜伏期 急性损伤后6-72小时,病人 稳定或过度通气,PaO2正常 胸片 细网状渗出(间质液体) • 急性呼吸衰竭期 • 严重生理异常 慢性、纤维化肺部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期 • 高危因素+气促, 呼吸困难, 弥慢性肺部罗音, 难治性低氧血症(需持续正压通气) • 胸片 弥漫、均匀的模糊双侧渗出 (间质肺泡水肿) • CT 水肿分布不均匀,聚积于病变区域
导致顽固性低氧 血症,难以用一 般氧疗纠正
病理生理
• 肺泡萎陷是ARDS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 ARDS是小肺(small lung)/婴儿肺(baby lung) 参与通气的肺泡仅占肺容积的20%-30% 维持正常的肺容积,特别是维持一定的功能 气量是维持肺功能的前提。
病理生理
• ARDS早期,虽然肺泡上皮细胞均匀受损,但 肺水肿和伴随的呼吸功能异常不均匀。在受 损区域肺通气容量降低,肺顺应性降低,没 有水肿的区域通气功能正常人工通气后易 产生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ion 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
1988年
Murray 肺损伤 评分
1994年
AECC 诊断标准
2005年
Delphi 标准
2011年
柏林 标准
4
一、1967年Ashbaugh等首次报道了该综合征 特点:以非心源性肺水肿、顽固性低氧血症、双肺弥漫性浸 润阴影、肺顺应性降低、病情进展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为特 征的严重肺损伤。(创伤性湿肺) 二、1994年 AECC 发布 ARDS 新定义: 1.急性起病; 2.X线胸片提示两肺有浸润影; 3.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或临床上无左房压增高 的证据; 4.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 P/F ≤300 mmHg——ALI P/F ≤200 mmHg——ARDS bernard GR.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的护理常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特点是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衰竭。
在ARDS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干预和全面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以下是一些ARDS的护理常规:1.早期干预:-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给予补液、药物和营养支持。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呼吸功能。
2.检测和监测:-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动脉气体分析,以评估氧合水平和呼吸功能。
-定期评估肺部听诊和观察呼吸状况,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和痰液的颜色及量。
-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以及其他体征如体温、心率和血压。
3.气道管理:-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合适的呼吸参数,以维持合适的氧合和通气。
-坚持合理的呼吸机模式,如低潮气量通气、高PEEP(呼气末正压)等。
4.液体管理:-控制液体输入量和维持合理的液体平衡,以防止肺部水肿的加重。
输入注意估计尿量、出汗量和呕吐量。
-避免过度输液,特别是避免高充盐液的输注,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
5.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充分营养,以提供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静脉或胃肠道给予营养性液体或饮食。
6.氧疗和呼吸治疗:-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调节氧疗,可通过面罩、导管或阻塞通道给予氧气。
-进行适当的呼吸治疗,如吸痰、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
7.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翻身患者。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使用弹力袜、定期翻身和应用抗凝药物。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9.及时评估病情以调整治疗:-定期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总之,ARDS的护理常规包括早期干预、检测和监测、气道管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氧疗和呼吸治疗、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R D S的护理常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
一.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
二.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
2.病情评估
(1)精神神经症状的评估。
(2)生命体征的评估。
(3)呼吸情况的评估。
(4)缺氧程度的评估。
(5)体征的评估。
(6)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的评估。
3.皮肤情况的评估
4.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5.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2.休息与饮食
3.氧疗
一般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使Pao2≥60mmHg或SO2≥90%,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节吸氧流量。
观察氧疗效果,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4.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
5.心理护理
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床边陪护,增加安全感。
6.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7.病情监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
(2)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
(3)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末梢循环情况。
(4)观察意识状态及精神神经症状,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表现。
(5)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
(6)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8.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多进水或应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
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应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并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并及时记录。
9.机械通气的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指导人机配合,提高通气的效果。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妥善固定,防止意外脱管;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加强气道管理,加强湿化,及时添加湿化器中的无菌注射用水。
美版测量和记录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防止意外脱管管道移位。
严密观察呼吸机各项设置是否恰当,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等。
观察机械通气的效果。
四.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2.呼吸锻炼的指导: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指导呼吸锻炼。
3.指导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4.指导低氧血症的患者及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及休息计划,教会患者避免氧耗量较大的运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6.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
7.戒烟,避免吸入有害烟雾和刺激性气体。
8.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