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一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查房

一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查房
NEXT
二、病史介绍
母亲既在异常妊娠及分娩情况:G3人 工流产 父母健康情况及血型:父母非近亲结 婚,无传染病史、遗传病史;父血 型:不详;母血型:A型RH+ 辅助检查 检验检查结果
二、病史介绍
急诊血常规BRT
项目 PT活动度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INR)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一例新生儿呼吸 窘迫综合征患儿 护理查房(1)
目录
CONTENTS
-
1 疾病介绍 2 病史介绍 3 护理诊断 4 护理措施 5 参考文献 6 谢谢大家!
一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查房(1)
2 2. 病史介绍
4 4. 护理措施
1 1. 疾病介绍
3 3. 护理诊断
24024/4/28
1
一、疾病介绍
0.07g 1.5mg 140mg 0.045g
途径
作用
激素类药物
静滴
抗菌药
肌注
止血
气管内滴入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静滴
消炎药
210924/4/28
3
三、护理诊断
三、护理诊断
1
1.低效型呼吸形态 4
4.有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危险
2
2.营养失调:低于 机体需要量
5
5.有感染的危险
3
3.有非计划性拔管 的危险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王文莹B 性别:男 床号:D626 住院号:1182908 入院时间:2024-01-16 诊断: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极低出生体重儿(1250-1499g )3.早产儿(孕期等于或大 于28整周但小于32整周) 主诉:胎龄评估约30周,生后气促、呻吟7分钟 入院情况 现病史 患儿为第4胎第3产(G3人工流产),本孕无规律产检、末次用经不详,产前根据B超估计胎 龄约32周,有胎膜早破7小时,未足量使用 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因OCT阳性,于202401- 16 07:18在本院剖宫产出生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以及唇、指(趾)甲的颜色和痰液的色、性质、量、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

2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给氧方式。

I型呼吸衰竭和ARDS患者给予高浓度(FiO2>50%)氧气吸入。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低浓度(FiO2<35%)持续给氧,注意观察氧疗效果3.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患者,鼓励患者咳痰,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

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使用呼吸兴奋剂时速度不宜过快。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在必要时可采用俯卧位辅助通气。

6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7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情况,指导患者放松、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8做好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9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评估,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10指导患者及家属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患者效呼和咳嗽咳痰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拍背等方法。

护理技巧大揭秘如何处理急性呼吸窘迫

护理技巧大揭秘如何处理急性呼吸窘迫

护理技巧大揭秘如何处理急性呼吸窘迫
急性呼吸窘迫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

以下是一些护理技巧,帮助您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的情况:
一、安全评估
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首先要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确保处理过程中没有危险因素存在。

二、紧急呼吸支持
在确认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后,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支持。

可采取措施包括:注意患者呼吸频率和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口腔内异物、调整头颈位置等。

如有条件,还可给予氧气特别是面罩,以帮助患者呼吸。

三、紧急呼救通知
同时要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相关紧急情况,以便他们尽快赶到现场进行救治。

四、姿势调整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病人,正确的姿势调整也非常重要。

通常,头部垫高30度以上,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呼吸肌的负担,有利于呼吸。

五、心理支持
在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的同时,也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保持
冷静、亲切的态度,告诉患者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救治他们。

六、监测和观察
在急性呼吸窘迫救治过程中,还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七、专业救护
最后,在急性呼吸窘迫的处理中,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专业人员救治,切勿擅自处理,应该及时将患者转交给医护人员,接受专业的救治。

以上护理技巧是帮助我们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病人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您在应对急救情况中更加得心应手,切实保护生命的安全。

祝大家都能够健康平安!。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一、概念:
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

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急骤,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则预后较差。

二、护理:
1、参见ICU—般护理常规。

2、高浓度吸氧,必要时给纯氧或加压给氧。

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使用呼吸机治疗时,最好采用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困难及紫组程度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

4、随时监测血气分析,防止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发生。

5、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窒息。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4、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可加压给氧。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PaO2 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mmHg应熟悉操作,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5、给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吸气时肋间隙和胸骨上窝下陷明显,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整,经大流量吸氧后,紫绀仍进行性加重,应随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

6、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时,如皮肤、黏膜、呼吸道、阴道等处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

若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可参考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7、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对失血过多或进水过少而引起血容量减少者,应遵照医嘱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及补充液体。

但输液量不宜过多,滴速不宜过快,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

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mmH2O,低于5mmH2O示血容量不足;若高于15~20mmH2O,示有心功能明显衰竭,应通知医师,并监护心肺功能。

8、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的护理,可参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关护理。

9、做好病情和出入量记录,注意观察血压及每小时尿量。

10、对合并心脏功能或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可分别参考心、肾衰竭护理常规。

11、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以防窒吸。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按时翻身变换体位,以免发生肺部感染。

12、遵照医嘱测定血气分析,根据血氧分压调节呼吸机给氧流量,心电图检查以及有关生化送检等,以协助医师监测各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

13、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可以提供人工通气和氧合的特殊治疗手段,适用于重症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1. 适应症:ECMO技术适用于重症ARDS患者中呼吸功能急剧恶化,氧合指数持续下降,无法通过传统氧疗手段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

ECMO技术也适用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创伤性肺损伤、急性肺移植排斥等疾病所致的重度低氧血症。

2. 操作步骤:ECMO技术的操作包括置入导管、连接循环和调整参数等步骤。

首先需要通过颈静脉或股静脉置入导管,然后将导管连接至ECMO机的循环系统,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ECMO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3. 监测与管理:ECMO技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与管理,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气体监测、血液凝血功能监测等,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ECMO机的参数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术前准备:在进行ECMO技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病情变化及相关的检查结果等。

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2. 术中护理:在ECMO技术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需要进行严密的导管护理,定期更换敷料、监测导管通畅度,避免发生感染和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

3. 术后护理:ECMO技术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呼吸道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支持等。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配合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 度和节律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清洁
预防和治疗气道感染, 如使用抗生素、雾化等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 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
体位护理
半卧位:有利于呼吸, 俯卧位:适用于肺泡
减轻心脏负担
通气不足,改善氧合
侧卧位:适用于单侧 肺损伤,减轻对健侧
肺的压迫
头低脚高位:适用于 心肺功能不全,改善
氧合
坐位:适用于呼吸困 难,减轻呼吸肌疲劳
营养支持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
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 01
养方案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选择
合适的食物,如高蛋白、 03
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营养补充:通过静脉或口
02 服方式补充营养,如氨基
酸、脂肪乳、葡萄糖等
监测营养状况:定期监测
04 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等指
标,调整营养方案
临床表现和诊断
呼吸急促、呼吸困 1 难
低氧血症
2
肺部湿啰音
3
胸部X光片显示肺
4
部浸润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
5
低氧血症和酸碱平
衡紊乱
诊断标准:符合上
6
述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并排
除其他原因导致的
呼吸衰竭
治疗原则和方法
保持气道通畅,改 善通气
氧疗:高浓度氧疗, 维持血氧饱和度
机械通气: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通气
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01
误吸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多活动,
02
使用抗凝药物
预防肺水肿:保持液体平衡,避免
03
液体过量
预防呼吸衰竭:密切监测呼吸状况,
04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的护理常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特点是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衰竭。

在ARDS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干预和全面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以下是一些ARDS的护理常规:1.早期干预:-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给予补液、药物和营养支持。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呼吸功能。

2.检测和监测:-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动脉气体分析,以评估氧合水平和呼吸功能。

-定期评估肺部听诊和观察呼吸状况,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和痰液的颜色及量。

-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以及其他体征如体温、心率和血压。

3.气道管理:-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合适的呼吸参数,以维持合适的氧合和通气。

-坚持合理的呼吸机模式,如低潮气量通气、高PEEP(呼气末正压)等。

4.液体管理:-控制液体输入量和维持合理的液体平衡,以防止肺部水肿的加重。

输入注意估计尿量、出汗量和呕吐量。

-避免过度输液,特别是避免高充盐液的输注,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

5.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充分营养,以提供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静脉或胃肠道给予营养性液体或饮食。

6.氧疗和呼吸治疗:-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调节氧疗,可通过面罩、导管或阻塞通道给予氧气。

-进行适当的呼吸治疗,如吸痰、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

7.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翻身患者。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使用弹力袜、定期翻身和应用抗凝药物。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9.及时评估病情以调整治疗:-定期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总之,ARDS的护理常规包括早期干预、检测和监测、气道管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氧疗和呼吸治疗、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
任务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的护理
【案例】
王先生,25岁“肾病综合征”病史5年,长期口服激素。

发热、咳嗽10天,气促2天。

入住肾内科,抗心衰无效。

呼吸频率加快,气促逐渐加重,口唇紫绀,烦躁、焦虑不安。

检查:HR 150次/分 R45次/分,SO2 85%;血气:PH 7.34,PCO2:27 PO2:: 44.2 初步诊断:呼吸窘迫综合症
思考:
1.该患者患呼窘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呼吸困难患者进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的能力、对酸碱平衡失调患者进行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能力、对乏氧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呼吸窘迫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休克患者抢救配合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的感染、休克、创伤、DIC 等肺内外严重疾病而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和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二、病因
1.肺内因素是指对肺的直接损伤;包括:(1)化学因素:如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氧中毒等;(2)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放射性损伤等;(3)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

2.肺外因素包括严重休克、脓毒症、严重非胸部创伤、大面积烧伤、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等。

(图片)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多数患者于原发病后5d内发生ALI/ARDS,因此极易误认为原发病病情加剧,失去早期诊断的时机。

2.症状:进行性呼吸困难、窘迫、紫绀最早最客观的表现,特点:呼吸深块,呼吸窘迫,常规吸氧不能改善,原发病无法解释,咯血水样痰:典型症状之一,烦躁、神志恍惚或淡漠
3.体征:肺部体征:早期体征较少,中晚期:干性或湿性罗音,出现呼吸困难,“三凹症”。

四、辅助检查
1.肺部X线表现早期:ARDS发病24h内胸片显示可无异常或肺血管纹理呈网状增多,边缘模糊,重者可有小片状模糊阴影。

中期:发病1一5d,主要特征:肺实变,两肺散在大小不等边缘模糊、浓密的斑片状阴影,常融合成大片呈现均匀致密磨玻璃样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心脏边缘清楚,常呈区域性、重力性分布,以中下肺野和肺外带为主,区别于心源性肺水肿。

晚期:发病多在5天以上,“白肺”样变:两肺野或大部分呈均匀密度阴影,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相明显,心影边缘不清或消失。

(图片)
2.动脉血气分析:ALI/ARDS诊断的主要客观标准,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顽固性低氧血症(PaO2<6OmmHg和 PaO2/ FiO2<30OmmHg)仍是临床常用的诊断依据。

五、治疗原则
原则同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措施包括:1.积极治疗原发病,特别是控制感染。

2.积极纠正缺氧,开展机械通气。

3.调解液体平衡。

4.营养支持与监护
治疗ALI/ARDS的首要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除去诱因
2.积极控制感染:.常见发病原因
3.常见发病原因
4.首位高危因素
5.使用广普抗生素,纠正缺氧:氧疗是纠正ARDS患者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氧疗目的:改善低氧血症,使PaO2达到60-80mmHg,ARDS患者低氧血症严重,常规氧疗难以奏效,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
6.机械通气(视频观看),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能够短期缓解的早期ALI/ARDS患者。

禁忌症:神志不清、休克、气道自洁能力障碍者,ALI/ARDS患者应慎用NIVP 要求: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反应(图片)
有创机械通气,积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全身缺氧,防止肺外器官功能损害,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PEEP:8-16cmH2O,小潮气量:6-8ml/kg,严格控制输液量,保持体液负平衡,减轻肺水肿,慎用胶体溶液,避免加重肺水肿,输注新鲜血液,避免栓塞形成,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营养支持与监护,ARDS高代谢,补充营养,提倡全胃肠营养,入住ICU,开展动态检测,及时调整方案。

六、护理措施
1.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3.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氧分压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毫米汞柱即可。

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毫米汞柱,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4.给予特级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吸气时肋间隙和胸骨上窝下陷明显,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整,经大流量吸氧后,紫绀仍进行性加重,应随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

5.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迹象,如出现皮肤、粘膜、呼吸道、阴道等处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6.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遵照医嘱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及补充液体。

输入量不宜过多,滴数不宜过快,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

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毫米汞柱,低于5毫米汞柱示血容量不足;若高于15-20毫米汞柱,示有心功能明显衰弱,应通知医师,并监护心肺功能。

7.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发现患者面色潮红、抽搐等,应减慢药液滴速。

8.做好病情观察和出入量记录,注意观察血压和每小时尿量。

9.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以防窒息。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按时翻身变换体位,以免加重肺部感染。

10.遵照医嘱随时测定血气分析,根据血氧分压调节呼吸机给氧流量,心电图检查以及有关生化送检等,以协助医师监测各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

11.备好抢救用品,如氧气、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八、健康指导(图片)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呼窘的临床过程和治疗的进展,告知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受凉、受湿,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预防呼吸道,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适当的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

2.告知病人必须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课堂小结】
肺损伤是呼吸窘迫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其表现是严重低氧血症和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深快、费力、胸廓紧束、严重憋气等表现,动脉血氧分压≤60mmHg,X线胸片示斑片状
以致融合成大片状的浸润阴影,提示呼窘的发生,主要以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维持适当的体液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准确用药。

【案例分析】
你是小先生请你来讲一讲:
通过案例中,该患者男,25岁“肾病综合征”病史5年,长期口服激素。

发热、咳嗽10天,气促2天。

入住肾内科,抗心衰无效。

呼吸频率加快,气促逐渐加重,口唇紫绀,烦躁、焦虑不安,可诊断引起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原因是由肾病综合征合并症发展而来的,针对该患者目前状况主要以控制原发肾脏疾病,改善心肺功能,纠正酸中毒为主为治疗原则。

【护考模拟】
()1.ARDS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
A.肺血管通透性增强
B.肺间质和肺泡水肿
C.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
D.低氧血症
E.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2.关于ARDS病人呼吸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初期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有呼吸窘迫感
B.初期一般性给氧后病人病情很快缓解
C.进展期呼吸困难加重,同时出现发绀
D.末期呼吸困难更加严重,出现深度昏迷
E.末期呼吸衰竭已达临终状态
()3.诊断ARDS必备的检查是
A.X线检查
B.血气分析
C.呼吸功能测定
D.血流动力学测定
E.心电图
()4.ARDS患者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恐惧
C.知识缺乏
D.气体交换受损
E.低效型呼吸形态
()5.为ARDS患者行气管内吸痰时,错误的操作是
A.吸痰前洗手,戴无菌手套
B.抽吸前向导管内滴入3-7ml的无菌生理盐水
C.抽吸时动作要轻,在气管内上下旋转
D.每次抽吸时间少于30s
E.两次吸痰间隔给予氧气吸入
【课后作业】
1.简述ARDS的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