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
按内科及呼吸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窘迫、气促、紫绀、烦躁等情况。
2、密切观察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体温、尿量。
4、注意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状况,严格记录出入量。
5、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并如实记录。
6、同时注意原发病情况。
【护理措施】
1、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给予达到充分氧合的最低氧浓度,一般≤50%。
严格记录吸氧时间及效果。
根据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临床情况随时调节氧浓度。
2、严格卧床休息。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管饲或静脉营养。
4、严格记录出入量,控制液体入量,原则上入量<出量500ml。
5、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6、建立人工气道,按人工气道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7、使用呼吸机患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虽其病因各异,但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和功能改变大致相同,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因其临床类似婴儿呼吸窘迫征,而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故遂冠以“成人”,以示区别。
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25%-90%),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ARDS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选取的50例患者,治愈率92%,满意率100%。
结论:给予ARDS患者实施完善、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ARDS;护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继发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特点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致肺泡萎陷.1护理评估1.1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均是ARDS患者。
1.2评估内容对病人的呼吸困难程度及频率进行评估,记录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因ARDS病人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
2 护理诊断及问题2.1潜在并发症:重要脏器缺氧性损伤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PaO2和SaO2升高,从而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减轻呼吸作功,减少耗氧量,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因此,氧疗是低氧血症病人的重要处理措施。
一般需要面罩進行高浓度(>50%)给氧使PaO2>60mmHg或SsO2>90%,如不能有效改善缺氧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以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气支持器官功能。
患者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病人卧床休息,降低氧耗,进行缩唇呼吸,减少肺内残气量,促进有效通气量。
ARDS的护理常规

A R D S的护理常规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一.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
二.评估要点1.病史评估2.病情评估(1)精神神经症状的评估。
(2)生命体征的评估。
(3)呼吸情况的评估。
(4)缺氧程度的评估。
(5)体征的评估。
(6)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的评估。
3.皮肤情况的评估4.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5.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三.护理1.一般护理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2.休息与饮食3.氧疗一般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使Pao2≥60mmHg或SO2≥90%,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节吸氧流量。
观察氧疗效果,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4.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
5.心理护理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床边陪护,增加安全感。
6.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7.病情监测(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
(2)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
(3)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末梢循环情况。
(4)观察意识状态及精神神经症状,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表现。
(5)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
(6)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8.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多进水或应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概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水肿,减少了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
该疾病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高。
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该病情。
护理措施1. 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需要辅助通气支持,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根据患者的气道压力和气体交换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呼吸机以及其他辅助通气设备。
同时,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并注意调整通气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
2. 管理液体平衡患有ARDS的患者常伴有肺部水肿,因此管理液体平衡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并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和排出量。
目标是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避免液体过负荷,进一步加重肺部水肿。
3. 防治感染ARDS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受损,容易发生感染。
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该措施包括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
4. 支持营养患有ARDS的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及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肠外营养或静脉营养的途径进行补充。
5. 监测并处理并发症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并发症,维护患者的生命功能。
6. 促进患者的体力活动和康复虽然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需要床上休息和限制体力活动,但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康复和整体恢复。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
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肺泡水肿
ARDS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阻碍气体交换。AΒιβλιοθήκη DS的病因感染 创伤 烧伤
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是引起ARDS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可能引起ARDS。 严重烧伤可导致肺部损伤并引发ARDS。
ARDS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嗜睡。
2 低氧血症
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演示将介绍 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常规。
什么是ARDS?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发炎和肺泡水肿。通常由感染、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肺部发炎
ARDS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加剧。
希望通过本演示,您对ARDS的护理常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聆听。
3 全身感染
ARDS常伴随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ARDS的护理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减少 气道阻塞。
促进氧气供应
给予氧气疗法,维持合适的氧 合水平。
监测液体平衡
定期检查体液情况,避免液体 过多或不足。
ARDS的护理措施
“冷静而果断的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战胜ARDS的关键。”
1
机械通气
支持性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增加氧合水平。
2
体位翻转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帮助通气和氧合。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ARDS的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ARD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 ARD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与护理

2 呼吸训练
通过深呼吸、咳嗽练习等,帮助患 者恢复肺活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
3 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进行适度的 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受性 。
4 体位引流
5 营养指导
通过拍打、震动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肺部的分泌物,改善 通气功能。
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体力,促进 康复。
ARDS的循证护理
最新指南
遵循最新的ARDS诊疗指南, 例如柏林标准和美国胸科学会 (ATS) 指南,确保治疗方案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结果,例如肺保护性通 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选择最 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年 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 度地提高疗效和降低风险。
康复科
负责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 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感染科
负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感 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神经科
负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如 谵妄、脑缺血等。
心理科
负责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提供家人教育 和心理疏导。
ARDS的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改善呼吸功能。
职业治疗
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 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言语治疗
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减少 误吸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促进康复。
ARDS的心理支持
减轻焦虑
ARDS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 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减轻 焦虑情绪。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一、定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临床上以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性表现。
二、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常在受到发病因素攻击后12-48小时内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焦虑、出汗,病人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吸困难,不能被氧疗所改善,也不能用其他心肺疾病所解释。
咳嗽、咳痰,甚至出现咳血水样痰或小量咯血。
早期多无阳体征或少量细湿罗音;后期可闻及水泡音及管状呼吸音。
二、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严格控制输入液体量,防止进一步的肺损伤和肺水肿。
三、护理1.评估要点(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有无对肺的直接损伤的因素,包括吸入胃内容物、毒气、烟尘及长时间吸入纯氧等;肺挫伤;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肺炎;淹溺。
2)有无各种类型的休克、败血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药物或麻醉品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病史。
(2)症状与体征1)呼吸增快和窘迫,不能被通常氧疗所改善;咳嗽、咳痰;烦躁、意识恍惚或淡漠。
2)发绀;肺部早期体征较少,中晚期可闻及干湿罗音;吸气时肋间及锁骨上窝下陷;心率增快。
(3)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辅助检查了解胸片、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氧合指数<300mmHg检查等阳性结果。
(5)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1)氧疗护理一般需用面罩或氧袋面罩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FiO240%-50%,使PaO2 ≥60mmHg或SaO2≥90%.当吸入氧浓度>50%,而PaO2<60mmHg时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定时翻身、叩肺。
必要时给予吸痰或建立人工气道。
(3)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
出现烦躁不安时尤其注意患者安全。
(4)体液管理严格控制输入液体量,保持体液负平衡,入量比出量少500ml/d左右,静脉输液避免过多过快,晶体液与胶体液以1:1为宜,观察有无急性肺水肿的症状。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动态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氧疗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支持治疗,注意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
结果 10例痊愈出院。
结论此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要是指在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从而继发的急性、进行性的呼吸衰竭临床上主要突出的表现是呼吸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因低氧血症又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我们应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增加肺复张,有效地改善氧合作用,不造成肺损伤,才能及早争取时间治疗原发病。
针对此类疾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成功的抢救患者。
现将对此类疾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9年利川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此类疾病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
其中重症胰腺炎5例,重症肺部感染3例,腹膜炎2例,住院时间最长86天,最短45天。
2 护理2.1 因此类患者病变不均匀,排痰能力降低,若不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肺泡不能复张,肺泡通气量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增加,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在临床上,我们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抢救患者争取可贵的第一时间。
2.2 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在床上适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床铺清洁干净,预防压疮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4次,观察口腔黏膜、牙龈、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气味。
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可用1%~4%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
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2.3 给予高浓度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应严密监测SPO2的变化,防止氧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4、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可加压给氧。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PaO2 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mmHg应熟悉操作,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5、给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吸气时肋间隙和胸骨上窝下陷明显,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整,经大流量吸氧后,紫绀仍进行性加重,应随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
6、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时,如皮肤、黏膜、呼吸道、阴道等处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
若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可参考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7、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对失血过多或进水过少而引起血容量减少者,应遵照医嘱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及补充液体。
但输液量不宜过多,滴速不宜过快,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
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mmH2O,低于5mmH2O示血容量不足;若高于15~20mmH2O,示有心功能明显衰竭,应通知医师,并监护心肺功能。
8、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的护理,可参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的有关护理。
9、做好病情和出入量记录,注意观察血压及每小时尿量。
10、对合并心脏功能或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可分别参考心、肾衰竭护理常规。
11、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以防窒吸。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按时翻身变换体位,以免发生肺部感染。
12、遵照医嘱测定血气分析,根据血氧分压调节呼吸机给氧流量,心电图检查以及有关生化送检等,以协助医师监测各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
13、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