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设计人教版
《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感悟母爱,领悟母子深情,尝试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
2、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三、教学流程:1、视频导课——诵读悟诗——创造形象2、读诗——悟诗——写诗——献诗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深情歌唱引“金花”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观看。
(酝酿感情,趁学生沉浸其中,教师导课)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便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便是母亲!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母爱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原汁原味读“金花”(一).泰戈尔简介:(以学生介绍为主)印度的“诗圣”,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小说《还债》,散文《中国的谈话》。
(二)美读﹝学会朗读,感知内容﹞1、学生裸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确,读流利。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
(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知意、会用。
)3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学生照样子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句式: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过渡:孩子,贪玩、淘气又可爱;母亲,焦急、生气又嗔怒。
让我们在精彩生动的朗读中感悟这种至情真爱。
三、精彩纷呈说“金花”(一)多媒体播放《金色花》视频朗读。
1.学生听读,感悟、体会,学会有感情地读。
2.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教师指明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指导读的不好的学生;让读的好的学生做示范领读。
)句子:(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4)“我不告诉你,妈妈。
《金色花》教案设计(最新4篇)

《金色花》教案设计(最新4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品读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感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花”和“妈妈”这两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近作者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显示泰戈尔的介绍。
多媒体显示: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有诗集《吉檀(tán)伽(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4年访问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三.品读《金色花》1.齐读,教师指出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同学评价齐读情况,并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朗读基调:欢快、舒缓、深情。
3.请一位同学朗读,再次感受诗歌美的意蕴。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用“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体会诗歌中的形象美。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引导。
多媒体显示: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调皮、爱妈妈的孩子。
5.诗中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是怎样与妈妈嬉戏逗乐的?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的句式来说话。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24课《诗两首》之《金色花》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24课《诗两首》之《金色花》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24课《诗两首》之《金色花》教学设计24《金色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范读、听读、齐读等)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精心研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突破鉴于《诗两首》是阅读课,课堂教学以《金色花》为主。
重在引导学生寻求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母子深情,这需要调动学生自身的人生体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老师多结合其他与母爱有关的诗文名句加以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
作品篇幅短小,优美凝炼,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
母爱随处可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琐事中体会母爱,并懂得回报母爱。
同时,作业分层布置,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再推荐一些有关母爱的名家名篇,课下阅读,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和感悟爱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泰戈尔资料,准备交流。
3、提前一周时间,如实纪录妈妈每天为你做的每件事。
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一、精心导入课间播放满文军的《懂你》(歌颂母爱的歌),营造一种氛围。
上课时由此自然导入母爱的话题,联系古今中外歌颂母爱的一些名句(《诗经》中的名句,《游子吟》,一些外国的谚语等),引发学生想像泰戈尔笔下的母爱,设下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泰戈尔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热爱自己的母亲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探究、朗读比赛手段:运用多媒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难点: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猜谜导入: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吃点,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你觉得她很啰嗦,很烦,但同时也觉得很窝心;这种人,在你缺钱的时候,她总会说些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的话来教训你,但一边教训你,又一边塞钱给你,这种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由此引出本文正是表达母子之间爱的文章,来看看本文是如何表达的。
2、简单介绍金色花这种植物长在印度圣树上的一种碎花,呈金黄色,木兰花属植物。
金色花深受印度人的喜爱与尊敬。
(配图片)3、介绍作者(配图片)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
他多才多艺,是位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4、学习生字词提前布置预习任务(1)注拼音:匿、祷、衍;请个学生回答。
(2)解释词语、匿笑、祷告;请学生回到并表演这两个词语,加深学生印象。
5、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由他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2)我自己也出几个题目,综合学生的问题,一起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6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而不变成别的花?“我”变成金色花后,一天时间内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我”变成金色花后,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为什么要黄昏时候变回原形,而不是更早或更晚?本文为什么要以“金色花”为题目?方法:主要由学生回答,我进行提示和引导。
《金色花》说课稿(精选4篇)

《金色花》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花》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花》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的一篇文章。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愿意交流。
但他们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播放歌曲《鲁冰花》,接下来顺势导入本堂课的课题《金色花》。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学生思考: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首诗的感情基调。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金色花》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金色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生答:“记得。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大家背)“恩,很好。
那大家还记得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吗?”“深深的母爱。
”“对,母爱。
母亲是离我们最近的人。
母爱像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像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像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也是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它在宗教中也是美好的化身。
三、知识积累,解决生字词:匿(nì)笑:偷偷地笑嗅(xiù):用鼻子闻。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金色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亲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课之前先做一个智力小游戏,激发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热热身。
给你们两组词,请发挥想象,说一句话,把二者联系起来。
(出示多媒体)学生,蜜蜂;妈妈,花。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奇妙,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创作丰富。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此外,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创作对中国诗歌(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影响是广泛的。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本质属于诗。
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三、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出示要求:扫除字词障碍;有节奏;有感情。
(指明男女读,比比谁最棒)2、学生点评,并明确本文朗读时应用的感情,语调。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用“我读出了一位xx的妈妈(孩子)”交流读书感受,并找到文章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金色花》,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描绘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形象,分析作者通过金色花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探讨金色花背后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美好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 引导学生从金色花的角度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金色花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探讨金色花背后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悟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学习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字音、语调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单,预习课文,勾画出生词、短语,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4.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金色花形象,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并探讨金色花的象征意义。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仿写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金色花》2. 主要内容:金色花形象:美丽、神奇、充满生命力作者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象征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重点句子和生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金色花;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 答案:金色花:美丽、神奇、充满生命力,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泰戈尔的其他作品,如《飞鸟集》、《园丁集》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升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教学设计人教版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读、说、品、议为主线,用“主问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一。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安排了表现手足之情的《风筝》;表现子女与父母矛盾的《羚羊木雕》;表现三代人和谐美满的《散步》等,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而且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页 1 第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示范读)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亲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期待美。
页 2 第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2、畅谈感受,导入文本。
(自主畅谈。
多媒体出示课题。
)
3、扫清障碍。
(1)扫除文中的生字、生词(自由阅读文本,自主查资料交流。
)
(2)解读作者和金色花。
(自主查资料、合作交流。
)
二、倾情诵读,感知美。
1、心有灵犀。
(学生自由谈感受。
)
2、探究朗读。
(师生交流,结合文本谈朗读技巧。
)
3、音频范读。
(听视频范读文本。
)
4、表演评读。
(生自主读,自主评价。
)
三、研读品味,发现美。
1、推荐句子,说理由,畅谈美。
(自由推荐,探究品评。
)
2、师补充问题,挖掘美。
(师生、生生合作挖掘。
)
四、再现画面,创造美。
1、师示范描述画面,创造美。
2、生描述画面,创造美。
五、比较阅读,升华美。
与泰戈尔《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别》比较阅读,升华美!
六、拓展延伸,追求美。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成什么页3 第
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请您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七、板书设计
散发香气
金色花嬉戏投影书上母子情深
求讲故事
八、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页 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