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骗手册1
老人被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骗局一:推销保健食品。
这样的骗局在生活当中已经不是一次了,一般的时候是一些不法商家以组织“免费旅游”为名向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老人轻信“免费旅游”却掉入推销陷阱,最后是老年人常常花了一些高价钱却买回了一堆不值钱的食品。
还有一种方式,老年人多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一些不法分子就看准了这样的心理他们打着免费健康讲座名号听课送礼品,实际上是通过送礼品吸引老年人来听课、洗脑,最终还是卖产品。
而老年人总是因为一些小恩小惠,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骗局二:推销理财产品。
由于老年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不法分子就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活动,让孤独的老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样当老年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就会顺便推销他们的保健品或者假币、理财产品了。
骗局三:网络电信诈骗。
网络电信诈骗可以说是在几种诈骗方式当中最普遍的,而主要诈骗群体也是以老年人为主,这种诈骗方式多是以打电话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公务人员,用一些威逼的言辞恐吓老年人,比如说老年人犯了什么罪或者是银行卡有什么状况等等,而老年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常常被这些恐吓的语言所吓到,自然而然也就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入了他们的“安全账户”。
骗局四:假扮神医。
不法分子一般都会假扮“神医”,他们通常会对老年人片面夸大包治百病效果,促使老年人误以为其所销售的“神药"有巨大功效。
然而事实上这些”神药“并非药品,并不能起到治疗相应的疾病作用。
纵使老人被骗的招数很多,我们还是要让老人学会该如何应对眼前的骗局。
养老金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老年人在晚年时乐于参与的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都希望自己手里的养老金能够增值,这个时候骗子就瞄准了老人的养老金,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等到老年人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积蓄交给骗子时,对方就人去楼空了。
对策:老年人一定要知道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凡是号称无风险,高收益都是骗局,老年人要学会理性投资,尽量不要相信高回报。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老年防诈骗知识,可以在宣传中提及:
1.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告诉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 警惕电话诈骗:遇到涉及贷款、中奖、兑奖等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的电话,要保持警觉,不受蒙骗。
3. 警觉陌生人上门:不轻易开门给陌生人,尤其是声称是公检法、银行职员等身份的人,应要求对方出示证件,并核实身份。
4. 谨慎网络购物:注意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不轻信价格过低的商品,避免上当受骗。
5. 警惕假冒亲友求助:不轻信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声称是亲友遇到困难需要资金救助的信息,要通过其他途径核实身份。
6. 学会储蓄理财:尽量避免将全部资金储存在家中,要选择正规的银行或理财机构进行存储和理财。
7. 关注防诈骗宣传:定期关注媒体、政府等渠道发布的老年防诈骗宣传,提高警觉。
除了以上内容,宣传中可以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告知老年人如
何防范诈骗手段,并提醒意识要持续保持,随时保持警觉。
同时也可以建立老年人的互助团体或相关的助老组织,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密切关注老年群体的安全情况。
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都有哪些

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都有哪些由于很多老年人都缺乏防骗意识,成为了骗子实施诈骗的目标。
那么,老年人到底该如何防骗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年人防骗小知识1、不贪图小利大部分不法分子喜欢用利益来诱惑老人,所以老人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贪图小利,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事,任何回报都是要有付出的,所以对于陌生人的话,一定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2、财不外露很多老人在家要对自己的钱财进行妥善的保管,要记住“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法则,凡事多留个心眼。
出门在外不要携带过多的钱,外出购物时可以在口袋里放一些杂物如纸巾、糖等,这样可以增加盗贼下手的难度。
3、多关注实事老人应该尽量与社会不脱节,要时刻关注新闻、社区宣传,可以平时多看看报纸,对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要适当了解,当身临其境时,也可以多一个心眼,不容易上当。
4、远离可疑人员大部分骗子会主动和老人搭讪,说他们爱听的话,这时他们就会放松警惕。
所以要提醒老年人,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你好,对陌生人一定不要太过亲近。
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1认知退化老年人认知退化是其上当受骗的首要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提出,人的智力按照心理功能不同可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其中晶态智力(如词汇、知识、经验等)在成年后仍会增长,直到70岁以后才出现显著的减退;而液态智力(如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等)则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即开始缓慢地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其衰退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2信息落伍老年人活动范围小,信息落伍,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其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论上讲,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的。
但事实上,老年人大多处于高度的信息封闭状态,并日益脱离社会。
据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分析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仅占全国网民的1.1%,反映了很多老年人正隔绝于信息时代。
在当前中国社会,空巢老人家庭日渐增多,老人和子女以及邻里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老年人越来越面临着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获取上与时代脱节。
老人防诈骗知识安全教育

老人防诈骗知识安全教育
一、在自己家里或者路上,遇有陌生人敲门或打招呼,并极力向您讨好求救时,您千万不可轻易信任或带其进家门,这可能是陷阱的第一步,接下来便可能使用花言巧语引诱你,最终诈骗您的钱财。
二、平时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或者其他证件应妥善保管,万不可转借他人以防被偷偷复印,否则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麻烦或损失,有的甚至于被抵押或贷款等。
三、当有人向您兜售金银财宝、古玩字画或者古董文物时,一定要警惕,防止被迷惑,当心最终花费了巨额资产买到的却是一文不值的破铜烂铁、泥木疙瘩。
四、在路上行走,无意发现地上有贵重财物,同时身旁又有人跟你周旋要和您平分时,您一定要头脑清醒,也许是骗子正在设局把您的财物变成自己的。
五、当接到警察、法院、医院等电话说您的子女或者亲友在他处,要求立刻打钱或者其他事宜时,不要一下子慌了神依照对方所说的去做,而要先联系到子女和亲友,着看事情是否是真的。
老年人如何防止诈骗

老年人如何防止诈骗老年人防止诈骗的方法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的问号;不要盲目相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第六,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病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经由过程自己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追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老年人防诈骗的常识由于老年人注重家庭后代、乐于助人,一些犯罪份子正是利用他们仁慈举行诈骗。
以下六招,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本身财产安全。
1.不要轻易相陌生人的电话,一定要核实相关息,谨防受骗。
2.当有人打电话问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时,可回答“要不让我儿子来听电话”。
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防范养老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知识宣传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面对保健品诈骗时, 要相信科学,不要相 信诈骗分子所说有包 治百病的“神丹妙 药”。身体不舒服时, 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 医诊治,相信医生。
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 保健品,保健品不能 治愈疾病,相反,伪 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 重患者的病情,贻误 治疗良机。
老年人反诈指南
缴纳养老金的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 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 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 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 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 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不轻易相信
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 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 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 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不贪图便宜
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 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 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如何预防养老诈骗
不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 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 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健康码诈骗
老年人反诈指南
不法分子冒充防疫部门,向老年人发送带有钓鱼链接的短信谎称其 健康码异常,需要点击链接确认个人信息。老年人点击链接被套取 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随即被不法分子盗刷账户内钱款。
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下黑手”,宣称可以解 决健康码故障,通过小程序、链接等诱骗其输入身份信息、银行卡 号、密码等,随后进行钱财的盗取。
所有不明链接,一律不要点。如果真的出现防疫问题,防疫部门会 电话联系或者直接上门联系。任何时候,不要提供银行卡和密码, 以及个人信息。
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严厉打击养老诈骗 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教育
如何预防养老诈骗
老年人防诈骗防电信诈骗老年人反诈骗PPT课件

第二部分
老年人常见受诈骗方式
2023年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传专题讲座
第二部分
1
骗子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人授课,实施诈骗。 他们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等礼品,吸引老人前去听课。 当老人被成功洗脑后,骗子开始欺骗他们购买一堆毫无用处的的保健品。
2
骗子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声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自住或租住 。 这些房产往往被骗子直接以高息抵押给了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 前期老人可能会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致使老年人钱房两空。
九、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 传栏等,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十、子女们要多与老年人沟通,向老年人宣传防范诈骗知识,了解他们的生活尤其是财务状况,与父母约定大 额支出多与子女商量等。骗子会让老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果发现老人被骗,应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报警。
第三部分
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且大多有老年病
年龄越大越关注身体健康,且大 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正是抓住我们的这种心理,诱 多数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类的东西 骗我们消费购买保健用品,甚至把这些东西包装 都很执着,坚信这些东西能够提 成包治百病的神仙药,我们经不起诱惑不停地购 高身体机能、改善身体状况。 买,最终造成钱花不少,病未治好的后果。
二、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软件中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软件。
三、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 号码等关键信息。
四、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 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 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老年人防骗的安全小知识

老年人防骗的安全小知识
1. 保持警惕: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辞和承诺。
2. 不泄露个人信息:老年人要避免在电话或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如银行账户、身份
证号码等。
3. 不随意开门:老年人在家时要谨慎开门,不随意接受未经证实的来访者。
4. 谨慎购物:老年人在购物时要谨慎选择商家,避免上当受骗。
5. 注意防范电话诈骗:老年人在接听电话时要注意警惕来电号码的真实性,避免被骗
财骗物。
6. 注意电脑安全:老年人使用电脑时要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不随意下
载陌生软件或打开不明链接。
7. 不随意转账:老年人要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转账请求,避免被骗行财。
8. 密码安全:老年人要设置强密码,并且定期更改密码,以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
9. 学习防骗知识: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或机构组织的防骗知识培训活动,提高防范意识。
10. 寻求帮助:老年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可以向家人、朋友或社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及时报警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防骗手册1
一、丢钱捡钱还在玩:一个人故意在受害人面前掉下一包钱或钻戒珠宝等贵重物品(实际上通常是假钞或假珠宝),如果受害人叫他,他是不会理的,旁边会马上出现另一个人捡起钱,然后故作神秘说要与你平分。
不久,“丢钱人”返回询问是否看见他的东西,“捡钱人”必定否认,“丢钱人”要求检查“捡钱人”和受害人的衣服和包,受害人为表示清白往往接受检查,最终被两人合力将钱卷走。
这一手法虽然老套,但屡试不爽,目前已演变为驾驶机动车辆多人合作,将受害人骗上车后再下手行骗,然后将受害人弃于路旁驾车逃跑。
这就是俗称的“扔麻袋”诈骗。
二、冒充熟人借钱骗子找到家中独处的老人,谎称是其子女的同学、同事或朋友,刚刚出了车祸要赔钱或看病,身上钱不够,向老人借一点。
这类骗子通常对受害人的家庭情况稍有了解,往往令老人深信不疑。
瑞安曾多次出现专门找子女在国外的老年人下手的系列案件。
这种情况一定要和子女电话联系核实,一般都是诈骗。
三、药材滋补品诈骗多数老人相信中医和名医,骗子通常会多人合作,利用少见的药材、普通食品和日化用品等冒充高档药品来吸引老年人。
有些骗子在社区或街道旁摆摊,
用假药或低劣的药材冒充高档中药来迷惑老人,逢人询问就胡吹一通,或找个“托儿”来提高其真实性,其中还不乏一些老街坊、老邻居。
假药不但骗了你的钱,而且吃了假药会损害你的健康。
四、算命诈骗这类骗子一般在菜市场一带转悠,先由一名骗子(女人甲)以寻人等借口问路搭话,然后套取老人的家庭情况,并转移话题找算命先生。
此时一名在边上听的骗子(女人乙)已将老人的情况转告给另一名男性,由他扮演算命先生,自然算得老人心服口服。
然后称老人家中将有“血光之灾”,必须花钱消灾。
此诈骗手法与骗老人找神医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五、假钞、原始股诈骗一名骗子(甲)在路上以各种借口找老人搭话,称自己手上有外币(通常以不值钱的秘鲁币冒充)或“原始股”可以兑换。
此时出现另一名骗子(乙)加入,往往以银行职员身份自居,愿意兑换,但钱不够要和老人一起凑,然后怂恿老人取钱交给他们。
骗子拿到钱后,谎称找人兑换,将假钞抵押在老人处后溜走。
有时骗子不用秘鲁币、原始股,而改用民国币、假奖券、假纪念章、假奥运金牌及假文物古董或假首饰等作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