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影像拍摄艺术基础
摄影与摄像教学进度表0

月日
至
月日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填表说明:
1.如因节假日、集体活动、劳动周、实习实训等活动所缺的学时,请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补上所缺学时。
2.章节与篇目要写明题目名称
3.教学组织形式一栏,请在相应栏目打√
教研室与系部意见
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
教研室检查执行情况
11月28日
第4章主题影像拍摄实践
4.1校园影像拍摄
4.2生活影像拍摄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课后作业:P144:1.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月01日
至
12月05日
4.3人物影像拍摄
4.4旅游影像拍摄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14
12月08日
至
12月12日
4.5新闻影像拍摄
至
12月31日
实习项目3影像作品拍摄实践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18
01月05日
至
01月09日
第5章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5.1欣赏摄影作品的意义和类型
5.2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方法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19
月日
至
月日
讲授()自学()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练习()讨论()
实验()其它(√)
课后作业:P53:1.2. 4.
补齐教学大纲规定课时(补2节课)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技巧。
无论是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创作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要想拍出好照片,首先得了解手中的相机。
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元件等部分组成。
机身是相机的主体,承载着各种控制按钮和显示屏。
镜头则像是相机的“眼睛”,负责聚焦光线并决定画面的视角和景深。
快门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快门速度越快,能定格瞬间的动态;速度越慢,则能记录光线的轨迹,如拍摄夜景中的车流。
光圈则调节着进入相机的光量,同时也影响着景深,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小光圈则能让画面中的景物都清晰。
感光元件则如同相机的“底片”,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形成图像。
二、摄影中的构图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其重要性;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放置,使画面更加和谐;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简洁,避免过多元素造成混乱。
同时,要注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使主体突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
三、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不同的光线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顺光下,景物受光均匀,色彩鲜艳,但立体感较弱;侧光能够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逆光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轮廓光,使主体更具艺术感,但要注意避免主体过暗;顶光通常不太常用,容易在人物面部产生难看的阴影;底光则常用于营造恐怖、神秘的氛围。
此外,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光线也有所不同。
早晨和傍晚的光线柔和,色彩温暖,适合拍摄风景和人像;中午的光线强烈,对比度高,需要注意控制曝光。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一、概述影视摄影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视听盛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摄影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影视摄影基础知识的概览,帮助大家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
从电影、电视到数字媒体,再到网络流媒体平台,影视摄影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故事叙述、情感表达,还是视觉呈现,影视摄影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感受到影像带来的震撼与冲击力。
要深入了解影视摄影,我们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
本文将涵盖摄影机的操作与使用、光线与影调的掌握、构图与视角的选择、拍摄技巧与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是进入影视摄影领域的基础,也是提升摄影技能的关键。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了解影视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方法,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这篇文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影视摄影的世界,探索其魅力所在。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相信本文都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我们将逐一探讨影视摄影的各个方面。
1. 影视摄影概述影视摄影作为一种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长久以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其通过对影像的捕捉与再现,融合了影像技术、表演艺术、故事叙述和视觉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影视摄影的地位日益突出,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及网络短视频等多种表现形态。
影视摄影将各种故事情节与视觉效果有机结合,带观众穿梭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之间,从而达到了传递情感、讲述故事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从早期的电影摄影机发展至今,影视摄影技术不断革新。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影像,更涉及到画面的构图、光线运用、摄影机的运动技巧以及后期剪辑等艺术化处理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如同导演的眼睛,捕捉并创造出符合故事情感的画面语言。
摄影艺术基础教学文案

摄影艺术基础摄影艺术造型艺术的一种。
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
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艺术创作构思,运用摄影造型技巧,经过暗房制作的工艺程序,制成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
”就概念而言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根据中文中心词后缀的惯例,“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是《辞海》所说的“造型艺术的一种”。
内容分类摄影艺术按照它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风景照、静物照、肖像照、风俗照、新闻图片等。
主要特点在于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
体裁上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静物摄影等.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中西方摄影艺术比较摄影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国,数年后由西方传入中国。
一个半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土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
中国传统美学的养分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
一、由于中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识的差异,造成艺术摄影中占主要地位的摄影题材的不同:人体与风景?我们既应当看到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其瞬间的长驻性和纪实的逼其性的特征,表现在中国摄影家与西方摄影家的艺术创作时的方式上是相同的。
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因而中国与西方摄影艺术的审美意识、艺术理论产生了差异性。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理论对中国摄影家的审美意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理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造成题材巨大反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去探求。
影像制作相关知识点总结

影像制作相关知识点总结影像制作是一门复杂而又富有创意的艺术,它涉及到多种技术和工具的使用。
从最传统的摄影到最现代的电影制作,都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创意能力。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影像制作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摄影、后期制作、动画制作等多个方面。
一、摄影1. 摄影基础知识摄影是用相机捕捉影像的艺术和技术,它包括曝光、光圈、快门速度等基本概念。
曝光是指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光圈是指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的装置;快门速度则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参数。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摄影的基础。
2. 摄影构图构图是指在拍摄时对画面进行布局和排列的技巧,包括对称构图、透视构图、三分法构图等。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 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胶片摄影是指使用辊式或板式底片的摄影技术,而数码摄影则是指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的摄影技术。
两者各有优劣,但数码摄影的发展已成为主流。
4. 不同类型摄影的特点人像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技巧,需要摄影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加以掌握和应用。
5. 摄影器材选择不同的摄影主题需选择不同的摄影器材,例如广角镜头适合风景摄影,长焦镜头适合野生动物摄影等。
6. 摄影后期处理摄影后期处理是指使用软件对拍摄的照片进行调色、修图、剪裁等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Photoshop、Lightroom等是常用的后期处理软件。
二、影视制作1. 影视镜头影视镜头有长焦、广角、变焦等不同类型,每种镜头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摄影师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镜头。
2. 摄像机与摄影机摄像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视频的设备,而摄影机则是专门用于拍摄照片的设备。
两者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差异,摄像机通常具有更高的视频拍摄性能。
3. 剪辑剪辑是影视制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指将拍摄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编辑、特效等处理,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剪辑师需要掌握各种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如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
摄影艺术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添加水印和版权信息:保护 作品版权,防止盗用
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 JPEG、PNG、TIFF等
发布到社交媒体和摄影社区: 分享作品,获取反馈和交流
经验
05
摄影创作灵感
创意构思
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 主题设定:确定拍摄主题,明确创作方向 构图设计:合理安排画面元素,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运用色彩对比和协调,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02
摄影技术进阶
光线运用
光线来源:自然 光、人造光、混 合光
光线性质:硬光、 软光、散射光
光线方向:顺光 、侧光、逆光、 顶光、底光
光线效果:明暗 对比、色彩饱和 度、光影效果
色彩平衡:调整照片的色温、色 调和饱和度
色彩控制
色彩渐变:通过色彩渐变表现照 片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色彩,创造 和谐美感
艺术审美
光影运用:捕捉光影变化,营造 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构图布局:巧妙安排画面元素, 突出主题
创意表达:发挥想象力,展现独 特视角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的定义: 记录真实生活、 社会现象和人物 故事的摄影类型
纪实摄影的特点: 真实、客观、生 动、有深度
纪实摄影的拍摄 技巧:抓拍、构 图、光线、色彩 等
纪实摄影的伦理 问题:尊重被摄 对象、保护隐私 、避免误导等
04
后期处理技巧
图片调整
亮度调整:提高或降低图片的亮度,使图片更加清晰 对比度调整:调整图片的对比度,使图片更加生动 饱和度调整:调整图片的饱和度,使图片更加鲜艳 锐度调整:调整图片的锐度,使图片更加清晰
摄影摄像基础

第一节 摄影概述
数字摄影的发展
第二节 影像概述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
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
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 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 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 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 据此原理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 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产生的 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 发明进入了科学实验阶段。
第二章 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
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是我们获取数字影像的工具,是我们进行图片或电影作品创作 的基本工具。我们首先要对这些设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学习操作掌握其性能。这样, 我们才能让影像创作有的放矢。
第一节 数码相机的基本介绍
数码相机 的感光部 件由传统 的银盐到 数字时代 的电子感 光部件
第二节 影像概述
数字影像的兴起与发展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即“0”和“1”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其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 盘等物理媒体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
第二节 影像概述
数字影像的兴起与发展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英国的George Fyfe在泰晤士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首 次描绘了数字电影的梦想:“家庭主妇很自然地将使用新方法来预订她所需的物品。当她给肉匠打电话的 时候,她能够看到当天上午肉匠出售哪种排骨……‘电视购物’将是大商场里新的招牌。而在影剧院里,将 同步转播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其间播放的是一些其他的奇观节目。”
这是著名的Adobe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专用格式Photoshop Document(PSD)。PSD其实 是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的一张"草稿图",它里面包含有各种图层、通道、遮罩等多种设计的样稿,以 便于下次打开文件时可以修改上一次的设计。在Photoshop所支持的各种图像格式中,PSD的存取速度比其 他格式快很多,功能也很强大。
影像艺术设计知识点

影像艺术设计知识点影像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影像与艺术的学科,它通过设计、创作和表达,传达视觉化的信息,并通过影像艺术作品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影像艺术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影像艺术设计知识点。
一、构图和布局构图和布局是影像艺术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构图指的是通过选择和安排画面元素,来创造出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
常用的构图方法有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斜线构图等。
布局则是指如何将画面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在整体上统一而又有层次感。
二、色彩运用色彩是影像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感受。
良好的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影像作品的表现力。
在影像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明暗、纯度、对比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色彩搭配和色彩转化的技巧,合理运用色彩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三、光线运用光线是影像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直接影响影像作品的氛围和效果。
在影像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光线的特点,如强光、柔光、侧光等。
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光线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如明暗对比、阴影效果等。
四、构建意境影像艺术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在影像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构建意境来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这需要我们从构图、色彩、光线等方面综合运用,将影像作品打造成一个富有内涵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五、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影像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影像作品进行调色、修饰、剪辑等操作,可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在后期处理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后期处理软件和技巧,如Photoshop、Lightroom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后期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灵活运用后期处理技术来实现作品的设计意图。
六、艺术理论基础除了基本的设计技巧,影像艺术设计还离不开对艺术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目录
第五节
色彩的表现力
一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 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 的作用。不同的光源有着不同的光源色,不同的 光源色对被摄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章节目录
二 色彩的基调和分类
1. 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即主要色彩的倾 向,也就是给人总的色彩印象。色彩的基调对塑造形象、 表现主题、引发意境有重要作用。 2. 彩色画面的基调分类 黑白照片的基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三种对彩 色 画面的基调分类则尚无定见,有以下分类: (1) 根据黑白画面的基调分类,彩色画面也可以分成三 种基调,称为“冷调、暖调、中间调”; (2) 依据画面色彩组成的特性分类,可以把彩色画面的 基调分为:“暖调、冷调、对比色调、和谐色调、浓彩色 调、淡彩色调、灰彩色调”等。
3 环境 摄影画面上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 主体、情节起烘托作用,以加强主题的表现力。 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主要有前景和背景。
前景处在拍摄主体前面,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 于画面的四周边缘。前景可以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 和物。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 主体是处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 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 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 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各部分 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 的画面。 摄影构图习惯叫法是“取景”。
章节目录
摄影构图 所谓摄影构图,就是把要表现的拍摄对象有机地 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 式,通过它把摄影者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这 里包括: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处的位置,透视与 空间深度的处理、影像清晰与模糊程度的控制、 色彩的配置、影调与线条的应用、气氛的渲染等 等。
2、明度对比与饱和度对比 色彩的明度既指不同色别有不同明度,也指同一色别因受 光强弱而产生不同明度。明度对比大,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明度对比小,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图3—19 远帆
图3—18
爱因斯坦
哈尔斯曼摄
图3—20
校园美如画
章节目录
第三节 一 线条的提炼
线条的表现力
1 线条的作用 所有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
章节目录
2 线条的功能 (1)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不管是大海、森林, 还是高山和深谷,并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 曲斜等线条形式,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 主体形象总的姿态,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 作用。 (2)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 刻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 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
拍摄方位
拍摄方位,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在同一 平面上的对应关系。拍摄方位的变化,体现在 照片画面上就是构图形式的变化。由于拍摄方 位的变化,产生了正面构图、侧面构图、斜侧 面构图、后侧面构图和背面构图等不同的构图 形式。
三 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水平线 高度的变化关系。拍摄角度的选择,体现在照片 画面上就是地平线之高低和被摄对象平面结构的 变化。摄影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平摄角度,仰摄 角度和俯摄角度三种造型效果。
四
常见的构图形式
1 2 3 4 5 6 7
对称式构图 圆形构图 变化式构图 对角线构图 X形构图 紧凑式构图 三角形构图
8 9 10 11 12 13
S型构图 井字形构图 均衡式构图 向心式构图 垂直式构图 水平式构图
五 常见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方面
1 水平线位置 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中心位置上,因为 这样做会把照片平均分成了上下两部分,给人以呆板的感 觉。上下的比例是1∶3或1∶6,画面将会大有改观。 2 前方没留空间 如果拍摄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或侧面的人像时,需要在画 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否则容易给人一种头撞南墙 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五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别的对比 (1)邻近色对比——是指按照光谱排列,即红、橙、黄、 绿、青、蓝、紫的顺序,用相邻的色别作对比,如红与橙、 橙与黄、黄与绿等等。 (2)三原色对比——即“红、绿、蓝”三原色对比 (3)互补色对比——如“红与青”、“蓝与黄”、“绿与 品红”等,均属于互补色对比。
3 头顶出现物体 在拍照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被摄主体身后的背景,出现 了物体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只要摄影 者调整一下拍摄位置和角度,躲开背景上的那个干扰物体 或者增大光圈,缩短景深,使背景发虚,以至近乎消失。 4 画面顶天立地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 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作 品显得拘谨、死板。建议在被摄主体四面都留有余地。
3
均衡与呼应 摄影的构图(静物,人像,风光等)如果兼顾一 个均衡与呼应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画面稳健、 合理。
图3-2
音乐家斯特拉伦斯基
[美]阿诺德· 纽曼摄
均衡是“均等、平衡”之意。摄影上的均衡是人 们对一幅摄影作品整体上的一种稳定、匀称、流 畅的感觉,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心理要 求。
呼应,是主题的需要,能使整个画面丰富;从结 构关系上讲,呼应则是为了均衡。
三 色彩特性
色彩感觉的具体含义应为心理学中的一种心理效应现 象,是指感知某一色彩时的心理和生理作用。当人的 感官受到某种色彩刺激时,所引起心理、生理或情绪 的变化。 色彩特性大致可分为:1、远近感觉 2、大小感觉 3、进退感觉 4、冷热感觉 5、轻重感觉 6、胀缩感 7、动静感觉 8、快慢感觉 9、明暗感觉 10、软硬感觉
根据心理学经验,将主体景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点 附近,能更好地突出主体景物在画面上的作用, 有利于周围景物的协调和联系,产生较好的视觉 美感效果,使主体景物更加鲜明、突出。
黄金分割法
2
确立结构中心 黄金分割法只适合于单个的拍摄对象,如果我 们所拍摄的是一组群像(山川风物,风光建筑, 风土人情等),黄金分割法就不太适用了,这 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如何来确立结构中心,让结 构中心处于黄金分割位置上。
三
构图的诸多元素
主体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 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 的焦点;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
1 主体
2 陪体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能够表达主体的 特征和内涵的对象。陪体的选择要要有典型性,能用来刻 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
二 线条的运用 1 表达事物的特征 2 传达心灵情感 3 表现动作和情节
图3—21
奥体小曲
章节目录
第四节
影调的表现力
一 什么是影调? 影调是黑白摄影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概念。 影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被摄体表面的不同亮度 在黑白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阶调层次——黑、白、 灰以及处于这三个主要等级之间的过渡层次。二 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 系,它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 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3 线条的特点 (1)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 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 (2)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 舒展的效果。 (3)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 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 (4)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 (5)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 的动感。
(1) 高调的作品是以白到浅灰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 部分,加上少量的深黑影调。高调的作品给人以光明、纯 洁、轻松、明快的感觉。 (2) 低调作品以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 少量的白色起着影调反差作用。低调的作品有时让人感到 坚毅、稳定、沉着、充满动力,有时又会觉得黑暗、沉重、 阴森森。低调表现的感情色彩比高调更强烈、深沉。 (3)中间调(灰色调)中间调照片通常是层次丰富,色调 明朗,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作品有其独特的魁力。
我们选择摄影画面的背景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抓特征 B 求简洁
C 有对比
4 空白 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形象 之间的空隙。
画面空白部分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 突出拍摄主体 2 塑造画面意境 3 呼应联系对象 4 伸展对象运动 5 合乎比例关系
5 整体均衡 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 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因为均衡是人们在长 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许许 多多的生活现象也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
章节目录
二 影调分类
1. 如果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划分,可以分为硬调、软调和 中间调。 (1) 硬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 少、缺乏过渡,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 (2) 软调又叫柔和调,它的画面缺少最亮和最暗的调子,对 比弱、反差小; (3)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2. 如果从画面明暗分布划分,可以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三种形式。
章节目录
第二节
拍摄三要素:距离、方位、角度
一 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距离远近 变化的关系。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体现在照片 画面上就是景别的变化。通过距离的远近变化, 来确定景物形象的大小以及所包含的空间范围。
通常所说的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 特写。
章节目录
1 远景
3.1 构图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影像拍摄 艺术基础
3.2 拍摄三要素 3.3 线条的表现力 3.4 影调的表现力 3.5 色彩的表现力
3.6 光线的魅力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它独特的规律。 影像艺术也不例外,我们需要了解影像 拍摄的艺术形式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 摄影与摄像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