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岳阳楼记》 冀教版

读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写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两种不同景象使“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何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这两段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阴
悲
对 比
异
对 比
晴
喜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 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
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 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 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 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自学要求:
• 读准字音,画出重点实词; • 画出描写洞庭湖的句子; • 按实词类型分类积累; • 听录音,加深理解;
小结 ⒈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国 国恒亡 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面山而居 居住 居 居十日 停了
导入新课
•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篇散文游记《小石潭记
》,我们已经知道“记”作为一种古代文 体,也是古文人写的比较多的一种散文体 例,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 所感受,然后记下来。大家想一想我们学 过的有哪些这样的文章?《小石潭记》《 核舟记》,《桃花源记》,另外还有《游 褒禅山记》、《五人墓碑记》等等,这些 以后我们都会学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 是这篇《岳阳楼记》。
其 其喜洋洋者矣 语气词 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
冀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古诗词重点复习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代诗人(),选自《》。
蹊留连恰恰赏析重点:“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字贴切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的情景;最后一句诗人内心环宇,所以认为黄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与“彩蝶“留连”春花一般,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丰乐亭游春红树春山日欲斜,长焦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作者()代(),()之一,选自《》红树长郊春将老赏析重点: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美景,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时光流逝)(眼前盛宴)(圣贤寂寞)(美酒消愁)夸张手法:“三百杯”、“斗十千”写用数字夸张写酒的名贵和诗人的豪饮;“万古愁”来写愁之深大;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如此夸张,极显诗人诗句语言的张力和豪迈飘逸之风。
将会须金樽馔玉谑沽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者()代诗人(),选自《》。
少邻分野色云根幽期赏析重点:本文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划线句名句,以动衬静,刻画环境的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乎意料之胜。
八年级语文下册《有月亮的晚上》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有月亮的夜晚》知识点冀教版一、原文窗外有静静说话声,叽叽喳喳。
我故作严苛地大声问:“谁呀 ?”说话声顿止,忽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杂杂沓的脚步声。
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
我拿起书走出房屋。
我知道,那是我的学生们,他们是来叫我去学校的。
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别,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许多的路。
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不让学生夜晚到校自习。
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夜晚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很多原因,什么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啦,什么家里人口多、太吵、不寂静等等。
总之,仿佛不到学校就没法达成功课似的。
见我仍是不一样意,学生就提出了折中的方法:没有月亮的夜晚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夜晚,就到学校去。
我仍不一样意。
其实,我不一样意是出于个人的“私心邪念”。
由于,夜晚是我独一一点可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我得充分利用这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写写。
但是,到了有月亮的夜晚,就有一群群学生来我家里,他们,他们问我在家干啥。
我说看书。
他们就说,那我们赶快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 ! 我逗他们:谈谈看,幸亏哪里 ?于是,他们就笑,并且笑而不答。
学生这样“烦”我,我不厌烦,也不生气,由于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于是就腋下夹着两本书,同学生们一同踏着月色去学校。
暮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凉露霏霏露沾衣”的感觉。
长空里,一尘不染。
圆圆的月亮很干净,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淋淋的,忧如清水刚才洗过同样。
香盘河波光粼粼,如涌动着一河月亮。
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在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好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境界之中。
学生们拥簇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铁皮文具盒丁看作响。
他们大声嚷,大声笑,全然没有了平常讲堂上的拘束。
有时谁还“啊——嗬——”地喊一嗓子,任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
在这样的气氛里,学生们最能敞高兴扉,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他们肯把埋在心底的话讲给我听,肯把不宜外传的家事告诉我。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1.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及其背景,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
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3.词语解释: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4.句子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等,并能够进行赏析。
5.段落分析: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能够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写作技巧:了解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
括记叙、描写、议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
7.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
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欣赏。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社戏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社戏》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社戏》是鲁迅用人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二、拣麦穗技法应用:运用比较的手法。
如写农村姑娘们当初拼命、卖力地去拣麦穗,备嫁妆,可当“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
通过对比,写出了姑娘们梦的幻灭。
写作借鉴:简短、质朴的对话中蕴含丰富内涵。
如“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带着眼泪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
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这段对话既刻画了“我”的童真无邪,更是不显山露水地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悲苦身世。
三、罗迦诺的乡村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
曾就读于北京四中。
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四、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社戏知识点

冀教版初二语文下社戏知识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社戏知识点,包括作者简介、字词、课文结构、课后练习四部分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社戏》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社戏》是鲁迅用第一人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二、字词归省(xǐng):回家探望父母。
倘(tǎng)若:连词,表假设。
行(háng)辈:辈分。
惮(dàn):怕。
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的意思。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凫(fú)水:游水。
潺潺(chán chán):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依稀:模模糊糊。
蕴藻(wēnzǎo):水藻。
皎洁:明亮洁白。
撮(cuō):用两三个手指取物,抓取。
棹(zhào):划船。
三、课文结构全文分成三部分,其中“看戏”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简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缘由,同时介绍了在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的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我”和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
八年级语文下册师恩难忘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师恩难忘》知识点冀教版一、原文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临近的乡村小学去念书。
那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名教师,教四个年级。
那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教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专门好。
开学头一天,咱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教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窗上,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教师给一年级上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悦耳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如此的:一个小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途经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小孩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爱,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只是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教师的声音戛但是止,我却仍在发愣,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教师每讲一,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教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碰到了教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顺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旧事,我深深感激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二、走近作者刘绍棠,北京人,现代闻名作家。
1936年2月29日诞生于河北省通县大运河岸刘绍棠边儒林村的一个一般农家。
1948年参加革命。
1949年在中学念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
19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
19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忆》被选入中学语文本。
冀教版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语文初二下册的语文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作文、文字运用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学生将学习许多经典的现代散文、小说和诗歌,包括郁达夫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此外,课外阅读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包括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等,从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在写作方面,学生将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包括描写、议论、抒情等,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文字运用的基本知识,如多音字、语气助词等。
数学初二下册的数学学习主要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直线”、“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平行线及其性质”、“相交线及其性质”、“统计和概率”等内容。
这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直线”和“一次函数”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理解直线、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且学习如何确定直线的方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以及如何计算各种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平行线及其性质”和“相交线及其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平行线、垂直线及其相应的性质,并且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
在“统计和概率”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如何进行统计,了解统计图,同时也会学习简单的概率计算。
英语初二下册的英语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情态动词”、“it’s/its”、“can/may/might”、“动词的时态”、“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现在完成时”、“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
这一学期的英语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八年级(下)语
文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下)古诗词重点复习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代诗人(),选自《》。
蹊留连恰恰
赏析重点:“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字贴切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的情景;最后一句诗人内心环宇,所以认为黄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与“彩蝶“留连”春花一般,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丰乐亭游春
红树春山日欲斜,长焦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作者()代(),()之一,选自《》
红树长郊春将老
赏析重点: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美景,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时光流逝)(眼前盛宴)
夸张手法:“三百杯”、“斗十千”写用数字夸张写酒的名贵和诗人的豪饮;“万古愁”来写愁之深大;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如此夸张,极显诗人诗句语言的张力和豪迈飘逸之风。
将会须金樽馔玉谑沽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者()代诗人(),选自《》。
少邻分野色云根幽期
赏析重点:本文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划线句名句,以动衬静,刻画环境的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乎意料之胜。
此句后世留下“推敲”一词。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文作者()代诗人(),选自《》,他与唐代另一位诗人()并称“”。
戟未销将
赏析重点:诗人认为史上英雄成功都需要机遇,在此更高层次观察、思考历史,而不直言战争胜败,借“铜雀春深锁二乔”引出东吴败亡,不言生灵涂炭而言“锁二乔”,对历史见解独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旺的慨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诗人(),选自《》,他将孔孟之道整理改编,后世流传“”。
一鉴开那得如许为
赏析重点:划线句蕴含哲理,借水之清澈原因是源头活水注入,暗喻人想要心灵澄澈,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只有开明的胸襟,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方能才思不断。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文作者()代诗人()。
他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赏析重点:诗歌创作需要创新。
本诗写出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划线句子表达文学创作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主题。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汉魏间文学家,“”之一。
从弟瑟瑟一何惨凄罹凝寒
赏析重点: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勉励对方做人要如青松般保持坚贞本色。
作者开篇点题,推出对“松”的描写,“瑟瑟”谷风加以烘托气势。
结尾句设问,自问自答,归结主旨对松柏“本性”的赞美。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胜事弄楼台翠微
赏析重点:本诗描写了作者因贪恋春山美景而忘归的情景,开篇句提纲挈领,统帅全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的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接下来六句对“胜事”“赏玩”“忘归”作了具体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本文选自《》。
“长歌行”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行”是一种。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晞秋节焜黄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重点:本文借物言理,由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畏惧振聋发聩的结束全文。
“徒”字意味深长,一说老大无成,人生就等于虚度了;二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及时努力的重要性。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文作者系()代诗人(),素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与唐代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
过具鸡黍合轩面场圃把酒就
赏析重点:划线句,“绿树村边合”,是近景,“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
“青山郭外斜”则是远景,“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
远景衬近景,描写了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此文乃田园诗中的佳作。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本文作者是()代诗人()。
选自《》。
“兵车行”是
辚辚萧行人耶妻子走相干霄但云或营田戍边边庭
荆杞把东西况复耐长者役夫敢申信知烦冤
古今异义:行人(行役之人/路上走的人)妻子(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
山东(华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或(有的人/或许,或者)
词类活用:或从十五北.防河:名词作状语,在北方。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文作者是()后主(),后人常称他“李后主”。
“虞美人”是。
赏析重点:此词流露出了词人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而起,又以问答结。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词作者是()女词人()。
选自《》。
“如梦令”是。
风疏雨骤残旧卷帘人绿肥红瘦
赏析重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