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盘视标检测讲解
第五章 散光盘视标检测

第五章散光盘视标检测(astigmatic dials test)散光盘为由均匀间隔的放射状标线组成的视标,可从主观角度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又称扇形盘、经线盘、钟面盘或射线盘等。
一、散光眼的屈光状态1.散光眼的定义在调节静止的条件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问质,由于屈光系各子午经向焦力不同,发生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称为散光眼。
2.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特点平行光线通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间质,先聚后散形成第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
尔后再聚再散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
两条焦线一前一后,互相垂直。
两条焦线的间距称为焦间距,焦间距的大小表征着散光的量值(图5-1)。
两条焦线之间形成顶点相对的锥形光束称为史氏(Sturm)光锥(图5-2)。
3.散光眼焦线的成因已知能形成焦线的屈光因素相当于圆柱透镜,圆柱透镜的轴向与所形成焦线同向,圆柱透镜的焦力向与所形成焦线相垂直(图5-3),可知圆柱透镜的焦线是由与其相垂直方向的屈光焦力聚合而成的。
由于规则性散光眼可形成一前一后互相垂直的两条焦线,故通常将散光眼理解为轴向互相垂直而屈光焦力不同的两个生理圆柱透镜。
光学圆柱透镜对光线的聚散作用可单独移动与其轴向相同的焦线,缩小两条散光线间的距离.从而矫正被测眼的散光。
二、散光盘视标检测的实施原理1.散光盘视标散光眼的主子午线可能在圆周任意轴向,故散光盘视标由中点相交均匀间隔的24~36根放射状线条组成,相邻两放射状线条的位向差为l0°~15°,有的散光盘线端标定钟面读数,有的散光盘线端标定圆周角读数(图5-4)。
2.辨认清晰的标线散光盘可以看成若干个不同子午轴向的十字视标的组合。
已知散光眼注视黑色的十字形视标时,视标通过散光眼形成一前一后相互垂直的两条标线象,若水平标线象接近视网膜,垂直标线象远离视网膜,被测眼会感到水平的标线黑细而清晰,垂直的标线粗淡而模糊;反之若垂直的标线象接近视网膜,水平的标线象远离视网膜,则被测眼会感到垂直的标线黑细而清晰,水平的标线粗淡而模糊(图5-5)。
深入理解散光表

深入理解散光表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就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瞧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瞧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瞧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就是轴位?轴位不就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不?为什么瞧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就是30°才对,为什么就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就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瞧散光表时,要求就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瞧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就是什么性质?就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就是最小弥散圈。
散光盘视标检测

散光眼所形成的焦线
前焦线
后焦线
视标
焦间距
• 能形成焦线的屈光因素相当于圆柱透镜 • 圆柱透镜的轴向与所形成焦线相同向 • 圆柱透镜的焦力向与所形成焦线相垂直
• 焦线由与其相垂直方向的屈光焦力聚合而成
柱镜轴向
柱镜焦力向
焦线
• 散光眼可形成一前一后互相垂直的两条焦线
• 故可将散光眼理解为轴向互相垂直 • 而屈光焦力不同的两个生理圆柱透镜 • 光学圆柱透镜对光线的聚散作用 可单独移动与其轴向相同的散光焦线
设: 被测眼客观处方为+4.50+1.25x90
雾视组合透镜为+7.25-1.25x180 散光盘视标试验 a.将柱镜-1.25撤去 b.球镜逐步减到+5.50恰能看到0.6视标
避免球面透镜过矫 • 可能因球面透镜过度预置使清晰线条的轴方位倒置
例2
设:被测眼客观处方为-4.50-0.75x180
预置球面透镜-4.00 被测眼剩余屈光量为-0.50-0.75x180 被测眼看到垂直标线清晰 如球面透镜过度预置-5.50
以45°和135°为对称轴
在清晰标线对称的位置上放置矫正柱镜的轴位
例4
清晰标线
12
矫正柱镜轴位
9
11.5 11
10.5
9.5 10
10.5
11. 轴位确定后 以0. 25m-1/次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
12. 直至散光盘各方位的标线象同样清晰为止
3-9标线清晰 圆柱透镜的轴位置于6-12 以每次0.25m-1为梯度递增负圆柱透镜的焦度
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特点
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间质 • 先聚后散形成第一条焦线 称为前焦线 • 再聚再散形成第二条焦线 称为后焦线 •光线通过散光眼形成顶点相对的锥形光束
散光的精确检查(验光技术课件)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位
• 柱镜试片已初步矫正被检眼的散光,经过雾视、红绿视标检查,被检眼 的球性屈光不正已初步矫正,投放蜂窝视标(斑点视标)也可以是最佳 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 在做交叉柱镜测试之前,需使被测眼最小弥散圆位于视网膜上。 • 交叉柱镜置于视孔前,使翻转手轮(A轴)方向与柱镜片轴位重合,二
者重合时发出咔哒声 • 翻转两面进行比较,翻转的两面分别命名为1面和2面,嘱被检者比较两
面的清晰程度有无差别(翻转要快,中间停留2-5秒,以便被测者比较) • 两面清晰程度一样,说明轴位准确,无需调整,检查结束,如不一样,
则按清晰面“追红”(同号追同号)原则调整。
负轴区域 较清晰
教学目标
知识目 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交叉圆柱 镜的构造和原 理;
掌握交叉圆柱 镜的作用;
了解使用交叉 柱镜时的注意 事项
技能目标
掌握交叉圆柱 镜精确散光轴 位的方法
掌握交叉圆柱 镜精确散光度 数的方法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 思考、善于总 结、自主学习 的态度;
培养规范操作 意识,以及严 谨、认真的工 作态度
教学内容
雾视:先右眼后左眼;眼前逐步增加正球镜,使得视力逐行下降,达到雾视 终点0.2-0.5 (初次验光0.2清楚,0.3模糊)—可选择单列视标 注意:雾视3-5分钟,时间可用在调整过程中,也可到达终点后,雾视一段时 间
去雾视:逐步减少正球镜,使得视力逐步提升到0.6-0.7清楚
散光表粗查散光:出示散光表视标,首先介绍散光表,再询问各条线条是否 都均匀一致;若不是,找出较清楚的那条线—30倍法则确定轴位,转动轴位 后,立刻加上-0.25DC;再次询问、调整,至各条线条比较均匀
散光测试方法

散光测试方法有以下三种:
散光表检查:散光表通常是呈放射状的视标,可以用来初步检测散光及其方向。
一般需要患者先后用一只眼睛注视散光表,观察是否存在一条特别清晰的直线,通常这条特别清晰的直线所在的方向就是患者散光的方向。
如果用散光表检查检测到有散光的情况,通常需要进一步验光来明确散光的具体度数。
圆柱镜法:用圆柱镜法检测散光通常是通过将圆柱镜反复旋转,让患者观测圆柱镜的清晰度是否改变,一般患者观测到最清楚的圆柱镜所在的轴的方向,就是散光的方向。
电脑验光:一般电脑验光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散光的方向,并且能够测量出散光的具体度数。
请注意,散光度数较小时,一般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散光度数较大时,可以佩戴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
标准验光流程(复性散光)

(二)裸眼视力的标准:
1.辨别0.1~0.5视力表的视标,要全部辨认。 2.辨别0.6~0.9视力表的视标,允许有一个看 错。
3.辨别1.0~1.5视力表的视标,允许有二个看 错。
远近裸眼视力检查
远视力
>=1.0(或5.0) <1.0(或5.0) >= 1.0或5.0
近视力
1.0或5.0 1.0或5.0 < 1.0(或5.0)
十一、1.0视力
测试最佳矫正视力 (通常是1.0或以上)
十二、第三次红绿双色法
判断眼的矫正程度:被检眼戴矫正眼镜后观察红绿视 标
1、若红色背景中的字体较清晰,说明被检眼为近视眼 。如矫正的是近视眼,说明欠矫。如矫正的是远视 眼,说明过矫。
2.若绿色背景中的字体较清晰,说明被检眼为远视眼 。如矫正的是近视眼,说明过矫。如矫正的是远视 眼,说明欠矫。
③被检者回答两面视标
清晰度一样,说明原试
片柱镜轴位正确,可直
接进行柱镜量的确定。
④如被检者回答并非一 样清晰,将原柱镜的
轴位向交叉圆柱镜较清 晰
图像一面的相同符号方 向
移5°左右。
⑤将交叉圆柱镜轴柄与 新轴位重合。
⑥再重复翻转,直到两 面清晰度相同为止。
追红点进十退五
2、矫正散光度数:
轴
①将交叉圆柱镜的轴与原 柱镜的轴向相重合,翻 转之
(二)操作 ①先检查右眼。 ②调整高低,前后。 ③调整至有像最清晰。
电脑验光
对
准
瞳
孔
连
续
打
从这平视 前方
三
次
(三)注意事项 ①令被检查者头必须放正,少眨眼,眼调节 尽量松弛。 ②每眼测量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③电脑验光仪给出的数据仅供参考,度数可 能会有误差,不宜直接用处方;不要马上告 诉顾客所测度数。
综合验光的步骤

综合验光的步骤
综合验光的主要步骤如下:
1. 递增负球镜度或递减正球镜度,以至刚好能看到0.6视力。
2. 通过看散光盘视标确定Ax和Fc。
3. 逐渐递增负球镜度,至1.0视力。
4. 进行首次红绿测试,顺序为绿红绿。
5. 使用弥散点散光视标进行JCC精调散光轴位,然后进行JCC精调散光度数,注意等球镜调整,以保证最小弥散圈在视网膜上。
6. 进行MPMVA,包括雾视至0.2~0.3或0.5~0.6视力,与年龄、屈光相关,然后再去雾视。
7. 进行再次的红绿测试。
8. 右眼结束。
左眼“0”位,右眼“OC”位,按上述相同步骤检查左眼。
9. 双眼同时打开,同时加相同的球镜度(+0.75DS或+1.0DS)雾视至双眼0.6视力。
10. 两眼同时通过旋转棱镜置入棱镜度:右眼3ΔBU、左眼3ΔBD,取一行0.6视力视标,让被检者比较上下两行视标清晰度,进行双眼平衡测试。
请注意,这些步骤仅作为参考,具体的验光步骤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验光师获取准确信息。
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摘要:散光眼是屈光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屈光不正状态,检查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被检者戴镜的舒适性,也是屈光检查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本文主要从光学原理和数学角度推导检查者确定的散光轴位方向与被检者看到最清晰线条钟点数之间的关系,即30倍法则关系,加强理解的同时运用实例说明,散光表在检测散光时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临床上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散光表;散光眼;30倍法则散光眼是指人眼调节静止时,由于两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不能汇聚成一个焦点,而是在前后不同的空间位置形成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由散光眼的定义可知,最强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先汇聚形成第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最弱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后汇聚,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1]。
当两条焦线为垂直,即正交时称为规则性散光。
两条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点相对的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史氏光锥(Sturm conoid)。
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称为Sturm间隙,即焦间距,它的长度代表散光程度。
其屈光成像可以用Sturm光锥的图解来说明(见图1)。
规则性散光是验光中最常见的屈光状态,因此本文是以规则性散光为例进行阐述。
图11 散光眼焦线的成因与矫正由散光眼定义可知,规则性散光眼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等效于两个屈光力不等且都不为零的圆柱透镜正交组合,或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即相当于球柱镜。
因此远处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系统后将会形成史氏光锥,且在前后不同位置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
散光眼进行矫正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后焦线方向一致)和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前焦线方向一致)组成的正交圆柱透镜,分别使得后焦线和前焦线全部移动到视网膜上,即矫正的正交圆柱透镜和屈光不正眼组成光学系统,形成正视眼,此时所用屈光力大小和方向与前后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有关。
第二种矫正方法是在实际验光矫正时,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焦线清晰,而垂直焦线离视网膜较远,比较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恰当屈光力的圆柱透镜(轴向与模糊焦线方向一致)将模糊焦线移动到清晰焦线位置,在清晰焦线位置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样会矫正散光度数,然后使用适当屈光力的球镜将圆形光斑移动到视网膜位置,达到正视眼效果,此时矫正镜片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相当于球柱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若被测者说斜向的标线最清楚呢??
比如11点到5点的方向最清楚,即120度方 向??
斜向散光清晰标线的分析
? 事实上,被测者习惯于从内向外看和表诉,
而检查者习惯于从外向内看和表诉
? 拿一支铅笔放在眼前,想象有个人从对面
看过来的样子??
? 看到11点5点方向最清楚,在眼底的象实际
试片焦度,直至散光盘个轴向的标线看成的视标,可 从主观角度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
散光眼的屈光状态
? 散光眼的定义:在调节静止的前提下,平
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由于屈光系统 各方向上焦度不同,发生不同的聚散度, 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称为散光眼
散光的病因
? 曲率性散光 生理性散光 获得性散光 晶体曲率性散光
? 光心偏离性散光 晶状体半脱位 ? 指数性散光 白内障初期 ? 肌性散光 睫状肌各方位力量不等
散光的临床表现
? 视力下降 ? 视标变淡,边缘不清,单眼复视 ? 视觉疲劳 ? 选看近视网膜的子午焦线 ? 两子午焦线距视网膜相等时
选看垂直子午焦线
规则性散光
性质分类
? 单纯散光 单纯远视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
? 避免预置柱镜试片 ? 适当的预置球镜试片 ? 被检者与检查者对子午轴向的理解差异 ? 不一定每个人都作此检测
避免预置柱镜试片
? 因为若预先置入的柱镜试片轴向和焦度有
误,可能产生错误的清晰标线的轴向,使 检测没有意义
适当的预置球镜试片
? 应将入眼光线形成的焦线调整到视网膜的
近前方,使处于低度复性近视散光状态
斜向散光
散光的屈光
? 不形成焦点,形成两根焦线 ? 焦线的间隙称为焦间距 ? 圆柱透镜可使一根焦线的屈光发生改变
缩小焦间距,形成焦点
焦线的形成
焦间距
柱镜对焦线的影响
散光盘检测的实施原理
? 辨认清晰的标线
散光盘可以看成很多个不同子午轴向的十字 视标的组合。已知散光眼注视黑色十字视 标时,视标通过散光眼形成一前一后互相 垂直的两条标线象,哪条离视网膜更近则 哪条更清晰
散光眼的视觉效果
确定柱镜试片的轴向
? 嘱被测眼分辨散光盘中最黑细而清晰的标
线所在的方向,则与该方向相垂直的一定 有一条模糊标线,将验光仪柱镜试片的轴 向放在与该模糊标线一致的方向,改变试 片焦度,使两条标线象的间距逐步缩小, 他们重合时,则该眼的散光得到矫正
柱镜对焦线的影响
散光盘视标检测的注意事项
上是1点7点方向离视网膜更近
被测眼所见的方位
实际上投射到视网膜的方位
乘30法则
? 以散光盘上最清晰标线较小的钟面读数乘
以30作为柱镜试片的轴向,如钟面11-5, 5×30=150;2-8,则2×30=60,依次 类推
是否每个人都作散光盘检测?
? 实际中,我们的电脑验光仪都比较准,一
般散光大于1.00的,就不用作了,直接用交 叉圆柱镜检测
? 电脑无散光,球镜矫正不到1.0的,很有必
要
操作步骤
? 1 双眼已完成远雾视,已雾视镜片焦度为基
础
? 2 将双眼柱镜试片调整为0 ? 3 单眼检测 ? 4 从雾视视标逐步改变焦度(近加远减)到
刚好看到0.6单行
? 5 投放散光盘视标
操作步骤
? 6 嘱被测者指出黑细而清晰的标线的方向 ? 7 确定柱镜试片轴向(乘30法则) ? 8 轴向确定后,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
? 复性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
? 混合散光
屈光度分类
? 微度 <1.00 ? 低度 1.00~1.50 ? 中度 1.75~2.50 ? 高度 >2.50
轴向分类
顺律散光
? 近视 180o ±30o ? 远视 90o ±30o ? 垂直方向屈光力强 ? 角膜曲率测定的差向与屈光性散光一致 ? 通常为角膜散光,称为直接散光
? 一则使被检眼免受调节的干扰 ? 二则同侧便于比较清晰程度
例子
被测眼客观屈光检测-4.50/-1.25×180 雾视后试片为-3.25/-1.25×180 操作步骤 1 撤去-1.25柱镜试片 2 逐步增加球镜,直至刚能看到0.6 3 投放散光盘视标
球镜千万不能过矫
被检者与检测者理解的差异
? 被测者说垂直最清晰,则散光轴向加在180
顺律散光
逆律散光
? 近视 90o ±30o ? 远视 180o ±30o ? 水平方向屈光力强 ? 角膜曲率测定的差向与屈光性散光不一致 ? 通常为晶状体散光,称为间接散光
逆律散光
斜向散光
? 45o ±15o 135o ±15o ? 角膜曲率测定的差向与
屈光性散光不一致 ? 角膜与晶状体散光的混合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