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合集下载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名词解释1.利尿药2.脱水药二、填空题1.呋塞米属 __ 利尿药,作用于抑制 __ ,减少 __ 的重吸收,降低肾脏对尿液的 __ __ 和 __ __ 功能而发挥利尿作用。

2.噻嗪类治疗尿崩症的机制是抑制酶,提高 __ 含量,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同时由于排钠作用,降低 __ ,减轻病人的 __ 和减少 __ ,从而使尿量减少。

3.氢氯噻嗪对代谢的影响可引起 __ 和 __ 。

4. 常用脱水药有 __ 、 __ 和 __ 等。

5. 螺内酯可与醛固酮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部位竞争 __ ,发挥排__ 及留__ 作用。

6. 甘露醇的作用有 ___、 ___ 、 ____ 。

三、是非题1.呋塞米等高效利尿药使Cl-的排出量往往超过Na+,故可出现低氯酸血症。

2.呋塞米能促进K+排出而致低血钾,对肝硬化患者可诱发肝昏迷。

3.呋塞米导致低血钾和低血镁同时发生时,如不纠正低血镁,单纯补钾不易纠正低钾血症。

4.氨基苷类抗生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可增强高效利尿药的耳毒性作用,应避免合用。

5.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是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

6.噻嗪类利尿药增加NaCl的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减轻口渴感而减少饮水量,会使胞外容量减少、尿量减少。

7.甘露醇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可升高颅内压和眼内压。

四、选择题A型题1.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A.抑制肾小管碳酸酐酶B.抑制Na+-K+-2Cl-同向转运系统C.抑制Na+-Cl-同向转运系统D.对抗醛固酮的Na+-K+交换过程E.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多2. 下列哪种药物有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A.呋塞米B.阿米洛利C.氨苯蝶啶D.氢氯噻嗪E.螺内酯3. 急性肾衰病人出现少尿,应首选A.氢氯噻嗪B.呋塞米C.氢氯噻嗪与螺内酯D.螺内酯E.以上都不是4. 治疗急性肺水肿可首选A.呋塞米B.氢氯噻嗪C.螺内酯D.氨苯蝶啶E.甘露醇5.下列哪项不是呋塞米的不良反应A.高尿酸血症B.低血镁C.耳毒性D.高血钾E.胃肠反应6.下列哪种利尿药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A.呋塞米B.氢氯噻嗪C.氨苯蝶啶D.螺内酯E.阿米洛利7. 噻嗪类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抗利尿作用B.利尿作用C.降压作用D.拮抗醛固酮作用E.轻度抑制碳酸酐酶作用8.尿崩症宜选用A.呋塞米B.依他尼酸C.氢氯噻嗪D.螺内酯E.氨苯蝶啶9. 下列哪药是醛固酮的拮抗剂A.呋塞米B.螺内酯C.氨苯蝶啶D.氢氯噻嗪E.布美他尼10. 下列何药的利尿作用与体内的醛固酮水平有关A.呋塞米B.布美他尼C.氨苯蝶啶D.螺内酯E.氢氯噻嗪11.对醛固酮无拮抗作用的留钾利尿药是A.氢氯噻嗪B.氨苯蝶啶C.呋塞米D.螺内酯E.依他尼酸12. 可用来治疗急性青光眼的药物是A.呋塞米B.氯噻酮C.氢氯噻嗪D.甘露醇E.螺内酯13. 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A.呋塞米B.甘露醇C.氨苯蝶啶D.螺内酯E.氢氯噻嗪14. 甘露醇是治疗下列哪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A.肺水肿B.青光眼C.脑水肿D.急性肾衰E.心性水肿15. 降低颅内压有反跳现象的药是A.甘露醇B.山梨醇C.50%葡萄糖D.呋塞米E.布美他尼16. 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对抗醛固酮的作用B.作用弱、缓慢持久C.属于低效能利尿药D.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E.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水肿17. 下列有关脱水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易经肾小球滤过B.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C.在体内经代谢转变为有活性的物质D.不易透出血管进入组织细胞E.静脉给药可提高血浆渗透压18. 可促进毒物随尿液排出的药物是A.氢氯噻嗪B.呋塞米C.甘露醇D.氨苯蝶啶E.螺内酯19. 可引起高血钾的利尿药是A.呋塞米B.布美他尼C.氢氯噻嗪D.依他尼酸E.氨苯蝶啶B型题A.呋塞米B.氢氯噻嗪C.螺内酯D.氨苯蝶啶E.甘露醇1.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的药物为2.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的药物为3.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醛固酮受体的药物是4.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抑制Na+-K+交换的药物为5.临床常作为基础降压药的药物是X型题1. 呋塞米的临床用途包括A.各种严重水肿B.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C.急性少尿性肾衰早期D.高血压危象伴有急性肺水肿E.加速某些药物的排泄2.呋塞米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有A.低血钾症B.低氯性碱中毒C.低血钠症D.损害听力E.消化系统症状3. 下列哪些药物会导致耳毒性A.呋塞米B.布美他尼C.依他尼酸D.链霉素E.氢氯噻嗪4. 氢氯噻嗪可用于A.心性水肿B.轻度高血压病C.轻度尿崩症D.高尿酸血症E.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期5. 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有A.耳毒性B.高血糖C.低血镁D.高尿酸血症E.低钾血症6.属于留钾利尿药的药物是A.螺内酯B.氨苯蝶啶C.呋塞米D.氢氯噻嗪E.布美他尼7.关于螺内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尿作用弱、慢、持久B.是排钠能力较低的利尿药C.对切除肾上腺的动物无效D.具有抗醛固酮作用E.用于醛固酮增多性水肿8. 氨苯蝶啶或螺内酯通常与呋塞米合用是因为A.防止呋塞米引起的低血钾B.防止呋噻米引起的低血钠C.增加呋塞米的利尿作用D.可避免呋塞米引起的耳毒性E.防止呋塞米引起的高血钾9. 脱水药的共同特点是A.高渗溶液B.应快速静脉给药C.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D.易经肾小球滤过E.有渗透性利尿作用10. 甘露醇作用及用途是A.降低颅内压B.降低眼内压C.预防急性肾衰竭D.治疗慢性肾衰竭E.治疗肺水肿五、思考题1.简述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第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所致碱中毒 5. Epilepsy /癫痫的辅助治疗、伴有低血钾症的
周期性麻痹、高磷酸盐血症
27
【Adverse effects】
1. Allergy / Hypersensitvity 过敏反应: 骨髓抑制、皮肤毒性、肾损害
2. Metabolic acidosis (代谢性酸中毒) 3. Renal stone formation /肾结石 4. potassium depletion/失钾 5. Drowsiness/嗜睡、 paresthesia/感觉异常
High efficacy diuretics
furosemide ethacrynic acid - bumetanide
torsemide 影响尿液的稀释和 浓缩过程
利尿作用强大
袢升支粗段
ATP
Mg2 +、Ca2 +
9
【Actions】
1.利尿: ▶抑制袢升支粗段 Na+-K+2Clˉcotransporter → ↓NaCl 重吸收→↓肾稀释 和浓缩功能→尿量排出↑
iv, 扩张容量血管→↓回心血量
Brain edema(脑水肿):利尿→浓缩血液→↑血浆渗透 压,适于伴左心衰的脑水肿 2. Serious edema(严重水肿): 心性、肾性、 3. Acute renal failure(急性肾衰): 预防和治疗 Chronic Kidner Failure(慢性肾衰) 大剂量 4. Hypercalcemia(高钙血症): 补充血容量 5. Drug poisoning(药物中毒): (配合输液)利尿→↑毒物 (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等)排泄
5
Physiological Basic of Diuretic Drugs

第24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24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降低血浆渗透压,减轻病人口渴感 抑制PDE,增加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胞内 cAMP 含量,后者能提高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降压作用
早期: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 长期:降低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扩血管
21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1-2h起效,4-6h达 峰,维持12h以上。 药物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排泌
29
用途:常与中效能利尿药合用
伴有醛固酮增高的顽固性水肿(肝、肾)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CNS反应:嗜睡、头痛 高血钾 严重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性激素样反应:女性面部多毛、男性乳房化
30
氨苯蝶啶(triamterene), 阿米洛利(amiloride)
机制:选择性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滞管 腔Na+通道而减少Na+的再吸收,同时管腔的负电 位减少,从而减少 K+的分泌。 用途:各类顽固性水肿或腹水,常与其他利尿药 合用 不良反应
通过利尿降低血容 量进而降低回心血 量,减少左心室充 盈压;并可通过扩 张血管,降低外周 利尿作用— 血液 阻力增加静脉血容 浓缩— 血浆渗透 量,降低心室前负 压↑— 减轻脑水 机体毒性代谢产物积聚于肾 荷及左心室舒张压 肿,对合并左心 脏,使肾小管管腔阻塞,坏 而消除肺水肿。 衰者尤为适用 死;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少 呋塞米可使阻塞的肾小管得 到冲洗, 减少肾小管萎缩、坏 死;同时降低肾血管阻力,增 加肾皮质血流,改善肾实质缺 血缺氧状态,提高肾小球滤过 率而增加尿量
与尿酸分泌发生竞争
22
[临床应用]
水肿 轻中度水肿
尤其对心源性水肿较好,常作为抗充血性心力 衰竭的常规药物。对肝性水肿慎用,以防低血 钾诱发肝昏迷。
高血压 基础降压药 其他:尿崩症

药理学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药理学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扩张全身小静脉,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
【临床应用】 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i.v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①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②利尿作用使血 容量减少,回心血量也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因而降低。 ●治疗脑水肿则是由于利尿后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利于脑水肿的消除。
2.严重水肿 对各类水肿均有效,主要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水肿和严重水肿。
【临床应用】 1.轻、中度水肿 首选药。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与肾功能有关,肾功能不良者疗效差;对肝性水肿与 螺内酯合用疗效增加,可避免血钾过低诱发肝昏迷。但有加重肝昏迷的危险,应慎用
2.高血压 轻、中度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3.尿崩症 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轻症效果好,重症疗效差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长期引起低血钾、低血镁、低氯性碱中毒及低血钠症。低血钾表现为疲倦、软弱、眩 晕或轻度胃肠反应,合用留钾利尿药可防治。 2.代谢异常 ①血糖升高。2~3 个月后出现,停药后自行恢复。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②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不宜使用。 ③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慎用。 3.过敏 偶有过敏性皮疹、皮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过敏反应。
3. 袢利尿药(loop diuretics) 又称为高效能利尿药(high efficacy diuretics)或Na+-K+2C1-同向转运子抑制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利尿作用强,代表药为呋塞米。
4.噻嗪类利尿药(thiazide diuretics) 又称为中效能利尿药(moderate efficacy diuretics) 或Na+-C1-同向转运子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等。
Na+交换,排Na+留K+而产生利尿作用。

职高药理课件: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职高药理课件: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总结词
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输出量和收 缩外周血管来减少血容量,达到脱水 的目的。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它们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输出量 和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血容量,从而 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
肾性脱水药
总结词
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和促进尿液排出,增加尿量,达到脱水的目的。
详细描述
分类
利尿药可分为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脱水药可分为高渗性脱水剂 、低渗性脱水剂等。
药理作用机制
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抑制钠的重吸收,使钠、 氯和水排泄增多,从而产生利尿 作用。
脱水药
主要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或减少 血容量来产生脱水作用,从而降 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利尿药和脱水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进展
新型利尿剂
随着对利尿药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 正在开发新型利尿剂,如选择性作用于肾小 管某一部位的利尿剂,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 作用。
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利尿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研究者正 在探索利尿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 如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联合 使用。
详细描述
保钾利尿药是一种低效能的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通 过减少K+的排泄,维持体内钾离子的 平衡。常见的保钾利尿药有螺内酯、 氨苯蝶啶等。
其他类利尿药
总结词
其他类型的利尿药包括碳酸酐酶抑制剂、渗透性利尿药等。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类利尿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利尿药。例如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可抑制碳酸酐酶活性 ,减少H+和HCO3-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量。此外,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等,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水分 进入肾小管腔内而产生利尿作用。

职高药理课件: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职高药理课件:24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常用等渗性脱水药包括复方氯化钠溶液、平衡盐溶液等。
使用等渗性脱水药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因渗透压过高或 过低引起不良反应。
06
CATALOGUE
脱水药的合理应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 压、防止脑疝;辅助治疗高血压危象; 缓解眼内压增高;预防急性肾衰竭等。
职高药理课件24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目录
• 利尿药概述 • 常用利尿药 •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 • 脱水药概述 • 常用脱水药 • 脱水药的合理应用
01
CATALOGUE
利尿药概述
利尿药的定义与分类
利尿药的定义
利尿药是一类能够促进肾脏排尿 功能,从而增加尿量、消除水肿 的药物。
利尿药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利尿药可 分为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 尿剂等。
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剂量。
利尿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压 、低血钾等。
防治
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及时调整 剂量或更换药物,注意补充钾盐等。
04
CATALOGUE
脱水药概述
脱水药的定义与分类
脱水药定义
能够通过增加水分的排泄,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或眼内 压,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
水肿的治疗
肾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利尿药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 、肝、肾等水肿,如心力衰竭、肝硬 化腹水等。
利尿药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 过增加尿量减轻水、钠潴留,改善症 状。
高血压的治疗
利尿药常作为一线降压药用于治疗轻 、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 高血压。
02
CATALOGUE
常用利尿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分类
❖碳酸酐酶抑制药(排钾)——乙酰唑胺 ❖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 ❖袢利尿药(排钾、高效) ——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中效)——氢氯噻嗪 ❖保钾利尿药(低效)——螺内酯
第一节 利尿药
第一节 利尿药的生理学基础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 3.肾小管分泌
影响呋塞米的排泄和作用
呋塞米作用于肾小管的管腔侧 ——减弱呋塞米作用
呋塞米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速效、强效、短效
① 抑制Na+-K+-2Cl-共转运子,肾稀释、浓缩↓
② K+重吸收↓→管腔正电位↓→ Mg2+、Ca2+ 再吸 收↓→排泄增加
③输送到集合管Na+ ↑,K+-Na+交换↑→K+ 排出↑
④最终排出大量的接近等渗的尿液,大量Na+、K+、 Cl- 、Mg2+、Ca2+(×)随尿排出
呋塞米 药理作用
2
扩张血管
❖扩张小A:增加肾血流量(皮质)
❖扩张容量血管:左心室充盈压↓,肺淤血↓
❖机制
合用NSAIDs抑制PG合成
增加PGE2合成; 减弱扩血管和利尿作用
降低血管对收缩因子(AngII、NA)反应性
开放小A的K通道
呋塞米 临床应用
1 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急性肺水肿(首选) 扩张容量血管→回心血量↓→左心室充盈压 脑水肿 利尿作用→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脑组织脱 水,颅内压降低→消除脑水肿
呋塞米 临床应用
2 其他严重水肿
其他利尿药无效
3
急慢性肾衰
冲洗肾小管,减少肾小管的萎缩和坏死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节体内水的转运和水通道的发现水是细胞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消化、呼吸、体温调节、毒物的清除以及神经内环境稳定等许多生理活动中都存在水的跨膜转运。

四十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的跨膜转运是通过简单扩散完成的。

水分子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活化能Ea约为10cal/mol,然而有研究发现水通过红细胞膜的活化能Ea小于5cal/mol。

人们猜测,红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介导水转运的孔道,因此能在如此低的能量下完成水的转运。

二十年以前, 研究发现晶状体的内环境稳定依赖于一种存在于晶状体纤维细胞细胞膜上特殊通道蛋白,经过鉴定该蛋白的分子量为26kDa,属于主体内在蛋白(Major intrinsic protein, MIP),具有亲水性。

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它具有六个跨膜结构,五个长度不同的襻,其中三肽基元序列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Asn-Pro-Ala,NPA)存在于两个最长的襻中,蛋白的C末端和N末端具有同源性。

这种蛋白的结构与现在所认识的水通道蛋白结构具有相似性,目前也将该蛋白称为水孔蛋白-0(Aquaporin-0,简称AQP0)。

它是水通道最早的雏形。

但是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有水通道的功能。

直到十年前,Agre及其同事在对红细胞Rh血型抗原核心多肽32kDa的纯化时,从人红细胞膜中意外发现一种分子量为28kDa,含有亲水性氨基酸的未知多肽。

这种蛋白存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非糖基化形式,分子量为28kDa;另一种为N-糖基化形式,分子量为40-60kDa。

研究者起初设想为Rh抗原的蛋白分解物,采用兔抗血清反应,表明与Rh抗原无关。

这种蛋白最初被命名为CHIP28(28kD Channel-forming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即现在的水孔蛋白1(Aquaporin-1,AQP1)。

当时该蛋白的功能尚未明确。

后来,他们完成了对CHIP28的分子克隆,阐明了其cDNA的分子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授课时间】2010年4月19—22日【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段小毛【授课时数】2学时【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授课重点】1.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髓袢升支粗段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作用部位与作用的关系,作用机制、临床用途。

3.利尿药对Na+、C l-、Ca2+、Mg2+、K+等电解质的影响机制4..脱水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禁忌症。

【授课难点】1.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利尿药Diuretics一、概念: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及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加速毒物的排泄等。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及机制分1.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甘露醇3.袢利尿药(高效):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呋噻咪4.噻嗪类利尿药(中效):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HCT5.留K+利尿药(低效):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螺内酯【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解正常人原尿量180 L/日终尿量1~2 L/日,99% 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通过Na+—K+—ATP酶和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H+ 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由于以下各段对Na+ 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

低效能利尿药.【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图解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

再吸收原尿中的Na+约35%,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

此段对水不通透,随着NaCl的再吸收,原尿渗透压逐渐降低-稀释功能转运到髓质间液中的NaCl在逆流倍增机制的作用下,与尿素一起共同形成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大量的水被再吸收-浓缩功能。

作用于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药物影响尿液形成的稀释和浓缩功能-利尿作用强。

同时增加NaCl、Mg2+、Ca2+的排出。

【远曲小管近端及集合管】图解远曲小管近端再吸收原尿Na+ 10%,通过Na+—Cl-共转运子。

-氢氯噻嗪的作用部位,产生中度的利尿作用。

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再吸收原尿Na+ 5%,通过H+—Na+交换、K+—Na+交换-醛固酮调节二、常用利尿药(一)高效利尿药(袢利尿药)呋噻米furosemide(速尿);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利尿酸),布美他尼bumetanide(丁苯氧酸),托拉塞米torsemide【体内过程】1.显效快(呋噻米口服30 min,静注5min),2.生物利用度达60%;3.主要由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排出体外,t1/2为1h,肾功能不全时可延长为10h。

分泌的影响因素:吲哚美辛和丙磺舒与袢利尿药相互竞争分泌途径。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利尿作用的分子机制:①抑制Na+—K+—2Cl-共转运子→尿中Na+、K+、Cl- 排出↑→稀释功能↓;②髓质高渗压↓→浓缩功能↓→水的重吸收↓;③K+的重吸收↓→管腔膜电位↓→Mg2+、Ca2+再吸收↓;④输送到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又促进K+—Na+交换↑→K+排出↑。

最终排出大量的等渗尿大量Na+、K+、Cl- 、Mg2+、Ca2+随尿排出。

特点:①高效、迅速、短暂。

②使肾小管对Na+重吸收降低约20%左右,持续给予大剂量可使成人24h排尿50~60L。

2、扩血管作用①对血管床有直接作用,增加肾血流量,同时可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

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③促进肾脏前列腺素合成,非甾体类抗炎药干扰利尿作用;【临床应用】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通过:①扩张静脉→回心血量↓→肺水肿减轻,②利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

尤其适用于脑水肿合并左心衰。

2.严重水肿:主要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心、肝、肾性水肿的治疗;布美他尼>呋噻米40~50倍,代替其治疗严重水肿。

3.急慢性肾功衰竭4. 高钙血症,抑制Ca2+的重吸收,降低血钙5.加速某些毒物排泄【不良反应及防止】1.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钠,低氯性碱中毒,低钾血症。

低钾可增加强心苷的心脏毒性,晚期肝硬化患者易诱发肝昏迷。

注意补钾或合用留钾利尿药。

2.耳毒性:耳鸣、听力下降或暂时性耳聋。

肾功不全或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时易发生。

3.高尿酸血症:呋噻米与有机酸竞争同一排泄途径,使尿酸排出↓,而诱发痛风;同时细胞外液容积↓导致近曲小管对尿酸盐重吸收↑。

4.其他: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血小板↓,过敏反(皮疹、嗜酸性细胞↑、间质性肾炎等)二.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氯噻嗪chlorothiazide 其它类似噻嗪类的药物吲哒帕胺indapamide 氯噻酮chlortalidone美托拉宗metolazone 喹乙宗quinethazone【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增加NaCl和水的排出,温和持久。

作用机制: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转运子,抑制NaCl再吸收。

促进K+—Na+交换→排出Na+、K+、Cl-↑;轻度抑制碳酸酐酶→HCO3-排出略↑;促进基质膜Na+-Ca2+交换→Ca2+重吸收↑→尿Ca2+↓促进肾脏前列腺素合成,非甾体类抗炎药干扰利尿作用。

排Na +↑↑2. 抗利尿作用: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和烦渴;3. 降压作用:轻度高血压患者有效。

【临床应用】1.水肿:轻、中度心脏性水肿,轻度肾功能损害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合用螺内酯;2.高血压病基础降压药;3.尿崩症;4.特发性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

【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碱血症等。

2.高尿酸血症:痛风者慎用。

3.高血糖:降低糖耐量,糖尿病者慎用;4.高血脂:增加血清胆固醇和LDL-cho,并伴有HDL的减少。

5.过敏反应:三. 低效利尿药:螺内酯(spironolactone),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药理作用】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药,竞争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干扰醛固酮调节的K+—Na+交换过程,使Na+、Cl-排出增多,K+的排出减少-留钾利尿药。

特点:①仅在体内有醛固酮存在时才发挥作用;②排钠能力最低,作用弱、显效慢、持续长。

【临床应用】1. 治疗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顽固性水肿,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水肿;2.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1.轻,少数有头痛、困倦、精神紊乱;2.久用可致高血钾,尤其在肾功不良时;3. 性激素样副作用。

氨苯蝶啶(triamterene,三氨蝶啶);阿米洛利(amiloride,氨氯吡咪)特点: 1.药理作用相同。

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阻滞钠通道而减少对Na+的再吸收,又因Na+的减少使管腔的负电位降低,使K+分泌的驱动力↓,产生了排钠保钾的利尿作用。

2.通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顽固性水肿。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醋唑磺胺diamox)【作用及机制】1.抑制碳酸酐酶→H+ 和H+-Na+交换↓,Na+、水和重碳酸盐排出↑→利尿,很弱。

2.抑制眼睫状体上皮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减少房水和脑脊液的生成,降低眼内压。

用于青光眼和脑水肿的治疗(少用)。

第二节脱水药osmotic diuretics即渗透性利尿药【共同特点】①静注后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②易经肾小球滤过;③不被或少被肾小管重吸收;甘露醇mannitol(20%高渗液)【药理作用】1. 脱水作用: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组织间的水分向血浆转移,组织脱水;2.利尿作用:组织脱水→血容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小管中几乎不吸收→原尿渗透压↑→使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细段对水的重吸收↓,抑制髓袢升支再吸收Na+ →髓质高渗区的渗透压↓→抑制集合管对水的再吸收。

【临床应用】1.脑水肿、青光眼,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2.预防急性肾衰,脱水可减轻肾间质水肿;阻滞水分在肾小管的再吸收,维持足够的尿量,稀释有害物质,保护肾小管免于坏死。

【不良反应]】1.少,注射过快有一过性头痛,旋晕,视力模糊;2.CHF患者可增加心脏负荷,禁用。

3.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

山梨醇sorbitol (25%高渗液)作用同mannitol,因在肝内转化为糖元作用较弱。

葡萄糖glucose (50%高渗液静注)可部分从血管弥散进入组织中,并易被代谢,故作用弱不持久。

用于脑水肿和急性肺水肿。

Glucose可进入脑脊液使颅内压回升引起“反跳”,与mannitol交替应用。

【思考题】1. 简述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2. 试述高效利尿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3.简述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4.简述脱水药的共同特点,临床用途和禁忌症。

【教材】《药理学》扬宝峰主编,人卫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 【参考文献】[1]周宏灏主编.药理学.第1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8[2]陈新谦.金有豫主编 . 新编药物学 . 第十四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