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78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分析处理

78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分析处理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发生的交叉配血不合病例78例,对这7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研究导致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结果7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具有高血压史有42例,肝硬化疾病18例,糖尿病史13例,白血病5例。
其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种自身抗体、球蛋白增高、肝素影响、ABO系统以外血型不合、ABO错误定型等。
结论通过对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血。
标签: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处理在临床上,在为患者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提高临床用血的有效性。
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資料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发生的交叉配血不合病例78例,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年龄在23~48岁,平均年龄为(29.3±1.1)岁。
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为(26.2±1.8)岁。
1.2方法对这78例病例资料进行查阅和鉴定,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交叉配血不合的记录以及处理方法等等,进而进行临床研究和临床结果的比较,并且在研究患者临床病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的临床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7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具有高血压史有42例,肝硬化疾病18例,糖尿病史13例,白血病5例。
由表2可知,78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是由于多种自身抗体的原因导致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有32例患者由于球蛋白增高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有11例患者是由于肝素影响出现交叉配血不合,12例患者由于ABO系统以外血型不合出现交叉配血不合,9例患者是由于ABO错误定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
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

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发表时间:2012-09-20T17:11:25.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徐敏蔡晓晨[导读] 患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D A T 阳性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徐敏蔡晓晨(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江苏大丰 2 2 4 1 0 0 )【摘要】目的探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根本原因并进行处理,找到解决方法,以帮助病人安全及时地输血。
方法运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交叉配血,对MGT 交叉配血不合者以凝聚胺法(MPT)作对照试验,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结合病史分析。
结果 MGT 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的20 例中, 主侧不合的4 例,次侧不合15 例,主侧次侧均不合1 例。
其中假阳性3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 例,DAT 阳性16 例。
结论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时, 首先要分析标本与相关病史并且依据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 探究其原因同时从病人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相应的处理。
【关键词】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分析与处理【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70-02 1.前言现代医学在对疾病的治疗与急救过程中经常采用临床输血的方式,这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而交叉配血则是临床输血及时安全强有力的保障,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1]。
交叉配血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 针对交叉配血结果不符的患者其原因要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以防止有输血反应发生及解决临床输血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文统计了2011 年3 月—11 月的2875 例次MG T 法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交叉不合的20 例, 现将试验情况作以下阐述: 2.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临床资料查阅2011 年3 月—11 月在我院交叉配血实验中出现交叉配血结果不合的20 例患者病史资料:年龄41 ~ 85 岁;女性8 例,男性12例;血液病患者7 例,尿毒症患者3 例,肿瘤患者4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 例,肝病患者3 例;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
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

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交叉配血不合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的血液与供血者的血液发生不兼容反应,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
交叉配血不合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
1. 血型不匹配血型是影响交叉配血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的血型系统根据抗原和抗体的不同组合分为A、B、AB和O型。
根据Rh抗原的有无,又可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在交叉配血过程中,若受血者的血型与供血者的血型不匹配,就会引发血型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2. Rh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是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Rh阳性的供血者的血液时,受血者体内的抗体会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上的Rh抗原发生反应,导致血细胞破裂、溶血反应等不良后果。
3. 免疫抗体的产生免疫抗体是一种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抗体,可以与外来抗原结合并引发免疫反应。
当人体接受过多次输血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免疫抗体,这些抗体与供血者的抗原发生反应,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4. 输血前未进行充分的配血试验充分的配血试验是确保交叉配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定受血者的血型和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血液不兼容的抗体。
若未进行充分的配血试验,就有可能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5.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失误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也可能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例如,输血时可能发生标本标签混淆、血袋连接错误等操作失误,导致血液配给错误,进而引发交叉配血不合。
6.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可能对输血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或防腐剂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这种情况下,不光要考虑血型匹配问题,还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对患者的影响。
7.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例如,输血过程中的感染传播风险、血液储存条件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引发交叉配血不合的发生。
为了避免交叉配血不合的发生,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操作,进行充分的配血试验,并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药物使用安全。
交叉配血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

1、掌握交叉配血标本的观察和识别 2、准确鉴别不合格标本 3、掌握不合格标本的处理程序 4、严格执行输血科配血标本接收制度,保证 临床输血安全
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1、标本凝块 2、标本量少 3、溶血 4、严重脂血 5、标本污染
6、标本信息有误 7、采血管错误 8、无标本 9、真空采血管破损
2015年1月7日
标本有凝块是不合格标本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微小凝块可 以干扰交叉配血结果,使结果产生假阳性,误判为配血不合。 配血标本发生凝块的原因: 1、由于有些病情危重或年老患者本身静脉的状态不佳,抽血 难度较大; 2、还可能由于采血人员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待真空管负 压充盈的时间相对较长; 3、或在采血后没有及时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就可能出 现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除了患者血管状况不佳、采血人员技术等原 因之外,护士在采血时可能过早地拔出针头,导 致标本采集过少
2015年1月7日
溶血可干扰交叉配 血结果
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补液静脉处采血(标本被稀释):血浆颜色、 离心后红细胞压积
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 等
2015年1月7日
患者信息有误:科室、床号、住院 号、患者姓名
2015年1月7日
配血标本:血常规采集管(紫红色) 抗凝剂:EDTA-K2
2015年1月7日
标本采集管空的
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立即电话告知病区护士,不合格的原 因。告知需重新采血,并进行记录 做好科室不合格标本登记
2015年1月7日
严格执行输血科标本接收核对制度, 确保配血标本准确可靠,保障临床 用15年1月7日
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输血

正常 , 瞳孔 对 光 反 应 灵 敏 ; 瘫 痪 不 能行 立 时 肌 张 力 正
男性 ; 惊恐 、 被侮 辱 、 委屈 、 不如 意及 亲人远 离 等较强 的 精 神创 伤 , 往 往 是癔 症 第 一 次 发病 的诱 因。 至于 以后 的发病 不一 定都 有很 强 烈 的精 神 因素 , 也可 能 由于 与
常, 腱反 射存 在 , 病 理反 射 阴性 , 无 大小 便失禁 ; 顽 固性 呕 吐 时呕吐 前无 恶心 , 消化道 检查 无相 应 的阳性 体征 , 故 临床 上在 给予 心理 治疗 的 同时 , 针 对症 状 给 予 1 0 % 葡萄 糖 注 射 液 2 0 m L+ 1 0 % 葡 萄 糖 酸 钙 注 射 液 1 0 m L / 次 ・ d ~, 缓慢 静 脉注 射 , 因钙 可 以维 持 神 经 肌 肉 的 正 常 兴 奋 性 ;或 肌 肉 注 射 地 西 泮 1 0~ 2 0 m g / 次 ・ d~, 镇 静 剂 可 以让 患 者 很 快 进 人 安 静 状
态, 待 症 状 缓 解 后 改 为 口服 地 西 泮 2 . 5~5 m g / 次, 3
精神创伤有联系的事件或在与第一次起病相类似的情
景 下产 生联 想 而突 然 发病 。 因此 , 发 作 时 医务 人 员 应 首 先将 患者 置 于安静 环境 中 , 稳 定情 绪 , 帮助 寻找发 病 原因 , 引导 患者 正确对 待 疾病 , 使症 状尽快 缓解 。
位 治疗 , 效果 满意 。
[ 参考文献]
[ 1 ] 李振宗 , 主编. 内科学 [ M] .3版.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3 . [ 2] 徐叔云.1 临床药理学[ M] .2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1 .
临床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给血方案 常州市中心血站 许飞

案例四
• • • • • 本实验检测出的一例CisAB血清学表现型 抗-A 抗-B AC BC OC 抗-AB 抗-H IS 4+ 1+S - 4+ 4+ 2+ 怀疑CisAB+A型 最后标本送上海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基 因鉴定后,证实是CisAB+A型
获得性B
• • • • • • • 稀有表现型,发生于A1个体。 有些病例为癌症患者,也有正常个体。 分泌型有A、H物质, 无B物质。 血清中包含抗-B,不与自身细胞凝集 类B抗原不与有些单抗B反应 分泌型病人测B物质 酸化抗B血清到PH<6.0
血清学试验
• 试管法 • 患者血型鉴定: • 正定型:一滴抗-A、抗-B试剂加2%患者洗 涤红细胞一滴。 • 反定型:用A、B、O试剂红细胞一滴加患 者血清两滴。(反定型试验不可忽略)
ABO亚型的鉴定试剂、方法
• • • • • 抗-A、抗-B、抗-A1 抗H 抗-AB A1、A2、B、O型红细胞 主要方法:吸收放散试验
案例六
• 某医院一患者需要输血,交叉配血主侧不合,检 查如下 谱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自身 IS 2+ - - 3+ 2+ - 2+ - - 2+ 结果判断:IgM型抗-M抗体
案例七
• 某医院一患者,在交叉配血中出现盐水法阴性, 凝聚胺法出现阳性,检查如下 谱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自身 IS - - - - - - - - IAT 2+ - 2+ 3+S 2+ - - - - 1+S -
案例五
• 某医院有一癌症患者,血型不能确定,检 查如下 • 抗-A 抗-B 抗-D AC BC OC • IS 4+ 4+ 4+ 1+W • 37℃ 20’ 1+W • +6滴生理盐水摇匀 • 分析结果B型,血清中出现蛋白样凝集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5-12-08T11:28:26.9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作者:王丽[导读]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血站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包括:冷凝素导致凝聚、红细胞导致凝聚、不规则抗体导致凝聚等。
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前期应选择一种既能检测完全抗体,又能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从而确保用血安全性。
王丽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血站 154007【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
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交叉配血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100例交叉配血患者标本中,血型正、反不符2例,受血人员阳性抗体不规则30例,抗人球蛋白阳性45例。
100例交叉配血结果显示,盐水交叉期间出现主、次凝聚15例,凝聚交叉期间出现主、次凝聚30例,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期间出现主、次凝聚46例。
结论: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包括:冷凝素导致凝聚、红细胞导致凝聚、不规则抗体导致凝聚等。
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前期应选择一种既能检测完全抗体,又能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从而确保用血安全性。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血型鉴别输血为临床治疗期间常用措施,通常用于大出血患者、贫血患者临床治疗中。
合理、有效的输血可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医疗纠纷,间接给输血前期交叉配血试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输血前交叉配血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指标,可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破坏性抗体,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用血。
对此,将抽选我院接收交叉配血患者100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抽选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交叉配血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处于10-80岁范围内,平均(41.1±12.6)岁。
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明显,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借助盐水试管法检测患者血型,用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图文

交叉配血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背景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领域。
由于血液具有很高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杂性,严格的血型鉴定和配型工作是保证血液制品安全和有效性的必要步骤之一。
然而,由于操作流程、操作人员技能、分析仪器精度等因素,偶尔会出现血型鉴定错误,导致血液制品质量下降或患者健康受到威胁。
本文通过分析交叉配血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究血型鉴定中的风险点和提高血型鉴定准确性的方法。
现象描述交叉配血不合格指在进行输血前对受血者的血型和配血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要求。
交叉配血不合格会导致输血后机体出现过敏、输血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交叉配血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流程管理不规范流程管理不规范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包括操作人员工作纪律不严、量杯擦拭不彻底、检测记录不完整、标本标签贴错等多个方面。
操作人员工作纪律不严血型鉴定和配型是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责任心。
如果操作人员严谨性不够高,容易出现分心或疲劳等情况,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例如,当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疲劳、粗心等情况,可能会丢失标本、多次处理同一标本、操作不当等。
量杯擦拭不彻底在进行血型鉴定前,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体血清后,需要对悬液进行离心。
如果离心管还有残留的血液和抗体物质,会影响悬液的离心效果和检测结果。
而导致离心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量杯擦拭不彻底。
特别是在检测亚甲基蓝染色的过程中,更需要量杯干净。
检测记录不完整对于每一个标本的检测,都需要记录相应的数据,包括血型、配型结果、检测时间、操作人员等,以便于在后续的操作中快速查询和审核。
如果记录不完整或错误,将会导致后续操作风险加大,或者容易造成后期回溯困难。
标本标签贴错对于血型鉴定来说,标本标签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个标签的贴错将会导致血型鉴定结果的错误。
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在检测前核对标本信息、标本编号和标签信息等,确保标本和数据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理的原因,以便找出解决措施。
方法:分析2008年到2011年我院7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学检查记录资料,统计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类型,然后作相关讨论。
结果:70例交叉配血不合现象由四大类原因引起:自身抗体原因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大部分患者是身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乱造成的假凝集14例;因为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主要表现为配血次侧凝集;另外有32例是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这部分患者均有妊娠史或输血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
结论:倡导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即可减少输血反应和配血不合的
现象。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8-1879(2012)06-0243-01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交叉配血试验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严格准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进行安全的临床输血的有效保障,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的重要举措。
深入研究和探讨交叉配血中出现的交叉配血不合现象,并找出原因,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使交叉配血更安全可靠,更具有科学性。
因此说,交叉配血试验对解决临床输血
问题和预防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2008年至2011年我院发现的70例交叉配血不合现象进行研究讨论,分析其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至2011年70例我院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学检查记录资料。
1.2 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7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学检查记录资料,分类整理出其的原因,以便今后作为临床参考。
2 结果
经过总结分析及归类整理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的原因主要有四
大类:
2.1 自身抗体原因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
其中6例属温型自身抗体,12例是冷凝集所致的非特异性凝集。
多数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肝硬化的患者,这种类型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主、次侧均可凝集。
冷凝集所致的非特异性凝集多在春、冬季节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会保持在1∶16以内,很少有凝集现象发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当效价大于1∶64时,交叉配血试验和血型的鉴定就会受到干扰。
[1]肝硬化、肺炎支原体、重度贫血和某些肿瘤患者等都是冷凝集素增高的相关疾病。
2.2 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乱造成的假凝集14例。
其
中肺癌4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肝癌6例。
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乱造成的假凝集多发生在癌症的患者身上,交叉配血不合主要以主侧凝集为主。
要消除交叉配血过程中的假凝集,可对这类交叉配血不合患者的红细胞进行洗涤。
2.3 因服用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
其中由氯化钾和维生素c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4例,右旋糖苷和甘露醇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
因为服用药物原因,发生非特异凝集现象,致使交叉配血不合,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主侧凝集。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倡采取洗涤患者红细胞的方法来消除凝聚。
2.4 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32例。
其中4例抗-c、4例抗-i、3例抗-c、2例抗-fyb、9例抗-e、2例抗-mur、3例抗-e、1例抗-d、1例抗-leb、1例抗-jkb、抗-p1和igm型抗-m各1例。
[2]据研究,此类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由于反复输血或妊娠,与供者血细胞相结合的igg抗体在患者体内产生,从而使迟发性免疫反应发生,当在体外用微柱凝胶方法配血时,主侧凝集现象发生。
经过仔细筛选,运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来交叉配血,这种病例的凝集现象会消失。
[3]
3 讨论
3.1 通过对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在大的方面还可分为非免疫性和免疫性两大类。
主侧凝集是非免疫性原因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现象。
而非免疫性
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清蛋白紊乱、清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或是某些药品对红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产生了破坏,造成在交叉配血时红细胞出现串状凝集。
[4]主侧凝集和主、次侧凝集免疫性是免疫性原因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象,原因是患者自身机体或患者自身抗体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不规则抗体,而发生交叉配血不合。
3.2 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32例,占了45.71%,是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中几率最高的原因。
红细胞除常用的abo血型系统外,还有mn、rh、lewis、p等25个系统四百多种抗原。
[5]abo血型可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后果严重,但abo 血型不合所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坚持查对制度、粗心大意等。
由自身抗体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占25.71%,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用37℃盐水清洗红细胞,经放散、吸收试验后,用吸收后的血清和放散掉自身抗体的自身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
因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乱造成的假凝集14例,占20%。
服用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占8.57%,将受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数次是避免这些非特异性凝集反应的最佳方法。
总而言之,为保障输血的及时、有效、安全,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之前务必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了解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排除可能导致交叉配血试验不精确的因素,保证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输血治疗。
积极提倡成分
输血和自身输血,尽量减少和避免异体输血,是减少输血反应和配血不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志民.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9):1087-1088
[2] 周炳能.21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9):2120-2121
[3] 刘亚萍,陆平芳,申卫东,张莉.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5):725-726
[4] 吴为强.交叉配血不合常见原因循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3):1372-1373
[5] 孔庆芳.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