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合集下载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

全文电子教材土壤与土壤资源学(上篇:土壤学)林学专业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面第一节岩石风化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当岩石处在风化它的环境条件下时,它是很稳定的,但一旦条件发生的变化,为了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岩石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位于地壳深部的岩石,由于地质作用的结果露出地表,岩石本身因外压力的减少而产生膨胀,导致岩石产生缝隙和裂纹。

同时岩石与大气接触以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主要是水、热及空气等)和生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根据外界因素对岩石作用的性质,可以将风化作用区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当然,在自然界这两类作用是紧密相联系的,有时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

生物的活动,就其对岩石或矿物的作用性质而言,也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作用于岩石矿物的。

也有人将生物活动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称为生物风化。

由于地球表面广泛的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风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以至在自然界中地表物质的风化过程几乎都有生物参加。

从原始幼年土形成来看,风化过程先于土壤形成,风化过程先产生形成原始土壤的母质,因此风化过程可以说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从现代的土壤形成和发展来看,风化过程则是成土过程本身的一部分。

(一)物理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崩解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磨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温度变化可以引起物质产生热胀冷缩。

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而各种矿物的热学性质是不同的,例如石英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0075,而正长石为0.000020,当昼夜或季节温度变化时,在矿物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隙和崩解。

粗粒结晶的花岗岩,由于结晶矿物的膨胀幅度较大,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含有暗色矿物的岩石,由于提高了岩石的热辐射能力,温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像玄武岩、辉长岩及辉绿岩等一些深色岩石,常产生剥蚀现象。

而由单一矿物集合的岩石或浅色岩石(如石灰岩、石英岩等),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小,崩解也比较慢。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非晶体石英(蛋白石)
2、正长石和斜长石
--长石类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可占地壳重量的50%
正长石
斜长石
正长石:因为二组解理成90度而得名 斜长石:则因为二组解理成86度而得名
正长石(钾长石)
•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完全 解理,硬度6.0。正长石在 岩石中呈晶粒,长方形的 小板状,板面具有玻璃光 泽。
4
5
6
7
8
9
10
指甲:2-2.5,铜具:3 小刀:5-5.5 钢锉:6-7
注:摩氏硬度计仅是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明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 其绝对值的高低,根据力学数据,石英的硬度是滑石的3500倍,而金刚石的 硬度是石英的1150倍。
5 解理和断口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 性能为解理。 裂开后形成的光滑面称解理面。
• 橄榄石呈粒状集合体出现, 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或油 脂光泽。
以上(1-6)介绍的是常见的原生矿物
7 方解石和白云石
• 方解石成分是CaCO3 • 白云石的成分为CaCO3·MgCO3 ✓ 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反应剧烈(此可作为野外
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 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末反应,这是
闪长岩。
风化比较容易,形成的土壤 一般砂质的,褐色或者红色, 含磷较丰富,钾较少.
(4)安山岩
中性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 中性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 块状或气孔构造,灰、灰绿等。
容易风化,形成的土壤多 为壤土和黏壤土.
(5)正长岩
深成岩,几乎全部由肉红色或灰 白色的正长石组成 ,暗色矿物常有 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一般无 石英,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 等。正长岩的颜色多为肉红色、 灰白色,多半是中粒结构,块状 构造。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3.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总而言之,土壤母质与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 机械组成有着先天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土壤成土作用。
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形成原始土壤 形成成熟土壤 高等植物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3)高等植物生长过程 微生物、低等植物 风化作用 岩石 成土母质
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 盐化层的盐渍土。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 渍土中可溶性盐在 降水、人为因素等 作用下降低或排出 土体或迁移到下层 的过程。
碱化、脱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 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 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大于9.0。 脱碱化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从土壤吸收性复合 体上除去钠离子的过程。 盐化与碱化相伴随进行。先盐化,发生脱盐化过程,土壤 胶体发生交换性钠吸附,从而产生碱化,即碱化土是盐化、脱 盐化相互交替的结果。
“岩漆”阶段:自养型微生

“地衣”阶段:异养型微 生物-原始微生物群落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 与成土过程速度升高
有机质聚积过程 是指在各种植物和水、 热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在土体中特别是土层上部大 量积累有机物的过程。
黏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 程。可分为残积黏化过程和淀积 黏化过程。 残积黏化:原生矿物进行土内风 化形成黏粒,未经迁移。 淀积黏化:风化作用形成的黏粒 受水份的机械淋洗,迁移到一定 深度的土层聚集,是该层黏粒含 量增加,质地变黏。
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淀积的 物质可以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来自下部地下水 的上升,可以是粘粒也可以是钙铁锰铝等,淀积 的部位可以是土体的中部也可以是土体的下部。 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重要的 土层。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第二节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的许多性质与成土岩石、矿物和母质类型有关。

因此有必要研究矿物岩石的风化和母质的形成与类型。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一)风化作用概念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任用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引起物理风化有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所以物理风化在都属于热力学风化。

因为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而且岩石是由体膨系数不同的多种矿物组成,在昼夜寒暑温度剧变的影响下,岩石内部便产生不均一的胀缩差异,因而发生相互顶挤和拉扯的作用,使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系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岩石的破碎。

除温度外,冰冻的挤压,流水的冲刷,风、冰川等自然动力对岩石的磨蚀,以及植物根系的穿插,均能加速岩石的破碎。

物理风化的结果,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为细粒,虽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和成分没有发生改变,但却获得了原来岩石所没有的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

由于物理风化只是机械的破碎,产生的粒子一般都在于0.01mm,毛细管作用不发达,故不具有对水分的保蓄能力。

但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后,大大增另岩石与空气的牛头马面触面积,为促进风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其特点是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眇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大气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水分本身的作用很活泼,同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作用也只有在水的参与下才级显示出来。

化学风化一般包括:(1)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指岩石中的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一般矿物难溶于水,但大量的水或较高的水温则可以加大其溶解度,如1份滑石可溶于110000份水中,1份石英可溶于10000份热水中,1份云母可溶于34000份水中。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质学和土壤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领域。

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岩石风化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本文将讨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破碎和溶解现象。

它是地表到地层内岩石破坏、分解和转变的过程。

岩石风化可以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来进行分类。

物理风化是岩石受到温度、压力和水的影响而发生的破碎和剥离过程。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解、氧化和还原等反应而破坏。

生物风化则是由植物根系、昆虫和微生物等活动的影响下引起的岩石风化。

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岩石风化产物通过物质迁移和转化,结构形成等一系列变化逐渐转变为成熟土壤的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物质输入、物质转化和物质输出三个阶段。

物质输入是指通过岩石风化和降水等方式将外部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物质转化则是指输入到土壤中的物质在土壤中进行分解、转化和组合的过程。

物质输出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和溶质等通过水流、蒸发和生物活动等方式迁出土壤。

岩石风化过程对土壤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物理风化过程导致岩石表层的破碎和剥离,形成了颗粒状的风化残渣,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母质。

其次,化学风化过程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和转化,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土壤中的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最后,生物风化过程通过根系的迁入和微生物的作用,加速了岩石风化的速度和程度。

土壤形成过程也对岩石风化有一定影响。

首先,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能够渗入岩石裂隙并与岩石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从而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过程。

其次,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产生酸性物质和酶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岩石的化学风化。

最后,土壤中的植物根系通过生长和代谢,能够改变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从而影响岩石风化的速率和方式。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14101学时:32学分:2.0修读专业:林学、林学(双外语)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分类、分布等。

根据授课专业特点,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4、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2、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物理性质,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特征。

3、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常见岩石。

4、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地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貌。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风化过程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风化产物的类型风化产物及其地球化学类型、母质类型。

3、土壤形成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4、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生物1、土壤动物土壤主要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藻类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3、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植物根系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4、土壤酶土壤酶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土壤质地土壤固体颗粒及其性质,土壤质地划分,土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改良等。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形成,土壤结构性评价,土壤结构体的改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
(2)岩石的结构 隐晶或等粒细粒的稳定性大于等粒粗粒或斑状(物 理风化)。 但是一当岩石破碎崩解,细粒由于表面 积大,容易受到水、空气、CO2等化学物质作用而发 生化学风化。 (3)岩石的构造 坚硬而致密结构的岩石,比疏松多孔的岩石抗风化 能力强,有层理、片理、节理和裂隙的岩石,水分、 空气容易侵入而引起风化。
特 点:硅质岩类抗物理风化和化学能力强 土壤肥力性状:硅质岩类风化物的厚度极薄,砂质,多石砾, 各种营养元素也十分贫乏,分散的石英颗粒及岩石碎屑保水能 力很低。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生态类型
(2)长石质岩石风化物 富含正长石成分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酸性斑岩、流纹 岩长石砂岩、片麻岩
特 点: 抗物理风化能力差,易崩解,形成厚层风化壳 土壤肥力性状:由于这类岩石除了含有较多的长石外,还有 一定量的石英,正长石在湿热的环境下易分解生成次生粘矿, 粘土矿物和石英混合存在,使土壤砂粘适中,表现出较好的 肥力。
第二章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内容提要
三种风化作用类型 影响风化作用因素 风化产物三种类型 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土壤形成实质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第一节 风化作用(风化过程)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
地表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 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Ca(HCO3) 2
溶解度较高
平衡的变化:
(1)当CO2充足时,且有一定的湿度,平衡一直向右
。 (2)当湿度较小,Ca(HCO3) 2脱水并放出CO2,平衡向左进行
自然界的许多石灰岩溶洞不断地进行着以上反应, 形成千
姿百态的地。如石笋、石钟乳、石柱、石林等,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4)氧化作用 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条件下,氧化能力很强。
CaSO4+2H2O 2Fe2O3+3H2O
赤铁矿
CaSO4.2H2O 2Fe2O3.nH2O 褐铁矿
矿物水化后膨胀并失去光泽,变得松软,有利于进一步风化。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l2Si2O5(OH) + 4SiO2+2KOH 高岭石
(1)溶解作用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岩石中的矿物都是无 机盐, 虽然占绝大部分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溶解度很 小, 但很大的地质年代中,水溶解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况 且地表的水常常溶有CO2、NO2以及有机酸等, 这样大大提 高了水的溶解能力。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2)水化作用 指无水矿物与水结合成为含水矿物的作 用。
岩石发生风化作用的原因 岩石处在它生成的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处于一种平衡状 态),但条件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必然发生变 化,以达到适应新环境的新平衡。这种变化是慢长的,如 果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则岩石或风化物可能一直在变化。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实质上表现为一系列崩解和分解
2FeS2+2H2O+7O2
FeSO4+2H2SO4
湿润的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含变价元素)普遍地进行着氧 化过程。深色矿物(因含二价铁)容易风化。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3. 生物风化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 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 解过程。 生物风化的作用因素是生物及其代谢物发生的 风化是物理和化学风化并存。
地表的风化产物构成一层薄薄的外壳-----风化壳
风化产物
碎屑物质 难溶物质 溶解性物质
形成不同类型的风化壳。
生态类型 (根据风化产物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作为分类) 地球化学类型 (根据风化物化学成分特点分类 ) 母质类型 (根据风化产物的成因分类)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生态类型
1. 生态类型
(1)硅质岩石风化物 SiO2含量很高的岩石 :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由硅质胶结的岩 石(硅质砾岩或页岩)。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影响因素
2. 外因(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
(1)气候 :控制风化作用的类型和速度 a.极地气候区 b.沙漠干旱气候区 c.温带湿润气候区 d.热带炎热气候区
(2)地形和植被:地形可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 深度及风化产物的堆积厚度和分布状况。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四 、风化产物的类型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影响因素
(1)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性质 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颗粒大小。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化学结构 即稳定性
注:在外界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的 各种矿物抗风化的稳定性顺序如下:
石英>白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结合矿物结晶顺序图)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微生物、植物根系、动物等,在岩石风化初期主 要是低等生物如细菌、真菌、 地衣等。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根劈作用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三、 影响风化的因素
1. 内因(岩石的性质)
岩石本身的性质以及组成岩石的矿物纯度影响着风 化的速度和强度。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性质

石 特
岩石的结构

岩石的构造
(1) 温度作用 引起岩石内外胀缩不一致,岩石是热不良导体。 (2) 结冰作用(冰劈作用) (3) 风和水的磨蚀作用 风沙磨蚀岩石,使之表面裸露,加速物
理风化。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寒裂风化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2. 化学风化
指岩石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的 改变,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 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 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分解:岩石风化过程 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化学风化
自然界中,三种风化作用通常是联合进行与相 互助长的, 划分它是为了讨论方便。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类型
1. 物理风化
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 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碳酸化水解作用
2KAlSi3O8+CO2+2H2O
AlSi2O5(OH)+4SiO2+K2CO3
CO2溶于水时,对碳酸盐的溶解力,较纯水增强几十倍。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氢离 子取代。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
石灰岩的风化
石笋
CaCO3 + H2CO3
溶解度很低
(H2O+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