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矿物质与岩石风化
我知道的岩石与土壤的关系

我知道的岩石与土壤的关系
岩石与土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土壤实际上是从岩石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
1.岩石成土壤的过程:岩石破碎、风化和分解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物理性的力和温度变化、水的侵蚀、生物
活动等。
岩石颗粒逐渐破碎,形成颗粒较小的物质,最终形成
土壤。
2.土壤的成分: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
这些成分的来源与岩石的矿物组成、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水和气
体的渗透有关。
3.土壤类型与岩石类型的关联:不同类型的岩石在经过不同的风
化和分解过程后,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
例如,石灰岩可
能形成石灰土,花岗岩可能形成砂壤,板岩可能形成粘土等。
4.土壤的特性与岩石属性的关系:土壤的性质,如颗粒大小、质
地、透水性等,与其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岩石类型有关。
石灰
性土壤可能富含石灰岩的成分,沙质土壤可能源于砂岩,而黏
土可能与板岩有关。
5.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植被在土壤形成和改良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根系的渗透和生物活动有助于岩石矿物的分解,同时植
物残体的分解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总体而言,岩石和土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受到多种自然过程的影响,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相互作用。
小学土壤知识点总结

小学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 矿物质: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矿物质分解和矿物质交换等过程形成的,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质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等,它能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它能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它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和代谢,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气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5.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养分的释放和转化,改善土壤的肥力性能,对土壤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的类型1. 红壤:红壤是由红色的粘性黏土和铁、铝氧化物组成的,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宜种植茶叶、甘蔗和木薯等作物。
2. 黄壤:黄壤是由黄色的沉积物和腐殖质组成的,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
3. 棕壤:棕壤是由棕色的钙、镁、钾盐和腐殖质组成的,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茶叶和木薯等作物。
4. 硅土:硅土是由硅酸盐和石英砂组成的,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
5. 盐碱土:盐碱土是由盐碱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陆盐碱地区,不适宜种植作物。
三、土壤的肥力1. 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丰富程度和养分的有效性,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2. 土壤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它们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对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土壤肥力的改良主要包括施肥、翻耕和腐殖质等,它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四、土壤的保护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措施,它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土壤矿物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土壤矿物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1. 碳酸盐风化作用碳酸盐风化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化学风化作用,特别是在含有碳酸盐矿物的岩石中。
这种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的溶解和反应引起的。
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时,它可以与含有碳酸钙、碳酸镁等矿物质的岩石发生反应,产生溶解和沉淀作用。
碳酸盐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质和生态意义。
它不仅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剥蚀起着重要作用,还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碳酸盐风化作用还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对大气中的碳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2. 水合作用水合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化学风化作用,指的是矿物质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物的过程。
通常,水合作用会导致矿物质的结构改变,从而使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变化。
该过程在土壤中尤为常见,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常常密切联系。
水合作用对土壤的发育和质地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就经常通过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物,从而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粘性。
此外,水合作用对于土壤中金属离子的迁移和转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3. 氧化还原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是一种主要的矿物化学风化作用,涉及到物质中电子的转移。
在土壤中,氧化还原作用主要与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子的供应、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有关。
氧化还原作用对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土壤中,一些含铁矿物质在还原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的铁离子;而在氧化条件下,这些离子又能够沉淀为包裹在黏土颗粒表面上的氧化铁。
4. 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矿物化学风化作用,指的是水分子与矿物质发生反应,导致矿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
水解作用通常会导致矿物质的溶解和分解,从而释放出矿物质中的离子以及一些其他的化学物质。
水解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土壤中,长石矿物质经过水解反应可以释放出氧化钙、氧化钠等碱性物质,从而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养分平衡。
5. 融解作用融解作用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矿物化学风化作用。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非晶体石英(蛋白石)
2、正长石和斜长石
--长石类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可占地壳重量的50%
正长石
斜长石
正长石:因为二组解理成90度而得名 斜长石:则因为二组解理成86度而得名
正长石(钾长石)
•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完全 解理,硬度6.0。正长石在 岩石中呈晶粒,长方形的 小板状,板面具有玻璃光 泽。
4
5
6
7
8
9
10
指甲:2-2.5,铜具:3 小刀:5-5.5 钢锉:6-7
注:摩氏硬度计仅是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明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 其绝对值的高低,根据力学数据,石英的硬度是滑石的3500倍,而金刚石的 硬度是石英的1150倍。
5 解理和断口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 性能为解理。 裂开后形成的光滑面称解理面。
• 橄榄石呈粒状集合体出现, 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或油 脂光泽。
以上(1-6)介绍的是常见的原生矿物
7 方解石和白云石
• 方解石成分是CaCO3 • 白云石的成分为CaCO3·MgCO3 ✓ 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反应剧烈(此可作为野外
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 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末反应,这是
闪长岩。
风化比较容易,形成的土壤 一般砂质的,褐色或者红色, 含磷较丰富,钾较少.
(4)安山岩
中性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 中性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 块状或气孔构造,灰、灰绿等。
容易风化,形成的土壤多 为壤土和黏壤土.
(5)正长岩
深成岩,几乎全部由肉红色或灰 白色的正长石组成 ,暗色矿物常有 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一般无 石英,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 等。正长岩的颜色多为肉红色、 灰白色,多半是中粒结构,块状 构造。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质学和土壤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领域。
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岩石风化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本文将讨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破碎和溶解现象。
它是地表到地层内岩石破坏、分解和转变的过程。
岩石风化可以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来进行分类。
物理风化是岩石受到温度、压力和水的影响而发生的破碎和剥离过程。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解、氧化和还原等反应而破坏。
生物风化则是由植物根系、昆虫和微生物等活动的影响下引起的岩石风化。
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岩石风化产物通过物质迁移和转化,结构形成等一系列变化逐渐转变为成熟土壤的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物质输入、物质转化和物质输出三个阶段。
物质输入是指通过岩石风化和降水等方式将外部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物质转化则是指输入到土壤中的物质在土壤中进行分解、转化和组合的过程。
物质输出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和溶质等通过水流、蒸发和生物活动等方式迁出土壤。
岩石风化过程对土壤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物理风化过程导致岩石表层的破碎和剥离,形成了颗粒状的风化残渣,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母质。
其次,化学风化过程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和转化,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土壤中的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最后,生物风化过程通过根系的迁入和微生物的作用,加速了岩石风化的速度和程度。
土壤形成过程也对岩石风化有一定影响。
首先,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能够渗入岩石裂隙并与岩石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从而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过程。
其次,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产生酸性物质和酶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岩石的化学风化。
最后,土壤中的植物根系通过生长和代谢,能够改变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从而影响岩石风化的速率和方式。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风化作用是地壳中岩石、矿物质和土壤等在大气、水、植物和动物等外界作用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过程。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区域的风化作用特别强烈,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热胀冷缩、冻融循环、水分的渗透和蒸发等过程会加速岩石的破碎和溶解,从而加剧风化作用的程度。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长期高温高湿,使得岩石和矿物质容易受到化学侵蚀,风化作用十分强烈。
二、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和地壳表面的构造形态和运动规律。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风化作用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山地和山脚地带的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影响较大,易受到破碎和溶解的作用,风化作用相对较强。
而平原地区的岩石相对稳定,风化作用较弱。
此外,断裂带、褶皱带和火山地区等地质构造特殊的地方,由于地质活动频繁,岩石易受到破坏和溶解,风化作用也相对较强。
三、植被覆盖因素植被覆盖是指地表被植物所覆盖的程度。
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到地下,对岩石和土壤起到固定作用,减缓风化作用的发生。
而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岩石和土壤暴露在大气中,易受到风化作用的侵蚀。
尤其在干旱地区,植被覆盖较少,水分蒸发快,风化作用较为强烈。
四、水文地质因素水文地质是指地表和地下水流动及其与地质结构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的流动对岩石和土壤的风化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地下水中含有溶解的物质,通过渗透和流动作用,加速了岩石和土壤的溶解和破碎。
特别是在喀斯特地区,由于溶蚀作用强烈,岩石和土壤的风化作用非常显著。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地质构造因素、植被覆盖因素和水文地质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一些地区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强。
对于地质环境的研究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风化作用的原因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风化作用的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土和岩的互相转化

土和岩的互相转化
土和岩的互相转化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地球的表层,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风化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这种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水力作用。
在地球的深处,岩石可以通过高压和高温的作用发生变质,成为新的岩石类型。
这种转化是一个相对较快的过程,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压力。
土和岩的互相转化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重要过程,土壤又可以保护岩石免受风化和侵蚀。
岩石的变质也可以产生新的土壤,这些土壤更加富含矿物质和养分,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土和岩的互相转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岩石的开采则为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然而,过度开采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也会破坏土壤和岩石的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保护土和岩的平衡是维护地球生态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措施,促进土和岩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 1 -。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粒径:由大变小 组成: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2、 土壤粒级分类
(1)国际制土粒分级: 石砾:1mm; 砂粒:1-0.05mm; 粉粒: 0.05-0.002mm; 粘粒:0.002mm;
(2)前苏联土粒分级: 物理性砂粒:>0.01 mm;物理性粘粒:<0.01 mm 粗、中、细砂粒;粗、中、细粉粒; 粗、细粘粒及胶体
②卡庆斯基质地制
砂土、壤土、粘土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
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
SiO2、Al2O3、Fe2O3 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
2、土壤中的矿物组成
(1) 矿物分类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 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K(正长石、云母)、P(磷灰石)、Ca、Mg、Fe (橄榄石、角闪石等)。
酸碱性:
a. 酸性岩:SiO2>65% 易风化,K丰富,砂粘 适中,花岗岩
b. 中性岩:SiO252-65% 大量粘土矿物,K丰富, 正长岩
c. 基性岩:(碱性)SiO242-52% Ca、Mg、Fe 盐基,辉长岩、玄武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岩石,从中吸取营养物质。 ▲▲上述3种风化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只是在不同的外界 条件下各有侧重。
拓展内容:岩石的景观地貌
自然界中有不同岩石,不同地质作用下可形成千奇百怪的地貌特征,从观 赏角度这里择其中一部分供同学们学习。 1.红砂岩地貌(丹霞地貌):是水平层理的砂岩在遭受风化剥蚀后所形成 的一种地貌。以广东省韶关地区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命名为丹霞地貌。 水平层理的砂页若岩性变化较大即风化难易不同,则常形成孤峰, 丛峰和塔状的峰峦景观。若岩性较一致的则形成馒头山或方形山地貌景 观。
方解石 CaCO3
方解石为次生矿物,呈菱形,半 透明,乳白色,含杂质时呈灰色、 黄色、红色等,完全解理,玻璃 光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 气泡。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方解石分 布很广,是大理岩、石灰岩的主 要矿物,常为砂岩、砾岩的胶结 物,也可在基性喷出岩气孔中出 现。方解石的风化主要是受含 CO2 的水的溶解作用,形成重碳酸盐 随水流失,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就 是这样形成的。
2.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 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指岩石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指水分子与矿物化合生成含水矿物的化学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
岩石中的很多矿物都能被自然界的氧氧化生成新矿物。 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的作用称
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由于作用因子的不同,岩石风化作用过程的特点各异,可分为物理 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型。 1.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 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见下图)
岩石的层状剥落示意图
具有丹霞地貌的我国有武夷山, 河北承德风景名胜区(棒锤 山),庐山,我省的江郎山,永康方岩等。 丹霞地貌景观特点:丹霞地貌主要表现在既“秀”又“险”, 孤峰林立,迂回曲折。例描写武夷山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
六奇峰翠插天”称她为“碧水丹山”“奇秀东南”。但丹霞地 貌也常形成绝壁, 因而十分险。例庐山有众多陡峭奇险的地 方。江郎山则更称为一绝。
白云母较难风化,风化 产物为细小的鳞片状, 强烈风化后能形成高岭 石等粘土矿物。
普通角闪石
Ca(Mg,Fe)3Si4O12
角闪石呈细长柱状,深绿 至黑色,玻璃光泽,完全 解理,硬度 5.0 ~ 6.0, 角 闪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 变质岩中的片麻岩和片岩 中。在岩石中呈针状或纤 维状。伴生矿物为正长石、 斜长石和辉石,角闪石易 风化,风化产物为粘土矿 物。
石膏
CaSO4·2H2O8
石膏呈板状、块 状、无色或白色。 玻璃光泽或丝绢 光泽。硬度2.0, 是干旱炎热气候 条件下的盐湖沉 积。常作土壤改 良剂。
二、主要成土岩石
(一)岩石的概念
岩石 ---- 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
而成的自然集合体。岩石都有一定的矿
物组成,结构和构造。
(二)岩石的类型
1.岩 浆 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的岩石。 岩浆岩的类型:
之为碳酸化作用。这种现象在石灰岩地区最为常见。
3.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A:生物的机械破碎作用 B:生物的化学分解作用 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岩石机械破碎 有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靠分泌酸类物质
作用(物理风化)。例如:根劈作用。
3.变质岩
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 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 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 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 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称变质岩。
(三)主要的变质岩:
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 结晶片岩,千枚岩,大理岩 庐山
任务二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一)风化作用概念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 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岩石
例子: 和田玉 主要矿物透闪石(角闪石变种) 由白云石【 CaMg(CO3)2,可含 有Fe、Mn、Pb、Zn等元素】 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 晶体陈辐射状或柱状排列。 翡翠 主要矿物是(链状结构硅酸盐) 辉石(XY(Si,Al)2O6,其中X代表 钙、钠、镁和2价铁,也有一些 锌、锰和锂等种类的离子。 Y代表较小的离子如氯、铝、3价铁、 钒、钪等。如色彩鲜艳且透明 的锂辉石,如紫锂辉石和 翠绿锂辉石,
项目三目标作物生产环境因子分析与调控
单元一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风化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分析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分析 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及特性分析
任务一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
土壤:土壤是疏松多孔、含有各种化学元素、通气 透水的物质。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 物质组成的。 固相:矿物质(骨架) ,有机物,微生物。 土壤 液相:土壤水分。
(二)矿物的类型
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 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 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三)主要成土矿物的性质 一般为白色透明,含有杂质时呈其 石 英
白云石 CaCO3·MgCO3白云石是由方解石、菱美矿结
合而成,呈弯曲的马鞍状、粒 状、致密块状等,灰白色,有 时带微黄色,玻璃光泽,性质 与方解石相似,但较稳定,与 冷盐酸反应微弱,只能与热盐 酸反应,粉末遇稀盐酸起反应, 这是与方解石的主要区别。白 云石是组成白云岩的主要矿物, 也存在于石灰岩中。风化物是 土壤Ca、Mg养分的主要来源。
项目三
目标作物生产环境因子分析与调控
固相组成
固相组成 理化性质 环境调控
理化性质
环境调控
单元一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风化
教学要点与 教学要点:理解由矿物岩石至形成母质的过程中,各种风 目标 化过程的作用;土壤三相组成,土壤质地及对作物生产的 影响及调控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粒径矿质土粒在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 元素组成上的变化规律;土壤三相组成的特点,土壤矿物 质及土壤质地,掌握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掌握不 良质地土壤利用改良原理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土壤矿物质和岩石的性质、类型;粒径对矿质土粒 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及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 特点和利用改良的基本原理。 难点:主要矿物、岩石风化特点、产物;怎样区别不同类 型的母质;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的关系。 方法材料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参考书:《植物生长与环境》,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版,邹良栋主编
丹霞地貌(广东)
2. 花岗岩风化地貌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冷却而形成的岩浆岩。在漫 长的地质处年代中,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它就开始风 化向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花岗岩的特点是垂直三向节 理或垂直节理,使其风化形成各种陡峭的地貌和怪石。
花岗岩的格状节理
黄山
(奇峰、奇石)
花岗岩的垂直三 向节理发育,常 形成非常陡险的 地貌(黄山),或 者石蛋地形(天涯 海角)。
岩浆岩
喷出岩 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酸性岩 SiO2含量在65%以上 如花岗岩,流纹岩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中性岩SiO2 含量52%~65%
如闪长岩,安山岩
基性岩SiO2 含量45%~52% 如辉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 如橄榄岩 脉 黄 山 天 都 峰 岩 如伟晶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斜长石 Na(AlSi3O8)· Ca(Al2Si2O8)
常呈板状和柱状晶体。 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 泽,完全解理,硬度 6 . 0 ~ 6 . 5 。在岩石中 多呈晶粒,长方形板状, 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 泽。伴生矿物主要是辉 石和角闪石。斜长石比 正长石容易风化,风化 产物主要是粘土矿物, 能为土壤提供K、Na、Ca 等矿物养分。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
2.沉 积 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 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 硬化而形成的岩石。一般分为机械沉积
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以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如砾岩),粒状结构(如沙 岩),中粒状结构(如沙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如角砾 岩),圆滚状结构,颗粒无棱角(如砾岩) 主要的沉积岩 : 角砾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云母类因化学成分不同而分为白云母和黑云母。
黑云母
KH2 ( Mg,Fe ) 3AlSi3O12 深褐色或黑色,其他 性质同白云母。 黑云母主要分布在花 岗岩、片麻岩和结晶 片岩中,伴生矿物是 石英、正长石等。黑 云母较白云母易于风 化,风化物为碎片状。 白云母
KH2Al3Si3O12 常见片状、 鳞片状。白云母无色透 明或浅色(浅黄、浅绿) 透明。极完全解理,薄 片具有弹性,珍珠光泽, 硬度2.0~3.0。
气相:土壤空气。
(为什么矿物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状况?)
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又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源泉,是全面影响土壤 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中的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物。而岩石又是由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构 成不同的岩石。不同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土壤中的矿物质。
一、主要的成土矿物 (一)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 岩石的组成单位 。 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并以各种形态(固态、液 态、气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矿物可以是单一元素所组成的,也可以是几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形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自然界的矿物绝大多数是固态,少数为液态或胶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