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82例疗效分析

中西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82例疗效分析pid后遗症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一组慢性感染性疾病。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组织器官周围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血液循环少,抗生素等抗炎药很难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以致病情较为顽固,常规予全身及局部综合治疗,疗效不佳。
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年3月~2012年2月收治pid后遗症患者165例,按pid 的诊断标准确诊1,其中慢性盆腔炎95例、输卵管妊娠2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卵巢囊肿7例、其他3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15.5岁;病程1~10年,均经过长期的抗生素治疗而病情迁延不愈。
方法: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
两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按不同病理变化辩证施治选择不同中药方剂(红藤30g,败酱草30g,丹参20g,赤芍20g,红花30g,三棱10g,莪术10g,黄连15g,黄柏15g,黄芪15g,元胡12g加减),水煎浓缩至100~150ml,保留灌肠,药液温度40℃±1℃,灌肠时间取排便后或临睡前,1次/日,10~14天1个疗程,1个疗程未治愈者,两组均行第2个疗程。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表现全部消失,b超检查示单侧或双侧附件恢复正常,盆腔炎性包块和炎性渗出积液均消失;②有效:临床表现明显好转,b超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附件增粗趋于好转,盆腔炎性包块和炎性渗出积液缩小或减少≥1/3;③无效:临床表现无好转,b超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附件、盆腔炎性包块、炎性渗出积液无好转2。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温经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验案1则

[ ]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 ] 1 J .中华神经
本 病的确是 一种 病死率 高 , 致残 率 高的疾 病 , 是一 种严 重 威 胁人们生命安 全 , 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 4 2 大多有基础病 :5例几乎均有各 种基础病 , . 3 这些基 础 病 与高血压 脑出血有 直接关系 , 以应积极做 好基础病 的 所
预防和治疗 。
4 3 关于脱水剂 的应 用 : 出血第 2天后 开 始 出现脑 水 . 脑 肿 , 5天 明显 , 3— 因此抗 脑水 肿降低 颅 内压是治 疗脑 出血 的重要 措施 , 应立 即快速使 用脱水 剂。具体情 况根据病 情
灵 活应用。对于颅内压不高者 要酌减甘 露醇 的用量 , 不可 盲 目脱水 , 造成水 电解质紊 乱 , 造成 医源性 损害 , 危及 患者
・
3 0・
山 西 中 医 21 0 2年 2月第 2 8卷第 2期
S A X FT M F b 0 2V 1 8N . H N I O C e.2 1 o 2 o 2 J . 脑水肿 , 会起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 但不 可长期使 用 , 因其对 高血压 、 糖尿病 、 溃疡病及感染 不利 。 4 5 关于 中药的应用 : . 在本组病例 中 , 凡意识清楚 , 能进食 者, 急性期病人都 口服 中药 汤剂 , 与未 服 中药 的相 比较 , 有 明显的临床意义 , 这正是 中西 医结合 的优势所在 。
的 生命 安 全 。
科杂志 , 9 , ( ) 3 9 1 62 6 . 9 9 7 [ ] 脑卒 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9 5 [ ] 2 19 ) J .中华神
经科杂志 ,9 6,9 6)3 1 19 2 ( :8 . ( 收稿 日期 :0 1—1 2 ) 21 1— 9 本文编辑 : 李艳 萍
中医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 )是盆腔炎性疾病(PID )未得到规范、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形成的一系列中医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研究概况张 兵1,刘鹏飞2,王 丽2,于 潇2,刘金星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回顾近10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 蛋白(TGF -β/Smads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 )、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 )、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 )、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FasL )、Toll 样受体(TLRs )等信号通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不同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要点,以期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51篇。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药;信号通路;非特异性炎症;免疫反应;纤维化;损伤修复[中图分类号] R2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1-0128-06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1.021Research Review of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ZHANG Bing 1,LIU Pengfei 2,WANG Li 2,YU Xiao 2,LIU Jinxing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e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PID ) seriously affect fe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due to prolongation and recurrence. We reviewed the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the sequelae of PID by regulating signaling pathway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Smads proteins (TGF -β/Smads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tyrosine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s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 (JAK/STAT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κB (NF -κB ),fatty acid synthase/fatty acidsynthase ligands (Fas/FasL ) and Toll -like receptors (TLRs ),etc. in the latest ten year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mechanisms and research points of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targe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equelae of PID. Total 51 references are cited.Keywords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gnal pathway ;nonspe⁃cific inflammation ;immune response ;fibrosis ;damagerepair[收稿日期] 2023-03-14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MH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04917) [作者简介] 张兵(1995—),女,山东潍坊人,2021年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月经病的中医药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 1 87 ・
应填 补的伤 口, 从皮肤表 面突起 , 表 面不平整 , 色淡 红 , 与 皮 下组织 不粘连 , 可 以 移 动 。常 有 刺 痛 、 压痛 或瘙 痒 , 治 疗 较 困难 , 手 术 切 除 易复 发 。瘢 痕 易好 发 于 有 色 人 种 , 自种 人 及 白化 病 患 者 较 少 受 累 , 青 春 期 和 孕 期 易 发 本 病 。本 组 患 者 为黄色人种 , 9 O 穿耳环孔 时处此年龄段 。 耳环孔瘢痕多 由于青 年女 性扎 耳孔戴 耳环 引起 , 它 是 机体 组织受到创伤后 的一 种异 常修 复结果 , 以 结 缔 组 织 不
断增 生 、 胶原蛋 白大量沉积为病理特征 ¨ 1 ] , 在 病 理 性 瘢 痕 发 病中, 免 疫 学 相 关 因 素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_ 2 ] 。 耳 环 孔 瘢 痕 的形 成 与穿 耳 孔 方 式 密 切 相 关 。在 临 床 中
我们 发 现 耳 垂 枪 、 普 通缝 针穿 耳孔 置耳 饰者 耳环孑 L 瘢 痕 发 病率高( 1 8例 ,占 5 6 ) , 用 Y AG 激 光 、 医 用 针 头 穿 耳 孔 置 耳饰 所 致 耳 环 孑 L 瘢痕发病率低 ( 2例 , 6 ) 。 正 规 医 院 穿 耳 孔 消 毒 严 格 形 成 瘢 痕 较 少 。并 且 与 佩 戴 耳 饰 种 类 相 关 , 纯 金、 银 耳 饰 形 成 瘢 痕 所 占 比例 最 小 ( 5 例 ,占 1 6 ) , 丝线 、 塑
穴位按摩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

施 过程 中不 断反 馈 、改进 和评 价 ,避 免填 鸭 式 的教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育 , 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 老 年患 者 感 到 自己处 于 3 结 达 让
主导地 位 , 被尊 重 和关 心 , 利 于增 强 健康 教 育 的效 3 疗效标 准 有 . 1
参照《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I l 2 。
经 络 , 动 机 体 抗 病 能 力 , 而 达 到 防病 治 病 , 健 调 从 保 强 身 的 目的[ 我们 对 盆腔 炎性 疾 病后 遗 症 患者 进行 4 1 。
者9例, 8 随饥分为观察组5 例 , O 年龄 1~ 2 , 5 岁 平均3. 8 3 2
中脘 、 关元 、 合谷、 内关 、 三阴交 、 足三里穴位按摩 , 能
果。 本组 结果 显示 , 健康 教育 后患 者对 糖尿 病知识 知 治愈 :临床 症 状 、体 征 消失 , 复查 提 示 正 常 ; B超 有 晓程度 、血 糖控 制水 平 和服 药 依从 性 较对 照 组均 有 效 : 临床 症 状 、 体征 明显 减轻 , 复查 附件 炎症 、 B超 盆 明显提 高 ,说 明聚 焦解 决模 式 作 为一 种 心理 干预 模 腔 积液 等 有所 减 轻 ; 效 : 无 临床 症 状 、 征 及 B超 复 体 式 可 以调 动患者 积极 因素 , 促进 患 者保 持 乐观 心情 , 查 无 改善 。 增 强患者 治疗 的信 心 , 高 服药依 从性 。 提
1 临床资料
帕金森病(ak sns i ae D与糖尿病(i e s pri o’ s s, ) n de P da t be
本组 4 8例 , 2 , 1 男 9例 女 9例 , 龄 6 年 2~9 岁 , 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治疗

2 1 例, 因盆 腔 炎 性 疾 病 后 遗 留慢 性 盆 腔 痛 就 诊 者 1 5 例, 要 求 受 孕 而伴 慢 性 盆 腔痛 者 l 1例 , 1 O例 无 自觉 症 状要 求受孕 者 因输 卵管 不通 就 诊 。均 经 其他 医 院给 予 抗生 素及 中成药 口服 给药疗 效不佳 或反 复发作 。
参 考 文 献
没药 1 0 g , 熟附子 1 0 g , 皂刺 1 5 g 。 用法 : 上方浓 煎 取 汁 1 0 0 ml , 温至约 4 0 ℃, 用 一 次 性导 尿管插 入 直肠 1 5 ~2 0 c m, 灌人, 取 出导 尿管 。每 晚一 次 , 经期 停用 。慢性 盆 腔 痛 者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 输卵管 不通 者 3 个 月为 1 个疗 程 。
盆腔 炎性 疾 病是 指 女性 上 生 殖道 的一 组感 染 性 疾 病, 临床主要为 抗生 素治疗 。若盆 腔 炎性疾 病 未得 到及 时正确的治疗 , 可能会发生一 系列后遗 症 , 即盆 腔炎性疾 病后 遗症 。临 床表 现 : ①不 孕 : 输 卵管 粘 连 阻 塞 可致 不
例; 有 4例患 者未经 任何 处理 要求 拔管 , 保留 3 ~4 d ; 有 1 0 例患者 经 5 0 硫 酸镁 湿 敷 、 红 外线 照射 、 暂停 输 液 等
处理 , 效果不 佳 , 最 终拔 管 , 更 换 其他 输液 途 径 。而 试 验 组无 S P发生 。S P好 发 于置 管后 3 ~5 d 。本研 究 显示 , 红外线早期 照射可以预 防 P I C C置管术 后 S P的发生 , 降 低 发生率 。作 用机制 : 照射 时表 浅组 织 产热 后通 过 热传 导或血液传递 , 使较 深层 组织 温 度升 高 , 血 管 扩张 , 血 流 加速 , 并降低神 经兴 奋性 , 因而 有 改善 组织 血液 循 环 , 增 强组织代谢 , 促 进 炎症 消散 、 镇痛 、 解 痉 的作用 。红 外线 早期 照射预 防 P I C C置管术 后 S P的优 点 : 护 理工作 变被 动 为主动 , 防患 于未 然 , 大大降低 了 S P的发生 , 减轻 患者 痛苦, 保证各种 治疗顺 利 而有 效地 进 行 , 且 操作 简单 , 使 用方 便 , 无不适感 , 患 者容 易接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90例临床观察

第2 周改为 口服替硝唑片 ( 每次 2 片 ,每 日2 次 )和左氧氟沙星片 ( 每次 2 片 ,每 日2次) ; 治疗组 9 O例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 。
2组均 以2周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 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 6 0例 ,好转 2 5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 占9 4 . 4 4 % ;对照组显效 4 O例 ,组对 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结论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 。
病程 、病情程度无显著性 差异 ,具 有可 比性 。
2 诊 断标 准
经R i d i t 分析 ,I 1 :3 . 4 4 P< O . 叭 ,差别 有统计学意义
6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 常见病 、多发病 ,对高危人群如年 轻女性 、性活跃期妇女 、下生殖 道感 染 、宫腔 内手术操 作后 感染、有性卫生不 良的 、邻近脏 器炎症者 、盆腔炎性疾 病反 复发作者 ,若 出现下腹 痛 ,并 排除其他 引起下腹 痛 的原 因 , 妇检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 应用病原学检测方法 ,提高盆腔炎性疾病 的诊断准确性 。由 于盆腔炎陛疾病的病原体多为淋病奈瑟菌 、衣原体及需氧菌 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抗生素应广谱联合用药。 中 医对 本 病 没 有 记 载 , 多 属 中 医 “ 腹痛” 、 “ 带下” 、
输 卵管增 粗 ,输 卵管积 液 ,伴或 不伴 有盆腔 积 液 ,输 卵管 卵巢肿块 以及 腹腔镜 检 查发现 盆腔 炎性疾 病征 象 。注 意与 子 宫内膜异位 、 盆腔结核 ,盆 腔静 脉瘀 血征等鉴别 。
3 治 疗 方 法
“ 症瘕 ” 范畴 ,多 为湿 热互 结 ,气 机不 畅 导致 瘀血 停滞 所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4(19)3【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以局限于一个部分,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严重的PID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若PID未接受及时彻底的治疗可转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主要包括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不孕和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
盆腔炎性疾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和“癥瘕”等范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和“不孕”等病证范畴。
【总页数】10页(P618-626)【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作者单位】不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1;R711.33【相关文献】1.《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盆腔炎性疾病》解读2.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3.基于国内外指南的盆腔炎症性疾病中西医诊疗4.第一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提高班纪要5.红外热像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张景凯,何焕玲,姜丕凤【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ID),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发生的一系列后遗症。
过去多称之为盆腔慢性炎症。
近十年来文献及教科书已摒弃了这个术语,改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一般可分为近期与远期后遗症两种。
近期后遗症包括肝周围炎、输卵管炎、卵巢脓肿等。
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在25%左右,主要包括不育、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PID的反复发作[1]。
近年来鉴于其高发病率,患者疼痛缠绵难愈,不仅给自身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盆腔炎后遗症的防治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医学界瞩目的课题。
1 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从盆腔炎性病症高危因素来看,以往常见的是产后、流产后以及宫腔操作。
近年来研究来看,盆腔炎性疾病多由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及细菌性阴道病上行感染至上生殖道而造成。
任何增加上行感染的因素均为高危因素,故了解高危因素有利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预防。
1.1 年龄据美国资料,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年龄为15~25岁,70%的输卵管炎患者的年龄<25岁,其中33%在19岁前经历第一次发作。
另有学者报道,性活跃期青少年盆腔炎疾病的发生率是年龄25~29岁妇女的3倍。
年轻女性容易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一是与有性行为有关,二是与宫颈的生物学特点有关。
性行为方面的原因可能与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
宫颈的生物学特点表现为雌激素水平较高、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柱状上皮的抗感染能力较差,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宫颈局部的保护性抗体较少。
1.2 性行为多数学者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较频,以及伴侣有性传播疾病[2]。
多个性伴侣尤其在30天内有新伴侣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另Hartmann等[3]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与性生活活跃无关。
1.3 下生殖道感染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4]。
1.4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手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操作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细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
1.5 不良卫生习惯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此外,低收入群体不注意性卫生习惯保健,阴道灌洗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高。
文献报道与无阴道灌洗者相比,前2个月内有阴道灌洗史的妇女,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7倍,一个月灌洗3次或以上者,与一个月一次相比,盆腔炎性疾病风险增加3.6倍[3]。
还有,Hartmann等[3]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的诱因不仅有反复泌尿系感染,不良的卫生习惯,而且还发现与肥胖、便秘密切相关。
2 治疗PID患者治疗疗程长,所以不能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需结合应用中药长疗程治疗。
初诊明确病情,适当给予抗生素,由于PID 后遗症患者即使仍有病原菌感染,因为大多数病情较轻,实验室检查很难查到病原菌,所以一般给予口服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的药物治疗。
2.1 抗生素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有以下:(1)氧氟沙星400 mg,口服,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500 mg,口服,每日1次,同进加服甲硝唑400 mg,每日2~3次,或替硝唑400 mg,每日2~3次,连用14天[4,5]。
(2)头孢曲松钠250 mg,肌肉注射,单次给药;加用克林霉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4天。
(3)头孢西丁2 g,肌肉注射,单次给药;同时单次给予丙磺舒1 g,口服,加用克林霉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4天;或加用甲硝唑4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4天。
若考虑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应加用多西环素100 mg,每12 h 1次,连续用药10~14日[6,7],对不能耐受多西环素者,可用阿奇霉素替代,每次500 mg,每日一次,连用3日。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更短的用药时间,比如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的单一疗法,其引起的后遗症很少[8]。
但资料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资料的积累。
2.2 其他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或盆腔黏连者给予α-糜蛋白酶5 mg或透明质酸酶1 500 u,肌肉注射,隔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或0.9%氯化钠20 ml加入α-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经宫腔注入输卵管。
还有研究发现骨内注药对治疗严重的盆腔炎效果明显[9],以及胎盘注射治疗产后引起的严重的盆腔炎[10]。
2.3 中药治疗西医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但对于盆腔炎性后遗症,效果不尽如人意,中药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多种外治方法,临床效果较好,因此,进一步发挥中医优势,可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大大提高治愈率[11]。
2.3.1 单方治疗严余仙[12]采用大黄牡丹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有效率达100%,显效率达80%。
2.3.2 灌肠法秦永河[13]用当归、赤芍、香附、元胡、三棱、莪术各10 g,丹参15 g,金银花15 g,地丁30 g,鳖甲15 g,桃仁12 g,甘草6 g,桂枝6 g。
水煎浓缩至150 ml,肛肠滴注,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药),治疗2~3个疗程,总有效率96.00%。
多晓玲等[14]用中药胶冻剂(提取马齿苋、马鞭草、土茯苓、龙葵等中药有效成分,将高分子吸水树脂投入药液做成)。
在经净3天后治疗,7天为一疗程,隔2天进行第2疗程,治疗1~3个疗程。
总有效率98%。
朱兰英[15]以丹参、败酱草、薏苡仁各30 g,桃仁、黄柏各9 g,香附、红藤、赤芍各15 g,肉桂3 g,甘草6 g。
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炮穿山甲;急性发作、热象明显者去肉桂,加金银花、蒲公英、白化蛇舌草、丹皮;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炒没药;腰骶痛明显者加续断、桑寄生;带下量多者加猪苓、泽泻、芡实、车前子;寒湿重者加炮姜、附子、苍术、白术。
总有效率为95%。
直肠给药的优点:(1)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2)5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关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损伤;(3)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所药物浓度高,作用强[16,17]。
所以经直肠给药比口服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物直肠给药的作用大于口服药物的作用。
2.3.3 外敷法安莲英[18]用大黄300 g,牡丹皮200 g,桃仁150 g,冬瓜仁100 g,芒硝120 g。
将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四味药研磨为末,分3份,用时取1份加米醋搅拌均匀,然后伴入芒硝40 g装入布袋内,放入锅内蒸热,乘热敷于小腹,药袋上加热水袋,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宜。
每日早晚各敷40 min,每袋用2~3天,每用6~9天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96.2%。
曲如玫等[19]以柴胡、桃仁、红花、枳壳、丹参、败酱草、鸡血藤、透骨草、水蛭、昆布、大黄、木香各适量加酒蒸热,每日小腹部外敷2次,每次30 min,10天为1个疗程。
腹痛甚者加金铃子散、乳香、没药等,经期停用。
附件增厚可触及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等药以祛瘀生新。
治疗2~3个疗程,有效率96.6%。
中药外敷下腹,药力集中,通过热的传导作用,可使较高浓高的药物直接渗透吸收,直达病所,有利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达到调整局部气血的目的,同时避免苦寒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20]。
2.3.4 穴位注射李秋莲等[21]、张永兵[22]同样在子宫穴药液注射治疗50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100%。
谢建谋等[23]用胎盘组织液2 ml加维生素B12 1 ml,注入中极穴,同时用TDP神灯照射下腹部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有效率98%。
2.3.5 针灸治疗于子芳[24]以关元、次髎、三阴交为主,湿热型(湿重于热)配下髎、阴陵泉;寒凝气滞型配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滞血瘀型配肝俞、血海、太冲;虚证用补法(烧山火),实证用泻法(透天凉),得气后控制针感达病所。
针后加灸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105例,总有效率97.14%。
Qu等[25]发现,针灸在特定的穴位可以显著提高黄芩的疗效,治疗盆腔炎。
针灸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局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气血调和,活血昨湿的治疗目的。
2.3.6 直肠给药刘瑞芬等[26]用盆炎消凝胶(丹参、赤芍、败酱草、茯苓、皂刺、川楝子等),塞肛,每日1次。
对照组用康妇消炎栓(苦参、穿心莲、紫草、败酱草、蒲公英等),塞肛,每日1粒。
每组治疗30例,于经后开始,经期停用。
7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93.33%。
孟凡珍[27]采用野菊花栓(中国北京万辉药业集团生产,规格2.4 g)治疗,睡前塞肛,根据病情轻重治疗1~3个月。
有效率97%。
2.3.7 综合疗法王慧芳[28]采用益气行气、活血化瘀自拟Ⅰ号方口服,配合清热活血化瘀自拟Ⅱ号方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Zhen等[29]发现火艾灸术可提高治疗疗效。
3 结语综上所述,中西医法治疗本病方法多样,疗效显著。
但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报道较多,缺少有效方药及实验对照研究,在疗效评定上无统一的疗效标准,且多为近期疗效。
应在方案筛选、给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对比进行研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与远期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同时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作用机理,全面提高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水平。
【参考文献】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2 Sivalingam N,Vanitha NS,Loh KY.Managing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University of Belgrade,Facul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Kraljia:Med J Malaysia,2007,62(5):425-428.3 Hartmann KA,Lerand SJ,Jay MS.Tubo-ovarian abscess in virginal adolescents:exposure of the underlying etiology.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09,22(3):13-16.4 Judin P,Thiebaugeorges O.Levofloxacin plus metronidazole in uncomplic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A preliminary study.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19.5 Granizo J,Rodicio M,Manso F,et al.Tinidazole.a classical anaerobical drug with multiple potential usesnowadays.Rev Esp Quimioter,2009,22(2):106-114.6 Haggerty CL,Totten PA,Astete SG,et al.Failure of cefoxitin and doxycycline to eradicate endometrial Mycoplasma genitalium and the consequence for clinical cur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ex Transm Infect,2008,84(5):338-342.7 Judlin PG,Thiebaugeorges O.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Gynecol Obstet Fertil,2009,37(2):172-182.8 Haggerty CL,Ness RB.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Womens Health(Lond Engl),2008,4(4):383-397.9 Utkin EV.Efficacy of intraosseous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women.Antibiot Khimioter,2007,52(7-8):37-40.10 Garg R,Zahra F,Chandra JA,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jection placentrex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 Indian Med Assoc,2008,106(7):463-467.11 王萌.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概述.光明中医,2008,23(10):1640-1641.12 严余仙.大黄牡丹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慢性盒腔炎.河北中医,2000,22(5):371.13 秦永河.中药直肠滴洼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5,14(6):28-29.14 多晓玲,任兴业,曹金凤,等.中药胶冻治疗146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3,43(32):56.15 朱兰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16.16 刘震坤,金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8,7:41.17 刘与平,覃箐.中医直肠给药治疗妇科血瘀证研究概括.河南中医,2005,25(3):84-86.18 安莲英.大黄牡丹皮汤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127.19 曲如玫,范杰先.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703.20 辜学敏,冯宗文,陈风媚.中药外敷方辅佐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中药材,2007,8:1047-1048.21 李秋莲,李红,郭春霞.鱼腥草封闭治疗慢性盆腔炎500例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3633-3634.22 张永兵.穴位注射配合中国药灸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9):584.23 谢建谋,陈玲.中极穴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中国针灸,2003,23(8):446.24 于子芳.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疗效分析.山西中医,2006,22(4):41-42.25 Qu F,Zhou J,Burows E,et al.Acupuncture may improve the absorption of baicalin from the extract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in rats with pelvic inflammation.Forsch Komplementmend,2008,15(5):282-285.26 刘瑞芬,王莉.盆炎消凝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38-39.27 孟凡珍.野菊花栓治疗盆腔炎40例.光明中医,2003,18(5):35.28 王慧芳.160例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11):80.29 Zhen HL,Wang Y,Liu XJ.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on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of cold-damp stagnation type.Zhongguo Zhen Jiu,2008,28(10):73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