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敦煌》人物造型设计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摘要】敦煌舞飞天形象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之一,其形成受到了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的影响。
舞飞天形象的艺术风格表现出独特的优雅和神秘感,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体现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追求。
在历史上,舞飞天形象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更是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体。
通过对其历史渊源和意义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敦煌、舞飞天、形象、历史背景、文化特征、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宗教信仰、演变、发展、象征意义、审美价值、形成分析1. 引言1.1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敦煌舞飞天形象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其独特的形态和神秘的象征意义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在敦煌壁画中,舞飞天形象常常出现在各种场景中,展现了其丰富的寓意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宗教信仰、发展演变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对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通观敦煌舞飞天形象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和启发也是深远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敦煌舞飞天形象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 正文2.1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征对舞飞天形象的影响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主要集中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中。
这些壁画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更展现了当时艺术家们高超的绘画技艺。
在宗教上,壁画描绘了佛教、道教等各种宗教内容,反映了当时对宗教的崇拜和信仰。
敦煌舞飞天形象正是受到了这些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产生的。
舞飞天形象常常被描绘为身着华丽服饰、体态优美、飘飘欲仙的形象,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之一,因保存完好、造型规范、绘画技法高超、题材广泛而享有盛誉。
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体现在形象亲切、比例协调、线条简明、色彩鲜艳等方面。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一是形象亲切。
敦煌壁画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眼神态等展现出来,形象形神兼备,生动逼真。
如《卢舍那身体变成猴子时的形态》、《陈半七殉难图》等,都展现了人物形象的逼真。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二是比例协调。
敦煌壁画中各种形象的比例协调得非常准确,每个人物的身形、面部、手足等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设计得非常合理。
如《玉华寺画像》中所绘的九位佛祖,尽管身材形态各异,但整体的比例关系协调得非常好。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三是线条简明。
敦煌壁画的线条运用非常巧妙,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具有简明、流畅、有韵律感的特点。
如《月牙泉观音像》中所绘的观音像,采用了淡彩技法,线条简明且流畅,表现出观音的神态端庄安详。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四是色彩鲜艳。
敦煌壁画的色彩鲜艳明亮,十分引人注目。
不同色调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呈现出层次感和韵律感。
如《五百罗汉图》中所绘的罗汉,服装色彩鲜艳,不同的纹样和颜色,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身份和故事。
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是“敦煌唐风”,这种风格体现了唐代时期的艺术特点。
敦煌唐风的特征在于简明、精致、直观、生动和富有装饰性。
其绘画风格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一是简明。
敦煌唐风所表现的形象具有简明、简洁、走向明白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艺术的高峰时期,在绘画上则追求的是简约,而不是繁琐。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二是精致。
敦煌唐风的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足姿态,都表现得非常细致精致。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三是直观。
敦煌唐风所表现的画面直观明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人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
这些画作大多数是描绘佛教故事或者是历史传说,这样的画面不仅要反映佛教思想,也要让人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中化妆造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芭蕾舞剧《牡丹亭》《敦煌》《红楼梦》为例

DANCE FASHION 2023漫谈DANCE FASHION 芭蕾产生于15世纪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英国,兴盛于法国,直至19世纪下半叶,俄国开创了古典芭蕾的新时代,达到芭蕾舞的鼎盛时期。
其形成及发展与西方文艺思潮的涌现和变革紧密相连,是一朵纯粹地萌芽在文艺复兴,长成于浪漫主义,盛放在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西方文明土壤中的花朵。
1.东西方艺术审美的不同侧重东西方艺术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与美学理论之中。
芭蕾舞“开、绷、直、立”的四大基本原则,将追求“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舞蹈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其中“高贵的单纯”反应地是外在的表现样式,古典芭蕾有着对真实刻画的形式美的强烈追求。
反观东方文化则更强调“意境”,所谓“离形取意”,取意而忘形,有着对虚拟性的选择、提炼及美化,就如同古代文人画,有时主观情绪的抒发会超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
从这点上看,二者似乎一个看中“实”,一个强调“虚”,彼此审美的侧重不同。
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艺术之间的彼此互相渗透、交融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芭蕾舞剧的人物化妆造型就有了两个基本的任务:在符合戏剧角色设定的同时,也要合乎芭蕾对形式美的追求。
本文借由笔者在设计《牡丹亭》《敦煌》《红楼梦》这三部原创芭蕾舞剧的人物造型时所产生的思考进行梳理,分析在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完成表现形式美的同时也传递出东方传统意趣这两个基本要求。
2.三部芭蕾舞剧的人物造型设计思考2.1芭蕾《牡丹亭》———简、净、古、雅的大写意《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出作品。
它几乎就是昆曲的代名词。
所以芭蕾版《牡丹亭》在做人物造型设计的最初,戏曲元素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考虑方向。
这是戏曲与芭蕾的一次搭手。
在芭蕾版《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被一分为三,这种安排与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极其相似。
白衣的真身丽娘是自己意识的存在与觉醒,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强烈的向往,这是所谓“自我”。
敦煌飞天形象艺术美研究及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

摘要:了解敦煌飞天形象的艺术美特征,分析其艺术美在现代包装中的设计表现。
运用美学、色彩学、设计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对于敦煌飞天形象的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与传承美进行阐述分析,重点探究敦煌飞天形象在进行视觉化应用的方法,结合当下品牌案例分析敦煌飞天形象的艺术美在包装中的设计表现,以其特征做设计方案。
敦煌飞天形象应用于包装设计,能够为包装提供设计原型,且具有潜在价值。
敦煌飞天形象的艺术美可为包装设计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敦煌飞天 艺术 造型 色彩 包装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046-04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 and analyze its artistic beauty in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s, color, desig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eauty of composition, shape, color and inheritance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 in the visual applic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brand case analysis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 in the art of packaging design performanc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s a design scheme. Dunhuang Feitian image applied to packaging design, can provide a prototype for packaging design, and has potential value. The artistic beauty of Dunhuang Feitian imag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ckaging design.Keywords:Dunhuang Feitian Art Modeling Color Packaging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曾思艺引言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东西都能实现共享文化的迅速传播,使其互异性逐步削弱,各个群体的价值审美理念,在此背景下彼此影响趋于归一。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

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可分为由君臣、妇女、孩童等组成的世俗人物形象和由菩萨、飞天、天王等组成的宗教人物形象两大类。
其中,绝大部分宗教人物形象是佛教人物画和佛教影响下衍生而来的变形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数量众多,形神各异,举止装扮多变。
在笔者看来,壁画人物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敦煌壁画成画时间跨度大,受历朝历代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不同;二是如此庞大的艺术成果定是出自众人之手,而众多创作者在绘画技巧、艺术理念、能力水平等方面必定是风格各异、参差不齐的。
更进一步而言,正是上述两方面原因赋予了敦煌壁画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敦煌壁画人物形象是其中最直观的反映群生众相、朝代更迭的图示语言。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各阶层因地位有别,生活装扮、活动场景等亦有所区别。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为追溯各阶层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贵族子弟多身着色彩丰富、注重细节装饰的服饰,生活场景也以宴会、游猎等热闹场面为主;底层劳动人民常着素衣,简单朴素,所描绘的场景多为从事生产、服务等。
除世俗人物形象外,细究菩萨、佛像等宗教人物形象的特色可以发现,壁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原地区的历史,以及与中华文化渐趋融合的过程,这对研究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史料记载以布帛、纸张、皮草、竹简等载体为主,这类载体或易风化、受潮褪色,难以完整保留,或价格昂贵、资源稀少,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之物。
相较而言,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考古的重要依据,而敦煌壁画的考古学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如,壁画中频繁出现的乐舞人物形象直观展示了古代民间艺术与民俗风雅,对研究中国古典艺术的内涵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上述几方面的史料价值外,敦煌壁画可以作为研究外来文化如何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古代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的典型例证,在此方面,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包含很大的信息量。
敦煌壁画不仅是数千载光阴流转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等多文化语境中诸多艺术流派和绘画技艺相互碰撞后互相融合的力作。
论敦煌飞天形象对人体动态绘制训练的实操价值

论敦煌飞天形象对人体动态绘制训练的实操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5T15:07:58.100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11期作者:赵 月[导读] 摘要:在《人物造型效果图》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训练中,应经由学习对于一张效果图来说极为重要的基础-人体形态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到如何给绘制好的人体正确地穿上衣服、完成一张完整线稿的流程来进行。
在课程训练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应带领学生反复打磨人体的比例、结构、动态,原因就在于,一张效果图要想绘制得精彩漂亮,标准的人体绝对是大前提。
那么在通过了这样一个阶段的理论加实践的训练以后,下一阶段就应通过一个个非常典型的主题案例,来进行反复多次的拓展应用练习,一下是以“敦煌飞天”形象为参考的人体动态训练案例的实施过程,并由此讨论“敦煌飞天”形象对人体动态绘制训练的实操价值。
关键词:敦煌飞天;人体动态;案例化训练论敦煌飞天形象对人体动态绘制训练的实操价值赵 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322118)摘要:在《人物造型效果图》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训练中,应经由学习对于一张效果图来说极为重要的基础-人体形态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到如何给绘制好的人体正确地穿上衣服、完成一张完整线稿的流程来进行。
在课程训练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应带领学生反复打磨人体的比例、结构、动态,原因就在于,一张效果图要想绘制得精彩漂亮,标准的人体绝对是大前提。
那么在通过了这样一个阶段的理论加实践的训练以后,下一阶段就应通过一个个非常典型的主题案例,来进行反复多次的拓展应用练习,一下是以“敦煌飞天”形象为参考的人体动态训练案例的实施过程,并由此讨论“敦煌飞天”形象对人体动态绘制训练的实操价值。
关键词:敦煌飞天;人体动态;案例化训练第一部分:敦煌飞天主题确立的背景及意义:确立敦煌飞天主题,源于学生在A+课堂派平台上的提问反馈:老师,为何服装人体的绘制训练,通常是按照西方的审美、在模仿欧美的画风呢?人物造型效果图是否有其他的表现形式?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根正苗红”的国风主题:敦煌飞天主题人体动态绘制强化训练。
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探析

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探析敦煌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形式上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敦煌壁画中,男子舞姿中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非常突出,这种形象不仅展现了男子舞蹈者的阳刚之美,还融合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进行探析,以期加深对敦煌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金刚力士形象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在敦煌壁画中,男子舞蹈者通常身穿华丽的戏曲服饰,头戴华冠,手持令旗或者其他道具,舞姿雄壮威武,具有强烈的舞者气质。
而在他们的动作中,经常融入了金刚力士的形象,比如高举双臂、张开双腿、挺胸拔背、蓄势待发等。
这些动作既表现了舞者强健有力的体魄,又展示了金刚力士所具有的威猛形象,体现了男子舞蹈者的阳刚之美。
金刚力士形象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的意义是什么呢?金刚力士是佛教文化中的护法神,具有坚定的信仰和威武的形象,在佛经中常被描述为拥有超凡力量,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敦煌壁画中,男子舞者通过表现金刚力士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自己的阳刚之美,更是在舞蹈中融入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对于佛教信仰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还使得敦煌舞蹈艺术更加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为传播佛教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敦煌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敦煌舞蹈男子舞姿中的金刚力士形象,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舞蹈艺术。
金刚力士形象的运用也为当代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可以通过将金刚力士形象与现代舞蹈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更有新意和独特魅力的舞蹈作品,丰富和拓展中国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是指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中描绘的一种飞天美女形象。
这种形象长期
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不仅表现了唐代时期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度水平,也传递着人
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从艺术特征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外部形象上,敦煌舞飞天形象通常呈现为一位裸身或穿着薄纱舞裙的美女,她们长发飘逸,身姿轻盈,
所表现出的美感十分动人。
其次,从舞蹈动作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的舞姿优美、舒展迷人,通常描绘为她们飞翔在空中,身体自由自在地旋转起舞。
第三,从表现色彩上看,敦
煌舞飞天形象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例如鲜红、亮黄等色彩,体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那么,敦煌舞飞天形象为什么在唐代敦煌石窟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呈现呢?一方面,敦
煌舞飞天形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敦煌作为丝路要道上的重要节点,早在汉
代时期就有着繁荣的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另一
方面,从宗教信仰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是佛教思想在唐代中国流传和融合的产物之一。
据悉,唐代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繁荣起来,而在敦煌,佛教美术得到了较长时间的
发展和探索,从而形成了敦煌石窟中的独特壁画风格,其中敦煌舞飞天形象就是比较常见
的代表之一。
总之,敦煌舞飞天形象是唐代敦煌石窟中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形象,它既具有
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国人对美好未来和宗教信仰的向往和寄托。
在今天,敦煌舞飞天形象不仅被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
源头和灵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敦煌》人物造型设计分析
电影《敦煌》是根据日本历史小说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编,日本耗时14年制作并赴中国大西北实景拍摄,以中国敦煌为背景拍摄的古装战争片巨制。
剧情描述宋朝年间,落榜书生赵行德偶然认识西夏女子,对此新兴国家大感兴趣,决定探访,途中被西夏军俘虏,编入由汉人组成之外国人部队,并跟队长王礼结为生死之交,后来赵行德与王族女子斯鲁比娅共浴爱河,但因事分手两年,回来时爱人已以死殉节。
他在万念俱灰之下赴敦煌埋首整理经书。
王礼策动兵变,部队全被歼灭,敦煌亦成一片火海。
影片由日本著名导演佐藤纯弥执导,获得了1988年日本电影学会奖。
本片确实流露出一些经典元素,也令影片颇具史诗气质:西域异族的中华文化,大队耀眼的古代铠甲,恢宏逼真的厮杀场面,极富冲击力的镜头语言,独具慧眼的细节选择与刻画。
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日本人拍摄的中国电影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美丽的风景、宏大的场面、古朴的服饰,都不禁使人对历史的敦煌心旷神怡。
影片对服饰、道具和建筑都十分考究而精致,弥漫着失意文人寻找精神信仰的影片本身将动荡中的爱情、文化、思想都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人文色彩和史诗气象,也显示了导演佐藤纯弥炉火纯青的编导驾驭功力。
这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应该说是一部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影片,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影片中,当敦煌太守选择焚城时,当主角为了典籍愿意豁出性命时,当一代枭雄要征服一个民族的文明时,文明的传承被人们重视和景仰,无论是知与无知。
知,不一定就是真知;无知,也不一定是缺陷,都应看作人类境遇的根本特征,亦因此使影片具有文化典籍的功效。
说完影片中的文化,接着说影片里的爱情。
爱情,现代理解为一个既狭隘又宽泛的概念,影片如何能让创作的感情与欣赏者共鸣?如果这样叫吸引力的话,都有生与死的时刻,不期而遇的爱情来了,人们只有接受,就像片中的男主角一样。
当他们攻陷一座城池,他与最后一个抵抗的士兵较量,当那个士兵的帽子脱落,露出了长发以后,他惊诧于她的美丽,她就是回鹘公主。
下面说本片的造型设计,影片整体以沙漠荒原为基调,色彩以黄色为主,黄沙、落日透着一种凄凉的味道,充斥着英雄气概和悲壮的战争场面。
剧中主要人物的服装,都是经过了一番对北宋时期有关文献及出土文物认真翔实地考据设计出来的,不夸张,不歪曲,符合历史真实。
最主要的资料来源是敦煌莫高窟中
的壁画。
影片中回鹘公主斯鲁比娅的扮相妆容,现在看来有一些腻和老土。
但二十几年前,这已经是造型师能给出的最出色的创意了。
那时的波浪长发,和描得浓重的眉毛,是典型美女的象征。
设计者早期给斯鲁比娅设计的服装造型,是依据西部维吾尔族的服饰来设计,主要是考虑能和汉人区别开,当然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汉人女子,但因为影片要在日本上映,是要让日本的观众能够意识到这个女子不是汉人。
然而最终并没有采用原来设计的造型,而是给她设计了一套盔甲。
一套漂亮的银色盔甲,一方面为了和男人的盔甲区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就像李元昊的盔甲也是很华丽的。
我认为之所以最终设计成这样,因为毕竟斯鲁比娅是个公主,而且她是个性格刚强的女子,这样的装束显出角色身上的干练和果敢,透出非凡的气度。
电影是以赵行德的经历为主要线索的,赵行德本来是北宋的一介书生,科举落榜后便前往西夏学习西夏文字,途中被西夏的汉人军队所俘虏编入汉人军队,救下回鹘公主斯鲁比娅。
后来又得到西夏皇太子李元昊的赏识命他到西夏首都伊鲁卡伊学习西夏文字,之后又到敦煌翻译佛经,最后保护了敦煌的许多文物免受损毁。
对赵行德的造型设计显然是简单点,但是同样需要设计者下很多功夫的,他的服装是参照清明上河图中商人的服饰设计的。
影片中最具有英雄气概的就是这位汉人军队队长朱王礼,他虽英勇善战,但却是一个很难评说的人物。
他似乎是整个人都和影片中的沙漠紧紧连在一起,经常一身土黄色的沉重铠甲,和黄沙连成一体,看似温暖内心却透着刺骨的寒,就同沙漠的荒凉一样。
即便是脱掉铠甲换上便装也是一身土黄色的服装。
面妆主要也是以黄色为主,不用说,一看就是沙漠中出来的。
他也许本性是好的,被战争扭曲了人性,他信奉的一句名言便是"只有在强者才能在沙漠中生存他似乎是一个粗人,对女人又极有戒心,就是这么一个人也没能抵挡住回鹘公主魅力(诱惑?),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所以,他对李元昊夺去心爱的人也非常愤怒,为敦煌谋反埋下了种子.朱王礼又是一个对朋友讲义气的人,战斗英勇的人.他的一生用李元昊的那就话来概括:"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决不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