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相关内容整理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相关内容整理归纳总结有机化学是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对有机化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1.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键和分子构型:了解分子中的共价键、反应的类型和方向、分子的构型类型等。
(2)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尤其是它们的反应类型、热力学和动力学。
(3)元素和分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和分子的电子构型可用于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尤其是反应类型。
(4)共轭体系和杂环化合物:学习共轭体系和杂环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反应类型。
(5)手性和对映异构体:掌握手性和对映异构体概念,了解手性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酸碱性反应:如酸碱滴定和分级机理。
(2)加成反应:如加成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3)消除反应:如消除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4)缩合反应:如缩合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5)取代反应:如核取代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6)氧化还原反应:如酮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7)重排反应:如重排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3.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内容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机制、分析和表征等方面。
有机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合成更多、更复杂、更有功能性的化合物,从而推动了生命科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人们在有机合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等因素。
(2)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均有影响。
(3)保护基:合成复杂化合物时需要使用保护基,以保护某些官能团。
(4)功能化修饰:化合物的功能化修饰对化合物的特定化学、物理性质具有深刻影响。
(5)多步合成:常常需要多步合成来得到目标化合物。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
本篇文章旨在归纳总结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学定义:研究碳基化合物的化学称为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可发生化学反应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烃类:仅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2. 醇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3. 酮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4. 羧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5. 其他类别:包括醚、酯、醛、胺等。
四、共价键与分子结构1.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 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3. 立体异构:包括构型异构和构象异构,如异构体的命名和判断。
五、有机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2. 加成反应:简单物质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进行加合。
3. 消除反应:从有机化合物中消除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不饱和键。
4. 氧化与还原反应:涉及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转移的反应。
六、有机化学反应机制1. 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 反应机理:描述反应如何进行的途径和步骤。
3. 速率定律与活化能:阐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要求。
七、光谱分析与结构鉴定1.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等特性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2. 结构鉴定:通过光谱数据、化学性质等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八、有机合成与设计1. 有机合成:通过有机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2. 合成设计:根据目标产物设计合适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九、应用与实例1. 医药: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需要有机化学的知识。
3. 农业:农药、化肥等的设计与合成离不开有机化学。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 ) >- OH(酚 ) >- SH>- NH2>- OR> C = C>- C≡C-> (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 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COOH CH 31)伞形式: C 2)锯架式:H H OHH OHOHH3C C 2 H 5H H COOHH HH4)菲舍尔投影式:H OH 3)纽曼投影式:H H HCH 3H H H H5)构象 (conformation)(1)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的椅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 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 E 构型。
CH 3 Cl CH 3 C 2 H 5C C C CH C 2H 5 H Cl(Z) - 3 -氯- 2 -戊烯(E) - 3 -氯- 2 -戊烯2、顺 / 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3 CH3 CH3 H CH3 CH3 H CH3C C C CH H H CH3 H H CH3 H顺- 2-丁烯反- 2-丁烯顺- 1,4-二甲基环己烷反- 1,4-二甲基环己烷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主要研究其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等)。
2.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重要官能团及性质1. 烃基(-CnxHy):烃类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常见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 羟基(-OH):涉及醇类、酚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常见反应包括酯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 羧基(-COOH):涉及羧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典型的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4. 氨基(-NH2):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发生酸碱反应及偶联反应。
5. 醚键(-O-):连接两个有机基团,常见反应包括裂解反应。
6. 酮羰基(-CO-):连接两个碳原子,具有亲电和亲核反应的特性。
四、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换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3. 消除反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连接相同基团时,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醇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五、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包括位置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六、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等。
这些光谱技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信息及立体构型。
七、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通过合成目标分子实现特定功能。
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有机合成过程。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一、有机化学基础:
1. 元素组成:有机物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
2. 元素的相互作用:有机物中的各种元素之间可以通过键的形成而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如单键、双键、三键等。
3. 化学键的强弱:根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其中共价键是最强的,非共价键较弱。
4. 分子的结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环状结构和含氧结构等。
5. 稳定性:有机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分子结构,稳定性越高,则该物质的活性越低。
二、有机反应:
1. 加成反应:一种有机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反应,两个有机物聚合在一起,结果是新物质,也就是反应物质。
2.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构成的复杂反应,它是有机物之间改变氧化状态的反应,氧化反应会使有机物的氧化状态变高,而还原反应则会降低有机物的氧化状态。
3.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将一个有机物和一个醇或羟基反应,生成一个酯化物的反应。
4. 水解反应:利用水对有机物进行水解反应,生成物质的反应,此反应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两个离子:氢离子和氧离子。
5. 还原反应:有机物的还原反应是指将氧的氧化状态从氧的高氧化状态还原为氧的低氧化状态,以达到物质变化的目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一)有机化学的定义与内容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形成、结构、性质、反应及其机理的化学分子科学,是物质组成和反应机理分析的主要科学。
它是植物和动物体内分子活动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有机化学是一门化学和生物学都有关系的科学,包括: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构、构型、化学键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和机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原理和物理化学性质;有机反应中金属催化、生物催化及活性催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有机材料的性质改性;以及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生物药物等的合成配方及结构修饰等相关研究。
(二)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化学现象(1)杂原子取代反应:指在某种稳定的反应条件下,通过改变维持电性能的杂原子的形式或位置,使有机物的某些性质发生明显的改变的反应。
常见的杂原子取代反应有溴代反应、氯代反应、硝基取代反应、氰基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抗坏血酸取代反应等。
(2)有机物的加成反应:指在有机化合物的定位碳原子当中发生了双卡几键的形成,从而形成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有机物加成反应包括烷基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偏极子共价加成反应等。
(3)宇称反应:指碳原子承受、转移或释放电子而发生的有机化学反应,即碳酸酯类和酮类有机化合物间反应形成水以及羧酸类和醛类有机化合物中氧原子转移或释放电子而形成活性歧化反应的反应。
常见的宇称反应有酯交换反应、醛解缩反应、酮脱氢反应、酰胺水解反应、羧酸和醛羰基化反应等。
(4)杂环反应:指碳原子原子间形成四唑环或螺环及其噁肩环或桥联环。
常见的杂环反应有Friedel-Crafts反应、Baeyer-Villiger 反应、Stevens反应、Swern反应等。
(三)有机化学中的主要结构类型烷基类有机物:烷基类有机物是指碳原子具有连续的三种氢原子,形成链状结构的有机物。
烷基类有机物又可以分为醇类、醚类、酰胺类、脂肪酸类等。
芳香类有机物:芳香类有机物是指通过共价键合形成含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芳环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下面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官能团和骨架。
官能团是分子中带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基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
骨架是指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构成的主链或环。
2.结构顺序:有机分子的结构顺序是指官能团和骨架的排列顺序。
它对于有机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3.构象和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构象是指分子在空间中不同的排列方式。
立体化学研究分子在空间中的空间取向和空间排布。
4.价键理论:有机化学的价键理论主要包括共价键理论、杂化理论和共振理论。
这些理论研究了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
5.有机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原子间氢、电子和其他原子核的重新分配。
有机反应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可以用以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
6.光化学:光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可用于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和研究生物分子的功能。
7.有机分析:有机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有机分析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8.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合成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分子。
9.有机催化:有机催化是指利用有机催化剂催化有机反应。
有机催化可以提高反应速度、选择性和产率。
10.药物发现和设计:有机化学在药物发现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
1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
它用来描述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的酸碱性质和反应。
12.物理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现象的研究。
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反应和分子结构的基础。
13.手性化学:手性化学是研究手性分子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手性分子是指它们的镜像不可重叠。
14.有机多步合成:有机多步合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有机反应制备复杂有机分子的方法。
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烃类化合物1. 烷烃:碳原子间只有单键,可以分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
2. 烯烃:碳原子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双键,可以分为直链烯烃和环烯烃。
3. 炔烃:碳原子间存在一个或多个三键。
4. 芳香烃:由苯环(六个碳原子呈六角形相连)及其衍生物组成,具有芳香性质。
二、官能团与功能团1. 羟基(-OH):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按照羟基的数量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2. 卤素(-X):取代烃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卤代烃(如氯代烷、溴代烷等)。
3. 羰基(C=O):酮和醛都含有羰基,区别在于酮羰基连接在碳链中间,而醛羰基连接在碳链末端。
4. 羧基(-COOH):羧酸是含有羧基的有机酸,包括脂肪酸、芳香酸等。
5. 氨基(-NH2):胺是含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6. 脂肪族取代基:以烷基为代表,如甲基(-CH3)、乙基(-C2H5)等。
7. 芳香族取代基:以芳香环为代表,如苯基(-C6H5)等。
三、立体化学1. 手性:分子的非对称性,手性分子可分为左旋体和右旋体。
2. 手性中心: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了四个不同取代基,产生手性分子。
3. 光学异构体:在手性分子中,左旋体和右旋体互为光学异构体。
4. 构象异构体:分子在空间中构象上的不同,如顺反异构体和环状异构体。
四、反应类型1.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而形成一个新分子,可分为电子亲和性和亲核性加成反应。
2. 消除反应:一个分子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产物,产物中一些原子或基团结合成新键。
3. 取代反应:一个基团被另一个基团取代,分为亲电取代和自由基取代。
4.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五、反应机理1. 亲电加成机理:亲电试剂攻击亲核试剂中的部分,形成新的化学键。
2. 亲核加成机理:亲核试剂攻击亲电试剂中的部分,形成新的化学键。
3. 酸催化机理: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转移质子或更强的亲电基团被引入反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烷烃备注:卤代反应烷烃的取代1.甲烷的氯代:不会停在一卤取代上,会有四卤取代生成。
顺序烷烃的取代顺序: 叔氢>仲氢>伯氢>甲烷 烷生成酸和酮CH 4+Cl2 hv 或加热 CH 3Cl +HClCl 2hv或加热CH 2Cl 2CCl 4烷到酸到醚CH 3CH 2CH 3+O2 金属氧化物 350度,170MPaHCOOH+CH 3COOH +CH3OCH 32.烯烃的加成1H 2CH 2+Cl C 2CH 2-CH 2 区域性选择烯烃CH 3--CH=CH 2HCl-Cl-Cl-CH 3--CH---CH 3-Cl碳正离子加成顺序? o3>2>1马氏规则 碳正离子顺2- C 2-+H2SO 4---C------C---C-HSO 4H用浓硫酸去除烷种? 的烯序H 2CH 2 CH 2SO 4170度HO 2- H 3CCH 2OH- CH 3.也能和水直接合成 醇烯到醇-CH 3H 3CH 2 CH 2SO 4 170度H 3CH C- HO3马氏规则马氏规则烯烃与酸的加成顺序与酸的反应H 3CH 2 CCH 3H 3C >H 3C CH 3CH 2H 3C > CH 2H 2CCH 2 顺序2.与卤素的加成Cl 2 OH-H 2OCl-卤素加在氢多的碳上 与卤素反应H 3CH 3CC a(OH)2O+H 2 OClOH环氧乙烷生成环氧烷硼氢化--氧化硼氢CH 3(CH 2)3CH=CH 21)BH 26 2)H 2O 2/OHCH 3(CH 2)3CH 2CH 2OH反马氏加成反马氏不对称的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到反马氏加成醇,加成是烯到醇顺式的没有重排重排催化--氢化,烯烃的双氧基氧化反应均为顺式加成23.烯烃的二聚CH 3 碳正离子HC2 CH 3H 3CH 2CH 2SO 480?HC 3H 3C CH 3CH 3CH 3碳正离子都是 亲电试剂见上94页CH 3HC 3烯烃的稳定烯烃的稳定顺序:与双键碳上的烷基有关 RRHC3RRHRHRHH>>>>CH 2H 3CRRHRRRH 2CCH 2反式异构体比顺式稳定 反式与顺式自由基的稳定顺序H 3CCH 3 H 3C H烯丙基》3》2》1》 HH> H 3CCH 3C H3.乙烯型顺-2-丁烯H;119.7反-2-丁烯H;115.5 自由基加成 Br无过氧化物 H 3C符合马氏加成马氏 H 2 CH 3 CHBr 只适合HBrBrH 3C过氧化物效应非马氏过氧化物不符合马氏加成有过氧化物H 3 Ca 卤代CCl 4 溶液H 3CC l离子型加成卤代低温H 3CClCl Cl CH 2Cl气相 自由基取代500度--600度CH 2取代3O卤素Br+NBrPh(COO)2 CCl 加热 4+HBr溴代ONBS 烯丙位上的溴代NBS采用试剂NBS 提供 低浓度的溴BrHC 3 N BSPh(COO)2H 3CH 3C+烯丙基中与卤素只烯丙基H 2 CCCl 4加热 H 2C Br取代不加成见上100页 烯的氧化烯的氧化H烯到醇OH稀 KMnO 4 H 2 O顺-1,2-环已二醇5度OHHR R''R'H热或浓 或酸性KMnO 4R R'O+ O R''OH 烯到酮到酸RHC 2热或浓 或酸性 KMnO4R OOH +CO2末端烯被氧化为CO2末烯生成二氧化 与臭氧反应 R RO 3 RR R R O HR O O 重排 R R O OOR H R RO R ++HO 2O 2H碳与臭氧反应(H)酮或醛(R)HC CH 3HC1)O 332)Zn/H2OH3C 3H 3CH 3 CO +HC 3 HC 3O为了防止进一步 氧化常加锌粉重排 烯到酮到酸过氧酸氧化过氧酸氧化H2CH2 COROCOOHO O+OHR烯到环氧乙烷ROCO HO多取代基的易被氧化是亲电,顺式的氧化烯的取代方HC 3CH3H C3CH3 向4烯烃的制法卤代到烯一,卤代烷脱卤化氢H 3KOH/醇 CCH 3CH 3 BrH 3C CH 3 CH 3+H 3CCH 3 CH 2生成双键上烷基 较多的烯 萨尹切夫规则生成烯的方 向71%29%二,醇脱水醇到烯H 3 C OH H 3PO4C H 3. CH 3.H 3 CCH 3 CH 3(CH 3)3CCH=CH 2(CH + 3)2C=C(CH 3)2CH 2=C---CH--CH 3+3%64%33%重排醇脱水有重排现象三,邻二卤代物脱卤二卤代物到XXZ n 乙醇+ZnX2用处不大但是可 用来保护双键烯 保护双键5炔和二烯烃110度H CH+NaNa2C22 H Na+H2C过量的钠生成NaNa酸性顺序H2O 酸性顺序:NaOH+HCCH H2>HCCH>NH3 OAgNO3HCCHAgAg乙炔银白NH3H3CHC C u(NH3)+2-HOH3C可用于鉴别乙炔和RCH型号末端炔炔的鉴别+Cu 也可以分离到末端炔分离1-丁炔亚铜紫红H3C-C N用氰化钠溶液还原HC H2O还原成烯烃炔到烯H2HHHHHH难停留在烯HHHHPd.或Ni.H3CH3C + H2P d./CaCO3Pb.H3CCH3用和Pd./CaCO3Pb.Ni3BHH顺式可停留在烯H3CCH3+ H2Ni3B H3CCH3还可生成顺式烯烃HHHRNa.用钠或锂在液氨中RR +H2液N H3可生成反式烯烃反式RH6炔烃的亲电加成烯烃的亲电加成比炔要大碳正离子的稳定顺序:碳离子的稳BrH2C H C H Br H3CHCR+CRR>R+CRHRRR++CCH2>>CH2>H+CH定顺序加卤素BrBrHHBrBrBrBrHH卤素不能停留在烯H C CHBrBrBrBrH3CH3+BrBr C H3CBr得到反式加成物反式BrCH3加卤化氢卤化氢BrH3C CHH BrH3CBrCH2HBrH3CH3CBr可停留在烯加成符合马氏规则马氏规则HCH3加卤代氢大多为偕二卤代物H3+HBrCCH3H3CBr反式加成反式催化加水HH2SO4 H CH+HOC2H3COHgSO4乙炔在硫酸和硫酸汞与水加成生成醛炔到醛到酮H3C CH3+HO2 H2SO4HgSO4H3C2其它的都生成相应的酮O7炔烃亲电加成HCH+HCC3 OOH醋酸锌210-250度H2COOCH3乙炔在乙酸锌催化和乙酸生成乙酸乙烯酯亲电与酸炔到酸到酯乙炔在氯化铵--氯化亚铜氢氰酸HCH+HCN C NH4ClCU2Cl2CH2=CHCN溶液中与氢氰酸生成丙烯腈炔到腈HCH+ C H3COH-HO H2C=CH-OC2H5乙醇与乙炔在碱的催化下生成乙烯基乙醚与醇反应150-180度/压力炔到醚炔的氧化O高锰酸钾颜色褪去高锰酸钾RROHCH+CO2可以用炔的鉴定炔到酸1)O31RRR2)HO2 OOH+ 1ROOH这个反应可以确定叁键的位置与臭氧反应乙炔的聚合2 HCCH NHCl4CU2Cl2H2CCH23 HCCH NH4ClCU2Cl2CH2=CH-C三C-CH=CH2二乙烯基乙炔炔到烯高温HCCH3或金属羰基化合物苯4 HCCH Ni(CN)4环辛四烯8炔烃的制备CaO+3CCaC2HCCH 到炔CH4+OOHC CH+ H2+COX2HH KOHH2C HNaNH2HCCHROH二卤代物到XXX邻二卤代物乙烯卤炔乙烯卤非常不活泼进一步消除要更强的碱热的氢氧化钾或钠的醇液或NaNH2 BrH3CBr NaNH2H2OH3CCH制末端炔要用NaNH2用热的氢氧化钾醇液重排会重排得到中间炔邻二卤代物BrH3CKOHROH H3C CH3Br二卤代物邻二卤代物H3CO PCl5NaNH2H3CClH3CCHH2OCl偕二卤代物偕二卤代物可由醛酮与五氯化磷生成经脱氢也可制炔醛酮R+NaNH2CH液氨—33度-+RNaCH3CH3CBrRRCH3末炔和伯卤制高炔还可加两个不同的取代基链加长低到高9二烯烃H2C CH2+HCl低温HCl1,2加成1,2高温1,4加成低温1,2加成1,4加成高温HClCH21,4加成OO这个反应为CH2+O 苯100度O狄尔斯-阿德尔反应用于共轭双烯的狄尔斯-阿O德尔反应鉴定和分析OCH2CH2+O苯100度O双烯到环狄尔反-阿德尔反应是顺式加成CH2+200度CH2芳烃10HHNa.3/C2H5OH B rich还原,在液氨醇碱金属下1 ,4加成液NHBrich反应HHOOCH3Na.液NH/CHOH325 OCH3HCl环醚到酮H2O OHOOHOO有单取代苯吸电子基有Na.取代方向利得3-取代-1,4-环已二液NH3/C2H5OH 烯,给电子基有利得1-取代-1,4-环已二烯卤代卤代Br苯与卤素在三卤化铁+BrBr FeBr3+HBr的催化下生成卤代苯碘不活泼要在强酸下才反应溴苯硝化ON浓H4SO4硝化+浓HNO 350度+HO2磺化磺化+浓H 4SO4--SO3H+HO211傅克反应傅--克反应芳烃与烷基卤和酰卤的反应傅-克烷基化CH3+HC3 ClAlCl30-25度+HCl三氯化铝,三氯化铁三氟化硼,氟化氢都可作为催化剂苯烷CH3Cl+CH3AlCl3CH3有重排重排CH3CH3+ CH3AlCl3CH3CH3多取代AlCl3+HC3Cl+可得多取代物CH3CH3CH3+HC3 CH2AlCl3C H3可用烯和醇代替苯与烯反应卤代烷+ H3C CH3CH3OHAlCl3CH3CH3CH3也会重排重排苯与醇反应Cl+Cl AlCl3苯环上带有拉电子基团卤代傅克反应不能进行意义在可在苯环上引入+CCl 4 AlCl3烃基多卤代可生成多苯基烷不能傅克反应12不重排傅-克酰基化反应不重排苯与酰卤和酸酐O+HC3 OClAlCl3CH3+HCl生成芳酮不重排苯到苯酮酰化OOH3CH3C OOAlCl3CH3+OH3COH乙酸酸酐+苯到酮到酸-ZnHg/浓CH3HCl消氧到O酮到烷O+OAlCl3可引入两个官能团OHOO苯到酮到酸双官能团邻对位定位基HHRO定位基NRNHOHNRORNHR邻对位基OORAr----XR间位定位基间位定位基OR+ RN ---NO2---CF3---CCl3---CNO RR ---CHO---SO3H---COR---COOH13强烈活化活化HHRNRNHOH NR中等活化OOORNHROR 弱活化钝化RAr--弱钝化--X钝化OR+ RN ---NO2---CF3---CN--CONR2O RR ---CHO---SO3H---COR---COOH14烷基苯的氧化CH3HOOKMnO4苯到酸CH3CH3H3CCH3KMnO4H3CCH3苯环到酸HOO没a氢抗氧化CH3OOHKMnO4氧化CH3OOHO苯到酸酐V2O5+O OO385-400度O苯环被氧化为顺酐CH3CH3ClFe+ClCl苯环取代ClClClClClClCl光照或加热控制氯气的量可停在一氯代上自由稳定基的顺序:自由稳定基苄基,烯丙基》叔》伯》甲基》乙烯基的顺序15烯基苯CH3CH2苯与烯到苯+ H2CH2C H3PO4CrO3,Al2O3工业上烯600度CH3ClCH3CH2 苯乙烯OHNaOHClCl+H实验室光醇CH3 苯醇到苯烯OHCH3总是生成与苯共轭CH2的稳定的烯XCH2CH 3CH3H2/NiH2/Ni 苯加成烯基苯的反应ClCH3CH3HCl卤代取代方ClCH3取代方向有双键要聚合向HCl过氧化物过氧化物16联苯高温2I2+ 2 CuON2联苯与苯的性质一样除了这个反应其它的醋酸酐HNO3都在对位上萘卤代卤代Cl+ClClII 硝化硝化NO2NO2HNO3H2SO4+4.%4.5%磺化磺化SO3H高温《80度浓H2SO4160度H2SO4方向SO3H165度低温17萘的傅克酰基化傅克酰基化OCH3萘到酮四氯乙烷以CS2和四氯乙烷为溶液主要为a取代物方向+CH3COCl AlCl3O以硝基苯为溶液主要为B取代物酰化CH3硝基苯CH3CH3NO2位置OAcCH3CH3OAcHNO3HNO3NO2NO2N O2NO2NO2比较给与拉HNO3+ 电子的不同和取代位置加硝基NO2OOCrO3 OAcCH3CH3CrO3OAcOOO氧化没氧化侧链+O OCrO3OAcOOHHH5C2OH H5C2OH Pt加压Na NaH2HH加成更高的温度18卤代烃卤代烃H2O ROH水解卤代到醇H2RSHS硫醇OHCl乙烯型卤代烃水解NaOH到醇比较困难要强烈条件1R OH1ROR醇解到醚RCl+1RR1SHSR硫醚氰解到氰HCNRCNRClNH3RNH2R3N.氨解到氨1R1COOHR COOR酸解到酯1R1NaRR到炔AgNO3RONO2+AgX到硝基只适合烯丙型卤代置换NaIRI可用来鉴别235页19脱卤化氢卤代到烯H3CBr KOH H3C卤代烷消去遵循萨伊切夫规则萨伊切夫规H3C 乙醇H3C 生成双键上取代较多的烯烃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