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修改1)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 改动

作业: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铁 道游击队》等革命题材小说。
奇丽 奇特
的
含糊地
坚决地
不慌不忙
平静而慈祥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 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受向父 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你不论 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 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 我。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 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 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地对母亲说: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 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 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 不再说什么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二)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 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 业的信心。
设问导学
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结合关键词语, 把体会写在句旁。(先独学再群学) 1.我从 父亲形象。 中看到了一位 的
2.我从 中看到了一位 革命者形象。
课文是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在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 词语依次是 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 。
基础达标
1、生字新词我会学习
舅
jiá nàn hu 含 糊 窝头 夹衣 被难日 ruì chǒu 书籍 尖锐 抽屉 恐怖 瞅 了瞅 xíng 魔鬼 粗暴 肥胖 苦刑 舅姥爷 fěi cán 匪 徒 残暴 拘留 严峻 乱蓬蓬
设问导学
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结合关键词语, 把体会写在句旁。(先独学再群学) 1.我从 父亲形象。 中看到了一位 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篇一jūnfáchōutìchángxuēchǒujiànmóguǐjiǎoxíngzhíxíngcánbào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的枪声()的眼光()的小屋()的吼声()的态度()的匪徒3.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剧烈猛烈激烈强烈(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运动。
(6)孩子们()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的炮火摧毁了。
4.照样子,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怒气冲冲(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照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写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加粗词语写句子。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______________”写出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______________”一词,则再次直接地表明了李大钊作为一个慈父的可亲形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重点迎泽区起凤街小学杜善荣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复习课文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2 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暴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
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
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
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答: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
因为饥饿寒冷环绕纠缠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
这样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分歧理。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采取了排比手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些写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3.谁也不知道她曾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句子里有两个“曾”和“幸福”。
曾,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发生的幻象。
第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完全幸福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多套打印版) (4)

2020年春季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一、拼音。
(7分)1、看拼音写词语。
(5分)Kǒng bù jiān ruì chōu tì yú lè xīng wàng( ) ( ) ( ) ( ) ( )2、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酷刑了。
二、汉字、词语。
(20分)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3分)“舅”字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这个字的第三笔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照例子,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两个新字,然后组词。
(2分)例:昔腊(腊月)欠()()3、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
(3分)伟大的态度含糊地问慈祥的力量奇怪地说严峻的面庞坚决地回答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3分)精兵()政千()一发一()不苟死得()所(1)后来才知道,在这()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
(2)周总理审阅文稿时一边看一边思索,总是()地工作着。
5、选词填空。
(4分)维持坚持保持支持(1)面对凶残的敌人,父亲仍然()着他那惯有的态度。
(2)交警叔叔站在十字路口()交通秩序。
(3)我们学校在这次校外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办学单位的()。
(4)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我们都深受感动。
6、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
(2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分)()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三、句子及其它。
(20分)1、按要求写句子。
(5分)(1)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听力练习题(附原文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听力练习题一、认真听两遍听力材料《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完成练习。
(6分)1.父亲的被难日是____________,离现在已经________年了,表明本文是一篇________。
(3分)2.“我”看到父亲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二、听力测试:认真听《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6分)1.这段材料主要讲北京人过元宵节的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除了描写灯的形状和颜色外,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出灯多。
3.作者在写这个片段时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三、听力部分:认真听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5分)1.法官说的防范措施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的原因是( )(3分)A.汤姆的身体还很虚弱。
B.有的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
C.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
四、认真听两遍听力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6分)1.那时候“我”跟田老师学了__________年。
(2分)2.材料中有两个俗语,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2分) 3.田老师编的故事____________,“我”对田老师行礼是____________的。
(2分)五、认真听材料,完成下列练习。
(5分)1.短文主要写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分)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A.中秋节也叫八月节、团圆节。
B.中秋赏月在唐代盛行,后来规模逐渐变小。
C.月饼象征着团圆。
D.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总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阅读链接李大钊被捕后,敌人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
…最后竞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____________ 灰心——( )2.选文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是__________,请再写一个表示“看”的字:__________。
3.借助相关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文中的父亲是指____________(填人名),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
借助“阅读链接”,你知道了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脸很“平静”,可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阅读选文第④自然段,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选择:A.转换话题B.解释说明C.意思递进),“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阅读。
铁人王进喜①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1)一、看拼音写词语huí yì yǒng yuǎn fù qìn chūn tiān二、组词填空每天,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慈祥1.我的奶奶是一个()的老人2.每天()我都要去上学3.妈妈在帮我()衣服4.小明真()自己鼓鼓囊囊的5.她()了他们以往的书信6.我爸爸()都要喝酒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低龄,幼稚的()2.让人发笑()3.心思细腻,有耐心()四、句子积累1.含糊的反义词 3个2.严峻的含义3.粗暴造句五、课本梳理父亲一向是()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 )。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 -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 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1.填空2.父亲平时是怎么待我的?3.为什么父亲烧书?4.谁被抓走了?六、重点段落品析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儿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1.父亲为什么不离开?2.可怕的一天是怎么样的?3.纷乱的含义?答案:一、回忆,永远,父亲,春天二、每天,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慈祥1.慈祥,早晨,整理,奇怪,烧掉,每天三、幼稚,可笑,耐心四、1.清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伟大的力量----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信心, 所以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动摇,不因亲人 的喊声、哭声而悲伤。他要用安定沉着 来安慰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
______,写于____年,正值李大
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 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
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现
了他(
)的精神。
我看到了一位
的革命形
象。我是从
事件中的
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的: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 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 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 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局势紧张,李大钊坚持 进行革命工作,将个人生死 置之度外。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 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 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 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 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6.孩子们( )要求周末不要上 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 ) 的炮火摧毁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 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 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思考:你看到 了一位怎样的革命形象? 是从那里感受到的?
李大钊明白处境危险,不离开
工作岗位,表现他对革命事业高
度负责的精神。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 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 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用过重刑。
“平静”说明李大钊坚强。 “慈祥”说明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当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 的噩耗后悲痛万 分,母亲说: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 子。”用一个成语形容全家人 的悲痛。
悲痛欲绝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 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 体会到了什么?
照
前 首
连
应
后 尾
贯
照应1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 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绞痛 饺子
选词填空。
•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厉 1.不管怎么说,( )要求自己总是有
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 )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 ),伤员必须马上 转移。
4.升旗时要( )认真。
选词填空。
• 剧烈 猛烈 激烈 强烈 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 ( )运动。
3.全家被捕的经过。(8~17)
4.父亲在法庭上的坚定、英勇。 (18~28)
5.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万分。 (29~32)
练一练
阀(军阀) 娱( 娱)乐僻( ) 偏怖僻( ) 恐怖 伐(伐木) 误( 误)会避( ) 回布避( ) 布置
宪(宪法) 胖( )肥胖刑( ) 苦绞刑( ) 先(先进) 伴( )伴随型( ) 典饺型( )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 顺序。
自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 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说得准!)
我会读
书籍 抽屉 恐怖 魔鬼 肥胖 苦刑 严峻 残暴 匪徒 啃食 舅舅 埋怨 瞅一眼 哼一声 窝窝头 乱蓬蓬 被难日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 天是4月28日。”
照应2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 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 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 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 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 掉。
照应3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 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时代背景
当时中国军阀割据, 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 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 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 党人。1927年4月6日早 晨,李大钊被捕。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爱国运 动的直接组织者 和领导者。对中 国早期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起过重 要作用。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 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 着。
照应4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 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 向外走。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对李大钊的评价
临危不惧,将 生死置之度外 ,革 命利益高于一切.
练一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 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 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 自然段写到的?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成五段
“那年春天”——被捕前 “4月6日的早晨”——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庭审
“28日黄昏“ ——被害
1. 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 日。(1)
2.父亲被捕前坚持革命工作。(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