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3、知识目标:懂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

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

三、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让学生在气势磅礴,无与伦比的画面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明确目标:请一名同学读一下学习目标。

(三) 自学提纲: 1、 懂得中华文化的特点。

2、 举例中华文化的庞大内容。

3、 明确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及深远影响。

4、 举例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四) 师生互动学新知:活动一: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放图片: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汉字变迁、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异彩纷呈的文字艺术(剧种展示),哲学,伦理……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展示的中国历史长卷:《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书写中华大历史;《礼乐》礼乐之帮,尽显盛世景象;《文艺》尽显中国汉字魅力;《丝绸之路》传承中华文明;《戏曲》演绎中华国粹;《自然》展现中国武术;《梦想》抒发中华儿女情愿……包括四大文明在内的中国灿烂文化,以如此方式展现,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动容。

思考:1、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哪些中华文化1、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你有哪些感想?活动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以,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考:1、上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深刻影响?活动三: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91008第五课第一节九年思品

91008第五课第一节九年思品

91008九年级政治【导学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阅读64-67页教材,理解中华大地上是各族人民了灿烂的中化文化的道理。

懂得五千年的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

知道中华文化的组成、特点、地位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举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用古代流传下的谚语、格言,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的作用。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性。

3、用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实例,回想奥运会开幕式情景,结合我校构建“四学”课堂文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生活中如何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思考。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进行德育教育。

二、自主学习:1、中华文化形成的原因,2、举出中华文化实例(两例)3、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4、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地位。

4、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或表现5、中华文化对现代人有何影响,对世界有何影响6、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品质?(特点)探究学习问题8、举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三位及其主要成就?9、请你说出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10、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你该怎样做1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你在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做?三、自学检测:同学们本节我们围绕中华文化学习哪些相关内容?在学习生活中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呢四、验收学习:一、选择题: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上,一个崭新的“九洲清晏”揭开面纱。

它不仅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型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下列属于中华文化内容的是()(1)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2)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3)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4)引人遐思的希腊神话A、(1)(2)(3)B、(2)(3)(4)C、(1)(2)(4) D 、(1)(3)(4)2、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A、中华文化B、世界文明C、传统美德D、历史传统3、某班准备召开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复习课导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复习课导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导学案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设计人虞瑶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内容,理解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特点。

3、了解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4、知道民族精神的内涵、地位及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5、知道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知道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复习方法归纳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一、目标知识我知道(课前预习完成)要求:根据教材及上课笔记完善本课知识框架。

二、重要知识我记住要求:1、4人小组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勾画关键词。

2、自己背记,然后2人小组互相抽背。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产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

(3)、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文化的力量)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文化的地位:①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6、)中华文化的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8)、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9)、青少年面对传统美德应怎么做?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青少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识记基础知识,知识脉络清晰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达成: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2、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哪些?3、中华文化特点?4、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5、什么是民族精神?6、民族精神的作用?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等。

8、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

9、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10、对待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合作探究】1、材料一:中国食品行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牛奶之觞后,度过了较为平静的一年。

但今年年初,“问题奶粉”又死灰复燃,可口可乐公司的雪碧被检测出含汞,海南毒豇豆席卷全国……食品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材料二:2010年8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对食品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置,绝不手软,并加大曝光力度;对食品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对接连发生问题的地区,要追究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1)材料一中问题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哪些基本要求?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

材料二:我国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物权法等法律中都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或“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材料三:宪法的制定,有国家成立专门起草委员会,它的通过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引言
【赢得XX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的因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魅力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称谓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思想家孔子整编《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
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
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
…………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答:”描绘了“九•一八”以后,中华儿女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热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歌颂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学艺术
道德伦理
…………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如:a、吃一堑长一智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

91009第五课第二节九年思品

91009第五课第二节九年思品

91009九年级政治【导学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备人刘国旺一、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提纲自读68-71页了解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中奋进的原因。

以及民族精神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懂得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史实、战胜地震、洪水的灾害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靠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鼓舞支持,战胜强敌与困难。

进一步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并懂得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不同时期增添不同内容时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同样发扬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1、民族精神有什么必要性?或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容?(或什么是民族精神?)其中核心内容是什么?3、民族精神的地位怎样?4、中华民族民族百折不挠中奋进的原因是什么?5、新民族主义时期民族精神有哪些?6、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精神有哪些内容?7、改革开放后民族精神增添哪些内容?8、航天精神包括哪些内容?9、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10、青少年(中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探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四、自学检测:本节我们围绕民族精神学习哪些内容?梳理本节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保钓活动属于民族精神中的那一内容?2004年10月17日清晨,中国95名维和警察防暴队员乘坐联合国专机飞往万里之外的海地,执行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使命。

此材料事件属于民族精神哪一方面?围绕本节知识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验收学习:一、选择题: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A、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B、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D、坚持开拓创新,抛弃传统文化2、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弘扬民族精神。

这主要是因为()A、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B、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4、下列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集中体现的是()(1)长征精神(2)“两弹一星”精神(3)载人航天精神(4)抗洪精神A、(1)(2)(3)B、(2)(3)(4)C、(1)(2)(4)D、(1)(3)(4)二、简答题:5、玉树不倒,青海长青,中华民族是压不跨脊梁的民族。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

1 / 2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一、 中华文化
二、 中华民族精神
三、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
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而且在全国进行的如火如荼。

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材料二、xx 年9月7日至10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了
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代表团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文化产业代表团前来参展。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认识
(2)
除汉字以外,如果有机会学习一种传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4)假如你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名志愿者,你将如何做文化交往的友好使者?
四、材料一:xx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材料二:xx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意见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1 )你认为雷锋为什么能影响一代又代人?
(2)请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

(3)如何更好的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课时绚烂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剖析1、教课目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流传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经过采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资料,让学生领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集力和创建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盛精神动力。

b5E2RGbCAP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源源流长、广博精湛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看法、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p1EanqFDPw2、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领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表现;教课难点: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感和归属感,主动建立传承优异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剖析1、针对的问题:跟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表现出多元化的现状。

同时各种纷纷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今世学生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掌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感正在逐渐减弱,盲目随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杂乱。

DXDiTa9E3d2、学生的需要:怎样针对学生目前的价值取向的盘根错节的实质,正确指引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绚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需的。

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单使教课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RTCrpUDGiT 课前部署自主研究题目:☆对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中华文化表此刻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三、综合设计思路导入:齐唱歌曲《唱脸谱》,联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课的和蔼感,又可感觉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边教课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班级组别座号姓名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中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

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步骤:预习导学
1.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哪些组成?
3.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4.列举本地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
6.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有什么作用?
7.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品质?我们应如何传承?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2)中华文化有何特点?中华文化有何影响?
(3)五千多年来,伴随新着文化的发展,我们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
小组讨论,将文中知识问题化。

四、练习设计:
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一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化
C.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中华文化是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的结晶。

2.2009年清明节,中央文化委在全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主题活动。

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使我国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③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④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
①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②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③影响中国的发展道路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有位社会学家曾这样说过:“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这个民族的人全部死掉了,而是这个民族的人身上一再存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了。

”这启示我们()
①应大力继承、弘扬本民族的文化②要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迷失发展方向③要自我封闭,避免其它民族文化同化④应一加选择的全盘继承本民族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

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
C.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
6.国家正式启用的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

(2)除书法外,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项传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认识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
自学步骤:(一)阅读教材70——73页,梳理以下知识点:
1.民族精神是()的精髓。

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
()、()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考验,从没有屈服,就是因为伟大的()是鼓舞我们民族
()、()、()的不竭力量之源。

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精神等;(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精神、()精神、()精神、()精神等;
()、
()、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
()、()等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5.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二)问题解疑:
1.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4.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诗体现了()
A.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2.北京申奥成功当晚,无数的国旗把长安街映得通红,无数的人纵情高呼:“中国万岁!”这集中体现了()
A.申奥成功对中国的意义重大 B.人们激动万分
C.中华民族大有希望 D.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精神力量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自力更生
4.“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等格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A.爱好和平 B.求同存异 C.诲人不倦 D.团结统一
5.中华文化的精髓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族精神 C.高尚的民族品格 D.“和为贵”的精神
6.下列历史典故与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一致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爱好和平
B.郑成功收复台湾——团结统一
C.愚公移山——勤劳勇敢
D.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7.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我们民族继往开来的不竭力量之源④具有与时俱进品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并要求各地将这一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请问:(1)列举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典型人物。

(2)请你为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设计宣传标语(或活动主题)。

(3)请你为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4)请你就“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写出倡议要点。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