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学习型组织
教育中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教育中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和倡导。
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能够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的机构或组织,它将学习作为组织的核心功能,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知识创造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就教育中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最早由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的机械式组织相比,更加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鼓励员工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包括:倡导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强调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提倡创新和实践、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和责任感等。
二、教育中的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在教育领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而学习型组织正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来促进教育者的学习和成长。
此外,学习型组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学习型组织的关键要素要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落地生根,需要有一系列的关键要素作为支撑。
首先,教育领导者需要树立学习型组织的意识和理念,并将其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业务中。
其次,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建设学习型组织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评估机制,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改进来推动组织的学习进程。
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策略(1)倡导学习的文化氛围。
教育机构应该营造一个学习氛围,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学习分享会等,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加强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学习型组织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共同学习和分享经验来提升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
(3)提倡创新和实践。
1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1.什么是“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全身心投入,形成勤奋好学氛围的组织,是一个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促进所有成员不断学习的互动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调动成员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调整和改造组织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
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组织;是凭借学习,将所有成员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或服务价值,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共同理想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会想方设法通过机制建设,促进全体成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会创造并形成一个宽松的、适于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气氛,促进全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会制定详尽的教育和培训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由于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学习型企业能够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因而站在时代的前例。
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公司,如美国的AT&ST、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联邦快递、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等都相继把自己的企业改造成学习型组织。
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哪些?从实践的情况看,“学习型组织”一般拥有以下特点: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拥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了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氛围;具有实现共同理想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成员在工作中享受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组织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仅可以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组织如机关、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去挖掘不同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创建学习型工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等,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
3.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征?学习型组织讲求持续的学习、转化与改变,强调学习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而不是终结状态,强调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正是知识型组织的理想状态,是知识型组织的实践目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效应。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
1、建立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2、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3、改变心智
(Improv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
4、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专精工作技巧的专业,个人与愿景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来源。
5、系统思考
(System Thinking):应透过资讯搜集,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清楚了解因果关系。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只能够达致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够带动组织的生命力。
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

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变化的背景下,如何让企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学习能力的组织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并阐述学习型组织带来的好处。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那些能够不断从内部或外部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和适应的企业。
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知识和技能来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并将其应用到业务中。
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学习型组织有以下三个核心的特征:1. 学习的文化学习的文化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这种文化应该强调员工学习和发展,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
2. 慷慨共享知识学习型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知识,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成就。
学习型组织通过共享知识来创造一个共同的知识库,并促进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以实现更多的成果。
3. 自我评估和反思学习型组织应该鼓励其员工对工作的评估和及时反思。
这种反思不仅关注于成功的经验,还会分析那些失败的经验并从中学习。
三、学习型组织的好处1. 提高竞争力学习型组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
它能够快速地学习、实验和改进,从而更加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
2. 提高创新力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新想法和创新,从而在市场中获得优势。
这样的组织关注员工的想法,并鼓励员工创新,最终成果有助于企业成功。
3. 提高员工满意度学习型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组织鼓励员工学习和增加技能,并在项目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缓解员工流失。
四、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1. 建立学习文化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就必须建立一种学习的文化。
这种文化应该强调学习和成长,奖励创新和冒险。
2. 共享知识学习型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和经验,建立一个共同的知识库。
这样的组织可以通过分享避免重复和浪费,并通过激励员工增加专业技能来提高员工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简介

给予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解除自我防卫;耐心倾听,合理交流,不轻易指责;虚心倾听,适当解释,不过分辩护;养成交流与共享的习惯。
团队学习的意义
团队的智商大于个人的智商;团队具有创造性,同时可以产生协调一致的行为。团队的成果能够迅速扩散到组织的其他部门中去。
3、学后要有新行为
“学”强调得到知识,“习” 就是要表现出新行为;企业培训中存在重视“学”,不重视“习”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组织学习,反思式学习。
学习导向
学术与知识
能力、素质与整体绩效。
1、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2、团队学习3、学后要有新行为
学会求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培养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学会做人——适应和改变环境
学习型组织个人学什么?
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什么?
1、以提高工作绩效和个人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学习;
课程目标
以案例分析与讲解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此课程中你将得到的收获
提高学习的意识
主要内容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概念二、学习型组织学习的特点三、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四、《第五项修练》简介
1、为什么要创建学习组织2、什么是学习型组织3、学习型组织是怎样的组织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5、传统教育与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学习有三大类:转化为创造力的学习;无效的学习; 转化为破坏力的学习。思维定势(惯性)防碍了创新,甚至会阻止创新。
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特征之三
营造一个增强员工对知识的渴求的氛围,培养知识拉动力。组织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创新成为主旋律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2006-11-1422:01:09)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体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
(一)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二)组织学习最早提出组织学习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
1977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组织中的双环学习》一文,首次提出并初步定义了“组织学习”的概念。
1978年,他与舍恩(D.A,Schon)合著的《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一书,正式界定了“组织学习”的概念,并划分了“组织学习”的类型。
1、组织学习的概念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
要确认一个组织在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2)能不断增强组织自身能力;(3)能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
2.组织学习的类型(阿吉瑞斯和加尔文)阿吉瑞斯认为组织学习包括两种类型: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1)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是组织学习的起步阶段。
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是这种学习的主要方式。
按照阿吉瑞斯的界定,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当发现错误时,组织按照过去的常规和当前的政策、规范对错误进行修改。
修改行为不触动组织规范本身,有关产品质量、销售额或工作绩效的规范等保持不变。
(2)创造性学习(Creative Learning)是组织学习的发展阶段。
这种学习能够对组织规范进行探索与重建,它类似于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
根据阿吉瑞斯等人的研究,当组织在学习时,由于只注意效果而与规范本身产生冲突时,为了解决这种冲突,组织的管理者首先必须对冲突本身有所认识;其次,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探索、寻求如何解决冲突;再次,他们的探索结果集中于重建组织规范,与这些规范相联系的策略和假定也需要重新制定;最后,组织需要将这些重建的规范和假定等都植根在组织的映象和图景之中。
学习型组织概述

学习型组织1.什么是“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全身心投入,形成勤奋好学氛围的组织,是一个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促进所有成员不断学习的互动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调动成员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调整和改造组织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
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组织;是凭借学习,将所有成员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或服务价值,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共同理想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会想方设法通过机制建设,促进全体成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会创造并形成一个宽松的、适于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气氛,促进全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会制定详尽的教育和培训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由于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学习型企业能够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因而站在时代的前例。
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公司,如美国的AT&ST、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联邦快递、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等都相继把自己的企业改造成学习型组织。
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哪些?从实践的情况看,“学习型组织”一般拥有以下特点: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拥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了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氛围;具有实现共同理想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成员在工作中享受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组织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仅可以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组织如机关、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去挖掘不同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创建学习型工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等,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
3.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征?学习型组织讲求持续的学习、转化与改变,强调学习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而不是终结状态,强调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
“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实践、评价

1、衡量组织系统反映能力程度的测试 2、优秀的企业所考虑的系统
第四部分 学习型组织的行为实践——练形
一、系统规划设计
1、设计规划学习型组织架构的六大原则 2、学习型组织架构的主要内容 3、学习型组织架构特征
第四部分 学习型组织的行为实践——练形
二、制度
1、学习制度 2、知识管理制度 3、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制度 4、轮岗制度 5、学习、学习奖励制度
考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1.1520 .11.15Sunday , November 15,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3:16:40 03:16:4 003:16 11/15/2 020 3:16:40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1503 :16:400 3:16No v-2015 -Nov-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3:16:4003:1 6:4003:16Sund ay , November 15,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15 20.11.1 503:16:4003:1 6:40No vember 15,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5日 上午3时 16分20 .11.152 0.11.1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1 月15日 星期日 上午3时 16分40 秒03:1 6:4020. 11.1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1月上 午3时16 分20.1 1.1503:16November 1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月1 5日星 期日3时 16分40 秒03:1 6:4015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 时16分 40秒上 午3时1 6分03:16:4020 .11.15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520.1 1.1503:1603:16 :4003:1 6:40No v-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5日星 期日3时 16分40 秒Sund ay , November 15,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1.15 2020年 11月15 日星期 日3时1 6分40 秒20.11.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学习型组织一、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学界观点各异,并无绝对的答案。
但是,企业内部必须达成共识。
“学习型组织”有三个关键词:“学习”“型”和“组织”。
对它们的理解不同,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便不同。
如果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不够清晰,将构成实践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重挑战。
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罗夏墨迹测试。
所谓罗夏墨迹测试,就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图片让被测试者进行解读,表述自己理解的含义。
二、图1 罗夏墨迹测试如图1所示,同一片墨迹,不同的被测试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基于不同的情感、经验或偏好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有人看到蜘蛛,有人看到毛毛虫,有人看到蝴蝶,还有人看到吸血鬼。
同样,在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如果成员举着同一面旗帜往不同的方向前进,在组织内部就会形成认识上的差异,影响个体对组织的投入:当成员认为学习型组织对自己存在意义和价值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当其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只是工会、人力资源部、培训部的事情,与己无关时,参与的热情必然不高,从而影响团队共识和集体协同,甚至导致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组织领导者必须首先促使成员对学习的含义达成共识。
二、走出对学习的认识误区彼得•圣吉曾说:“我很后悔把我心目中的组织定义为学习型组织,因为人们对学习这个词有太多的误解和歧义,以至于人们看见学习型组织也往往望文生义,从而对学习型组织也产生了一些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
”在实践中,人们对“学习”一词在认识上确实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六种:1.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很多人认为,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和信息。
其实,这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或者过程,对学习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
学习还应该包括行为的转变,就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后,通过不断练习改变行为,然后让行为改变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要融入兴趣与热情,循环学习。
2.工作与学习相互矛盾有人把工作与学习看做相互矛盾的两件事情,事实上,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学习的最佳机会和途径,而学习也是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的核心方法和途径。
因此,不能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不能认为脱离工作现场的培训或者必须单独拿出时间来看书才是学习。
实际上,人们在工作中集思广益,进行总结反思,相互分享、交流知识和经验,都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从本质上看,学习与工作是紧密结合的,可以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或者说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学习只能在教室或者课堂中进行关于现代学习研究的七二一理论认为,成人70%的学习发生在工作现场、工作实践中,20%发生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交流中,只有10%发生在正式的教育或培训中。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学习不是主要发生在教室或课堂中,而是发生在工作现场。
4.学习是阶段性的事情有人认为,学习是阶段性的,只发生在参加工作之前,参加工作后就不必再学习,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学习是终身的,尤其是在工作后,随着内外环境的日新月异,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才能做好工作,满足企业对岗位越来越高的需求,这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学习是终身的,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
5.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几乎所有与劝学有关的格言都将学习与痛苦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一句莫过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然而,孔子在2500多年前已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从本质上讲,学习是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观念,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人们之所以认为学习痛苦,是因为他们常常把学习与严格的课堂纪律、频繁的考试联想在一起。
因此,要想激励组织成员有效、快乐、持续、终身学习,必须营造“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一种氛围。
例如,通过奖励措施使成员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让学员争先恐后地学习、创新。
6.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成员的个人学习。
但是,学习实际上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
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提出,组织本身也能产生学习的行为,甚至是超脱于个体的学习,促使组织形成记忆、惯例或者程序,因此学习也可以是组织的行为。
正因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人们在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上也出现了很多误区。
要想打破这些误区,必须回归学习型组织的本源。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sation)是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不存在某种固定的形式或特征。
如果把学习型组织定义为具有某种形式、标准和固定特征的组织,就相当于将其乌托邦化,把这种境界描绘得越美好,离实践就越远。
因为每家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任务也都不同,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自然有所差异。
例如,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和一家研发型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在具体形态、管理方式上都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都成为学习型组织。
所以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一定要走出诸多误区,看到学习型组织的本质,不要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固定的模型或者有一个固定的特征和框架,要把它看成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核心过程或系统推动组织成长的方法。
三、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学习型组织不是某一种形态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模型,不仅在企业之间、学者之间,甚至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
1.对学习型组织的几种定义彼得·圣吉的定义彼得•圣吉在其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中对学习型组织下了一个被广为流传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心、前瞻而开放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这种定义的缺陷在于,他把学习型组织描述为一种美好的形态,拥有一些固定的特征,使人们在认识上形成误区。
后来,彼得•圣吉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他在2005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修订版)中对学习型组织重新下了定义: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能力持续不断地创造未来的组织。
这个定义认为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固定的形态,是否能够有不断突破能力的上限、不断有共同创造结果的思考方式都是可能的手段或工具和方法,重要的是有能力持续不断地创造想要的未来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个定义更加简洁有力,也反映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
David Calvin的定义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尔文(David Calvin)教授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擅于创造、获取和传播知识,并根据新知识和洞察力来修正组织行为的组织。
Michael J. Marquardt的定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马奎特(Michael J. Marquardt)教授从知识和成功的视角为学习型组织下了定义。
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搜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Daniel Kim的定义彼得•圣吉的师弟Daniel Kim(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因为任何组织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学习的能力。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通过学习达到组织目标的组织。
而对学习能力听之任之、没有系统地激活和有效管理组织学习能力的组织则不是学习型组织。
2.从三种视角来看学习型组织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还有很多,这是因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与视野不同。
通过系统地梳理诸多定义,可以发现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多面体,学者们常用的视角主要有创新适变、社会互动、知识信息三种,要想对学习型组织有系统、准确地把握,就要站在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综合的视角看待问题。
创新适变的视角所谓创新适变,就是学习型组织必须有能力及时察觉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并且有效地进行应变和调整。
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学习型组织。
所以,这个视角就是考察组织是否有对内外环境的应变能力,而这个应变能力是通过激发组织不同层面的创新来实现的。
例如,某企业察觉到乳业市场的监管制度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产品进行了调整,这就反映了组织学习和应变的能力。
社会互动的视角彼得·圣吉在1990年对社会型组织下的定义主要采取的是社会互动的视角。
一言以蔽之,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即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协同和协作,从而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组织都需要通过不同的人来实现工作上的协同,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组织中的每个员工可能并不是特别优秀、能力超群,但他们在一起往往能优秀、高效地完成工作,这便是人们期望的,也是学习型组织所鼓励、倡导、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对此,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教授研究发现,有的组织中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但组织行为反映出的智商还不到60,这是因为越聪明的人在一起,越难以共同、有效地学习。
因此,学习型组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把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智慧转化为组织共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这就需要从社会互动的视角理解学习型组织,主要体现在组织通过制度化或者有组织的形式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组织群体的能力。
知识与信息的视角知识和信息不仅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和载体,也是一个体系。
David Calvin和Michael J. Marquardt都是从这一视角定义学习型组织的,他们研究的都是如何能够系统地搜集、应用、共享和传递知识,根据知识来指导组织的行为、应变,改善自身的能力。
基于以上三种视角,邱昭良博士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如下定义: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通过制度化的机制或组织的形式,捕获学识和使用知识,从而增强群体的能力,对各种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使得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与发展机制。
总体而言,这三种视角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三种机制。
每个组织只要从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视角,都能成为学习型组织。
企业要想找到学习型组织建设落地深化的途径,需要对三种机制进行评估分析,在最有效的地方使用杠杆解的方式介入最合适的机制,推动三种机制提升,从而促进组织的变革、成长和发展。
所以,学习型组织完全不是某种类型的组织,它是组织发展的核心机制,具有波粒二象性。
对每个单独的企业来说,学习型组织可能具有一定的标准、形态或阶段性特征,这是可以追踪、测量、制定出评价标准的;但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实际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可以从这三种机制上进行描述、定义、建设,所以要把学习型组织当成一种波、一种组织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图2 学习型组织金字塔如图2所示,学习型组织金字塔由三个角构成,分别代表了这三种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机制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同时存在、时时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具有重叠或交叉,在组织内部有不同的活跃水平和存在形式,但共同服务于学习型组织最核心的目的——人与组织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即彼得•圣吉所讲的“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