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练习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作业五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苏轼词两首一、根底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根底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身处逆境忘得失,心怀天下志难酬一、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竹杖.(zhàng)还酹.(lèi)樯.橹(qiáng)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 吟啸.(xiào)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答案:C 解析:C项,“纶”应读“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俏丽讥诮积毁消骨料峭春风B.樯橹啬薇妃嫔媵嫱铜墙铁壁C.赤壁避难珠连壁合坚僻清野D.咨询谈资雄姿英发恣行无忌答案:D 解析:A项,消—销。

B项,啬—蔷。

C项,珠连壁合—珠联璧合,僻—壁。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答案:B 解析:B项,“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D.惊涛答案:A 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一向,从来。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2)一蓑烟雨任平生(3)也无风雨也无晴(4)千古风流人物(5)一时多少豪杰二、阅读鉴赏(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6~7题。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身处逆境忘得失,心怀天下志难酬一、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竹杖.(zhàng)还酹.(lèi)樯.橹(qiáng)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 吟啸.(xiào)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答案:C 解析:C项,“纶”应读“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俏丽讥诮积毁消骨料峭春风B.樯橹啬薇妃嫔媵嫱铜墙铁壁C.赤壁避难珠连壁合坚僻清野D.咨询谈资雄姿英发恣行无忌答案:D 解析:A项,消—销。

B项,啬—蔷。

C项,珠连壁合—珠联璧合,僻—壁。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答案:B 解析:B项,“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D.惊涛答案:A 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一向,从来。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 (2)一蓑烟雨任平生(3)也无风雨也无晴 (4)千古风流人物(5)一时多少豪杰二、阅读鉴赏(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7.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5苏轼词两首本课话题——认识自我朗诵——课文中的名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素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认识自我的苏轼,从政治的窄门中冷静地走出来,他将富贵荣华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各处知何似,好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浮名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帕瓦罗蒂:正视低微成就歌唱家男孩出身低微,不行能接受优异的音乐教育。

幸亏校长看中了他的天分,破格让他入校学习。

男孩特别珍惜难得的学习时机,比谁都勤苦。

年终考察,全班只有男孩经过了校长近似苛刻的考试。

校长夸奖了男孩,可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阵嘲讽:“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但是面包匠的孩子啊!”男孩的脸羞得通红,低下头一声不吭。

“孩子,把正视低微当作你人生的第一堂课。

低微其实不行怕,不思进步才是最不可以容忍的。

我相信你未来会是最优异的。

”校长仔细地说。

男孩果真没有让校长绝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歌唱家。

这位男孩就是今世最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正是认识自我,正视自己地位,在远大目标的感化下,奋力拼搏,勤苦磨练,最后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背诵——有关的名言警语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2.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无法不谦逊。

谦逊令人的心减小,你像个小石卵,固然小,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3.不论在什么时候,永久不要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全部。

不论人们把你们评论得多么高,但你们永久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4.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长处的,他们看出他们超出他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绝不会所以就不谦逊。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万语千言总关音浪淘尽( ) 纶巾 ( ) 樯橹 ( )( )....公瑾 ( ) 酹 ( ) 吟啸 ( )( )....料峭 ( ) 蓑衣 ( ) 萧瑟 ( )( )....故垒 ( ).【答案t áo ɡuān qi ánɡ l ǔj ǐn l èi yín xi ào qi ào suō xi āo sè l ěi 第 2 步识记通假——奇妙无量方块字一尊还酹江月()【答案“尊”同“樽”,酒杯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雄姿英发.早生华发.(1) 发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发闾左谪戍渔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涂有饿而不知发.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2)独鳏寡孤单.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故垒西边.已而遂晴,故.作此(3)故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山头斜照却.相迎(4)却却与小姑别.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1) 动词,勃发名词,头发动词,出发动词,征发,征调动词,发射动词,翻开粮仓,赈济百姓(2) 副词,独自,独自名词,老而无子的人副词,只,只是(3) 形容词,旧的,过去的连词,所以副词,依旧副词,成心名词,缘由(4) 连词,表转折动词,退出来副词,还,再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 大江东去( )________.(2)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_..(3) 竹杖芒鞋轻胜马.( )________(4) 已而遂晴( )________.【答案 (1) 名词作状语向东(2) 名词作状语像灰同样 / 像烟同样(3) 名词作动词骑马 (4) 形容词作动词(天)转晴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日(1)大江东去..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 公瑾.( ) 樯橹.( ) 酹.江月( ) 料峭.( ) 吟啸.( ) 蓑.衣( ) 故垒.( ) 【答案】 táo jǐn lǔ lèi qiào xiào suō lě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一尊.还酹江月 ( )【答案】 “尊”,同“樽”,酒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向⎩⎪⎨⎪⎧回首向.来萧瑟处 (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促织》) ( ) 且⎩⎪⎨⎪⎧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却⎩⎪⎨⎪⎧山头斜照却.相迎 ( )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并序》) (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 ) 【答案】 形容词,旧的 名词,交情,旧 名词,原因,缘故 副词,故意/副词,刚才 连词,如果,假如 动词,面朝,面对/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副词,将要 副词,将要,接近/连词,表转折 动词,退出来 副词,还,且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遂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竹杖芒鞋轻胜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国..神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长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练习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C.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沙湖道中雨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C[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1162040】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1162041】A.词,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116204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6.依据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导学号:11162043】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续写内容首先要注意选取古代文学家,句式要依据“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答案】(示例)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历尽人世辛酸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就史家绝唱7.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词,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①以古代诗词为内容;②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③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就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在……的……,……,用……了……”。

【答案】(示例)(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导学号:11162044】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苏轼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秦山禹甸①。

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

我歌君乱②。

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

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

此处作动词,唱和。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添了难舍难分的心绪。

B.“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

C.“秦山禹甸。

缥缈真奇观”,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湿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

D.“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

C[C项,“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有误,从词中看,这应为作者看到的眼前景。

] 9.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要具体分析“超脱”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词句中的。

【答案】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

“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导学号:11162045】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0.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词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清风柔波中的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的情态。

D.结尾两句,把比喻、拟人、谐音双关等手法熔于一炉,暗含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

C[C项,“沙平风软”不是拟人手法。

]11.“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词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这两句话,首先要把握其手法,然后再分析其描写的美妙。

这两句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江之中的两座山峰。

【答案】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导学号:11162046】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C[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3.“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作答时,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

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导学号:11162047】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