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我爱家乡山河水》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单元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奠定热爱家乡的感情基础。

2.学会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

3.在寻找家乡的美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1.知道自己得家乡在哪里,奠定热爱家乡的感情基础。

2.学会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

难点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寻找家乡的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直入新课1.聆听歌曲,认识家乡师播放风光片,说:孩子们,还有一个月就要放寒假过春节了,美丽中国等待着你们去游览、去欣赏(1)师:看,小那日松在他的家乡欢迎你呢?【PPT“呼伦贝尔大草原”MV和草原放牧的图片】师: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那日松的家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呢。

(2)师【播放“黄土高坡”MV和书上图片】:这里是小秦江的家乡陕西马家河村。

黄土高坡不仅是陕西,它还包括山西、甘肃、青海、宁夏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3)师PPT播放课本上另两幅图片,看看小红和小丁的家乡在哪里?如果你是小红(小丁),请你看图说说他们各自的家乡有什么他们特别喜欢的景色?师:孩子们,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

2.小小导游,介绍家乡(1)师:孩子们,那你的家乡在哪里?它的山山水水美吗?你愿意将你的家乡介绍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吗?学生回答生:一个在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的农村;一个在到处是高楼的城市。

用学生喜欢视听方式开启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美丽中国的概念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直入新课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当个小导游,开启探寻我们的家乡之旅,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更多的小朋友好吗?(3)老师示范介绍(PPT)师:老师先来简单介绍。

师:请每个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感受美丽的家乡山水,了解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爱护家乡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听教师的讲解,阅读课文,朗读、理解课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地热爱家乡,珍爱家乡美景。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良好品德,懂得爱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树立爱家乡、保护家乡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诗歌、故事以及图片等,培养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

2.发展学生对家乡山水的感知、理解及对相应地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

2.同时让学生充满对家乡山水的感知、理解及保护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自由思考法2.讨论型教学法3.故事法4.情景再现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大声朗读诗歌《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天空碧蓝,空气清新,大地开花。

2.学习动作(15分钟)(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家乡山水图片,让学生自由识别,通过自由思考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我爱家乡山和水》。

(3)讨论与反思:老师根据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简要讲述家乡山水的美丽与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保护好家乡的山和水,并展开相应的讨论和反思。

3.巩固练习(20分钟)(1)评价句子:让学生评价阅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具体含义。

(2)课堂小练:老师会在黑板上出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做出回答,并在全班课堂上共享答案。

(3)根据题目选择适当的词汇填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拓展(15分钟)(1)整合小组: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家乡山水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在日记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3:我爱家乡山和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3:我爱家乡山和水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 美丽富饶。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观, 处处都有各自美丽的特色。就像我们的家乡,小桥流水,池塘荷花, 杨柳成行,也是一样的美丽啊!你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 P50《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发现家乡的美 ( 结合阅读 51 页) 1.启发谈话: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 家乡的景观和特色, 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 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 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
化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 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 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课件、视频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课程结构设计合理,内容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层层递进,课堂环环相扣。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合作。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环节三:发现家乡美
教师活动: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你认为家乡的哪儿美?
生汇报:】
总结:同学们知道的地方可真多,难怪好多游客都要来日照旅游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景。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将“家乡”这一抽象的文化心理概念具象为“我们生活的地方”。让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环节一;游戏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家乡的时候和会小伙伴一起玩什么游戏?带领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吧。
学生活动
和同学们一起玩自己家乡的小游戏,给同学们讲解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开启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融入到同学们的家乡游戏中去,更容易引起共鸣。
环节二:家乡的故事

第13课 《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3课  《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

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特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

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通过观察、寻访、调查、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发现家乡自然、人文的美,了解家乡的故事,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设计,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家乡”概念比较混乱,会与“老家”混淆。

同时由于年龄小,对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通过家乡的故事主动感受家乡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能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播放《我的家乡》)二、我的家乡在这里师:家乡是我们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生纷纷回答。

师:出示图片(家在草原、山脚下、黄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还可以吹唢呐。

生4: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区建设了公园,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爱家乡山和水》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爱家乡山和水》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情、体验不够,我把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课下搜集到家乡的相关图
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
作为老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把握,还要
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我爱家乡山和水》

一、课文主要内容
《我爱家乡山和水》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
上册,是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本
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赞美
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亲 教学策略选
近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然而二年级学生年龄 择与设计
小,对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
缺乏情感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途 径,从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主动感受家乡自 然风景的美好。值得注意的是,家乡的美并不止于景色 美,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人与家 乡的关系,在家乡风景背后的生动故事中唤起已有的生 活体验,生成对家乡热爱、亲近的情感。这对于教学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
①展示学生画的图; ②出示学生美景照片; ③欣赏故事和歌曲。 4.交流身边一花一草的美。 5.师总结。 6.课后延伸:关于家乡还有很多的故事歌谣等待着 小朋友去发现。
在我看来,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 资源。品德课上,由于地域的差异,课堂中更多的教学资 源是老师在课外搜集到的。品德课堂效率的高低不是取 决于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而是看教者是否能充分地利 用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才能让学生的体验深 刻,才能让学习有深度,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主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

其中,“我爱家乡山和水”是本单元的开篇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乡的自然风光:教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2.家乡的地理位置:教材通过地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位置。

3.家乡的名胜古迹:教材介绍了一些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景。

2.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风光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五四制)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五四制)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课题: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课时:1课时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河流、湖泊等,增强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认识与喜爱。

初步了解保护家乡山水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欣赏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家乡山水的美丽,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保护环境的决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美好未来而努力的动力。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做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美景,了解山和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认识家乡美景的基础上,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1. 教师准备:精美的家乡山水风景图片、相关视频。

家乡主要山水的地图或示意图。

2. 学生准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搜集相关的图片或故事。

准备好自己家乡美景的照片或简单的介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山水风景的视频,视频中展示高山、河流、湖泊等美丽的自然风景,让学生沉浸在家乡的美景中。

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它们让你联想到家乡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山和水,逐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起去探索家乡的自然美景吧!”2. 启发思考: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家乡的山和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我们要爱护家乡的自然环境?”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思考,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基础。

(二)、新授环节1. 介绍家乡的山和水: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具体自然景观,如某座著名的山脉或河流。

并进行详细讲解:“这是我们家乡的某座山,它有哪些独特之处?为什么这座山对我们如此重要?”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山的传说或历史背景,增加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3课《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我爱家乡山和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

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特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

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通过观察、寻访、调查、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发现家乡自然、人文的美,了解家乡的故事,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设计,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于“家乡”概念比较混乱,会与“老家”混淆。

同时由于年龄小,对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通过家乡的故事主动感受家乡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能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整体感受家乡风光美。

1.观看南平风光视频,明确“家乡”概念。

2.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3.简单了解其它小朋友的家乡,能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位置介绍、简单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家乡”概念。


二、发现家乡的风光美。

1.我是小导游。

五一小长假,老师有几个外地的朋友要来延平玩,我想带他们看看家乡最美的地方。

请同学们推荐。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找一找、拍一拍、画一画咱们家乡最美的地方,做成课件放入小组长ipad。


2.四人小组分享交流家乡最美风光,小组推荐一处大家都喜欢的家乡美景,在全班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小导游代表上台推荐。

(学生交流:溪源大峡谷、九峰山、玉屏公园、各式各样的桥)
4.播放微课《茫荡山》。

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了解,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咱们延平“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山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设计意图:爱家乡是爱家的延伸、爱国的前提,但爱家乡教育绝不是空洞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对家乡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对家乡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走近”家乡才能逐渐“走进”家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自然环境的美,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的景物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一草一木与自己的关系;学会关注、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并逐渐喜爱、热爱家乡、从心底自然升腾出对家乡的爱。


三、家乡故事多又多
1.出示市标图,大家知道这个建筑的名字吗?(双剑化龙)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背后有一个传说故事。

(请同学介绍双剑化龙的故事)
2.咱们的家乡延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同学们你们还有收集到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交流四鹤呈祥、程门立雪、延平四贤、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等故事)
3.师小结: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的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悠久的历史,有的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还有的介绍了人们是如何建设家乡。

其实,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天都在讲述着我们的故事。

(设计意图:家乡的美并不止于景色美,延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街道的名称、学校名字由来等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引导学生挖掘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小路街道背后隐藏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


四、调查、反馈、总结
1.外地朋友来,你推荐吴老师带他们去家乡哪儿看看呢?请打开手中的ipad,为你心中家乡最美的风景投上一票吧。

(学生完成问卷星)2.统计最美家乡风景前三名。

(溪源大峡谷、九峰山、茫荡山)
3.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家乡,欣赏它美丽的风景,了解它悠久的历史文化,最后吴老师要把喜欢的这首诗送给咱们可爱的家乡,一边欣赏《品南平》视频,一边配乐朗诵诗歌《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问卷星即时反应学生心中最美的家乡风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作业
1.画一画心中家乡最美的风景。

2.继续寻找家乡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南平市延平区
风光美故事多
溪源庵双剑化龙
九峰山四鹤呈祥玉屏公园程门立雪茫荡山廖俊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