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优秀奖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优秀奖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台湾岛属带、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4、分析地形对台湾岛降水的影响。
5、台湾岛河流众多,但河流一般不长,且水流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结合图,说明台湾“河短水丰”的原因。
过渡:台湾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岛上森林茂密,热带及亚热带海岸景色迷人,受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千奇百怪,这些自然条件不仅使得台湾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使得台湾物产丰富,尤其以农产品最为著名。
课题
第三节祖国的宝岛—: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简单地域知识的能力,收集社会热点问题资料的能力及正确认识社会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台湾的位置特点,了解地域位置分析的一般方法。
2、台湾岛是我国面积____的岛屿。它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__省相望。
3、仔细观察台湾岛的形状与位置,在图中画出台湾岛的轮廓,并在图中画出北回归线,标注台湾岛的濒临的海洋和海峡名称。
120°122°124°
26°
24°
22°
4、利用比例尺,量算出基隆至福州、高雄至厦门的实地直线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诗人余光中写过一首非常感人的诗《乡愁》,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下,同学们,诗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了(台湾海鲜),今天我们就来学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的台湾省,认识一个省,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问题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各种美称和台湾物产及风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学生猜。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生:好!)(课件展示谜面: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飞舞花丛,快乐逍遥。

2、导入台湾。

3、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师:欣赏完了,同学们觉得台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活动一:交流收集的资料,感知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师:老师知道你们通过上网、查看书籍、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到有关台湾的资料。

请问你们都收集了台湾哪方面的资料?(2)师: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与小伙伴交流吗?(3)师:(出示交流要求)请看交流要求: A、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B、讨论在班上交流的方式,可以选派一人汇报,可以几个同学一人说一点,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

(4)学生交流。

老师巡视。

(5)师:在小组交流时,每人都跃跃欲试,看哪个小组先在班上汇报。

我们都来当评判,给每个小组评评等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6)分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

(7)师:谁来评评,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要说清理由。

(8)学生评价。

(9)师:是呀!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仿佛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阿里山,美丽的日月潭,走在台湾的街市,品尝着美味可口的小食……我们迷恋台湾的美景,惊叹台湾的富饶。

2、活动二: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是根脉相连的。

(1)师:美丽富饶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台独分子却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大家打开课本看58-60页,划出相关的理由。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自已发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自已总结出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师:(课前)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吧。

(视频歌曲)师:(上课)同学们知道刚才歌曲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齐)在台湾。

师:对,台湾。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同学们,台湾在什么位置呢?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找吧。

(出示中国地图)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

师:你真能干。

台湾在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岛屿,它紧邻我国的福建省,是我国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台湾的地理情况。

(课件:台湾地图,同时播放课文第二。

三段文字)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介绍,说说你了解到什么?生:我从这两段文字中知道了两点:第一:台湾是中国…..第二:台湾地区包括……等几十座岛屿。

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情况,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台湾的风景名胜,那么,她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课件出示日月潭风景图)生:看图,发出“哇,好美”的称赞声。

师:是呀,真美啊!你们知道这是台湾的哪一处风景名胜吗?生1:钓鱼岛生2:阿里山生3:日月潭师:对,日月潭。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8.3祖国的宝岛——台湾》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8.3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材解读:(1)结构: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认识,在课标中是安排在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

(2)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台湾的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而从东南角度认识祖国。

(3)情感:结合历史、密切联系时事,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1、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2、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对宝岛台湾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统一的教育。

引导学生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原因、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认识到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心理健康教育。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学生:查阅与北京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描述的哪里嘛?生:台湾。

【教授新课】板书:第一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板书:(一)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师:读图认识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1)台湾岛、彭海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太平洋、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并描述台湾的位置特征。

(2)找出台湾的行政中心台北和主要港口高雄、基隆。

(课件展示)总结: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战略要地。

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吕宋岛约195海里。

(八年级地理教案)“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设计理念和想法: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回自我。

2、教学设计的想法,展示地图、照片、地理图表等资料,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使用地理图表和资料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自主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通过阅读材料,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分析并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在看图中回答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地图和设计问题,概括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通过风光照片,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1、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图片导入(一)、出示台湾地图;让同学们观看地图。

设问:1、说说台湾的位置?2、台湾岛与台湾省,有什么区别?------点拨----钓鱼岛。

3、通过这幅图,你认为台湾岛(省)以哪种地形为主?4、台湾山脉是什么走向?你是怎么知道吗?(二)、出示沿北回归线台湾地形剖面图1、平原的主要分布区2、东西坡的陡缓和海洋的坡度大小------板块的挤压。

3、台湾岛的河流短小而湍急,对吗?为什么?4、你认为台湾的水能资源丰富吗?说说你的理由?(三)、出示大陆与台湾的有关资料,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a 大约几百万年以前,由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下沉,海水倒灌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地区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材料b 台湾,在我国史书上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____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9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9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但对于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台湾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好案例分析的材料。

3.安排好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宝岛——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资料,使学生对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0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0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主要介绍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地图,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课程,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作为祖国的一个省份,学生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台湾,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查找与台湾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台湾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地图教学:利用地图,直观地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

2.资料:台湾的图片、地图、相关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台湾。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台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一些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知识,对岛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台湾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等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台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台湾为什么被称为‘水果王国’?”“台湾的经济特点有哪些?”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标准教材
八年级地理:“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Geography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biology, aviation, and geology. Are the basic
way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八年级地理:“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
设计(示范文本)
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设计理念和想法: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回自我。

2、教学设计的想法,展示地图、照片、地理图表等资料,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使用地理图表和资料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自主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材料,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分析并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在看图中回答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地图和设计问题,概括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通过风光照片,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1、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用图片导入
(一)、出示台湾地图;让同学们观看地图。

设问:
1、说说台湾的位置?
2、台湾岛与台湾省,有什么区别?------点拨----钓鱼岛。

3、通过这幅图,你认为台湾岛(省)以哪种地形为主?
4、台湾山脉是什么走向?你是怎么知道吗?
(二)、出示沿北回归线台湾地形剖面图
1、平原的主要分布区
2、东西坡的陡缓和海洋的坡度大小------板块的挤压。

3、台湾岛的河流短小而湍急,对吗?为什么?
4、你认为台湾的水能资源丰富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出示大陆与台湾的有关资料,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a 大约几百万年以前,由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下沉,海水倒灌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地区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材料b 台湾,在我国史书上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台湾遭日本侵占,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材料c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闽、粤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现今仍保留着乡音。

(1)材料_____(填字母)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填字母)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填字母)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2)阅读材料后,请用一句简明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_______”
(四)出示台湾岛农业生产分布图
1、美誉有“森林宝库”、“东方甜岛”、“东南海上的盐仓”、
“海上粮仓”、“亚洲植物园”等。

只探讨“森林宝库”,其他让学生解决。

补充:------樟树----樟脑丸。

2、台湾岛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出示台湾工业材料
【设问】:你觉得台湾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吗?
【展示】:台湾省大部分工业原料和能源需要进口,每年又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因此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大。

从1990-xx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220亿美元上升到2880亿美元。

数据说明了什么?
上述材料说明,台湾省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或者说,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九十年代初台湾经济成功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新科技。

同时台湾政府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机制,兴建新竹科学园区,使台湾在短短数年里建立了庞大的半导体产业。

现在围绕电脑生产,台湾企业已经占领了世界电脑主板市场的百分之七十九,其他诸如
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外设产量居全球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认为是高科技中的核心产品——笔记本电脑,有全球百分之八十的是made in taiwan。

美国ibm、dell(戴尔)、hp(惠普)、东芝的产品很大部分由台湾厂商oem (代工生产)【贴牌】。

------这些就是电子产品。

是加工制造业的一个部门。

高新科技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

(六)出示台湾岛交通和工业中心图
台湾工业中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七)出示台湾旅游的有关资料
xx年,“交通部观光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来台大陆游客超过八十万,为台湾带进四百亿的观光外汇收入。

日月潭风管处统计,今年前11月,日月潭游客人数已达660万人次,其中大陆游客占107万人次。

“观光局”表示,大陆旅客为主要客群,主要旅游点是日月潭、台北故宫、阿里山、阳明山风景区、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观看台北故宫和台南赤嵌楼的照片。

(八)练习
1、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b、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c、东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d、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2、连线
a台北 1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b高雄 2高新技术集中地、台湾的“硅谷”c新竹 3有著名古迹赤嵌楼、食品工业基地d台南 4拥有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最大港口(九)作业

板书:略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