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合集下载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 (DX)。

参见下图。

2梁暗撑做法编辑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11G101跨高比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JZL(3B)400*700 Y 1500*500*300是基础主梁,Y后边的是加腋信息(就是条基的底)Φ8@200(4)是A8钢筋的箍筋,间距200,4肢箍B2Φ25+3Φ22; T2Φ16+2Φ14基础梁的下部通长筋是2根25的加上3根22的,上部通长筋是2根16的加上2根14的Y Φ16@200; Φ8@300是加腋钢筋,就是条基铺底筋,主筋是16的间距200,分布筋是8mm的间距300G2Φ16;L Φ8@500是侧面构造筋,2根16mm的,拉筋是8mm的间距500 JCL-4(2B)600*800Φ10@100(4)B6Φ25;T6Φ20N2Φ144号基础梁2跨两端悬挑梁截面尺寸600*800 箍筋为10个的4肢箍间距100 梁上部筋6根25的下部筋6根20的梁两侧共配置2根14的抗扭钢筋肢箍是反映梁里箍筋的个数的一个名词,分别有两肢箍、四肢箍等,它们是指梁里面箍筋的排数。

梁支座就是梁两端或者中间的支撑,起支撑梁的作用。

梁支座一般为:墙/柱/梁三种梁的支座:与梁接触,承受梁传来荷载并承受的构件。

如:主次梁的节点,梁与柱的节点,梁与承重墙的节点等,总之就是能支撑梁的那个“座”。

加腋梁,指钢梁或混凝土梁在根部斜向加高,加腋部份相当于柱子上的“牛腿”。

目的是增加梁的承载能力,或者为了加强梁的抗震性能。

一个柱子两边的梁,上部纵筋,左端有原位标注,右端没有,那右端的纵筋分布是按左端的来布置,还是按集中标注来布置的?是这样,这个4根25的是代表这个支座顶的钢筋,也就是说,左右都是很少的梁,有2面标注的,出现的情况就3种,1是不同轴,1是标高不同,1是断面不同。

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井字梁长宽比小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又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拉筋在梁与柱、梁与墙、墙与墙等构件之间起拉结作用的钢筋。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还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的那些要求。

首先,咱们得明白剪力墙边缘构件是什么。

简单来说,剪力墙边缘构件就是位于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的加强部分。

它就像是剪力墙的“铠甲”,增强了剪力墙的整体性和延性,让剪力墙在承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时更加可靠。

在设计剪力墙边缘构件时,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考虑。

其中之一就是边缘构件的尺寸。

一般来说,边缘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要根据剪力墙的厚度、轴压比以及抗震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比如说,在抗震等级较高的情况下,边缘构件的长度和宽度就需要相应增加,以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

再来谈谈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配筋可是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边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纵向钢筋的配置要满足一定的面积和间距要求。

通常,纵向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根据计算确定,而且要保证在不同部位的配筋量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箍筋的配置也不能马虎。

箍筋不仅要提供约束作用,还要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过早破碎。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抗震设计了。

在抗震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边缘构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比如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一般用于抗震等级较高的情况,其配筋量和构造要求都比构造边缘构件更为严格。

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约束边缘构件能够更好地发挥耗能作用,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除了上述这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是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要求、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够提供更好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边缘构件与剪力墙墙体之间的连接。

这就像是“接力棒”的交接环节,必须紧密可靠。

在设计时,要保证边缘构件与墙体之间的钢筋锚固长度足够,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要得到保证,以确保两者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力。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钢筋标注中的含义JZL(3B)400*700 Y 1500*500*300是基础主梁,Y后边的是加腋信息(就是条基的底)Φ8@200(4)是A8钢筋的箍筋,间距200,4肢箍B2Φ25+3Φ22; T2Φ16+2Φ14基础梁的下部通长筋是2根25的加上3根22的,上部通长筋是2根16的加上2根14的Y Φ16@200; Φ8@300是加腋钢筋,就是条基铺底筋,主筋是16的间距200,分布筋是8mm的间距300G2Φ16;L Φ8@500是侧⾯构造筋,2根16mm的,拉筋是8mm的间距500 JCL-4(2B)600*800Φ10@100(4)B6Φ25;T6Φ20N2Φ144号基础梁2跨两端悬挑梁截⾯尺⼨600*800 箍筋为10个的4肢箍间距100 梁上部筋6根25的下部筋6根20的梁两侧共配置2根14的抗扭钢筋肢箍是反映梁⾥箍筋的个数的⼀个名词,分别有两肢箍、四肢箍等,它们是指梁⾥⾯箍筋的排数。

梁⽀座就是梁两端或者中间的⽀撑,起⽀撑梁的作⽤。

梁⽀座⼀般为:墙/柱/梁三种梁的⽀座:与梁接触,承受梁传来荷载并承受的构件。

如:主次梁的节点,梁与柱的节点,梁与承重墙的节点等,总之就是能⽀撑梁的那个“座”。

加腋梁,指钢梁或混凝⼟梁在根部斜向加⾼,加腋部份相当于柱⼦上的“⽜腿”。

⽬的是增加梁的承载能⼒,或者为了加强梁的抗震性能。

⼀个柱⼦两边的梁,上部纵筋,左端有原位标注,右端没有,那右端的纵筋分布是按左端的来布置,还是按集中标注来布置的?是这样,这个4根25的是代表这个⽀座顶的钢筋,也就是说,左右都是很少的梁,有2⾯标注的,出现的情况就3种,1是不同轴,1是标⾼不同,1是断⾯不同。

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般⽤在楼板是正⽅形或者井字梁长宽⽐⼩于1.5的矩形楼板,⼤厅⽐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由同⼀平⾯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钢筋平法算量图集图纸中标注的含义

钢筋平法算量图集图纸中标注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JZL(3B)400*700 Y 1500*500*300是基础主梁,Y后边的是加腋信息(就是条基的底)Φ8@200(4)是A8钢筋的箍筋,间距200,4肢箍B2Φ25+3Φ22; T2Φ16+2Φ14基础梁的下部通长筋是2根25的加上3根22的,上部通长筋是2根16的加上2根14的Y Φ16@200; Φ8@300是加腋钢筋,就是条基铺底筋,主筋是16的间距200,分布筋是8mm的间距300G2Φ16;L Φ8@500是侧面构造筋,2根16mm的,拉筋是8mm的间距500 JCL-4(2B)600*800 Φ10@100(4) B6Φ25;T6Φ20 N2Φ14 4号基础梁 2跨两端悬挑梁截面尺寸600*800 箍筋为10个的4肢箍间距100 梁上部筋6根25的下部筋6根20的梁两侧共配置2根14的抗扭钢筋肢箍是反映梁里箍筋的个数的一个名词,分别有两肢箍、四肢箍等,它们是指梁里面箍筋的排数。

梁支座就是梁两端或者中间的支撑,起支撑梁的作用。

梁支座一般为:墙/柱/梁三种梁的支座:与梁接触,承受梁传来荷载并承受的构件。

如:主次梁的节点,梁与柱的节点,梁与承重墙的节点等,总之就是能支撑梁的那个“座”。

加腋梁,指钢梁或混凝土梁在根部斜向加高,加腋部份相当于柱子上的“牛腿”。

目的是增加梁的承载能力,或者为了加强梁的抗震性能。

一个柱子两边的梁,上部纵筋,左端有原位标注,右端没有,那右端的纵筋分布是按左端的来布置,还是按集中标注来布置的?是这样,这个4根25的是代表这个支座顶的钢筋,也就是说,左右都是很少的梁,有2面标注的,出现的情况就3种,1是不同轴,1是标高不同,1是断面不同。

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又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拉筋在梁与柱、梁与墙、墙与墙等构件之间起拉结作用的钢筋。

高层建筑结构3(剪力墙结构)ql详解

高层建筑结构3(剪力墙结构)ql详解
2)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程中的抗震等 级提高一级,短肢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高
厚比小于8的墙) 3)较长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
墙段之间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 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4)按一、二级抗震设计等级设计的剪力墙截面厚度,底部
上部各层剪力可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截面的剪应力,各 墙肢剪应力之合力即为墙肢剪力;或按墙肢截面面积和惯性 矩比例的平均值分配剪力,即:
1
Vi Vp 2
A
Ai
Ii Ii
剪力墙的顶点位移计算
剪力墙的等效刚度就是将墙的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之 后的顶点位移,按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折算成一个只考虑 弯曲变形的等效竖向悬臂杆的刚度。
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且不 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0,且不应小于160mm。
5)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截面厚度,底部加强 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 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且不应小于160mm。
有了等效惯性矩,可以直接按受弯悬臂杆的计算公式计 算顶点位移。
顶点水平位移统一表达 其中
V0H 3
EIe
V0 --- 底部总剪力
H --- 剪力墙总高
E Ie --- 等效抗弯刚度
α --- 系数 顶点集中荷载1/3, 均布荷载 1/8, 倒三角形荷载 11/60.
以集中载荷为例:
弯曲变位 剪切变位 V0 H 3 V0 H
第四章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概述**********

约束边缘构件的判断方法

约束边缘构件的判断方法

1.约束边缘构件的分类
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上一层墙肢(其中一级抗震分为9度烈度区及7、8度烈度区)。

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暗柱、端柱、翼柱、角柱。

也就是说约束边缘构件只会出现在剪力墙的端头及拐角处。

以万科城如园B地块为例:
约束边缘构件的所出现的位置如截图橙色圆圈所示,圆圈编号可与竖向构件图编号对应。

2.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如何确定
由于陕西省的抗震烈度仅为7、8度,按照抗震规范要求高层剪力墙
结构需要做1级抗震。

因此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尺寸为0.2hw,最小为450,hw为剪力墙的长度。

剪力墙的长度规范要求最长不允许超过8米,一般项目剪力墙长度小于等于5米,即约束边缘构件的最长不超过1米。

结论:
1.约束边缘构件出现的位置仅为剪力墙端部,管综时需要避开这些部位,如图所示:
2.一般情况下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lc最大为0.2hw最小为450。

(单位毫米)
(例如:3、4号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为剪力墙的长度4500*0.2=900)
3.特例:约束边缘翼柱的竖向长度为:4*hf+hw。

例如2号约束边缘翼柱,4*250(竖向墙厚)+250(横向墙厚)=1250。

什么是边缘构件?什么是约束边缘构件?什么是构造边缘构件?

什么是边缘构件?什么是约束边缘构件?什么是构造边缘构件?

什么是边缘构件?什么是约束边缘构件?什么是构造边缘构件?在剪⼒墙结构中设置在剪⼒墙竖向边缘旨在加强剪⼒墙边缘的抗拉抗弯和抗剪性能的暗柱或端柱,叫做剪⼒墙边缘构件。

设置在抗震等级为⼀、⼆级的剪⼒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层的剪⼒墙两侧的这种暗柱或端柱,叫做剪⼒墙约束边缘构件。

设置在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剪⼒墙两侧的这种暗柱或端柱,也叫做剪⼒墙构造边缘构件。

然⽽,这仅仅是是⼀个设计概念,在⽬前和今后⼀定时期内,⼀般设计是通过对剪⼒墙边缘构件列表表达,具体不⼀定明确体现出某个项⽬的暗柱,究竟采⽤什么名称?各设计院不尽相同, ⽤不同标⾼段的不同配筋,列表说明设计意图的设计表达⽅式⽐较普遍地被各设计院采⽤。

图集11G101-1《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框架、剪⼒墙、梁、板)中的lc、bw、bf等等,都是给设计⼈员看的,施⼯图内,绝对不会出现lc、bw、bf等等,施⼯图中只有具体数据,600,200,300等等。

03G101-1甚⾄还出现了与施⼯图毫⽆关联的λ和λ/2,还有⼀些讲家,为了彰显其学识渊博,还拉扯上什么轴压⽐,把那么简单的⼀件事情,搅拌得云⼭雾罩。

也只有600,200,300等等具体数据,才是施⼯的依据,决算的凭证,λ、λ/2、lc、bw、bf 等,对施⼯、预算⼈员毫⽆⽤处,不知道lc、bw、bf可能⽐知道λ、λ/2、lc、bw、bf来得更好,因为实际施⼯图纸不可能出现规范的计算公式和这些代号。

现在有些设计,采⽤11G101-1《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框架、剪⼒墙、梁、板)的YBZ和GBZ,更多的设计院不采⽤YBZ和GBZ 来标注暗柱和端柱。

但是,我们这些个QZ绝对不是11G101-1《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框架、剪⼒墙、梁、板)第61页的抗震剪⼒墙墙上柱。

尽管我们的设计总说明引⽤了11G101-1《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框架、剪⼒墙、梁、板)和11G101-3《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见03G101-1中的第3页
2.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要高于构造边缘构件。

从03G101-1的18、49、50页可以看出,如构造边缘构件的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而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3. 构造边缘暗柱是按构造配置,而约束边缘暗柱是按计算配置。

4.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约束边缘暗柱。

定义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剪力墙柱编号
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
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构造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YAZ
YDZ
YYZ
YJZ GAZ GDZ
XX
XX
XX
XX
XX
XX
构造边缘翼墙(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柱)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GYZ
GJZ
AZ
FBZ
XX
XX
XX
XX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 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

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

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构造边缘暗柱不是承重结构,没有特殊用处时,只要满足相应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即可;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
构造边缘暗柱是构造边缘暗柱相对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

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约束边
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