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边缘构件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400
墙厚bw=
200
400
墙长hw=
800
0.891%
端柱bc
400
0.000%
端柱hc
400
求lc的系数=
0.15
1.00%
l0边附加箍数n=
1
800
保护层c=
15
箍筋直径=
10
箍筋间距S=
500
钢筋面积As=
500
100 78.54
500 1000
c
bw
800
800 2.142% 0.000% 1.00%
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
100mm
bw
一字型 墙厚bw= 墙长hw= 求lc的系数=
l0边附加箍数n=
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钢筋面积As=
T字型 墙厚bw= 墙长hw= 翼墙厚bf 求lc的系数= l01边附加箍数n=
l0边附加箍数n=
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钢筋面积As=
1.27
1.43
1.57
1.71
1.8
1.89 1.96 2.04 2.09
表6.4.5-3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配箍特征值λV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8度)
二、三级
λ≤0.2 λ>0.2 λ≤0.3 λ>0.3 λ≤0.4 λ>0.4
读取特征值λV= 读混凝土强度fc
0.2 16.7
C70 31.8 2.14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工程名称:
设计人:
计算日期: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mm2)
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新编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近期在工地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一些施工、监理单位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理解不够,特别是对非阴影区构造认识存在误区,造成漏设钢筋及钢筋制作绑扎错误现象,在此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做一简述,希望参建各方能够引起重视。
1、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竖向钢筋即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一部分,与竖向分布筋一同排布,非阴影区长度依据设计要求取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间距的整数倍。
2、施工钢筋排布时,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外皮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外皮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即边缘构件与墙身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同时应满足边缘构件箍筋与墙身水平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
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外圈和非阴影区外圈应设置封闭箍筋。
部分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可由满足构造条件的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当墙体水平分布筋替代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时,计入体积配箍率的墙体水平分布筋不大于体积配箍率的30%,并应适当设置拉筋。
具体方案由设计确定。
4、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应伸入阴影区内1倍竖向钢筋间距,并箍柱竖向钢筋。
封闭箍筋内部设置拉筋时,拉筋应紧靠竖向钢筋同时勾住外封闭箍筋。
5、沿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外封闭箍筋周边,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余两层。
6、施工安装绑扎时,边缘构件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各转角交错设置,转角墙或边缘暗柱外角处可不设置弯钩。
7、剪力墙钢筋配置多于两排时,中间排水平分布筋端部构造同内侧水平分布筋,端部弯折段可向上或向下弯折。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重点,全面启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干部**人,其中中共党员**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砼规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规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共同点: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为1.2%和1.0%。
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150㎜。
这是三规中一致的。
配箍特征值λν都为0.2。
二、不同点: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级抗震为1.2%,二级抗震为1%,但对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高于其它两个规范。
“高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
而“抗规”和混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4和6φ12。
我的理解是:如果是高层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高规”的要求,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按“混规”执行。
不能打擦边球。
我亲自做过一个项目,29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二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约束构件的配筋都是φ12。
这是严重违规的,至少6φ14。
2、“混规”对三级、四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它部位的纵向钢筋、箍筋、拉筋的最小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其它“二规”则语焉不详。
3、“混规” 11.7.14第4条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的转角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按墙肢截面高度的1/4。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见03G101-1中的第3页2.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要高于构造边缘构件。
从03G101-1的18、49、50页可以看出,如构造边缘构件的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而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3. 构造边缘暗柱是按构造配置,而约束边缘暗柱是按计算配置。
4.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约束边缘暗柱。
定义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剪力墙柱编号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YAZYDZYYZYJZ GAZ GDZXXXXXXXXXXXX构造边缘翼墙(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柱)非边缘暗柱扶壁柱GYZGJZAZFBZXXXXXXXX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 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怎么画

约束边缘构件怎么画约束边缘构件的绘制方法概述:约束边缘构件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它用于限制和引导产品的运动。
这种构件通常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何正确地绘制约束边缘构件对于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约束边缘构件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一、确定约束需求:在开始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约束需求。
根据产品的功能和运动方式,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类型和特性。
常见的约束需求包括定位、支撑、引导等。
确定约束需求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构件形式,并开始绘制。
二、选择绘图软件:绘制约束边缘构件可以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选择一个你熟悉且适合你的绘图软件是很重要的。
在绘制过程中,你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和功能来确保绘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获取设计图纸或模型:在准备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你需要获取产品的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
这些图纸或模型应包含产品的尺寸、形状和其他相关信息。
如果没有相关图纸或模型,你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尺寸进行绘制。
根据图纸或模型,你可以绘制出约束边缘构件的外形和位置。
四、确定绘图比例:在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绘图的比例。
比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比例有1:1、1:2等。
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可以使绘图更加清晰和精确。
在绘制过程中,你需要根据所选比例进行测量和标注。
五、使用绘图工具:在开始绘制之前,你需要了解绘图软件提供的各种绘图工具和功能。
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常见的绘图工具包括线条工具、弧线工具、曲线工具等。
你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绘制出约束边缘构件的外形和结构。
六、标注和注释:在绘制约束边缘构件时,你需要对构件的各个部分进行标注和注释。
标注和注释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绘图。
你可以使用文本工具添加尺寸标注、说明文字等。
在绘制过程中,你需要确保标注和注释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
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6.4.7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 6.4.7)。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模板一:(科技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文献综述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2.1 剪力墙的定义与分类2.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与分类2.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3.1 构件受力分析3.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3.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3.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4.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4.2 构件受力分析与计算4.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5.1 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5.2 设计变量的确定5.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5.4 优化结果分析与验证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总结6.2 还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附件:(罗列出所涉及的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报告3. 相关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模板二:(文学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过程,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
第一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1.1 剪力墙的定义及分类1.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及分类1.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的探讨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探究2.1 构件受力分析的应用2.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2.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的探索2.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及规范要求的讨论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3.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3.2 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的结果3.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及讨论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探索4.1 设计目标及约束条件的考虑4.2 设计变量的确定与分析4.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4.4 优化结果的分析及验证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总结与成果回顾5.2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改进方向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及计算结果汇总表3. 相关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纵筋间距

1、高规7.2.17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计时,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的无肢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
其中箍筋的无肢长度即为边缘构件纵筋的间距。
2、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应该也属于剪力墙的范围。
其构造也得满足墙体的规定。
2010《抗规》6.4.4条1款规定,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3、根据2010《抗规》6.4.5-3表中的二、三级剪力墙。
6根16,约束边缘构件截面为400mm时,纵筋间距即为200mm,最大为300。
4、当剪力墙端部为端柱时,高规7.2.17条第3款规定。
端柱中的纵向钢筋及箍筋宜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设置。
《抗规》6.3.8条2款,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5、最小间距也不应小于50mm。
《砼规》10.3.1条规定。
6、实际工程中一般控制在150~200mm之间。
个别可以在200~300mm。
在满足规范规定的纵向钢筋的面积和箍筋设置的情况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间距。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
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
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
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本工程说明第四点:Y区构造图
本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约束边缘构件的墙身拉筋加强区(Y区),其构造为:在Lco范围内布置与约束边缘构件(AZ)内箍筋同一直径水平间距为100,竖向间距同墙水平筋间距的拉结筋,同时墙身竖向筋在Lco范围内加密间距100,该范围内竖筋同墙身竖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