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5. 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因降雨、融雪等原因引发的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 防汛办:负责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防御工作。
3. 监测预警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5. 应急救援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参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
2. 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3.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5. 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应急处置1. 预警响应:根据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发布预警信息。
2. 人员转移: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受威胁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3. 疏导救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搜救、救援工作。
4. 险情处置:针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域,及时采取封路、封村、封堤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5. 通信保障: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期间通信畅通。
6. 事后调查:对山洪灾害发生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 资金保障: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所需资金。
3.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4. 技术保障: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山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在雨季发生。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迅速性、破坏性等特点,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山洪灾害的损失,制定和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1、防范措施(1)对影响山洪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警戒预防。
(2)对涵洞、拦石坝、拦沙坝、防洪堤、闸门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护、加固,确保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3)加强区域内易发洪水的信息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2、应对措施(1)在预报到来的洪水来临前,应当抢先实施早期防备措施,避免发生灾情。
(2)洪水来临后要维护好各项设施的安全状态,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应尽快组织对受灾地区受灾情况进行核实,协助群众实施自救和互救。
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制定1、制定依据(1)防洪预防工作纲要。
(2)《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2、制定程序:(1)确定防洪抗旱单位及其分工。
(2)制定具体的任务分工计划。
(3)明确指挥体系,确定指挥关系。
(4)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程序,组织力量,创造条件。
(5)确定应急通讯机制和人员配置。
(6)加强实际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实施1、严格按照预案实施。
2、各单位要高度关注天气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山洪情况。
3、应急分队要统一行动,紧急组织人员、物资、工具到达受灾现场。
4、严格遵守指挥部指令,做好应急救援等工作。
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和应对措施是必须要采取的,必须要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如果发生山洪灾害时,一定要按照预案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山洪灾害的抗击奠定基石,减少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防御_工作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4)地方相关防汛法规和政策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防汛指挥部成立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2 防汛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副指挥长:由分管防汛工作的政府领导担任。
(3)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2.3 防汛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2)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3)发布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息。
(4)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5)监督检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落实情况。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水文监测、地质监测等。
3.2 预警信息发布(1)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测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
(2)水文部门发布水文预报,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3)地质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可能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
(4)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3.3 预警信息传递(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基层一线。
(2)基层一线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受威胁地区群众。
四、防御措施4.1 转移安置(1)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内的群众,按照“应转尽转、应避尽避”的原则,及时组织转移安置。
(2)转移安置点要选择安全、适宜的地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抢险救灾(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组织抢险队伍,制定抢险方案,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对受损的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要及时进行修复。
4.3 防汛物资储备(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沙袋、编织袋等。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结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结山洪灾害是指降雨量超过地表径流产生能力,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泄产生的灾害。
山洪灾害带来的破坏力较大,不仅会冲毁道路、农田等基础设施,还会危及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本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总结。
一、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工作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准确的预测预报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本次预测预报工作主要采用气象预警、水文预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降雨情况、地质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准确预测了山洪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居民,提醒他们做好防灾准备。
二、加强督导工作为了确保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我们加强了对各个防洪设施的督导工作。
定期对各个防洪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立了防洪设施维护检修的责任制度,明确了各个责任人的职责,确保防洪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三、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加强居民的防灾意识对于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防灾知识讲座、发布防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居民的防灾意识。
组织居民参与山洪灾害防御演练,让他们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本次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不仅提高了山洪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还研发了一些防洪设施和防洪材料,提高了防洪能力。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为了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了各个救援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加强了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照预案进行组织,快速展开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结7篇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山洪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要积极做好流域治理,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早将危险信息通知到可能受灾地区的居民,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救和疏散。
加强山洪灾害的防护工程建设。
对容易发生山洪的地区,要建设坚固可靠的防洪堤坝,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山区,要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要积极开展山洪灾害的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各级救援队伍的应对能力。
加强山洪灾害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分享。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探索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为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建立山洪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享各地的防灾经验和救灾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抵御山洪灾害的侵袭。
山洪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山洪灾害的预防和防护工作,才能减少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能够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共同努力,共同抵御山洪灾害的侵袭,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
【2001字】第2篇示例:山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开展了山洪防御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单位也参与了山洪防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单位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总结:一、科学规划,加强防御设施建设在山洪防御工作中,规划和建设防洪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单位在山洪高发区域,根据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了科学的防洪规划,并加大了对防洪设施的投入。
山洪灾害防护措施

山洪灾害防护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山洪灾害日益频发。
山洪灾害是指在陡峭的山脉地区,由于较大降雨引起的泥石流、山崩、山体滑坡等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山洪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详细阐述各项安全措施。
1.洪水逃生预案在山洪来临之前,制定洪水逃生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确定逃生路线,选择高地或者建筑物来躲避洪水。
同时,要尽量避免趟过涨水的河流或者水潭,避免被洪水冲走。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保护,避免分散,以便能互相提供帮助和照顾。
2.防止土壤侵蚀在山洪灾害的预防中,防止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土壤侵蚀是导致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栽植树木和植被来保持土壤,修建沙袋堤防来防止水土流失,采用梯田或者植树造林来减少坡面径流速度与冲刷力。
3.提高排水能力为了预防山洪灾害,提高排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城市和农村区域。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排水能力:修建排水管道和渠道来引导雨水流入河流,清理河道和排水道的杂物及时排除堵塞,完善水利设施,加强工程建设,以提高排水效果。
4.加强监控预警系统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预防山洪灾害,建立健全的监控预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设置水位监测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来监测山区降雨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
同时,还需要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居民,提高警觉性和应对能力。
5.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宣传来实现。
开展山洪灾害防范的宣传活动,包括组织演习、培训课程、发放宣传资料等,提高公众对山洪灾害的了解和防范意识。
这样能够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损失。
6.加强防淤库泄洪工程建设针对河流的泄洪工程建设是预防山洪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防淤库、泄洪道,能够有效地控制山洪的流速、减少洪灾的致灾因素。
这项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配合地质勘探工作,确保泄洪工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山洪防御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山洪灾害是指在山区、丘陵区由于降雨、融雪、冰雪融化等原因,短时间内形成的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御能力;2. 确保在山洪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山洪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预警与监测1.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山洪灾害发生前的气象、水文等信息。
2. 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3. 建立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畅通。
六、应急处置1. 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组织人员、物资、设备投入应急处置工作。
2. 迅速开展灾情核查,及时掌握灾害影响范围、受灾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3. 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4. 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七、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设施。
2.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4.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形成合力。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一致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第一节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一、山洪及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洪水是河流、湖泊、海洋等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水体突然增大,造成水位上涨,淹没平时不被水淹没的地方的现象,常威胁到有关地方安全或导致淹没灾害。
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我县主要以暴雨洪水为主。
天气的变化是造成暴雨,进而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
洪水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
洪水发生的周期性是由气候的四季循环所决定的,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因气候的多变而变。
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量级常难以准确预知。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具有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
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暴雨型山洪,溃水型山洪(拦洪设施),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
我县主要是前两种。
山洪灾害是指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1、季节性强,频率高。
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据统计,全国汛期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破坏性强,危害严重。
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损坏财产,伤亡人命。
12005年新邵“5.31”洪灾,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新邵、邵东两县10个乡镇近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2千公顷,成灾面积4.2千公顷,绝收面积2.5千公顷;冲毁倒塌房屋3560座,淹死牲畜1.1万头,冲走水产4300吨,22个工矿企业停产;两县有28.7公里公路被冲毁,太芝庙、潭府两个乡镇交通中断,损坏输电线路140公里,损坏通讯线路35千米;洪水损坏堤防140处34.1公里,损坏护岸620处,冲毁塘坝144座,损坏灌溉设施588处,损坏机电泵站18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滑坡
土体、岩本土或残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 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坡的情况往往出
现在大于20度的山坡。
滑坡
4、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坝或较陡斜坡上的岩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 沟谷)的地质现象。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冲毁桥梁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山洪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毁坏。
3、城镇进水受淹
山丘区城镇一般都是建在河道、溪流两岸,城镇防洪标准低 ,山洪出现,水位急剧上涨,极易造成城镇进水受淹。
(五) 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经济损失(万 元)
县名
受灾人数(人) 受灾面积(亩) 死亡人数(人)
倒房 (间)
全市
5259252
4922063
548
102024
262460
株洲县
1699600
1837000
47
19902
53525
醴陵市 攸 县 茶陵县
1097367
1312913
81
21450
65162
261200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加强体系建设
• (一)健全组织体系 • (二)落实防御责任 • (三)编制应急预案 • (四)加强宣传培训
(一)健全组织体系
考虑到山洪灾害从形成到发展,其预见期极短,而且极 有可能因交通或通讯设施遭到破坏而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 ,组织躲灾避灾不可能像大江大河防汛工作那样时间充裕, 按照省、市、县顺序按部就班实施,更多、更重要的是要发 挥乡、村、组的作用,把防御指挥机构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 。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建设 乡镇一级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由乡镇长任指挥,相 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监测、信息、调度、转移、应急 保障等工作组,分别负责雨水情和工险情监测、预警信息收 集、组织调度、应急转移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编制应急预案
一个周密细致、科学具体的防灾躲灾预案是有序开展山 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纲领性文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主要内 容包括: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 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貌 、地质特征、存在的隐患和暴雨特征,以及历史上发生的山 洪灾害等情况;明确划分安全区、危险区范围,核准危险区 村、组、户人数;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 、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紧急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臵 方式和地点确定,转移安臵任务的分工,以及组织原则和纪 律;提出防御消耗预算及资金筹措办法等等。
全面落实建立和落实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是确保各项防御 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1、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要建立严格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山洪灾害防御 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 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研究和解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 府要分别向上级政府签订责任状,递交责任书,县级领导包乡、 乡级领导包村逐级分包责任制。 2、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对本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统一 部署。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防御山洪灾害的部门职责,水利、 国土资源、气象、建设、民政、财政及其它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 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 工作。
(一)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 的洪水。山洪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峭,地质条件复杂, 具有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石多、破坏力 大等特点。我市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山洪时常 发生。山洪有如下特点:暴雨强度大、洪峰流量大、洪 峰水位高、洪流速度快、摧毁力量大,破坏力大。它往 往发生在流域洪水的暴雨的中心区,有时也在局部地方 。 总之,山洪是一种迅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洪水。
845750
234
22251
63534
1786085
429000
158
30548
47101
炎陵县
415000
497400
28
7873
58300
(二)我市山洪灾害现状统计
除溪河洪水无法统计预测外,目前全市共有其它山洪灾 害发生点560处,其中滑坡点464处,崩塌点69处,泥石流点 25处,潜在威胁人口2.3万人,潜在损失5亿元。具体情况见 下表。 山洪现状情况表
什么是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是指在山洪灾害发生时依靠现有的工程措施,通 过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基层岗位责任制以及制定预案、宣传培训 、监测预警、应急转移等辅助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的社会行为。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
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明确了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中应当全面遵循: 1、要坚持以人为本; 2、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 出重点、合理安排; 3、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4、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及时转移、伤亡最小 为目标
3、建立基层责任体系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基层责任体系主要是指乡、村、组三 级防御责任,建立和落实基层防御责任体系的关键是乡镇领 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的分包责任制。 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有专门人员负责;对人员的紧 急转移要以村、组成片统一指挥;各岗位人员对避险信号、 转移线路、安臵地点等要熟悉自如,有条不紊。 4、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要真正做到谁负责谁落实,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 制。山洪灾害防御,责任重大,对因工作不力、指挥不当、 失职、渎职等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人的责任。
山洪灾害防御
株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0年3月
目录
•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 第二章 我市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 第四章 避灾和人员安全转移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 (一)什么是山洪 •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 (五)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滑坡
19 8 17 63 273 84 464
崩塌
8 3 7 8 41 2 69
泥石流
合计
27
市区 株洲县 醴陵市 攸县 茶陵县 炎陵县 全市
2 2 4 10 9 27
13 26 75 324 95 560
(三)我市山洪灾害特点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 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我市汛期发生的山洪灾 害约占全年山洪灾害的95%,其中6~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达 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 、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 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 雨迅速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 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 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 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而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五)我市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问题
从工程措施方面来看,病险水库多,中小河流抗灾能力薄 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不足等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从非工 程措施来看,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监测通信和预报 预警设施不到位,存在“盲区”,小范围、短历时强降雨得 不到实时监测,没有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或编制不科学或 预案不落实等问题也大量存在。
(四)我市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我市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因 素。我市地貌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岗地丘陵占全市总 面积的36%,山地占42%。二是气象因素。同时我市处于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气多变 。三是工程基础因素。全市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较为薄弱,防 御山洪能力不高。四是人为因素。乱垦滥伐,破坏植被造成 水土流失、浸占河道影响行洪等都可成为山洪灾害的诱因。
冲毁农田、路基等,造成对农业资源的难以恢复或不可逆转
的破坏;另外,山洪漫出河道,可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损毁和 大量鱼类等水产养殖的损失。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电力、通讯线路中断。
超标准的特大山洪灾害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如
渠道、桥梁、涵闸冲毁,大坝、堤防溃决。 造成特大 灾害。
溪河洪水爆发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
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
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
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 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 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洪灾死 亡的主要害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因山洪灾害死亡 的人数约占整个洪水灾害死亡人数的75%。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2、损毁房屋、公共基础设施及农田。
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冲击强度大,因而对易发区的 房屋和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十分严重。 山洪暴发常常冲毁山塘、水库、涵闸、沟渠及泵站等农业基 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农业和养殖业生产;山洪、泥石流还会
毁坏村庄
毁坏农田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