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麻醉——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老年患者麻醉的体会

老年患者麻醉的体会发表时间:2013-12-11T14:37:1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王美芳[导读] 麻醉与监测术前30分钟静滴丁溴酸东莨菪碱3mg。
王美芳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564799)【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405-01我科近年来老年患者手术数量上升,手术种类在变化,麻醉要求很高。
本文总结50例老年患者选取神经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顺利完成手术的体会。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0-90岁,体重52-70kg,ASAⅠ-Ⅳ级。
50例中,有14例高血压Ⅱ、Ⅲ级并冠心病,11例慢支炎肺气肿合并高血压,7例束支传导阻滞,10例合并糖尿病,1例肾功能不全,1例脑梗塞后遗症期。
麻醉与监测术前30分钟静滴丁溴酸东莨菪碱3mg。
腹部中、大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穿刺点。
穿刺成功后向上置管4cm,给予1.5%利多卡因3ml试验量,平面出现后再给0.5%罗哌卡因3~5ml。
全麻诱导:利多卡因1mg/kg静滴、舒芬太尼0.3ug/kg、地西泮4mg、丙泊酚1.5mg/kg缓慢静注,给维库溴铵0.1~0.12mg/kg三分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频率12~15次/分。
术中维持:连续输注瑞芬太尼6~8ug/kg.h,丙泊酚3~6mg/kg.h,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
手术结束前30min接静脉止痛泵,PCIA配制:舒芬太尼2ug/kg+昂丹司琼8mg+0.9%NS100mL。
拔除气管导管前意识未恢复时,气管导管内给2%利多卡因40mg,避免反复吸痰。
待各项指标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过度通气后迅速拔除气管导管。
有糖尿病者,术中每2h测一次血糖。
如不超过4h的上肢手术,用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臂丛阻滞。
老年病人麻醉的总结

老年病人麻醉的总结摘要:社会老龄化的程度加大,高龄病人手术日益增多,因此老年病人的手术麻醉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老年人的很多生理功能和药理特点都和其他人群有很多不同,所以在临床手术麻醉中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药理特点的分析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老年病人临床麻醉的研究总结一下老年病人的麻醉。
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一下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全身器官功能的衰减和组织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因此导致脏器储备功能降低、机体活力降低、易损性增强、手术麻醉风险增加。
老年人各个系统的生理特点一、循环系统:老年人的循环系统中常常心肌纤维化及淀粉样变,导致室壁增厚,顺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还有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小,SVR 增多、Bp增多、左心射血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冠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也会使心脏传导通路纤维组织浸润,传导速度减慢,HR下降;血浆生化成分改变导致高脂、高凝—血栓形成倾向。
所以老年常会出现一下这些循环系统问题1)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2)对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代偿降低3)围术期心肌缺血。
所以在评估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心脏的储备功能,以便在手术麻醉中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呼吸系统:老年人中常出现肺弹力纤维被结缔组织代替导致肺泡回缩力下降、肺泡增多、肺泡总面积减少而的肺气肿;有的还会有因椎间盘压缩、胸椎后凸、肋骨钙化导致胸腔总量减少、呼吸肌退变明显收缩性减弱VT、VM、TCL、RC 增多、气道阻力增加;老年人呼吸道对刺反应迟钝气管内纤毛活动力减弱,呼吸肌张力降低,胸廓活动受限,以至咳嗽无力,不能有效排痰。
三、神经系统:很多研究表明:增龄对脑、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影响包括:1、大脑形态学改变:脑萎缩。
2、大脑功能改变:皮质功能抑制,精神异常。
3、脑神经化学改变:合成神经递质分子的酶显著下降。
4、脑组织学改变:神经元特异性结构和神经纤维结构水平和构成消失。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体会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体会关键词老年并发症麻醉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老年患者占整个外科手术患者的比例也日益增加,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年轻人的3倍,其中2%与手术麻醉有关,麻醉手术期间的心、肺、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和免疫减退,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糖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酸减平衡失调、低血容量等,可使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失去平衡,这些都是麻醉手术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这对麻醉而言,无疑是个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总结156例70岁以上老年住院手术病人的术前情况,麻醉选择,麻醉管理,麻醉中的并发症,认为年老因素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症。
关键在于充分术前估计与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正确实施麻醉,围术期密切监测与处理,以及预防麻醉并发症。
这些综合处理对保证老年病人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156例70岁以上老年病人实施麻醉,男88例,女68例;年龄70~92岁,平均83.9岁,其中90岁以上2例。
术前全部病人并存1种以上内科疾病。
包括心电图异常129例,冠心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56例,慢支肺气肿43例,肺心病43例,糖尿病42例。
全身麻醉65例,其中急诊21例(38.2%),椎管内麻醉91例,其中急诊15例(21.7%)。
麻醉方法:老年病人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多见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①伴有冠心病肺心病者术前应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进行内科综合治疗;②伴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③伴有高血压者应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至安全水平,术前不必停用降压药;④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至8.3mmol/L以下,最高不超过11.1mmol/L;⑤伴有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必须尽可能控制,以防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对急症病人尤为重要;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况。
全身麻醉:对全身情况差及实施胸内、颅内、上腹部及手术难度大的老年人,宜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以便于进行呼吸管理,保证供氧,同时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或咪唑安定静脉注射,继以氯化琥珀胆碱或阿曲库铵静注实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泵人,辅助吸入低浓度异氟醚,其用量约为青壮年的1/2左右。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体会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体会
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变化: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包括心血管、呼吸、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下降。
因此,在麻醉时需要更加谨慎,对老年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药物代谢变化:老年人的药物代谢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的清除时间比年轻人长。
因此,在选择麻醉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药物在体内积累。
3. 患者合作度:由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能受损或存在其他慢性病,他们对麻醉的理解和配合度可能较差。
因此,在麻醉前需要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麻醉的目的和过程,并尽量使其感到安心和放松。
4. 麻醉并发症风险:老年人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麻醉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心肺功能不全、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策略。
5. 麻醉后恢复:老年人的麻醉后恢复较慢,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麻醉结束后,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保持良好的气道通畅,提供适当的镇痛和支持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浅议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浅议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生理功能及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使得麻醉处理与年轻健康人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老年人麻醉所需注意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老年病人的特点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呈老化趋势,器官功能下降、代谢减慢、耐受性降低等,在麻醉处理上有以下特点:1.心血管系统变化。
老年人的心脏弹性降低、肌肉减弱、冠脉硬化等改变,使得老年人的心律不齐、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不稳定等现象成为临床上常见问题。
2.肺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肺泡面积减少、肺弹性减弱、肺活量降低、肺内气体交换不足、通气/血流比变差等现象表现出呼吸系统的改变。
3.肝肾功能下降。
肝功能减弱导致药物代谢变差、代谢产物积聚、药物副作用加重等问题;肾功能下降表现为滤过率降低、肾小球容积下降、肾脏局部灌注减少、肾功能测定指标异常等。
二、麻醉处理方案1.术前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术前评估非常重要。
临床上应对老年人进行系统性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
如有必要,还可进行胃肠道、肺功能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2.麻醉药物选择老年病人耐受力下降,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药物。
地氟醚等挥发性麻醉药是目前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这种麻醉药物在管理老年病人时需要谨慎,它们在老年人体内的消除时间略微延长,从而可能导致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变化。
3.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老年人通常体重较小,开展麻醉处理时应据此调整药物剂量。
若不注意掌握药物剂量及用量,可能会导致麻醉深度变浅或过度深入,从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
4.麻醉监护老年人麻醉过程中使用多参数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临床参数进行监测,帮助医生尽早发现潜在的麻醉相关问题。
同时,在麻醉处理过程中要视患者情况灵活调整恰当的麻醉剂量和麻醉方式。
5.生命支持技术麻醉过程中若存在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进行生命支持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
21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结

21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结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现将216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统计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216例麻醉临床资料,男154例,女62例,年龄80~94岁,平均82.76岁。
合并各种心电图异常者198例,同时合并有1~8种内科疾病,平均合并有3.7种内科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132例、高血压病98例、呼吸系统疾病97例、脑血管疾病65例,贫血63例、肝肾功能异常47例、糖尿病28例、低蛋白血症25例。
少数患者合并有发热、低血容量、酸减平衡失调和高脂血症等,ASA分级:Ⅱ级76例,Ⅲ级116例,Ⅳ级24例。
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股骨DHS内固定术29例、腹股沟疝修补术25例、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9例、脑血肿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各种癌根治手术16例。
其他手术38例。
全身麻醉10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12例。
急诊手术35例。
1.2 麻醉方法酌情术前用药。
常规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及尿量,危重患者同时进行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监测。
对下腹部或下肢的手术,选择L1-2或L2-3硬膜外穿刺、置管,初量为0.5%~0.75%罗哌卡因或左布比卡因8~12 ml,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常规给以面罩吸氧。
对心肺功能差、手术时间长或其他部位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诱导和维持主要用药为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胺(或阿曲库铵)。
2 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有37例患者(硬膜外麻醉30例、全身麻醉7例)术中血压下降超过20%以上,分别经加快补液和使用麻黄素10~30 mg后逐渐回升,其中有5例患者需要交替使用多巴胺和麻黄素才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有13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偏高,分别使用硝酸甘油或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有3例频发室早,采取静推利多卡因50 mg,然后用5%葡萄糖250 ml加利多卡因100 mg维持治疗。
老年麻醉病例讨论

老年患者的生理學改變
生理改變也就是各器官的衰老和儲備動能的衰退 ,其程度多顯著的個體差異。
各器官儲備功能的多少反應器官基本功能要求和 最大功能的差值,在麻醉手術期間,對器官功能 要求增高。
(一)神經系統
1.中樞神經系統 腦實質萎縮,功能性神經元的 數量減少和功能下降,使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 、絡氨酸等遞質的生成普遍減少。
腎稀釋功能的降低,以及應激反應所致ADH過度 分泌或某些藥物影響水的排除,也是老年人有發 生水中毒的危險。
老年患者的風險評估
決定麻醉的手術風險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齡;生 理狀況和併發症;急診還是擇期手術;手術外科 的類型。
就老年人而言,生理狀態差和術前準備不充分的 急診手術對預後影響較大。選擇開腹還是腹腔鏡 ,因方式不同,患者死亡率的差異也很大。
一些認知和感覺障礙的老年患者,必須與其親屬 溝通、知情同意,針對患者情況作出治療決策。 預計麻醉手術風險較大時,更應於術前詳細交代 病情,強調風險。
2.術前用藥 因老年人對鎮靜、催眠及鎮痛藥物 敏感,容易導致呼吸迴圈抑制,故術前需避免使 用或減量1/3-1/2使用。
老年人迷走神經張力明顯增加,麻醉前給予阿托 品有利於麻醉實施和調整心率,但對於心臟儲備 差、心率增快、冠心病或有明顯心肌缺血的患者 避免使用
2.椎管內麻醉 椎管內麻醉對迴圈和呼吸易產生 抑制,而老年人的代償能力差,容易出現明顯的 低血壓,因此阻滯平面最好控制在胸8以下。
對體格狀況及心肺功能較好的老年人,盆腔、下 腹部、會陰及下肢施行較低位連續硬膜外麻醉, 一般認為是安全的。
老年人硬膜外間隙變窄,容積減少;椎間孔閉縮 ,局麻藥向椎旁間隙擴散減少。因而老年人對局 麻藥的需要量普遍減少。
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分析

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分析宜宾市高县来复中心卫生院 64515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同时老年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在不断增加。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同时大脑以及各个器官正在不断退化,在接受手术麻醉时,其耐受力相对比较差。
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麻醉时,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或者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要与老年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结合,为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常见合并症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影响,大脑以及各个器官都在不断退化,特别是中枢系统也在不断退化当中。
手术麻醉药物是直接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当中的药物,而老年人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已经呈现非常敏感的状态,所以手术麻醉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很容易引发其严重的低血压。
同时,老年人的肺储备、气体交换功能都在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下如果接受手术麻醉,那么很有可能会引发老年患者的低氧血症,在手术之后还会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或甚至是呼吸系统并发症等情况。
另外,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也无法与年轻人相比,所以在注射麻醉药物之后,老年人的心率就会发生严重的失常。
除此之外,老年人自身的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的阻力一直在不断增加,在经过手术麻醉之后,很有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全部都一起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人在各个器官、血管等方面都已经呈现出“老化”的趋势,所以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并症。
如何做好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监测?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生理特征进行结合。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之后,要提前做好麻醉准备,同时还要对麻醉过程中的状态、麻醉之后的状态进行实时的观测和控制。
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在手术麻醉之后,会选择利用参数心电监护仪器对老年患者进行BP、HR、RR等这些内容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对老年患者是否存在缺氧情况、血压的具体浮动变化情况等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的麻醉
老年患者的麻醉
一.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学特点
衰老是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储备进行性丧失的过程,出现变化的程度和时间因人而异,差异很大。
(1)对低血容量、低血压和组织缺氧引起的反应性心率增快的能力降低(2)肺顺应性降低
(3)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咳嗽反射减弱
(5)肾小管功能减弱
(6)易发生低体温
2. 年龄相关疾病:
(1) 中枢神经系统:谵妄、痴呆、帕金森病、卒中
(2) 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
(3)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病
(4)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
(5) 视力下降和听力障碍
(6) 颈椎:伸屈幅度减少
(7) 营养不良
二.麻醉处理
1.术前评估
(1)风险评估:
(a) 年龄
(b) 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合并症(ASA分级)
(c) 是急诊还是择期手术
(d) 外科手术的类型
(2) 高度警惕的常见疾病:
(a) 心血管疾病
(b) 糖尿病
(c) 肺部疾病
2. 术中管理
应主要针对合并症和外科手术的要求来进行:
(1) 根据情况建立有创监测
(2) 注意评估血容量
(3) 合理运用药物:滴定
(4) 保温
3. 术后注意事项
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1) 肺部感染、ARDS
(2) 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