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3.1 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国际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衰弱,美国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宣告结束;亚、非、拉美国家民族意识崛起,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启示。
(2)国内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尊孔复古思潮甚嚣尘上。
2.新文化运动(1)开始的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性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1917.1,蔡元培)和《新青年》;(4)主要内容:民主和科学(5)三个层面:提倡新民主,反对旧民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6)其他重要知识点A 1918.5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 文学革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评价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1)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和封建主义旧势力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上的准备。
局限性:(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源;(2)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缺乏改造实践性;(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3.2 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又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3)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发 生的?从根本上说,是被外国侵略 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例: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 村。左图是孙中山诞生地和住宅 的照片。
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 医书院学习医学。先后结识陈 少白、杨鹤龄、尤列等,经常 聚谈反清革命。(左起为杨鹤 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 后立者为关景良)
(4)预备仿行宪政:新政无法挽救清廷的 统治危机。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与1905年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归国后实行预备仿 行宪政。
“出 五洋 大考 臣察 ”宪 及政 随的 员
“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 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 绍英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也在增长,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 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辛亥革命导火线-----“皇族内阁”1号令(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所谓“铁路干线”,主要指的是粤汉、川汉 铁路。这两条铁路已经归于商办,即由民间投 资建设并经营。但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 机,朝廷决定向外国银行借款,借款需要抵押 物,而当时的中国,唯一能够让列强们感到有 吸引力的抵押物,恐怕只有铁路了。
近代史第三章

辛亥革命 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
(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 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 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 日 (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 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 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 世纪 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 标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 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 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 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 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 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 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 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 报》、《新民从报》为主要舆论 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投入 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 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 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 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 ,代之以 “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 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 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 重要内容。
1894孙向李鸿章上书提人尽其才但未被重视, 同年11月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895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失败后流亡海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客观形势是: 第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军事侵略: 1904——1905 年 在中国东北发生日俄战争,日本 战胜俄国,侵略势力趁机扩展到 南满。英国则趁日俄相斗这机, 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经济侵略:铁路和矿山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到19 14年,列强的铁路直接投资约2.92亿美元,筑成的铁路3772公里。 在矿山方面,到清政府灭亡时止,列强控制了中国全部铁矿的开 采,控制了煤矿机器开采量的90%以上。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早年被李鸿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章派去过朝鲜。甲午后,他又受李 鸿章推荐,从小站练兵开始,逐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羽毛丰满,北洋六镇牢牢抓在他手 里。庚子事变后,受李推荐,他受 任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宰相当 国,权倾一时。直到 1908 年,光绪 帝与慈禧太后驾崩,溥仪登基,他 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 1911 年武 昌起义爆发,他被重新启用。
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1908 1908
《 钦 定 宪 法 大 纲 》 光 绪 和 慈 禧 死 溥 仪 上 台
1911
撤军机处, 设责任内阁
影视
革命形势高涨
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 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 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 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 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
2、挽救共和的努力
宋案和二次革命
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 中有关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 同意副署的规定,迫使唐绍仪 和同盟会的几个阁员辞职。经 过频繁更换内阁,最后武力威 胁参议院任命其亲信赵秉钧为 内阁总理,达到了直接操纵国 务院的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之机,使革命在胜利的凯歌声中潜伏着
失败的危机。 思考: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关于武昌起义:
材料一:1902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 营的工厂只有8家,1904年至1911年七八年间,先后开 办的工厂共33家。 材料二:“庚子之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 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反抗斗争 不断发生。 材料三:[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 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队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 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 量。 ——引自《中国近代史纲》 请思考: 有学者认为: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决不是偶然 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影响:通过论战,革命派揭露了立宪派为清政
府统治辩护的丑恶面目,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 立宪的界限,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作好了舆论准 备。同时,革命派关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主张受到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使许多 知识分子冲破君主立宪的思想束缚,投身革命 事业,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 但是,革命派将一切正义的要求都归于反满, 这是欠妥当的,对以后革命的进行也产生了不 利影响。
2、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农民的抗捐、抗税、反赔款、反洋教的
风潮和反清武装斗争 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 运动、收回利权和抵制美货运动日益高 涨
3、清政府实施“新政”与预备立 宪-激化矛盾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 新政的主要方面 A、 军制改革:编练新军 B、政治体质改革: 前期:整顿吏制,合并机构 后期:预备宪政:资政院(1907)、谘议局
近代史第三章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历代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辛 亥 革 命 :彻底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 国 社 会 :从此开始由专制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皇帝在过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 都可以打到,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 思想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 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袁世凯想当皇帝,妄图恢复君主专制制度,“辫 帅”张勋率3000“辫子军”进京上演复辟丑剧,之所 以败下阵来,正因为民主、共和观念在辛亥革命后已 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 读书时与同学的合影
孙中山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 地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在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 臣李鸿章,主张学习欧洲各国“富强 之本”,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 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认为清政府若采纳,则“不过二十年, 必能驾欧洲而上之。”但却不为李理 睬。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三民主 义”。 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 和政体.
孙中山(1866~1925)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内外交 困。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向 参议院提交辞职咨文。4月1日,正 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 世凯。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为维护民主共和,从1913年起, 孙中山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为挽救共和付出了毕生精力。 直到晚年与共产党合作,才开始了他一 生中的伟大转变。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简答、论述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壮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统治阶级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清末“新政”实行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1.目的:(1)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2)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3)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4)拉拢资产阶级改良派。
2.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
宣布实行“新政”。
主要内容有:(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颁布《商律》。
三、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什么?其纲领是什么?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简述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3.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全国低价,按价收买,避免两级分化、贫富悬殊。
评价:进步性:(1)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
(2)它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革命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高中历史)课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4 ,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 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 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 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 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 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 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5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 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 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B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6,新中国成立后,首要任务之 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它包括( ) D ①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 ②建立各级地方政府;③开展 土地改革运动;④没收官僚资 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进军)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从新中国成立(1949年)至1956年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新中国的成立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国民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表现)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农业
社会主义 完成 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经 济
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6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37
1. 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外交上没有取得各国承认; 经济上几乎寸步难行; 革命党人意见不统一;
袁世凯进行武力威胁。
38
2. 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力和革命党人内部 的妥协倾向,孙中山只得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 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和不放心,特意提出了 三个条件: 一是临时政府要 设在南京;
21
康有为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社会革命
22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24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25
26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27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立即在 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短短一个月,全国就 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浙江、 江苏、贵州、安徽、福建、广东、广西、 上海等17个省宣告独立。 12月 29日, 17 个省代表 选举孙中 山为临时 大总统。
二是新总统到南 京就职;
三是新总统必须 遵守颁布的一切法律 和章程。
39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 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 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 府迁往北京。
正如邹永成所言:
轰轰革命几十年, 志灭胡儿着祖鞭, 不料袁猴筋斗出, 共和成梦我归天。
28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29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30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建立起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大总统誓词:倾覆 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 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 国民之公意,又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 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 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 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 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 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 31 元旦 孙文”。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蔡元培
黄兴
8
吴玉章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9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2. 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 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11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上海
檀香山 长沙 香港 上海 旧金山 新加坡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直说 浙江潮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1904
南京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月期间, 颁布了不少关于社会改革和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令。
32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3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 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 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0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队
清王朝
武 昌 起 义
三请 起用
袁世凯
逼清帝退位 1912.2.12
革命党
南北 议和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1912.3.10
孙中山让位
篡 夺 革 命 果 实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 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东京 东京
警钟日报 大同日报 图南日报
湖北学生报 1903
广东日报
1904—1905
香港
江苏
1903
东京
2.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15
3.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孙中 山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华 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 等几个团体联合,组建了中 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为革命宗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8
1905年8月,在《民报》的《发刊词》 中,孙中山把主张概括为“民族”、“民 权”、“民生”主义。
孙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5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 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6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911年5月,清政 府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 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 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 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 为“皇族内阁”。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 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 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 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 7 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分崩离析。
12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 涌现一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
报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报
纸
刊行时间 出版地 香港 上海 上海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刊
物
刊行时间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1900—1913 1903 1903
1900—1901 1900—1901 1901
俄事警闻
4.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1917年,在袁 世凯去世、段祺瑞 执掌北洋政权的情 况下,又发动了 “护法运动”,要 求段祺瑞政府执行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但很快被各 派军阀所排挤。
47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48
2.主观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 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49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 为团结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没有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作 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5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三章 讨论思考题
1. 你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 2.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 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3.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42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3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44
2.组织“中华革命党”再谋革命
45
3.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25日, 即袁世凯准备“登极” 前一周,蔡锷等在云 南组织“护国军”, 宣布独立,很快形成 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 运动。次年3月,袁 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 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 46 不久忧惧而死。
1
辛亥革命的酝酿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孙中山的特殊贡献 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
知 识 结 构 要 点
辛亥革命的胜利
武昌起义及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意义 袁世凯篡夺政权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