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合集下载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内容提要: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共同发的,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差距的小康;从时间上看,总体小康是2000年达到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他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对于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有两个标准——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面分别了解一下小康社会的这两种标准:一、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比如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所谓不全面,是讲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新的历史起点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十一讲

第十一讲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2)必要性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 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始终把实 现好,维护好,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
⑶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建设生态文明,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2,措施(怎样做) 措施(怎样做)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和自主创新. 和自主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 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

作者: 詹洪祥
作者机构: 大庆市专家咨询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大庆社会科学
页码: 10-10页
主题词: “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 城市化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属于经济范畴.人类经济生活水平一般分为穷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不同阶段."小康"水平有高有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个科学论断.所谓"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从国民总体平均计算达到的,不是算计某个地区达到了,又用这一地区来覆盖另外某个地区.由于我国疆域广大,经济发展又不平衡,有的地区富得早一些,有的地区富得晚一些,到2000年我国尚有将近3000万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下岗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未达到小康水平.。

小议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小议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作者: 卜小玲
作者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出版物刊名: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页码: 23-24页
主题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 人民生活 全面小康 奋斗目标 十六大报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小康实现程度 小康生活水平 江泽民
摘要: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10多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自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我国在20世纪末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委推进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标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婴儿死亡。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
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
的是( B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
差距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总体小康的实现
时间:至20世纪末
表现: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 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C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 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根据这些不足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10.1全面小康

10.1全面小康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会保障体系
A.①②
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④转变发展方式以取得重大进展
C.①③④
√பைடு நூலகம்
B.②③
D.①②③
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面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准的小康。 •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 ⑴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 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 ⑵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社会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发展比较均衡
别 发展 社会发展很不全面、不平衡
状态
,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目标都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 康是继续消灭局部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 联系 段;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 展和完善

A.我国还未实现总体小康

B.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明显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已从温饱型小康步入宽裕型小康
【2】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
收入分配格局,就要构建如右图所示的“橄榄型”或“纺锤 型”收入分配结构。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①统筹城乡发展 ) 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1)长期性: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报告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报告

课堂合作探究二: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逐年加快,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从 59.3%稳步提升到2009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 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是怎样的?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 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 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 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 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几方面的新要求?
收入增加、交通更加便利、、娱乐方式更加丰富、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请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变的原因。 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地人民的
②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 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③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 和完善。
联系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水平的小康。
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全 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小康。 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发展比较 均匀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②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 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③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国家采取协调区域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
同发展。

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
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

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

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

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

(郑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