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教案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2、科学探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什么是浮力;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利用浮力的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利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质量2、密度3、密度的测量4、浮力5、浮力的计算6、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1、密度的测量2、浮力的计算3、浮力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知识梳理提出要求:归纳整理知识网络。

密度1、自主整理。

2、组内交流完善。

3、班内展示,评价。

5分钟重难点突破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例一:在美术课上,王丽用一块橡皮泥先做了一个笔筒,然后用这块橡皮泥做成一只小鸟,笔筒和小鸟的质量关系是。

2、密度测量是基本的测量之一,知道其测量原理,会使用测量工具,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例二:下面是小明测量一块矿石密度的实验过程,请根据题意填空:(1)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开始时,他操作情况如图(甲)所示,经同学提醒后,他改正了两个错误正确测出了质量m;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读对质量的认识。

解答例题并说明解题思路。

明确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规范的进行实验。

根据测量结果据计算。

2分钟8分钟甲乙丙(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这些水的体积V 1,如图(乙);(3)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 2,如图(丙);(4)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3、浮力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浮力,解决浮力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三:用手将一个重为6N 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1×10-3m 3,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放手后物体静止之后所受浮力多大?矿石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 1/cm 3矿石和水的体积V 2/cm 3矿石体积V/cm 3ρg/cm 325 10 知道什么是浮力,会用测重法、公式法、浮沉状态法求浮力。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与浮力密个案分析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与浮力密个案分析 沪科版

关于密度教学的个案分析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挖掘相关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基本知识。

这一点在课改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以在第七章密度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作一个个案分析一、密度的物理意义的教学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一般情况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密度值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特性’是指特殊性质,应区别于“属性”。

“属性”是物质的固定性质,这种性质不会随物体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而“特性”在外界条件变化时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在初中物理知识掌握过程中只需要学生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虑问题。

下面就以一道选择题来作说明。

例1: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分析] 解答本题易犯的错误是:错选A,是由于不理解公式ρ=m/v中ρ与m、v之间的关系。

对于同一种物质,其质量会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比值m/v不变,即ρ与m、v无关。

错选B、D,是混淆了质量这个物体的属性与密度这个物质的特性造成的。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地理位置以及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但在温度、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值也会发生变化。

如水结成冰,密度就变小了。

二、实验中的特殊用词的教学在许多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诸如“适量”、“一定量”“一定角度”等一些用语,这些用语往往包含许多条件或前提。

这里就密度测量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在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是借助量筒和水进行的。

在测量时应加入“一定量”的水,这个“一定量”应该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每一个量筒都有最低刻度线,加入的水应达到最低刻度线,否则无法读数。

2、加入的水应当足够使石块浸没,否则水的体积差就不是石块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4一、学习目标:1.学会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6、学会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7、通过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过程,学会阿基米德原理。

8、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学会物体浮沉条件并知道其应用。

会判断物体浮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

测量密度。

2、密度公式的应用3、阿基米德原理.三、教学难点: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结合学习目标:启发提问学生归纳本章讲了几类问题,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1、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概念公式?2、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实验?3、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问题的应用?(二)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

组内交流、组内展示。

教师投影知识结构网络图。

知识结构网络本学案附图:g 、mg3 、 g /cm 3a 、测固体质量、测液体质量b 、测固体密度、测液体密度c 、特殊测量a 、浮力的大小及相关因素b 、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质量计算体积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公式、判断物体浮沉(三) 学生进行练习,组内交流,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

针对三点进行练习: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实验室用_______测质量,1千克冰熔化为水,则水的质量______1千克(填>、<或=)。

2、20 t =_____ kg ;400g =______kg ;7.9g /cm 3=___________kg/m 3;3、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A、把物体放在______盘里,用_______向_______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 通过本节的复习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网络2、 把握本章知识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较熟练的解决问题二 、复习重点、难点1、 密度的计算和应用2、 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大小的计算3、 物体的浮沉问题及其应用三 、知识梳理(1) 质量①定义 ②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③单位及换算关系 ④测量工具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2) 密度①定义 ②公式及导出式 ③单位(3) 阿基米德原理①浮力定义 ②浮力的方向 ③称重法测物体受到的浮力 ④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的浮沉条件①物体的浮沉条件 ②浮沉条件的应用四、重点、难点解析1、在用天平测出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以下步骤,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1,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调节天平平衡,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 2,(1)合理得到顺序应该是:(2)观察水的体积时,视线(3)金属密度的计算式是解析:本题是密度知识的应用测固体密度,注意分析过程,方法和实验原理,注意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的物理量的关系。

2、12.如图,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在不同的液体中静止三个球的体积关系是 V 甲>V 乙= V 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1=ρ2>ρ3,则三个球和重力、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五、巩固练习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 .60 kgB . 60 gC .600 gD . 6 t2、一块冰质量为200g ,在月球上质量为 Kg ,熔化成的水质量为 ,体积为 ,虽然它的 、 变了,但 不变。

3、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1)使用前应先进行调节,使天平横梁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___盘内。

(选填:“左”或“右”)(3)在盘内放砝码时应按__________的顺序添加。

(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右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第一节 质量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与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知道质量的单位,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课前准备 收集信息查看方便面、火腿肠、袋(盒)装奶、米面、洗衣粉、药片等物品的包装袋(盒),了解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克(或千克、毫克),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1:观察下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说 明理解物体、物质、物质多少的含义普通的篮球和乒乓球中充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是同一种物质吗?___________。

按照相同的思路,对下面两图中的液体和固体你能给同学阅读课本理解其含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活动2:观察教材第116页图7-1、7-2、7-3,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图7-1冰化成水,变了,质量变了吗?结合“质量”的定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图7-2中,泥团的变了,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3.图7-3,航天员的了,他的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让学生说“理由”,既是对刚学习的质量概念的巩固,又能加强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真正理解。

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填一填一碗水比一盆水少二、质量的单位活动3:阅读教材第116页“质量的单位”知识栏目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人们把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中的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作为___________的标准。

3.质量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 kg,,1kg= g,1g= mg。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7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7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7一、本节学习目标:1、复习质量、质量单位、密度、密度的单位;2、复习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3、了解密度、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整理)三、公式一览:(自我归纳总结)⑴⑵⑶⑷⑸⑹⑺四、基础知识复习: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质量的国际主单位:______。

2、熟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

3、怎样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先把游码用镊子移到标尺左端的处,以游码左边为准。

(2)天平调节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到的中央刻度线上。

天平一经调好,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3) 估计被测物体质量,放在天平的左盘,按照从到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横梁平衡。

(4) 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左盘中所有砝码总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示数。

(5) 测量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5、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其主单位是:___________;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 __________。

7、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无关。

8、阿基米德的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8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8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8【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4、理解密度的概念。

5、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6、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一、质量:1、质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它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国际单位_,常用单位___;换算关系:______。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__________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______的。

2.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

水的密度_______ ____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_____和_____,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 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题型解析】一、质量的定义的理解及其物体质量大小的判断【例题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0.2kg的是:()A、一头大象B、一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例题2】一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到一块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A、位置B、质量C、重力D、温度二、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_____,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等。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学案沪科版1、通过一些高频图像创设情境,带出相关知识2、通过图象对比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理解相关知识3、突出重点、注意覆盖、凸现特色,将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或从一些表面相似的现象中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考纲要求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考试要求质量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A4、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会密度5、经历科学探物质密度的过程,会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地测量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B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知识定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B浮力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得出结论;经历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浮=ρ液gⅤ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浮力的简单应用A一、质量主题(重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1、如右图1甲,说明天平处于什么状态?(目的:引起争论,激发思考,从表面相似的现象中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图1(调节、使用两种情况下都出现,注意游码和平衡螺母在什么时侯使用)(归纳出天平使用三过程:三调、四用、二养)2、如右图1乙:物体质量是多少?3、如图2,你认为该操作正确吗,为什么?4、关于质量,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图2 (1)什么是质量?(2)质量与什么因素有关?(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4)质量的测量除天平外,还有其他工具能直接或间接测量吗?(弹簧秤)5、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请指现其中的两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何准确用天平测出100克酒精的质量?二、密度主题(重点:1、密度含义2、量筒的使用及读数,3、测量原理)图31、说说这幅图的含义,了解测密度的方法2、谈谈你对密度的理解3、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图4的冰山,说明什么)?4、密度的单位及换算,请同学们计算:1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5、密度公式及其应用6、密度图象(图5):(通过控变法解图象中密度的大小)7、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要求和方法,应该与其他章节中所学的知识想结合,培养综和应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第一节 质量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与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知道质量的单位,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课前准备 收集信息查看方便面、火腿肠、袋(盒)装奶、米面、洗衣粉、药片等物品的包装袋(盒),了解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克(或千克、毫克),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活动1:观察下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说 明理解物体、物质、物质多少的含义普通的篮球和乒乓球中充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是同一种物质吗?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物质多少相同吗?谁的多?_____________。

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 按照相同的思路,对下面两图中的液体和固体你能给同学提出问题吗? 一碗水比一盆水少阅读课本理解其含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活动2:观察教材第116页图7-1、7-2、7-3,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图7-1冰化成水,变了,质量变了吗?结合“质量”的定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图7-2中,泥团的变了,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3.图7-3,航天员的了,他的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二、质量的单位活动3:阅读教材第116页“质量的单位”知识栏目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人们把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中的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作为___________的标准。

3.质量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 kg,,1kg= g,1g= mg。

3.把你课前收集的一些物体质量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如果这些数据的单位是“克”,请换算成“千克”和“毫克”。

4.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如:估计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活动4:观察托盘天平(实物),对照教材图7-7,认识天平各主要让学生说“理由”,既是对刚学习的质量概念的巩固,又能加强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真正理解。

部件的名称,把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填在下图中:平衡螺母有几个?自己标出底座和刀口。

在底座上固定的有哪些部件?能随横梁可动(转动)的有哪些?可调的有哪些?你还能列举哪些在生产、生活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此图各部件名称的标注位置与教材不同,可避免学生按课本照抄名词。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合作探究一、学会使用天平活动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教材第119页《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放:称量前天平应怎样放置?游码应放在称量标尺的什么位置?2、调:若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若在左侧呢?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称:称量时,被测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哪个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这样做有什么好处?4、记: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读取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时,应以游码左端为准,还是以右端为准?5、养:为什么不许用手,一定要用镊子拨动砝码和拿放砝码?为什么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活动2:测量回形针的质量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观察: 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

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

2.调节横梁平衡。

3.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活动3:测量水的质量以下是测量水的质量的三个步骤。

想一想,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说 明让学生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说明书》,并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印象深刻,效果好。

将使用步骤用尽量少的字概括出来,便于学生记忆。

让学生在练习天平使用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

本活动比教材上的要求低,但更具体,更易操作。

与同学们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活动4: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和量杯,阅读教材第120页“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回答。

1、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是什么?2、量筒和量杯的单位是什么?1mL=_____________m33、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4、量筒和量杯的区别是什么?5、使用量筒和量杯读数时视线应怎样?(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6、读出120页图7-10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活动5:.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出体积是50mL的水。

实验二:怎样用量筒测出一个鸡蛋的体积?思考、讨论测量步骤,并按步骤进行测量。

总结:1、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2、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合作探究怎样识别物质活动1、阅读122页图7-12中所示的各种物体,思考讨论:要区别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仅靠观察外形、品尝味道能区分吗?这节我们要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活动2、实验探究A、猜想与假设如果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上,横梁将向那边倾斜呢?试着猜一猜,并动手做一做。

思考下列问题: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体积不同的纯水和盐水,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阅读课本123页,和同组的同学讨论,回答:实验器材:要测量的物理量:要比较的物理量: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测出纯水、盐水、铁、铜、铝五种物质三个体积下对应的质量,每组测量一种物质,并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D、交流与合作(1)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4)现在你区别纯水和盐水一定要取相同的体积吗?谈谈你现在的实验方法。

(5)如何回答课本122页图7-12中(a)的问题?E、评估你认为这次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小组讨论一下,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活动3、阅读课本124页,并试着填一填常见物质的密度活动4、阅读124页—125页密度表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准备一块橡皮泥,用它造一个小船,把图钉或螺母、砂粒等当作“货物”,看看你的小船最多能装载多少“货物”。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浮力活动1:按照课本126页图7—8完成实验探究1,将实验数据填入课本中,根据实验讨论下列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多少?浮力的方向向哪?根据实验是否找到测量浮力的方法?如何测量?活动2:实验:把矿泉水瓶(或易拉罐)慢慢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同时观察水面的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猜想浮力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活动3: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如图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圆柱体,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比较它受到的浮力大小。

(2)把圆柱体全部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说明“活动1”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探究,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从而纠正有关浮力的一些片面认识;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触觉和视觉上感知浮力的存在;三是得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

学生的猜想会较况。

通过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1)圆柱体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2)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浮力的大小跟 无关。

(3)圆柱体从全部浸入水中到全部浸入浓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多,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让每个小组只研究其中1-2个猜想,然后各组之间交流。

这个结论能够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还是下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练习进行落实。

课前准备 复习回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水 321 4浓盐水比较测得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重力,你发现了什么?说明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引导学生在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在此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

实验所用的重物最好选用密度比水稍大的物质。

倘若取密度比水大得多的铜块(铜的密度是水的8.9倍),那么铜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仅为本身重的1/8.9,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不大,观察起来就不太明显,实验误差较大。

填一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学时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1)实验器材:杯子、浓盐水、清水、鲜鸡蛋(2)实验方法:①把一只鸡蛋轻轻放入浓盐水中,观察并记录鸡蛋的状态。

②向浓盐水中缓缓倒入清水,并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鸡蛋浸入水的体积的变化,尝试能否让鸡蛋全部浸入水中,并可停留在水中的任何深度。

③继续倒入清水,能否让鸡蛋沉入水底?④再倒入浓盐水或放入盐粒,看能否让鸡蛋在浮上来?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物体的浮沉现象活动1: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将实验桌上的木块、小瓶、铁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说明“活动1”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知漂观察到的现象是:木块_______,小瓶_______,铁皮________.你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取决于什么。

画出物体在水中受力示意图活动2:改变小瓶的重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往小瓶内逐渐加水,拧紧瓶盖后,放入水中,使装水的小瓶分别处于下面状态,并填表分析:态活动3:改变物体的浮力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器材:铁皮、胶带纸、水、烧杯。

(1)把铁皮放入水中,观察铁皮下沉的运动,分析铁皮的受力情况:F浮 G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