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拳拳父爱(教案)
《父爱深深》教案

《父爱深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父爱。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爱,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父爱深深》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父爱深深》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思考父爱的伟大及自己对父母的爱。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父爱的句子或段落。
(2)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句子或段落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是如何感受父爱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提醒学生要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7. 课后作业(1)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回报父母的爱。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意识。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亲的优秀品质。
3. 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1. 感受父爱,理解父亲的付出。
2. 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亲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爱,理解父亲的付出。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视频、分享故事等环节,让学生感受父爱。
2.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亲的辛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如父爱主题的电影片段、短片等。
2. 准备有关父爱的文章、故事等阅读材料。
3. 准备卡片、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制作父亲节礼物。
六、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父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 观看父爱主题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3.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亲,表达对父亲的爱。
七、实践活动1. 让学生动手制作父亲节礼物,如绘制贺卡、手工制品等。
2. 组织学生向父亲表达爱意,如写信、打电话等。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父爱的表达。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爱。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开展孝心行动计划,如定期给父亲打电话、帮助家务等。
2.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分享父爱主题的故事和经验。
六、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讲解父爱的伟大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父亲的辛劳和对家庭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美好回忆,感受父爱的温暖。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观看父亲节主题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
七、实践活动1. 制作父亲节礼物: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手工制品等,以此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敬父亲,回报父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能力,增进父子(女)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感受父爱,理解父爱的伟大。
2. 学会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父爱,理解父爱的伟大。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视频,图片等资料。
2. 准备一些关于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的资料。
3. 准备一些关于如何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感激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 讲解:介绍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父亲节是为了纪念父亲的辛勤付出和伟大爱。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一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父爱。
4. 讨论:讨论如何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父亲,回报父亲的爱。
6.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可以是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感激,或者描述一次与父亲的难忘经历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父爱如山”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2. 开展一次“父亲节特别活动”,邀请学生父亲参加,增进父子(女)间的互动和感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2. 评价学生在演讲比赛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对父亲的爱和感激的表达。
3. 评价学生在父亲节特别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与父亲之间的互动和感情。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考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类似的主题班会。
2. 反思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拳拳父爱如山如河(教案)小学生父亲节主题班会版

拳拳父爱如山如河(教案)小学生父亲节主题班会通用版.docx一、活动主题:拳拳父爱如山如河——小学生父亲节主题班会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敬父亲,感恩父亲的情感。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生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父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父亲的爱。
2.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父爱的感人视频,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3. 分享故事:教师分享一些关于父爱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父爱的重量。
4. 情感交流: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瞬间,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5. 亲子互动:学生现场与父亲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增进彼此的感情。
6. 制作礼物:学生亲手制作父亲节礼物,表达对父亲的祝福和爱意。
7. 礼物赠送:学生将制作的礼物赠送给父亲,并向父亲鞠躬致谢。
8. 总结发言: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9. 放学仪式:全体学生向父亲鞠躬,表达对父亲的尊敬和感激。
10. 活动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为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回报父爱。
六、教学资源准备:父亲节的起源和意义介绍资料父爱主题感人视频素材父爱故事素材亲子互动游戏方案父亲节礼物制作指导材料背景音乐和音响设备七、教学活动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悬挂父亲节主题海报和装饰准备视频播放设备和音响设备安排学生座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讲台和屏幕提前通知学生带好制作礼物的材料准备一次性手套或工具,确保学生制作礼物时的卫生八、教学活动步骤:1. 开场介绍:教师简短介绍父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看视频:播放精选的父爱主题感人视频,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两个精心挑选的父爱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情感交流: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父亲之间的温馨故事或感受。
5. 亲子互动:组织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增进学生与父亲之间的情感联系。
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父爱如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建议: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懂得感恩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亲沟通,增进父子(女)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1. 感受父爱,理解父亲的付出。
2. 学会与父亲沟通,增进感情。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与父亲有效沟通。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音乐CD:《父亲》《爸爸的背》《感恩的心》等。
2. 图片: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温馨图片。
3. 视频:关于父爱的感人视频片段。
4. 卡片:写有父爱名言的卡片。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悬挂与父亲相关的图片和标语,营造温馨的氛围。
2. 座位安排:学生与父亲座位相对,方便交流和互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播放音乐《父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父爱的温暖。
1.2 展示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温馨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父亲的认识和感受。
2. 观看视频(5分钟)2.1 播放关于父爱的感人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2 观看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谈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3. 父爱名言分享(5分钟)3.1 教师出示写有父爱名言的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名言的含义。
3.2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名言的,以及父亲在自己的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4. 互动环节:给父亲写一封信(10分钟)4.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上台,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给父亲写的信。
4.2 分享信中的内容,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心中的愿望和期待。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5.2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亲沟通,增进感情,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课后作业2. 思考如何更好地与父亲沟通,增进感情,写一篇心得体会。
父爱的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父爱的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引入1.1 自我介绍教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名字、任教年级和班级,然后让学生依次自我介绍,介绍姓名、父亲的职业和特点等。
1.2 引入主题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父亲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如何帮助自己成长,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最感谢父亲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引出本次主题:父爱。
二、情境绘画2.1 绘制父爱情境让学生分别想象自己在小时候的某个场景中,父亲为他们所做的一件事情,如为其治病、安排活动、调解矛盾等等,然后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2 分享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画的情境,并描述画面中父亲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感受父爱的温馨和力量。
三、阅读资料3.1 阅读故事教师发放相关的父爱故事,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分享其中给自己最有感触的故事。
3.2 分享体验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最有感触的故事,并讲述出其中收到的什么样的震撼和启示,让大家从中感悟到父爱的伟大和真谛。
四、艺术创作4.1 创作手绘版面让学生自行创作手绘版面,用富有创意的画面展现出父爱的生动形象,具体内容可以任意发挥。
4.2 分享创作让学生逐个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灵感来源和表达的真实感受,让大家从中欣赏到父爱的美好和真情。
五、总结5.1 宣读笔记教师让学生宣读自己整个班会学习的笔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2 总结体会让学生分别谈一下自己在这次班会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让大家回归父爱这个话题,表达出对父爱的感悟和感恩之情。
六、作业布置6.1 作业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这次班会中获得的感悟和对父爱的理解,同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6.2 作业提交让学生在下次课堂前将作业提交到教师设定的邮箱,以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
总结父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量和庇护,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父爱的含义和重要性,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和力量,同时也明白了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_诫子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读诗句,猜人物。
诗中所赞颂的人物是谁?2、诸葛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然而诸葛亮还有一层身份,生活中他是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去聆听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齐读课题。
3、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诫子书”是什么意思?4、出示学习目标。
二、品读韵律美1、《诫子书》是一篇韵律优美的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的题目。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1)为什么第一个字“夫”后边就停顿呢?(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为什么要用较慢的语速去读呢?(这是一篇家训,意味深长,父亲对孩子的教诲循循善诱。
只有慢慢读,才能细细品味。
)(3)读时用什么语气?(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告诫,应该读得严肃,庄重、语重心长。
)(4)句式有什么特点?你找到那些对称的句子?(句式对称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咏三叹。
)3、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优美韵律和悠长意味。
三、感悟殷切情1、这封家书饱含着54岁的父亲对8岁儿子的殷切期望。
那么,通过这封家书,诸葛亮想劝勉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2、学生自主学习,标注疑问。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3、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4、教师点拨,检查讨论成果。
(1)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诸葛亮劝勉儿子成为________的人,我是从_________(原文)看出来的。
专心致志的人: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的人:俭以养德品行高尚的君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名利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博学多才的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脚踏实地的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珍惜时光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板书)5、可以说《诫子书》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凝聚着无言的父爱。
《感恩父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父爱》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教案名称:感恩父爱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
3.培养学生表达对父亲感激之情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1.了解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
3.学会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父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表达对父亲感激之情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父亲节的日期和来历。
2.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父亲节知识。
3.教师总结并介绍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二、感受父爱(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分享父爱的伟大之处。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成员的父爱故事。
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和回报父爱。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珍惜和回报父爱的方式。
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
四、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
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回报父爱。
教学评价:1.学生对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学生是否能发现和感受父爱的伟大。
3.学生是否能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
4.学生是否能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延伸:1.开展“我为父亲做件事”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爱。
2.组织学生开展“父爱如山”征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关注的细节: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字珠玑,拳拳父爱
——品悟语言描写的魅力
文本:《父亲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酒》(贾平凹)《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片断
议题:从七(上)第四单元提炼出的抓关键语句,明确文章的中心;品味语言描写的魅力,体悟如山的父爱。
设计理念:根据群文阅读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我们由课内一个单元阅读产生的1个议题带课外多篇。
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更多地尝试生活化的阅读,还原阅读的真实形态。
教学目标:
阅读文本,抓关键语句,明确文章的中心;品味语言描写的魅力,体悟如山的父爱。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多点阅读,抓关键语句,品味语言描写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父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篇——诲汝谆谆慈父心
老师吟诵《诫子书》,学生思考:这是谁说给谁听的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他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感悟告诉儿子。
中心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封信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诸葛亮是卧龙,是人中之杰出者,那么一个平凡的父亲又是怎样教导孩子的呢?回顾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找出父亲话语中最能体现中心的一句。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悟语言描写的魅力,感受那如山的父爱!
二、初读篇——品味话语悟浓情
快速阅读文本《父亲肩头的一片雪白》和《酒》,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讲述了到参加的事情。
《酒》讲述了父亲写信叮咛“我”,带,为“我” 暗自担忧,还陪我喝酒并的事情。
三、品读篇——父亲一语重千钧
1.跳读文本找出父亲所说的话,品味其含义。
阅读方法指导:勾画、圈点、批注。
生跳读文本,完成阅读表。
2.生展示品读、交流阅读感受。
阅读收获:要抓住关键语句,才能明确文章的中心;品味语言描写的魅力,才能体悟如山的父爱。
师总结:我们常说语出如山、一语重千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形容语言很有分量,饱含哲理指点人生。
父亲,往往话语不多,但是,说出的话往往很有分量,又是如此的感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领悟。
3.对比阅读——爱的不同表达
品读《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片断中贾政的话语感受这一位封建社会父亲的形象。
三、写作篇——只言片语总关情
我们的父亲也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也许他们爱我们、关心我们的方式可能跟这几位父亲不一样,那就让我们
拿起笔写一写我们的父亲,记录他们对你说过的令你难忘的,或者对你有过深刻影响的话。
不过,在写下这些话之前,你应该交代清楚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如果你还能同时把他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相信会更让人理解你的父亲这些话语的分量。
学生写作文片段。
交流展示。
师小结: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爱的本质是相同的。
四、好书推荐:
《我的父亲老舍》(舒乙)
《鲁迅与我的七十年》(周海婴)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