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
幼儿园综合活动之“我是小医生教案 幼儿园教案

主题:幼儿园综合活动之“我是小医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培养幼儿对医生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提高幼儿园儿童的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 促进幼儿园儿童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4. 提升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教育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模拟医疗器械(如医生帽、医生服装、医疗箱等)。
2. 医学相关图片或者实物(如身体器官、药品、医疗器械等)。
3. 医学相关图书或者视频资料。
4. 安全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医学相关的图片、实物或者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介绍医生的工作内容,向幼儿普及“医生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人”的概念。
2.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模拟医疗过程,让幼儿感受医生的工作内容和病人的感受。
3. 医学知识科普:通过图书、视频等媒介,向幼儿普及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如身体器官的名称、保健知识、急救知识等。
4. 安全教育:利用安全教育相关的资料,向幼儿普及健康饮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等知识。
5. 结语: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表达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评价本次综合活动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模拟医疗过程中的表现、语言表达、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并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指导,提高其综合表现能力。
五、延伸拓展将“我是小医生”教案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常怀感激之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懂得关心他人、团结协作。
六、家园共育将活动过程和收获向家长进行汇报,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探讨医学知识,增进亲子交流。
七、总结综合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模拟医疗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健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此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延伸在第三步医学知识科普环节,可以邀请一些医护人员或医学专家来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做一个小型的医学知识讲座。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是家庭小医生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是家庭小医生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家庭医疗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人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2. 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3. 家庭急救知识4.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家庭急救知识。
难点: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家庭急救技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医疗器械模型、急救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家庭小医生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家庭急救知识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医疗器械使用、急救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做好家庭小医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小医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我是家庭小医生2. 主题: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家庭急救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3. 副做好家庭小医生,关爱家人健康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调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制定家庭健康计划。
2. 小组作业:每组编写一份家庭急救手册,包括常用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共2000字左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家庭急救知识”。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认识和使用1. 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种类: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创可贴、消毒棉球、纱布、剪刀等。
我是家庭小医生——手抄报制作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教案:我是家庭小医生——手抄报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小医生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家庭健康的意识。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小医生的角色和重要性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3. 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家庭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手抄报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相关资料、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家庭小医生的角色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健康。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抄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家庭小医生的角色和重要性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3. 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家庭健康的手抄报。
2. 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共同关注家庭健康。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改进。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家庭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表达能力。
通过手抄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手抄报制作是本教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最新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是家庭小医生》采访指导课优质教案

我是家庭小医生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了解采访问题设计要针对性、层次性、不重复。
2.通过填表,掌握采访问题设计的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了解采访问题设计要针对性、层次性、不重复。
教学难点:通过填表,掌握采访问题设计的技巧。
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近期我们以“我有火眼金睛——巧识骗术”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2.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这样的情况。
3.谁来说说,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陌生大人要带孩子去玩。
诱骗孩子。
4.看第二幅图片:一个假装送快递的人准备敲门进孩子家。
5.我们再来看,第三幅图片,第四幅图6.看了这些问题,同学们是不是有些疑问和担心,看到这些问题你想知道些什么?①有哪些欺骗行为?②怎么防止被欺骗?③如何报警?7.这么多问题我们都想去了解,其实我们有一种方法能获取这样的信息?采访。
我们亲自去采访呢?这样活动的信息就更全面、更清楚。
二、采访指导1.在采访前做些什么呢?2.看到这个现象,我们要确定一个话题来讨论,是不是?①骗术有哪些种类?②知道自己遇到骗子?怎样去处理?③我们刚才说的关于常见骗术的调查,了解骗术的种类就是我们来讨论的话题?3.这个采访主题定好了,大家想想可以采访哪些人呢?4.采访主题定好了,我们就针对这个主题采访?5.大家想想看可以采访哪些人呢?①警察、法官。
②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常常请教谁?③警察、法官、家长这都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
三、聚焦采访(一)针对性1.采访主题有了采访对象也有了。
是不是现在就可以直接去采访了?2.你说不是?你说还有做什么?你要采访他,你要预先想好什么?3.要采访什么,要问什么问题呢?4.我们要设计问题?5.接下来每一组的同学要听清楚了?6.我们来闯关?我们来闯第一关?我会问?7.哪一小组的同学举手次数多,我们将加星?8.就刚才我们说的了解骗术的种类和这些采访主题采访对象,如果你现在想采访家长,你想问哪些问题呢?9.咱们哪一位同学做一位小记者来上来?试试看,想一个问题来问一问。
幼儿园:教案 《我是小医生》

幼儿园教案《我是小医生》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培养幼儿对医生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懂得保持卫生、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医生职业,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
2. 学习简单的卫生保健知识,如洗手、戴口罩等。
3.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生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医生的兴趣。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医生,体验医生的工作。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卫生保健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医生服装、听诊器、体温计等。
2. 素材:相关故事、图片等。
3. 环境:布置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朋友生病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医生职业。
2.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工作内容,让幼儿了解医生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让幼儿穿上医生服装,使用听诊器、体温计等工具,体验医生的工作。
4. 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教授幼儿简单的卫生保健方法,如洗手、戴口罩等。
5.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卫生保健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卫生保健的小任务,如学习洗手七步法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医生职业的认识和兴趣。
2. 检查幼儿在游戏互动中是否能正确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应用所学到的卫生保健方法。
七、教学拓展:1. 邀请real doctor 或护士来课堂分享经验,增加幼儿对医疗职业的认知。
2. 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或诊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医生的工作环境。
3. 开展关于健康主题的家长座谈会,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和关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病和医疗过程。
2.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信息。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主题活动三:我是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主题活动三:我是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活动三:我是家庭小医生》以培养学生的家庭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学生的家庭健康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家庭小医生的职责、家庭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急救技能的掌握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健康知识,但对于家庭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急救技能等方面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小医生的职责,知道家庭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信息,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合作分工与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家庭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小医生的职责,家庭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
2.难点: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小医生的角色,让学生在模拟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家庭疾病案例,让学生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急救技能。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疾病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模拟家庭环境的道具和器材,如床、桌子、急救包等。
3.准备相关急救技能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个家庭小医生在救治病人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小医生?家庭小医生的职责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家庭常见病的案例,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我是家庭小医生》(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1)2

标题:我是家庭小医生引言:健康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而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来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但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
因此,本课程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成员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意识,增强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难点:培养健康意识,增强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2. 学生准备:提前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健康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家庭健康重要吗?为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庭健康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二、新授知识1. 教师讲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你们知道如何预防疾病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包括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睡眠健康等方面。
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接种疫苗等。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睡眠健康”等,然后设计一个家庭健康的活动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案 《我是小医生》

幼儿园教案《我是小医生》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知道医生是保护和帮助人们的职业。
2. 培养幼儿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具。
2. 学习基本的卫生习惯:教幼儿如何洗手、如何正确戴口罩等。
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医生,进行模拟诊断和治疗。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2. 示范法:示范基本的卫生习惯和医生工作流程。
3.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实际操作,体验医生的工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医生服装、听诊器、口罩、洗手液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模拟诊所的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医生的职业特点,引起幼儿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工具,教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
3. 示范:示范医生工作流程,让幼儿观看并学习。
4. 角色扮演:让幼儿穿上医生服装,使用听诊器等工具,进行模拟诊断和治疗。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
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医生职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幼儿在模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通过问答环节,了解幼儿对基本卫生习惯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实地参观医院的活动,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内容。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健康的日常生活计划。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九、教学资源:1. 医生相关的故事书籍,让幼儿了解医生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敬意。
2. 制作医生职业介绍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医生的工作内容。
十、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评估幼儿对医生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几个同学挤压了几分钟,看看没反应就放弃了,你觉得合理吗?
抢救要沉着冷静坚持不懈,不能放松,直到医务人员来到。许多伤员处于假死状态,只要坚持下去,常有复苏希望。
《我是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在内容设计上,本课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其个性充分发展搭建平台,促进知识技能自主建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区,热爱家乡,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生活。在活动方式上,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学生自主融入社会实践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评价者和管理者。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地实践。
教材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一些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还有其他伤害的处理方法及一些应急处理知识。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个一些活动,比如说,准备一些止血带、创可贴、好得快等急救药物和用品,进行创伤、烧烫伤,蛰咬伤的应急处理模拟演习。
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
2、分析得出打“120”
3、怎么打“120”呢?
现场模拟:一同学打“120”,另一同学演医院救护中心。
角色体验:如此打电话,如果你是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你能迅速、准确地赶到出事地点吗?拨打“120”,应该提供哪些必要信息。
分析得出:打“120”时,不必加区号。说清具体地址,主要道路及附近标志性建筑,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候等。
1、被异物刺伤怎么办?
形式:学生说,然后总结出示课件
2、不小心被刀割伤怎么办?
形式:学生先说,然后总结出示课件
3、开水烫伤怎么办?
形式:视频
4、撞伤后消肿的方法是什么?
形式:提问:热敷行吗?引出正确方法
5、被动物意外咬伤怎么办?(狗、黄蜂、毒蛇)
形式:出示课件,请学生观察演示
四、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两位同学左右)
(2)、怎么止血呢?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等(请学生说)
(3)、大家都想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3)、统一练习小面积止血方法,大面积出血方法请一组同学来演示,然后同桌练习。师检测包扎结果(按小拇指甲,看变色情况)。
三、讲解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大家肯定了解了不少意外伤害的处理知识,现在来考考大家一些急救的基本技能及应用。
是啊,和同学们玩游戏摔了,在厨房里烧东西被烫了,在野外游玩被咬了……这样的经历,也许我们都曾碰到。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医生的角色,学会一些自救和救人的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景学会拨打“120”
1、一次外出旅游,小健和另一位同学不小心弄伤了手,血流不止,假若你当时在身边,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激发学生进入激昂状态,积极思维。)
1、怎样止住鼻出血 。
形式:同桌讨论,然后出示正确方法,一起演示。
下面还有几种应急处理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中暑的处理 文字出示)
3、触电的急救 (视频)
4、煤气中毒
5、淹溺急救
6、小结:(1)刚才好几个地方都说到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那么谁能总结一下这两种方法是什么时候用的呢?
生:呼吸微弱,快撑不住……
4、强调只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拨打。一般小伤,如果自己知道怎样处理,可以自行解决。但是若是伤势较重,或自己不懂救助的方法时,在学校可向老师、校医求助。在家时,可向邻居求助。在路上,可向行人求助。
二、如何止血
(1)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看着小朋友血流不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达到20%以上,就会休克,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止血。
五、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都是伤害发生后的处理方法。那么根据你的经验,相对来说你觉得是生病了治病容易还是好好保护自己不要生病比较好?(生答)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
1、树立安全意识,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
2、沉着、冷静、智慧地处理意外。
五、结束语:最后祝大家永远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音乐:《祝你平安》)。
2、了解轻度烧、烫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不小心被动物蜇、咬后的一些应急处理方法。
4、通过各种有关应急、自救及救护等资料的收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创伤、烧烫伤、蜇咬伤等的应急模拟,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
重点:学会如何止血,了解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及轻度烧、烫伤的处
理方法。
难 点:通过各种有关应急、自救及救护等的应急模拟,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向父母询问了解一些小伤的处理方法。
2、课外搜集一些小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学习应急处理知识的重要性。
1、音乐《祝你平安》。
平安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说(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