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PPT课件

1.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PPT课件

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
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


寓情于景 离别的忧伤
.
6
三、赏析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 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
”和“

很好地说明了作者为王昌龄“愁”的原
因。
过五溪 到夜郎西
.
7
三、赏析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 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9
四、练习
1.2009年重庆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 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10
四、练习
2.2009河南省
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 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 的牵挂。
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
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
12
重点练习
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___杨__花__落_尽__子__规__啼__,__闻__道__龙_标__过__五__溪__。___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____我__寄_愁__心__与__明__月_,__随__君__直__到_夜__郎__西__。__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音韵、格律特点
音韵
诗歌的音韵和谐,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在朗读 时具有音乐美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格律
诗歌遵循一定的格律规范,如每句的字数、平仄安排等,使 得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具有建筑美感。同时,格律的运 用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04
CATALOGUE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送别诗比较
02
CATALOGUE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翻译及注释
要点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要点二
译文为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 ,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 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 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探讨
• 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 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 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 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 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 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 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1. 情景交融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 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 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把客观事物 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 情感。
李白诗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你 能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这种浪漫 情怀?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千里,但 是却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情谊,想想奇 特,突破了现实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情 怀。
课堂检测
诗人李白为什么 要以“明月”入 诗歌?
写作背景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 安)。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 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第, 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 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 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了那些意象?点明什么季节? 杨花、子规、明月。
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 “诗眼”是哪个词?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重点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 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 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 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传达出 怎样的情感?
记叙 表达作者惜友之情,友人已经走了,并且受了贬谪而走。 “过五溪”可见迁至荒凉,道路艰难,不写悲痛之语, 而悲痛之意已显现,流露出作者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 法,自己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课件

优秀课件contents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意解析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知识拓展:唐代文化、历史背景•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目录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01王昌龄生平及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诗风特点以边塞诗著称,诗风雄浑豪放,意境开阔,善于用典故和比兴手法。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包括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元白诗派等,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代诗歌在题材、体裁、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遗产。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政府重视文化教育,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推动了诗歌的繁荣。

唐代诗歌发展背景03《西宫春怨》、《春宫曲》等这些作品以宫廷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宫女、妃嫔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女性的悲惨命运。

01《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02《闺怨》以女性视角表达了思念远方征人的情感,展现了王昌龄诗歌中细腻的一面。

诗人其他相关作品介绍诗意解析与赏析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属于离别诗。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贬官远行的关切和同情。

全诗以景寄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念。

诗歌内容概述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通过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审美体验上,诗歌的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诗歌的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以及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

通过王昌龄左迁龙标的遭遇,李白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抒发了对人生不公的愤懑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追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精读细研
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
降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 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 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写 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叙 事
抒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精读细研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
龙标,路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 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精读细研
2.找一找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 情、关切之情。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 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写景,隐含同情 叙事,深切挂念 抒情,关怀牵挂
拓展探究
李白诗中的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峨眉山月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合作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

遥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听说
唐代县名 这首诗
文题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及人物对象
读懂诗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
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板书设计
文王昌龄 左前龙标 遥有此寄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离愁别绪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
课外作业 课外手收集一些有关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谢 谢观

——杜牧《赠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感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共鸣的。
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
最“浪”的诗人——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起来,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途中可看出, 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 还真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见作者。
主题思想
•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 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 风逐月到夜郎西。
• 主要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托月 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 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艺术特色
•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 融情入景。
•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 • 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 • 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合作探究
•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
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
• ①明意象。即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 ②品意境。即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
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 ③悟情感。即根据作者的身份、地位、处境等想象作者
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 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其作用。
写作背景
•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 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 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 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 寄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目•唐代文化背景对诗歌影响•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欣赏与比较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01020304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空前绝后,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但也有一些诗人开始追求新的诗歌风格。

盛唐时期指的是唐朝中期,此时唐朝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晚唐时期,唐朝经济逐渐衰落,社会矛盾加剧,诗歌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诗歌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语言更加细腻、婉约。

唐代诗歌发展背景《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闺怨》030201诗人其他代表作品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内容概述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诗描述了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关键诗句解读及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带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无限思念之情。

同时,“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也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03诗歌主题思想探讨离别之情与思念之绪描述诗中表达的离别场景和情感氛围探讨诗中时空背景对离别之情的影响分析诗人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传达的思念之绪分析诗中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关怀表达探讨诗人如何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介绍王昌龄左迁龙标的背景和原因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关怀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的个人情感探讨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总结诗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04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练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 县)人,唐代诗人。与杜 牧合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 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 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 更确切。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 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 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 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不相同。前一处是 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 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 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过五溪。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苏轼《水调 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 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 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得极其 生动,说说妙在哪里。富于动态形象,既写 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 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5、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 来的? 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 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 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设想重逢情景, 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 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 想象 3、 情景交融
重点练习
• 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 •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_____,_______. •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 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 •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 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 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 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 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 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 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送别诗, 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 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的送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在 京城长安做官,天宝年间他被贬到龙标做龙标尉,世 称王龙标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
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 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 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 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 名句赏析:
※★ 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诗的意思是: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C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 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构思新巧, 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 友的情怀。
5、小结: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 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 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 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6、把握情感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 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意思: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直叙其事。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意思: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伴随您奔赴夜郎 之西 ——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赏析的方法: 从写作角度去赏析:炼字、修辞方法、抒情方式、写 作手法等。 从写作内容去赏析:画面描绘(景)、感情抒发 (情)、哲理(意)表达 答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塑造 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即:指明写法+阐释句意+归纳效果
3、理解题意 闻:听说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
常 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所以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 来称呼一个人。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4、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 的悲哀与同情。 “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常在夜间 啼叫,声音凄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 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 得的愁苦之情。
问题展示
•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 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 余味无穷。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 (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 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七言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分五步走
1、写作背景及缘由 2、诗人简介 3、理解题意 4、诗句分析 5、把握情感
1、写作背景及缘由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 要好的朋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到离京城长安三 千多里外的“荒地”龙标做龙标尉。李白写这首诗 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 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 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 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