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检验标准
轴类零件检验标准

卡 尺
√
花键检查
应无毛刺及规格符合图面
目 视
卡 尺
√
须符合图面要求
偏摆仪/百分表
综合治具
√
1/100
热处理
符合图面之要求
硬度计
√
每批3~5pcs
表面处理
符合图面要求
目 视
√
表面粗糙度
符合图面要求
比对样块
手 感
√
外观检查
应无锈斑、黑皮、变形、毛刺、缺损、碰伤等缺陷
目 视
√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查方
法/量具
缺点分类
Ⅱ水准AQL%CR NhomakorabeaMA
MI
螺纹检查
内外螺纹应无碰伤、毛刺、生锈,拧合应顺畅,螺纹有效长度符合图面要求
进料检验标准
轴类零件检验标准
一.适用范围:
所有外购之精加工轴类零件入厂之检验依据.
二.权责部门:
品管部IQC
三.时机:
供应商材料之进料检验.
四.检验项目及执行标准: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查方
法/量具
缺点分类
Ⅱ水准
AQL%
CR
MA
MI
规格尺寸
依图面要求
卡尺/千分尺
√
1/100
形位误差检测:1.同心度;2.垂直度;3.对称度
轴的检测方案

学习内容
1.常用量具的规格与种类以及轴类零件检测量具的合理选用;
2.轴类零件检测量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3.轴类零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方案的制定;
4.测量结果分析及记录表的规范填写;
5.工作现场理知识
教学条件
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塞规、螺纹量规、万能角度尺及R规等常用量具
3.发放待检测轴零件图样;
4.讲解及以现场示范、实物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图样、制定检测方案、选择量具及正确保养量具.
1.常用量具的规格与种类以及轴类零件检测量具的合理选用;
2.轴类零件检测量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3.轴类零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方案的制定;
1.测量实习场地
2.零件图样及传动轴零件
3.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手册
1、引导并巡回检查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具;
2、引导并督促学生规范保养工量具;
3、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识别、分析检测过程基本步骤与关键点
1.轴类零件检测量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方法;
2.轴类零件的检测方法;
3.测量结果分析及记录表的规范填写;
4.工作现场管理知识
1.测量实习场地
2.检测方案
3.零件图样及传动轴零件
评价内容与标准
1.依照轴类零件图,说对图中90﹪结构要素及精度要求;
2.制定出的检测方案,能通过老师或小组的评判;
3.正确示范检测过程;
4.作出符合检测方案的记录测试报告,且能说出不合格零件的判别依据。
5.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且能遵循现场管理制度,归置物品并整理现场。
教学活动策划表
教学
活动
关键
能力
学生学习活动
机械零部件检验标准规范

机械零部件检查规范指引QC部门寻常工作工作分派:●QC检查工作由组长统一安排,分派,调控。
●QC组长在安排QC工作时,须详细分析工件检查难度,并结合QC工作经验加以考虑来分派。
●QC组长在分派QC工作时,应留意被分派工件以往与否浮现过质量问题,提示QC注意,以防止相似问题再次浮现。
●QC工作时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负责。
如有疑问要及时反映,由组长实行指引。
●全检项:规定外观电镀色差相似,尺寸保持一致性。
●抽检项:批量<50PCS,抽检5件,核心件需全检。
●检查根据及优先顺序:第一为物料承认书,第二为图纸,第三为本检查规范。
1)对照图纸规定之版本,与否与实物一致。
2)清点图纸规定之数量,与否与实际相符3)辨认图纸规定之材料,与否与实物相符。
4)审查技术阐明。
留意:与否有对称件。
不同类型热解决、光洁度等对加工规定。
5)审核图纸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规定、光洁度等,决定检查办法,合理选用量具,保证检测质量。
6)QC按顺序对工件进行检查,检完一种尺寸,作一种记号,不能漏检。
7)检出不良品,由组长或厂部确认与否返修,报废。
8)检查完毕订立检查记录,工件按规定进行清洗,清点包装,粘贴标记。
9)入库/出货。
1)审图时注意图纸与否模糊不清、与否漏盖工艺章。
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4)检查与否有漏加工之处。
5)图纸规定热解决,氧化,关注与否除锈,留量,堵孔,氧化淬火前攻牙加工等。
6)留意零件与图纸其他不符之处,例如方向相反等。
1)外观检视条件——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目视距离:检查物距眼睛A级面40㎝,B、C距眼睛一臂远。
——目视角度: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目视时间:A级面15秒/面,B、C面10秒/面——灯光:不不大于500LUX照明度2)术语和定义●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客户看见某些(如:面壳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轴类零件的技术条件规范

镀铬轴设计技术规范目的: 为了统一镀铬轴的设计和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一、哥林柱图一1、常用材料:40Cr,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077-1999的规定; 哥林柱直径≥Φ160,采用锻件,整体调质后机械性能符合探伤要求见CM/HC17-2006 注塑机用哥林柱检验技术规范 哥林柱直径<Φ160,采用40Cr 热轧圆钢,热处理方式:调质;2、表面处理镀硬铬厚度: d<Φ120 时为0.03~0.05;d≥Φ120时为0.05~0.07;3、杆径d的公差采用f7(镀铬后尺寸),未注表面粗糙度Ra 6.3;4、形位公差见图一规定;5、两端中心孔标注见图二。
图二采用C型(带螺纹)的型式当哥林柱直径d<Φ120时,采用CM10L20/16.3;当哥林柱直径Φ120≤d<Φ180时采用CM16L30/25.3;当d>Φ180时,采用CM24L50/38;标注示例:GB/T 4459.5-CM24L50/38标注说明:D=M24,L=50,D2=Φ38;(L为螺纹长度)6、退刀槽宽度L1参照下表7、卸载槽宽L2约为哥林柱直径的0.9倍,直径d2约为哥林柱直径的0.85~0.9倍。
8、不同截面过渡处的R1、R2值:建议取过渡处较小直径的0.2倍左右9、两端倒角应大于或等于1/2螺距10、两端螺纹(见图三)图三(1)普通螺纹M1、M2公差等级采用g6,大径f6,并参照以下标准: GB/T 19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T 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 197《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T 197-1981 内外螺纹的基本偏差(2)梯形螺纹Tr1、Tr2参照以下标准:GB/T5796.1 梯形基本牙型尺寸GB/T5796.2 梯形直径和螺距GB/T5796.3 梯形螺距基本尺寸GB/T5796.4 梯形螺纹公差(3)调模端一般用梯形螺纹;当d≥Φ125时用梯形螺纹,d<Φ125时用普通螺纹,但与头部螺距不能相等。
028轴类零件检验标准

4.2.3检验不合格品及时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做好相关记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手游轴类零件进厂检验的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质量判定等内容。本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轴类零件的进厂检验。
2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2.1外观检验
2.1.1用目测法检测零件外观无锈斑、黑皮、变形、毛刺、缺损、划痕、碰伤等外观不良;
2.1.2有镀层或喷涂层的轴类零件,镀层无脱落、起层、碰伤等外观缺陷;
2.1.3表面光洁度按照图纸要求,根据标准样板或标准粗糙度对比块进行目测对比;
2.1.4螺纹用目测检查无碰伤、毛刺、乱丝等外观缺陷;
2.2尺寸检查:
2.2.1检测方法:
a、检具测量法:
检验工具根据图纸尺寸的公差,选择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器具进行尺寸检查;
b、试装检测法:
检验工具:选折同轴配合的相关标准零件进行装配,根据装配手感进行确认。
3质量判定
轴类零件的质量判定按照表1的要求进行判定:
表1轴类零件质量判定表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
处理方法
外观检测
零件外观无锈斑、黑皮、变形、毛刺、缺损、划痕、碰伤等外观不良有镀层或喷涂层的轴类零件,镀层无剥落、起层、碰伤等外观缺陷。
目测检查法
不允许
不合格品返工退货
直径尺寸检查
按照图纸要求对零件进行检查
C、治具检车法:
检验工具: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治具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形位公差。
2.2.2尺寸检测分类
a、外径尺寸:
如果轴承配合,使用标准轴承进行试装检测法进行检测;
如果其它零件配合,使用相应的标准地封样零件进行试装检测;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返回本项目
返回课程目录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二、千分尺 5、千分尺的使用方法与维护 注意事项:• 使用前必须校对零位; • 测量时,千分尺要放正,不得歪斜; • 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 • 禁止重压或弯曲千分尺,且两测量端面不得 接触,以免影响千分尺的精度; • 不得用它测量毛坯; • 不得在工件转动时测量工件尺寸; • 不得把它当作手锤敲物。
返回本项目
返回课程目录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二、千分尺 2、千分尺的工作原理 常用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因此,当测 微螺杆顺时针旋转一周时,两测砧面之间的距离就缩小 0.5mm。 微分筒的圆周上刻有50个等分线,当微分筒转一周 时,测微螺杆就推进或后退0.5mm,微分筒转过它本身 圆周刻度的一小格时,两测砧面之间转动的距离为: 0.5÷50=0.01(mm)。 由此可知:千分尺上的螺旋读数机构,可以正确的读出 0.01mm,也就是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1mm。
返回本项目
返回课程目录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二、千分尺 3、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 读出微分筒边缘在固定套管上所显示的最大尺寸, 即被测尺寸的毫米数和半毫米数。
• 读出微分筒上哪一格对齐固定套管上的基准线,即
半毫米以下的数值。 • 把两个读数相加即得到千分尺实测尺寸。
返回本项目
返回课程目录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轴类零件的测量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理论)
《机械测量技术》
返回本项目
返回课程目录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一、轴径测量的方法 外尺寸测量:轴径的测量 内尺寸测量:孔径的测量
•大批量: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测量 •一般精度:杠杆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 游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 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 •较高精度: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计、万能测长仪、 电动测微仪、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 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质量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

3 镀镍一般要根据客户要求,可以控制0.004~0.006大于φ10的0.004~0.006,小于φ10的忽略不计4 镀铬0.003~0.005大于φ10的0.003~0.005,小于φ10的忽略不计5 镀锌0.005~0.007 0.005~0.0076 铝硬白0.008~0.01 0.008~0.01常用形位公差项目及符号:分类项目符号说明形状公差直线度直线度是用来限制母线、棱线、轴线及平面上某一直线加工后的形状误差。
平面度平面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一平面, 加工后不平程度的形状误差。
圆度圆度是用来限制迴转表面上某一垂轴截面的圆形误差。
圆柱度圆柱度是用来限制所给整个圆柱表面, 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
线轮廓度线轮廓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或曲面任一正截曲线, 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
面轮廓度面轮廓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面, 加工后的实际形状误差。
位置公差定向平行度平行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或平面, 加工后所产生的不垂直程度的误差。
垂直度垂直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或平面, 加工后所产生的不垂直程度的误差。
倾斜度倾斜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斜面或斜直线, 对基准平面倾斜角度的误差。
定位同轴度同轴度用来限制共轴表面中被测表面轴线对基准轴线歪斜程度。
对称度对称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的对称平面对基准平面或轴线歪斜的程度。
位置度位置度用来限制零件加工后的一些实际点、线、面、对其理想位置的最大偏离量。
跳动圆跳动圆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圆柱面、圆锥(任意迴转曲面)及端面上, 某一横截面(或直径位置上)上, 迴转一周测得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全跳动全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迴转面或端面, 整个表面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形位公差代号标注示例及其文字说明:项目示例图解说明直线度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 距离为公差0.02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Φ30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的圆柱面内。
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

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
:
1. 材质要求:轴类零件通常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扭转和受力等工作条件。
常用的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2. 尺寸精度要求:轴类零件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以保证其与其他零件的配合和传动的可靠性。
尺寸精度包括直径、圆度、圆柱度等方面的要求。
3. 表面质量要求:轴类零件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通常要求表面光洁度高,无裂纹、氧化层和砂眼等缺陷。
4. 热处理要求:轴类零件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等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渗碳等。
5. 轴心度要求:轴类零件的轴心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轴心度不良会导致轴类零件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噪音等问题。
6. 表面润滑要求:轴类零件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表面润滑性能,以减小摩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常用的润滑方法包括表面镀层、涂覆润滑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料检验标准
轴类零件检验标准
一.适用范围:
所有外购之精加工轴类零件入厂之检验依据。
二.权责部门:
品管部IQC
三.时机:
供应商材料之进料检验。
四.检验项目及执行标准: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查方
法/量具
缺点分类
Ⅱ水准
AQL%
CR
MA
MI
规格尺寸
依图面要求
卡尺/千分尺
√
1/100
形位误差检测:1.同心度;2.垂直度;3.对称度
螺纹规
卡 尺
√
花键检查
应无毛刺及规格符合图面
目 视
卡 尺
√
须符合图面要求
偏摆仪/百分表
综合治具
√
1பைடு நூலகம்100
热处理
符合图面之要求
硬度计
√
每批3~5pcs
表面处理
符合图面要求
目 视
√
表面粗糙度
符合图面要求
比对样块
手 感
√
外观检查
应无锈斑、黑皮、变形、毛刺、缺损、碰伤等缺陷
目 视
√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查方
法/量具
缺点分类
Ⅱ水准
AQL%
CR
MA
MI
螺纹检查
内外螺纹应无碰伤、毛刺、生锈,拧合应顺畅,螺纹有效长度符合图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