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三年级古诗词下册20首诗

三年级古诗词下册20首诗

三年级古诗词下册20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你看啊,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个精心打扮的美女呢,说它像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高高地站在那儿。

那无数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垂下来,多美的画面呀。

然后诗人就调皮地问啦,这么细小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它们裁剪出来的。

这诗写得可真妙,把柳树的美和春风的神奇都写出来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河边去寻找美景。

哇,一到那儿就发现眼前一片光明,到处都是新鲜的景色。

其实很容易就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啦,你看那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花朵,这不就是春天嘛。

诗人写这首诗,就像是带着我们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那种热闹和生机,让我们也能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解析:七夕这天晚上呀,大家都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呢。

为啥呢?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要在这天晚上渡过银河来相会。

这时候,家家户户的姑娘们都对着秋月祈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你想啊,为了这个愿望,她们得穿多少红丝线啊,几万条都有了,这画面感很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七夕节的那种独特氛围。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你看那嫦娥住的地方,云母做的屏风后面,蜡烛的影子深深的,银河渐渐西落,星星也都快看不见了。

这时候就想到嫦娥啦,她应该后悔自己偷吃了灵药,飞到月亮上去了吧。

现在只能在那碧海青天之中,每天晚上孤独地生活,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怜呢。

诗人通过描写嫦娥的孤独,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孤独或者对某些事情的感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这诗特别感人。

妈妈手里拿着针线,给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呢。

缝得特别细密,为啥呢?妈妈就担心儿子出去太久才回来,衣服不结实可不行。

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

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

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别滁》原文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别滁》原文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滁》注释①别滁:告别滁州。

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闰正月朝廷下达令欧阳修徙知扬州的诏命。

②轻明:一本作"轻盈"。

古诗百科③且:一作"只"。

④离声:指别离歌曲。

《别滁》翻译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别滁》赏析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

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

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

《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

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

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

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x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田家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田家》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农村社日祭祀田神,以祈丰年的情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农村的环境概貌写到田家的欢声笑语;诗的后两句,从鸠鸣雨歇写到日上花繁。

结句一个“繁”字,表现了春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农家生活的乐趣。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词牌名:少年游|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咏春草词。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有关春草、离别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

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别滁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

后二句抒情,内里实在蕴含着惜别的深情,只是故作旷达自慰且慰人。

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秋怀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欧阳修《别滁》原文译文鉴赏

欧阳修《别滁》原文译文鉴赏

欧阳修《别滁》原文|译文|鉴赏《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

后二句抒情,内里实在蕴含着惜别的深情,只是故作旷达自慰且慰人。

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别滁》原文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译文及注释译文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注释⑴别滁:告别滁州。

⑵浓烂:形容鲜花灿烂。

轻明:一作“轻盈”。

⑶且:一作“只”。

⑷离声:指别离歌曲。

鉴赏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

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

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

《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

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

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

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

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古诗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翻译赏析

古诗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翻译赏析

古诗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翻译赏析《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前言】《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写舟中回望之景。

三、四句转到言情上,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是颇为新奇的。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

杜涧叟是他的友人②阳关: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

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④风月:清风明月。

泛指美好的景色【翻译】一支送别的《阳关》曲奏起,眼前是滚滚江水,无语东流。

旌阳山灯火明灭,我登上了一叶扁舟。

我呢,把离别看得很淡很淡,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那多情的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愁。

【赏析】提起送别诗,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阳关曲。

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代出西域的门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动人的送别诗,写成后广泛流传,被谱成歌曲演唱,称作“渭城曲”;唱时还要把结尾一句反复重复三遍,所以又称“阳关三叠”。

此诗以“阳关一曲水东流”发端,可见是在依依惜别的神情中乘船离开了乡土。

故人有心,流水无情,不可解脱的矛盾,一上来就给全诗笼罩上伤感沉重的氛围。

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

晚上,诗人出行,亲友们聚集江边相送,唱着离别的的阳关曲;诗人登上一叶小舟,顺流东下。

诗组合了各种离别的意象,深沉地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水东流”是写他乘舟出行,引出下句“一钓舟”,但因它紧接“阳关一曲”送别歌后,就暗示是以东流水表达深长的离情别绪。

对句中的“旌阳”是指明离别场所,“灯火”是从水中看岸上,暗示船已离岸渐渐远去。

“灯火旌阳一钓舟”,使人仿佛见到沉沉夜幕中,一只小船驶离了岸边,在众人的唏嘘中渐渐远去,渲染出浓重的伤感氛围。

乘夜离乡别土,情景如此,人的思想又是如何呢?三、四句因而转到言情上。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原文、赏析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原文、赏析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别滁》
原文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

庆历八年(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赏析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

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

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

《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诗词鉴赏《殿前欢·酒杯浓》

古诗词鉴赏《殿前欢·酒杯浓》

古诗词鉴赏《殿前欢·酒杯浓》古诗词鉴赏《殿前欢·酒杯浓》《殿前欢·酒杯浓》是元代散曲作家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

此曲表面上写春游醉酒的豪兴和飘逸无为的醉态,实际上表达其厌倦功名、不满现实的情怀。

本次,小编为大家带来《殿前欢·酒杯浓》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诗原文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

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

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译文翻译酒杯中的酒香正浓,而春色更令我陶醉。

一边喝酒一边赏春,花的美比酒更能醉人,跟随我的书童,边看边喝兴致无穷,和谁一起回去呢,青山一带来相送。

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倦,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注释解释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宫调。

殿前欢:曲牌名。

小令兼用。

入双调。

春色:此处指酒。

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

一说即指春天色彩,亦通。

山翁:指山简,字季伦。

晋时镇守襄阳,好酒,常出游,并常醉酒而归。

花梢:指花木的枝梢。

奚童:小童仆,书童。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

创作背景卢挚身为元代前期的显宦,但作有不少表现向往闲适生活的作品。

这首小令作于元代初期,当为作者游山酒后之作,反映的是一种“任真”的境界。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诗文赏析古时文人墨客常常借酒抒怀,使得酒成就了“钓诗钩”的美名。

这篇《殿前欢》正是卢挚乘着酒兴挥洒而成的作品。

这首小令写作者携酒游山,任性自然之乐。

曲子开篇就带浓浓醉意,而后极力渲染率情任意的醉翁之态,意态飘逸。

“酒杯浓。

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

”开篇三句渗透着浓醇的酒香,满目春色尽在酒中。

醉后的卢挚品味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趣来。

一杯接一杯的美酒,蕴藏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和花枝叶茂的美景。

酒“钓”出了春景和醉趣,作者将酒葫芦挂在枝丫上,显示出自己率真自然的醉翁情态。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诗词精选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诗词精选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诗词精选本文是关于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诗词精选,感谢您的阅读!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人物简介: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谥欧阳修像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1全文赏析首句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

他的《醉翁亭记》,
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

此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

《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
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
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
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

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
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
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

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
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
隆重。

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