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与开拓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推)断层
压性断层 根据受力性质分张 剪性 性断 (扭层性)断层
复合型断层
3、裂隙
裂隙又称为节理,指沿断裂面两侧没有发生 明显位移的断裂。
原生裂隙
根据成因次生裂隙构造裂隙张剪裂裂隙隙

非构造裂隙
三、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是煤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 下水和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塌陷现象。
一、木棚子
二、金属支架
三、锚杆支护
锚杆的种类较多:

金属锚杆

木锚杆

竹锚杆

树脂锚杆

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
第五节 巷道掘进的辅助工序
一、通风工作 二、排水 三、辅轨 四、测量工作
局部通风机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主要分为: 露天开采 井工开采 水力采煤 其它(煤炭汽化、液化等)
大型矿井:生产能力为 120万T/a、150万T/a、 180万T/a、240万T/a、300万T/a、400万T/a、 500万T/a及以上的矿井,300万T/a及其以上的矿 井又称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生产能力为45万T/a、60万T/a、90万 T/a
小型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T/a、15万T/a、21万 T/a、30万T/a。
我国国有煤矿多为大、中型矿井;地方煤矿多为中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多是小煤窑,年产量在多小于 3万T/a。
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
(一)开拓巷道
1、井筒和平峒 2、井底车场 3、回风井 4、石门 5、运输大巷 6、回风大巷
(二)准备巷道
1、采区车场 2、采区煤仓 3、采区上山 4、采区下山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大型断层;落差在20~50m之间的称为中型断层;落差小于20m 的称为小型断层。 • 图2-9 根据断层走向与所在煤层走向关系分类 • F1-走向断层;F2-倾斜断层; • F3-斜交断层 • (3)断层特征。①断层岩层两盘产状可能不同,地层不连续,有地层擦痕和地层牵引现象。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煤矿⽣产技术基础知识煤矿⽣产技术基础知识第⼀章煤矿地质基础知识第⼀节地质作⽤与岩⽯分类地壳是煤及各种矿产资源形成和赋存的地⽅,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和赋存与地壳的物质运动及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组成地壳的物质――岩⽯,是地质作⽤的直接产物。

⼀、地质作⽤地球在不停地转动,组成地壳的物质也在不停地运动着。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然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1.内⼒地质作⽤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变化的地质作⽤,叫内⼒地质作⽤。

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和地震作⽤等。

(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4).地震作⽤2.外⼒地质作⽤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引⼒能等引起。

(1)风化和剥蚀。

(2)搬运和沉积。

(3)固结成岩。

⼆、岩⽯分类岩⽯按照⽣成原因,可以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2、变质岩3、沉积岩三.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最⼴,是最常见的⼀类岩⽯。

它覆盖的⾯积约占地表总⾯积的75%。

煤矿⽣产中所遇见的岩⽯90%以上都是沉积岩。

1、层状构造及层理岩层两个层⾯间更细微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

2、层⾯构造(1)波痕。

(2)泥裂。

四、沉积岩分类和主要沉积岩沉积岩按物质成分和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岩类、化学岩类和⽣物化学岩类四⼤类。

矿区常见的沉积岩有以下⼏种。

(1)⾓砾岩。

(2)砾岩。

(3)砂岩。

(4)粉砂岩。

(5)泥岩及页岩。

(6)⽯灰岩。

第⼆节煤的形成及煤系⼀、煤的形成煤是由地质历史上植物遗体演变⽽形成的。

在地质历史上成煤时期,地球上⽓候温暖⽽潮湿,植物⽣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覆盖与空⽓隔绝。

在细菌参与的⽣物化学作⽤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失散,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电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一、地壳与地质作用㈠地壳及岩石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都在地壳的表层进行。

煤正是埋藏在地壳的表层。

组成地壳的是岩石,岩石是由一些矿物颗粒组成。

矿物是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产物,每一种矿物均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因此,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同一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按生成的方式,岩石可以分三大类:1. 岩浆岩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

地壳深处压力和温度都很高,各种物质熔化成岩浆。

当这种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移动到表层或喷出地面时,便冷凝成岩浆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2. 沉积岩地表原有岩石经风化、剥蚀成碎屑,并经流水的搬运,在湖泊、沼泽地带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经过压紧、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的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煤属沉积岩类。

在煤矿中遇到的主要是沉积岩,有些煤矿有岩浆岩侵入现象。

㈡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促使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激烈、明显,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更多的地质作用则进行得很缓慢,需经历若干万年、亿年才显现出变化的结果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外力地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1. 外力地质作用它主要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

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和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逐渐被破坏剥离或分解,通称为风化剥蚀;风化剥蚀的产物,随风流或水流搬运,当到低洼开阔的地方风流或水流减缓、搬运作用减弱时,剥蚀产物则沉积下来,即所谓的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低洼地带一层层的堆积,越来越厚,下面的沉积物被上面的压紧,进而胶结成一个整体岩层,就是沉积岩。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3、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4、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5、立井: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6、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垂直巷道7、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8、暗斜井: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用来联系上、下两个水平并担负提升任务的斜巷9、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下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11、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12、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13、煤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煤层平巷14、平巷;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沿岩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15、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16、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17、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18、矿井生产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19、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20、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21、开采水平;简称水平,指地下采煤时,将井田沿倾斜方向按一定高度划分的开采范围22、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23、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24、带区式划分;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 直接顶———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上部或者伪 顶上部的部分岩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也, 可高达几米至十几米,大都由页岩、粉砂岩、 泥岩组成,有一定的稳定性,是顶板维护的重 要部位。
• 老顶(基本顶)———老顶指位于直接顶之上 的岩层。大都由坚硬的砂岩、石灰岩、砾岩等 岩石组成。难以垮落,一般只发生缓慢下沉或 弯曲变形。
2、断层构造 • 煤岩层在受到地质作用力破坏以后失去了原来
的连续性,出现了明显的位移叫做断层构造。 如图所示。根据断层的形状可将断层分为正断 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 平推断层:煤层只是在层面内发生水平位移没 有垂直落差。
断层构造 a正断层; b逆断层;
复习思考题
1.煤层顶板是怎样划分的? 2.煤层按厚度是如何划分的? 3.煤层按倾角是如何划分的? 3.煤矿地质构造有哪些? 4.煤层产状三要素? 5.什么是断层?断层可划分为那几种? 6.什么是背斜、向斜? 7.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六)岩浆侵入
由于地质作用,使岩浆侵入煤层(俗称火 成岩侵入),使煤层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在 矿井中常见的有岩墙和岩床等小型侵入岩体。 岩浆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完整性,从而 降低了回采率,使煤质变差,同时也给生产带 来困难。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煤层的埋藏特征和煤矿 常见地质构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两部分内 容。重点应了解和掌握煤层顶板的划分、煤 层按厚度和倾角不同的划分;煤矿地质三大 构造;煤层产状三要素;断层和断层的分类; 背斜和向斜以及断裂(断层)构造对煤矿安 全生产的影响。
• 采掘工作面遇到陷落柱以后,一般都难以通过,不得 不采取工作面搬家从而绕过陷落柱的办法。导致了巷 道的报废,采掘失调。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