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6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背才能赚到的血汗钱。我送的不仅是一瓶水, 对比,同时借老板
还是这一瓶水带去的感激与尊重。你记着,尊 之口点出文章主旨。
重是待人的根本!”】❹
老板娘怔住了,吐不出半个字。 【店门外,清冷的月光洒下,驱走了街 道上的热气,整个世界都清凉了下来。】❺ 我打开水瓶,喝了一口,感到一股力量 充溢全身。因为,没有哪一种力量,比源自 心底的尊重更强大!❻
我与外婆并肩走在路上。外婆穿着一双旧布帮胶底鞋,在堆满了 雪的小路上蹒跚走着,深一脚,浅一脚。她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但手中的伞却始终罩在我头上,紧握伞柄的手在风雪中艰难地调整着 角度。寒风夹杂着雪花不断地向她那佝偻而单薄的身体袭来,漫天飞 雪和她那花白的头发相互交织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瞬间心疼了, 赶忙接过伞。我们就这样互相搀扶着,艰难地走回了那个熟悉的小院。
亮点批注
❶开篇点题,交 代时间、地点, 引出主要事件。
超市是一对夫妻开的。老板娘整日板着脸, 亮点批注
略显冷漠;老板总是笑呵呵的,爱和顾客聊上
❷ 细节描写,“蹒
几句。我正挑着水,一股热气突然扑面而来, 跚”“灰扑扑”“颤
原来是一个老爷爷蹒·跚·地走进了店里。
抖”“皱巴巴”等细
件环老卫爷工爷人脸的上黄、马手甲上。都他灰在·扑货·扑架·的前,犹身豫上了套半着天,节老爷生爷动的形年象迈地体写出弱、了
【老板转过身来,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了。
他紧紧盯着老板娘,下颚紧绷,一字一顿地说: 亮点批注
“够了!不管他是干什么工作的,我们都该尊
重他!外面那么热,你可以坐屋里吹空调,他 却要在外面一点一点地清扫我们随手乱丢的垃 圾!他这么辛苦,是在给我们每个人服务,为 社会服务!一瓶水只两块钱,可这是他汗流浃
❹通过细节描写, 体现了老板的善良 热心、懂得体恤与 尊重他人,与老板 娘的态度形成鲜明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6.随堂拍摄几位同学的作品上传,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
1.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2.小组合作在平板上圈划板书中的关键字词句,并及时推送到白板。
3.学生交流所圈划的关键字词句背后的人物精神。
4.用红笔在原文中修改描写。
5.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
章节第一单元写作学时1学时年级七年级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借助对比、议论抒情等手法来突显人物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3.请用蓝笔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对比片段,或增添几句抒情、议论句。
4.四人小组选出最佳文章用平板拍摄上传。
5.作品观摩,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或不足。
1.回答问题
2.齐读板书
3.用蓝笔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对比片段,或增添几句抒情、议论句
4.小组交流讨论,选出最佳文章用平板拍摄上传
5.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或不足。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激趣导入
开始—0’50”
激发写作兴趣
1.出示人物图片
师:这是老师在自修课抓拍的一幕,猜猜他是谁?
预设:胡博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坐姿……
看图猜人名,并说出理由
统编2020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指导教案附范例点评

统编2020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文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_》为题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动笔行文之前,应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叹息”等,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对象,补齐题目。
“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至于究竟应该写什么样的人,应从自身的经历和对人物的感知程度等加以确定。
但应注意的是,你所确定的这个人,必须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在此基础上,再对题目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精选素材,分清主次。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你尊敬也好,叹息也罢,都应有相应的事例支撑。
正所谓“人因事显”,离开具体的事例,人物的性格、品质乃至精神面貌,都无从表现出来。
因此,选材一定要认真仔细。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二至三个能够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性或特点的事例来写,安排材料时还应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三、讲究方法,写好人物。
写人最要紧的是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就是把人写活,突出其个性特点。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
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不大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
”他不再是那个将橱柜造成鸽子笼,将秃鹤的帽子挂上旗杆的调皮的桑桑了。
读到这里,我们便会被桑桑面对苦难与疾病时的坚强所感动,他此时的善良更令我们敬佩!“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概念及其重要性2. 观察人物的方法与技巧3. 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4. 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的精神概念,阐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分析人物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并进行讨论。
5. 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 学生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名篇作品选段2. 人物精神分析案例3. 写作素材库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篇作品选段和人物精神分析案例。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 学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人物精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分析人物精神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观看戏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精神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表达人物精神方面的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难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精神。
解决策略:教师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实例,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动作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
3.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 心理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生动展现。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描写手法,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通过优秀作品示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人物描写练习,学生进行动笔写作。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人物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描写手法上的掌握程度。
3. 讨论参与:关注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品示例:提供一些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借鉴。
2. 写作辅导资料:整理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指导资料,供学生自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6
习作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更要写出内在的精神。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习作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运用对比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习作训练题目:我的好_______
(_横线上应填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习作指导过程
一、引导发现
1、导入习作话题
由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引出人物描写的片段。
2、出示阅读材料
从小说《李自成》、臧克家的《说和做》中发现写作的奥妙。
3、质疑探究发现
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默读、理解、赏析悟出写作除了要抓住特点,还要写出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4、理解“精神”内涵
通过师生对话,点拨启发学生悟出“人物精神”的深刻内涵。
二、写法回顾
1、出示《一面》、《说和做》、《邓稼先》等相关片段。
2、探究以上片段运用的写作方法。
3、小结明确写人物精神的方法一
明确方法一:抓住典型细节描写人物精神
4、实战演练(一)
(屏示)请以“我的好________”为题,选择一件事,抓住其中的典型细节(外貌、语言、动作你、神态)表现所写对象的品质或精神。
不少于300字。
①学生练笔10分钟。
②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5、出示《说和做》、《邓稼先》、《李自成》等相关片段。
6、探究以上片段运用的写作方法。
7、小结写人物精神的方法二。
明确方法二:借助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等)突出人物精神
8、实战演练(二)
(屏示)请运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在前面练笔的片段基础上,进行完善,突出人物精神。
提示:至少运用一种手法。
①学生练笔5分钟。
②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9、出示《说和做》、《邓稼先》相关片段。
10、小结写人物精神的方法三
明确方法三:善用抒情议论,点明人物的精神,升华文章主旨。
11、实战演练(三)
(屏示)?在前面练笔的基础上,结尾运用抒情议论句概括人物精神,深化文章中心。
①学生练笔5分钟。
②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三、方法梳理
方法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精神。
方法二:借助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等)突出人物精神。
方法三:善用抒情议论,概括人物的精神,升华文章主旨。
四、妙笔成文
请以“我的好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个人应该是你最熟悉的。
2、运用所学方法,在前面练笔的基础上,完善成文。
3、成文以后,同桌先行互改,然后小组内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