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1)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芙“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 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 的艺术风格。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 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 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 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 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 光。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约都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
人。
“五言之冠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
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 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 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 美酒,被服纨与素。”)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 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①远道:远方。
②还顾:回顾。
③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④同心:感情深厚,今:齐心 ⑤终老:终生。
⑤均借设问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
六、艺术手法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 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生活场景,“采 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出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 的艺术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如“还顾”“漫浩浩”没有直 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便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直接抒发相思之情。
②均借景抒情。《涉》诗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抒情。

高中语文文言文《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便是《涉江采芙蓉》的原文啦。

咱们先来聊聊这诗的原文。

诗一开头,“涉江采芙蓉”,简简单单五个字,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个人慢慢地踏入江水,去采摘那娇艳的芙蓉花。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江水轻轻流淌,芙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多美呀!“兰泽多芳草”,这一句更是让整个画面丰富起来,不仅有芙蓉,还有那成片的兰花和芬芳的香草。

这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再说这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这么一翻译,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啦?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一下这首诗。

先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可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通过美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情感。

那芙蓉和芳草,不就像是主人公心中真挚的情感一样纯洁和美好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哎呀,主人公辛辛苦苦采了花,却不知道能送给谁,因为心里思念的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多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啊!就像我有一次,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要送给远方的朋友,可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不能马上送到对方手中,那种心情,真的和诗中的主人公有点像呢。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头望着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没有尽头。

这画面多让人心酸呀!就好像我们在外地打拼,想家的时候,望着家的方向,却感觉那么遥远,心里充满了惆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明彼此相爱,却要分隔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种痛苦和无奈,真的让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把那种相思之苦、离别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

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原文: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之欲遗谁?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所思在远道。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遗(wèi)〕赠送。

〔以〕连词,表示结果。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 (1)

涉江采芙蓉 (1)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多为抒情诗, 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 为“古诗”。初唐以后,产生近体诗,包 括绝句、律诗、排律(超过8句)等,在字 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 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 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比较《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的 区别。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穿插运用悬想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必修上)静女【1】《诗经·邶风》静女其姝【2】,俟【3】我于城隅【4】爱【5】而不见,搔首踟蹰【6】。

静女其娈【7】,贻我彤管【8】彤管有炜【9】,说怿女美【10】自牧归荑【11】,洵美且异【12】匪女之为美【13】,美人之贻。

注释:【1】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2】姝(shū):美丽。

【3】俟(sì):等待。

【4】城隅(yú):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5】爱:通“薆(ài)”,隐藏。

【6】搔首踟蹰(chí 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7】娈(luán):美好。

【8】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

【9】有炜(wěi):色红而光亮。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

【10】说怿女美:喜爱你的美丽。

说(yuè)同“悦”。

怿(yì),喜悦。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11】自牧归荑(tí):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12】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诚然,实在。

【13】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草美。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静女》简析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排徊。

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

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

巩固练习1.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涉江采芙蓉(原文+详细注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详细注释+赏析)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⑴,兰泽多芳草⑵。

采之欲遗谁⑶,所思在远道⑷。

还顾望旧乡⑸,长路漫浩浩⑹。

同心而离居⑺,忧伤以终老⑻。

注释
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简析: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 莲 南 塘 秋 , 莲 花 过 人 头 。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国风·邶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 由有三: 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2.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 “莲子”即“怜子”; 3.《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 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 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女生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生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男女齐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旨:思妇怀远,游子思乡
延伸情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 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 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 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濯淤 为衣
清泥 裳兮 涟而 。,

而不 不染 妖,
子 之


佳 人 之 花
如那我 莲等打 花在江 的季南 开节走 落里过 。的,
容 颜
象最 一是 朵那 水一 莲低 花头 不的 胜温 凉柔 风, 的 娇 羞 。


雾 露 隐 芙 蓉 , 见 莲 不 分
之 花
低 头 弄 莲 子 , 莲 子 青 如 水 。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 诗 十 九 首 》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
感慨。2、世态炎凉与人生冷暖。3.游子思妇们的离别相思之苦。
解读诗歌的三个层次: 1 、诵读—疏通—感受 2、 意象—意境—情感 3、 手法—效果—主旨
对“写悬法想”
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 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 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 挚的情感。这种 “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 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 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 情,又强化主题。
忧同长还所 采兰 涉
伤心路顾思 之泽 江 涉
以而漫望在 欲多 采 终离浩旧远 遗芳 芙 老居浩乡道 谁草 蓉 。,。,。 ?。 ,
江 采 芙 蓉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节拍或二一二节拍 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 三个字的发音时间。
温故:初中学过的《诗经》名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纯以 洁花 美草 好赠 的亲 情朋 感, 。表

花香日暖,江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 一幅纯美静谧的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 意境。这样的意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 洁和美好。
议一议:
你认为诗歌中抒情
主人公是思妇还是游子
呢?说说你的理由。
发挥想象,诗画结合,加上主语,用诗意的语言讲述 诗歌传达的情感。 你可以描摹环境,描绘神情,刻画动作,想象语言, 揣摩心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动动手:将诗歌改成四言诗歌,不改 变诗歌原意。
涉江采莲,兰泽多草。 采之遗谁?思在远道。 还顾旧乡,长路漫浩。 同心离居,忧伤终老。
作业:比较阅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想一想: 将所改编的四言诗与原诗比较,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容纳更多词汇
刘勰:“五言之冠冕”
突显意象特点
钟嵘:“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细致抒情叙事 富于音乐美感
“五言指事造形,究情写物, 最为详切。”—钟嵘《诗品》
感受
这份感情很( ),因( )。
本诗主要选取了什集么制芰意象?
芙荷
蓉以
出 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