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汽车设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5月目录一、整车概述:总体低速增长,内部结构分化 61、1-4月销量表现及全年预测62、下半年增速有所回升,全年前低后高 6二、乘用车:车型看SUV,品牌看自主71、SUV是确定的结构性机会72、自主品牌独领风骚9三、卡车市场:静待政策宽松后投资回升的拉动111、1-4月需求低迷:2015年1-4月份卡车销售99万辆,同比下降22% 112、下半年将恢复性增长:卡车下半年有望扭转同比下跌的趋势12四、客车市场:长期趋势暂时停止,新能源客车是焦点131、客车大型化的趋势将短暂中止132、从用途看,2015年长途客车将恢复性增长,公交客车需求暂时性的减少133、从燃油类型看,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占比将继续提升14五、汽车零部件领域主题机会多141、2015Q1营收增速放缓142、O2O模式进一步打开AM配套市场空间163、车联网+智能驾驶浪潮来袭OEM配套市场174、行业的技术变革将引发更多的兼并重组18六、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211、2015Q1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212、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22 (1)乘用车领域补贴退坡幅度加大,不改行业趋势23 (2)商用车领域鼓励发展纯电动汽车24(3)插电式混动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流24七、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251、汽车销售业务增长双轮驱动252、售后维修养护服务持续为未来盈利增长添亮点25传统汽车销量低增长常态化,但不乏结构性机会。
1-4月份汽车总体仅增长28%,乘用车增长77%,商用车增长-191%,预计2015年全年增长48%,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从车型来看,乘用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SUV 的拉动,1-4月份SUV 同比增长477%;从车系来看,自主品牌表现最好,同比大幅增长32%。
商用车尤其是重卡的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但是随着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宽松,下半年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2016年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智能化:我国ADAS将迎来破局 41、从先进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 42、全球ADAS市场快速发展 43、国内ADAS开始起步 54、基于视觉技术的ADAS国内厂商具备机会 55、亚太股份:我国汽车电子的后起之秀 5二、车联网:Telematics业务迎来大时代 61、全球 Telematics业务蓬勃发展 62、北美市场为全球第一大Telmatics市场,前装渗透率超过30% 73、国内 Telematics获得发展良机 74、客户需求已经开始发酵,尤其是位置应用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市场需求95、主导权之争,硬件先行 106、均胜电子:HMI(人机交互系统)国际领导者 11三、新能源:供需改善继续推进规模化发展 111、国家政策:监督力度加强,试点城市落地政策将逐步落实 122、车型供给:自主/合资/进口三方2015年均加大力度上市新车型 123、消费意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逐渐增强 134、销量预测 135、宇通客车:我国新能源客车技术的领先者 13三大方向的行业空间十足,核心看点在于自主企业的新产品+新模式。
汽车领域核心关注具有一定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2020 年3775 亿元,复合增速60%)、车联网(2020 年344 亿元,复合增速20%)、智能驾驶(2020 年214 亿元,复合增速20%)。
三大领域核心看点是自主企业技术新突破带来的新产品,以及互联网影响下的新模式。
推荐:亚太股份+宇通客车+均胜电子。
一、智能化:我国ADAS将迎来破局1、从先进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定义,并划分为5 个阶段。
level 0- level 2 这三阶段都统称为ADAS(先进辅助驾驶系统),level 3- level 4 才是真正的所谓自动驾驶。
2、全球ADAS市场快速发展据iSuppli 的统计,全球ADAS 行业发展迅速。
2016年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5月目录一、传统汽车行业面临革新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 51、中国制造2025汽车进入40智能化时代 52、80、90后成为购车主力追求互联和智能 6二、汽车智能化发展引擎:互联网公司积极涌入加速智能化进程81、互联网公司在三大领域各有布局82、车载智能产品9(1)国外互联网公司主要车载智能产品10①谷歌:车载移动互联系统Android Auto 10②苹果:车载IOS系统Carplay 11(2)国内互联网公司主要车载智能产品13①百度:CarNet到Carlife平台入口到接管车机13②腾讯:车载硬件产品“路宝盒子”到“趣驾Wedrive”15③乐视:LEUI Auto版163、无人驾驶184、汽车生态系统重构18(1)阿里:联手上汽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成立汽车事业部19(2)腾讯:联手富士康、和谐汽车开展“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合作21(3)乐视:联手北汽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生态系统21三、传统车企加快智能化进程221、CES车企成主角智能化成主旋律222、提高车载设备智能化23(1)奔驰:车载系统Drive Kit Plus 24(2)奔驰:MMI的蜕变升级24(3)通用:升级安吉星4G LTE 24(4)上汽:inkaNet40 253、开发车辆自动驾驶技术26(1)通用:雪佛兰EN-V 20自动驾驶小电动车26(2)奔驰:F015自动驾驶概念车落地27(3)奥迪:R8 e-tron piloted driving 28(4)沃尔沃:推出DriveMe 自动驾驶汽车项目294、传统车企VS互联网公司29四、汽车电子化将开启智能化大门四轮上掀起智能风暴301、汽车电子市场空间巨大30(1)高端配臵向低端渗透带来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31 (2)换购需求与汽车限购带来的中高端汽车需求提升带来汽车电子需求增量32(3)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带来汽车电子后装市场需求32 (4)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将带来对汽车电子的巨大需求32 2、安全控制系统与通讯娱乐系统优先启动33(1)安全控制系统34(2)通讯娱乐系统353、车载智能设备进入快速成长期354、无人驾驶:梦想照进现实36五、投资机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快速切入智能汽车36六、主要风险37汽车行业面临革新智能化趋势明显。
2016年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16年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3月2016年汽车上市公司年度业绩普遍良好 (4)乘用车板块:政策+消费升级促销量高增长,自主品牌市占率提高.. 6商用车板块:多方利好共同促进,重卡销量回暖持续性可期 (10)汽车零部件板块:下游回暖带动上游增长,深度国产替代趋势渐成14 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整车市场需求端发力,内生增长显著 (17)摩托车及其他板块:销量降幅缩小,逐步趋向平稳发展 (17)风险提示 (18)图表1:汽车行业公司业绩预告情况分布 (4)图表2:2016年汽车月度销量 (5)图表3:2016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 (5)图表4:子板块业绩预告情况总计 (6)图表5:我国2011-2016年乘用车及SUV销量及增速对比 (7)图表6:我国2012-2016年乘用车分车型占比 (7)图表7: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情况 (8)图表8:2011-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8)图表9:2016年主要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情况 (9)图表10:2016年SUV 销量前十排行 (9)图表11:乘用车板块2016年业绩预告 (9)图表12:商用车板块2016年前三季度表现 (11)图表13:我国2014-2020重卡保有量及预测(万辆) (12)图表14:我国2011-2017E商用车及重卡销量和同比增速 (13)图表15:商用车板块2016年业绩预告 (13)图表16:汽车零部件板块2016年业绩预告 (15)图表17: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2016年业绩预告 (17)图表18:摩托车及其他板块2016年业绩预告 (18)2016年汽车上市公司年度业绩普遍良好受益于行业高景气,超八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预告2016年度业绩将实现增长。
截止2017年2月20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已有106家发布2016年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或公告。
其中77家实现预增或略增,5家续盈,11家扭亏,3家续亏,4家首亏,6家略减或预减。
2016年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汽车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12月目录一、汽车四化驶向未来 (5)1、回顾2015:股市跌宕起伏,汽车行业多点开花 (5)2、展望2016:行业变革大幕拉起,拥抱汽车四化 (5)(1)电动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40%以上的行业 (6)(2)电商化,汽车后市场 (6)(3)智能化、共享化,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智能革命到来 (7)3、行业变革大幕开启,积极拥抱汽车四化 (7)二、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40%以上的行业 (8)1、2015年回顾: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超预期 (8)2、2016年展望:新能源汽车高增长仍将延续 (9)3、看好新能源专用车及运营租赁模式 (12)4、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轻量化 (15)二、电商化:汽车后市场量变到质变 (17)1、保有量达1.6亿辆汽车后市场市场空间巨大 (17)2、政策:政策催化让电商化成为可能 (19)3、互联网+将重构汽车后市场 (19)三、智能化、共享化:汽车智能革命到来 (23)1、政策: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汽车步入智能化时代 (23)2、互联网企业积极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加速智能化进程 (26)3、传统车企积极应对加快智能化进程 (29)4、看好无人驾驶与车联网 (31)5、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快速切入智能网联汽车 (32)四、乘用车:政策引领行业好转 (34)1、销量:长期回归平稳增长短期受政策驱动 (34)(1)2015年回顾:销量回归平稳增长 (34)(2)2016年展望:政策驱动销量增速好转 (34)2、细分行业:换车需求+消费观念变化看好SUV、MPV (36)(1)2015年回顾:SUV仍为亮点 (36)(2)2016年展望:换车需求+消费观念变化看好SUV、MPV (37)3、关注小排量占比大及SUV、MPV受益公司 (38)回顾2015年:汽车行业整体平稳,但多点开花。
2015年,无论对于股市,还是对于汽车行业,都是特别的一年,股市跌宕起伏,汽车行业虽整体平稳,但多点开花。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8月目录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3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 4三、他山之石: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 81、欧盟:“欧盟2020 战略” 102、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123、德国“工业40”战略 14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几个猜想 151、“中国资本”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考核主体 152、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163、目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合资企业依赖程度较高 174、自主品牌整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205、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26、鼓励研发和并购重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心 22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未来10 年发展的顶层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过科技进步等手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我国的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危机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虚拟经济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危害,纷纷出台了制造业发展规划。
我们对欧盟、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欧盟在“欧盟2020”战略中明确提出将“欧盟GDP 的3%用于研发”;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强调研发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将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作为战略的关键环节;德国“工业40”战略强调将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为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模式的发展创造机会。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2016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汽车增幅低、SUV持续高增长 41、轿车规模大幅萎缩、SUV持续高增长 42、受益于积极推SUV新品,自主车企表现佳 63、乘用车企超越行业依然得靠SUV新品74、未来乘用车企SUV新品投放情况95、卡车低谷已现、将进入缓慢复苏通道10二、整车利润同比下降、配件业表现相对更稳定111、2015年整车盈利增幅明显下降132、零部件利润增幅相对更为稳定13三、零部件行业全面升级141、节能减排:乘用车节能,商用车减排15 (1)乘用车发动机启停系统渗透率快速提升15 (2)商用车排放升级带来新需求162、新能源:电动空调需求旺盛173、车联网:CID、TSP和HMI是核心环节18 (1)车联网是一个多方构建的生态系统18 (2)CID、TSP和HMI是核心环节204、无人驾驶:更看好传感器供应商215、O2O:汽配电商平台23四、新能源汽车:跟着政策走261、短期财政补贴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动力262、中长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控制面临挑战273、看好新能源公交的推广应用27五、国企改革是2015 年下半年最重要的政策风口271、宏观背景272、行业背景283、相关地区和企业的示范效应284、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285、国企改革投资机会28一、汽车增幅低、SUV持续高增长2015 年4 月、5 月汽车销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2015 年1-5 月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21%,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64%,商用车已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
2014 年刜以来汽车销量增幅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1、轿车规模大幅萎缩、SUV持续高增长2015 年1-5 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64%,销量增幅进一步回落。
SUV 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48%,MPV 销量增幅为18%,轿车及交叉型乘用车产销规模萎缩。
2015 年1-5 月乘用车比去年同期净增加销量513 万辆,其中SUV 贡献净增量715 万辆,从2011年以来SUV 净增量逐年上升,SUV 净增量于2014 年首次超过轿车;2015 年1-5 月轿车净减214万辆,2014 年轿车净增量就仅为367 万辆,呈现急剧下降态势;MPV 与交叉型车呈此消彼长态势,事者销量之和同比持平。
2016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0(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景气度下滑,15 年销量增速或与14 年持平 41、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 42、微增长成为阶段性常态,15 年增速或接近零 4(1)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降价潮,微增长成为阶段性新常态 5 (2)2015年销量或与2014年持平,增速接近零 5二、继续触电触网,国企改革“有戏”8三、触电:政策持续驱动,15 年翻倍式增长确定101、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驱动10(1)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持续10(2)2014 年年初至今经历了三波上涨行情112、2015 年翻倍式增长确定11四、触网:智能化是趋势,后市场成汽车互联网化主战场131、智能驾驶趋势:无人驾驶尚远,辅助驾驶正当时142、后市场是汽车互联网化主战场17五、国企改革:“有戏”,或成下半年最强驱动191、国企改革政策密集出台,顶层设计呼之欲出192、汽车行业国企占比高,下半年国企改革或成最强驱动20六、重点公司简况211、长安汽车:自主渐入收获期+长安福特持续贡献高利润+国企改革212、国机汽车:积极布局后市场及车联网业务+国企改革213、金龙汽车:加码新能源+后续整合加速+国企改革214、均胜电子:深耕三大产品战略225、风神股份:触电掘金后市场+国企改革22七、风险因素22一、行业景气度下滑,15 年销量增速或与14 年持平1、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2015 年年初至今,汽车行业景气度呈现下滑趋势。
在终端需求疲软的情况下,2015 年1-4 月销量同比增速放缓至277%。
乘用车价格自2014 年底以来连续多月逐月走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降至455%,利润总额同比则出现负增长,结束此前“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收入增速大于销量增速”的良好势头。
2、微增长成为阶段性常态,15 年增速或接近零(1)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降价潮,微增长成为阶段性新常态4 月5 日,上海大众宣布降低旗下多款车型售价,打响2015 年汽车行业价格战第一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61、行业概况 62、世界汽车设计的发展 6(1)设计风格多样化7(2)设计手段现代化7(3)研发体系全球化8(4)设计服务外包化9(5)设计理念前瞻化93、中国汽车设计的发展10(1)汽车设计起步阶段(1953年-1984年)10(2)汽车设计经验技术积累阶段(1984年-2001年)10 (3)汽车设计蓬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11二、行业主要企业情况121、国外汽车设计公司12(1)意大利博通汽车设计公司12(2)意大利设计股份有限公司13(3)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公司13(4)英国莲花汽车科技工程(Lotus Engineering)公司13 (5)麦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14(6)奥地利AVL公司15(7)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152、国内汽车设计公司15(1)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2)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3)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16(4)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16(5)上海双杰科技有限公司17(6)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三、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171、人才壁垒172、技术壁垒183、市场壁垒18四、行业市场供求状况191、整车开发市场需求19(1)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9①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巨大,并保持平稳增长19②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1③自主品牌汽车面临激烈市场竞争21④新能源汽车亟需发展22(2)我国汽车行业研发费用情况23①研发费用支出稳步增长23②从长期趋势分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必将上升242、汽车发动机开发市场需求情况25(1)发动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6①汽车发动机产量走势与汽车产量基本一致26②发动机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亟需加大研发投入27(2)我国发动机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情况283、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28五、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原因29六、行业风险特征301、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302、公司业务与汽车行业相关的风险313、人才流失的风险324、设计成果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33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34一、行业概况1、行业概况汽车设计是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的前提下,以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汽车结构特点、使用条件以及大批量生产等情况,运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定义、分析、构造和验证并最终确定汽车生产技术方案的一项系统工程。
汽车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综合反映了消费者需求、时代技术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状况。
汽车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设计水平是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设计行业已发展成为融合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学、工业电子学、人机工程学、工业美学、机械制图、制造工艺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2、世界汽车设计的发展汽车设计的发展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
汽车制造业要求汽车设计机构能够设计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优秀的汽车设计方案能够引导消费潮流,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1886年世界诞生了第一辆汽车,当时汽车主要以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成本高昂,汽车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主要供上流社会使用。
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方式,汽车的制造成本迅速降低,并逐步成为大众消费品。
随着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汽车厂商在汽车设计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192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色彩与艺术部”,并通过借鉴服装潮流更替的理念,有规律地对车型进行更新换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现代汽车设计的理念逐步被世界各大汽车厂商所接受并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
世界范围的汽车设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1)设计风格多样化就设计风格而言,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和消费理念不同,汽车设计在不同国家和厂家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美国汽车强调宽敞舒适、豪华气派,车身线条粗犷,强劲有力;德国汽车则体现出精细严谨的造车理念,强调汽车的机械性能和坚固耐用;北欧国家的汽车体现出简约自然的风格;英国汽车体现出独特的英伦古典及贵族气质;法国汽车个性鲜明,不入俗流,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意大利汽车则体现出意大利人对于美学的独到见解,设计师对于车身比例及直线与曲线的运用恰到好处,热烈奔放,充满艺术气息;日本、韩国的汽车则更强调汽车的科技感和实用性,通过改善燃油经济性和增加舒适性配臵来提高整车的性价比。
随着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被人们赋予更多的情感因素,用于表达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汽车厂商在满足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汽车文化内涵和品牌精神的表达和传承,同一品牌的汽车在外观设计上保持高度一致的家族特点和基因属性,展现出不同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设计手段现代化就设计手段而言,汽车设计经历了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和现代设计阶段。
在直觉设计阶段,汽车设计方案存在于单个工匠的个人意识中,不易进行记录、复制和传播。
在经验设计阶段,工匠们将个人的构思和经验用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满足更多的人同时参加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及提高生产率的要求。
在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也称“传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以理论计算和长期设计实践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法由于缺乏精确的设计数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导致一种新车型的开发往往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改进设计—试制—试验的多次循环,设计周期长,质量差,消耗大。
在现代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注重产品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汽车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等的优化选择与匹配,零部件的强度核算与寿命预测,产品有关方面的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都通过计算机进行,使汽车设计逐步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精度和效率,将产品的适应性、经济性、可靠性统一起来,从而高效地设计出性能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产品。
此外,现代设计不仅要考虑汽车本身的有关技术问题,还需考虑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操作方便、燃料供应和污染、车辆存放、道路发展等多方面问题。
(3)研发体系全球化目前,世界汽车产业已呈现出全球化竞争的格局,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跨国汽车公司的研发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向全球各地提供技术资源,更要对全球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差异做出迅速反应,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全球化的研发体系有助于汽车厂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
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跨国汽车公司倾向于在主要汽车市场所在地设立研发机构,通过收集市场信息、产品工艺改良、新产品开发和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等方式,将公司的要素优势与各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整合全球范围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产品推出速度,满足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将设计研发资源逐步向中国转移和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设计服务外包化汽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技资源,汽车设计在整体上体现了技术的集成性,在个别总成设计上体现了技术的独创性,因此完全封闭的自主开发对于汽车厂商而言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一款适销对路的汽车产品是汽车厂商、设计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为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跨国汽车公司往往采取设计服务外包的方式,将某款车型或某个总成的开发外包给专业化的汽车设计公司以弥补公司的技术短板或解决设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各种专业化的汽车设计公司成为汽车厂商必不可少的外部资源。
随着汽车制造平台化、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设计也面临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市场需求,跨国汽车厂商更倾向于通过国际化、专业化的设计外包,在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的同时,得以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抽身,更加专注于车型规划、未来研发方向、市场竞争策略的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的研究。
(5)设计理念前瞻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设计师已不再是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进行工作,汽车设计师力求通过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设计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讲究大排量和豪华气派的奢侈型消费理念已不再是世界汽车消费的主流,节能、环保、安全、舒适、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方向。
3、中国汽车设计的发展(1)汽车设计起步阶段(1953年-1984年)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创建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此后随着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以及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中国完成了汽车工业的初步布局。
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不具备轿车消费能力,汽车工业重点以发展卡车为主,因此卡车的设计研发水平高于轿车的设计研发水平,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生产中型载货汽车的能力。
虽然我国先后研制出红旗牌、上海牌等轿车,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必要的外部交流,我国对于轿车的开发处于测绘仿制阶段,不具备轿车整车的设计开发能力。
在此阶段,我国的汽车设计主要在汽车制造企业内部进行,没有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
(2)汽车设计经验技术积累阶段(1984年-2001年)1984年,国家政策开始支持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力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实现我国轿车产业的腾飞。
中国汽车设计人员开始接触并学习欧美和日本的汽车设计经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由于外方只重视车型引进不重视技术转让,加之国内车企对自主研发重视不足,导致自主设计研发能力提升缓慢。
虽然我国的汽车制造规模、制造水平和产销规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国产自主轿车品牌的发展受到极大压制,甚至出现了自主品牌停产的局面。
在这一阶段,我国轿车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处于缓慢积累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出现了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虽然有系统的设计理论为指导,但是由于缺乏车型开发经验,国内设计公司对整车设计的把握能力不强,主要从事车型对标和部分总成设计。
(3)汽车设计蓬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市场面临与国际汽车市场的全面接轨。
2004年国家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发展自主品牌,并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发展。